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杭州一位“穷书生”,草书媲美张旭、怀素,让“狂人”米芾膜拜不已

杭州一位“穷书生”,草书媲美张旭、怀素,让“狂人”米芾膜拜不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网 访问量:2884 更新时间:2023/12/22 6:54:46

如果谈及草书,大多人就会想到张旭怀素,确实他们二人的狂草恣意奔放,将草书的艺术之美发展到了巅峰,一直备受后人的喜爱。

但是唐代草书界除了这二人之外,还有另一位“绝世高手”,他就是书法家孙过庭,其祖籍为杭州富阳,家境较为贫穷,是一个妥妥的“穷书生”。

颇好古雅之趣,尤其喜爱书法,不过他没有师傅教导,自学成才,曾自己钻研书法长达20余年,主要学习“二王”书作,擅长草书。

笔法深得晋人气韵,水平能媲美张旭、怀素,在历史上亦有人称他为“草圣”,唐代诗人陈子昂曾评价曰“元常(钟繇)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孙过庭的书法能与大书法家钟繇相比,足以见他的笔法功力有多么深厚,孙过庭的传世著最著名的就是《书谱》。

此作写于垂拱三年(687年),全卷共有351行,合计3500余字,卷中字体用笔细腻精巧,笔锋转换熟练丰富。

起笔大多都有一个小尖,应该是在入笔后将侧锋迅速转换中锋而成,书写节奏清亮明快,开头书写的还较为规矩。

但随着灵感的迸发,行笔逐渐飞扬,似有张旭、怀素醉后的忘我之感,笔笔都有“二王”洒脱率真之韵,全篇气脉畅通,就连“狂傲”的米芾都对他膜拜不已。

对他的书作心悦诚服,曾在《海岳名言》中说:“孙过庭草书甚有右军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意思是说孙过庭的草书深得王羲之传承,是继王羲之后的第一人,堪为“唐代草书第一”,足以超越怀素、张旭等人。

而且此作还有一个超越前人的点,就是其中丰富的书论观点,孙过庭不仅是一个草书大家,也是一个书论大家。

这件《书谱》就如同“教科书”一般,详细的阐述了有关于书法的各个“知识点”,每个观点都讲述的极为专业。

比如说这句“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就是告诉大家,在学习书法的基础阶段,主要让字写的平稳端正。

接着在稳定的基本功上,追求个人书风的展现,突出自我书法的独特魅力,就像欧阳询、怀素这些人一样。

但是最后我们要“复归平正”,书法做到“人书具老”,学会返璞归真,进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高超境界。

《书谱》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也是学书者的经典范本,可时常临摹,学习其中的“二王”笔法,增强自我草书功力,也可从中学习书法理论,有了强有力的理论,才能扎实的进行实践。

真迹现存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经多方努力我们对孙过庭的《书谱》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

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墨色、纹理等细节处都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更多文章

  • 怀素草书《圣母帖》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怀素,圣母帖,草书,自叙帖,王献之,张旭

    怀素(725-785)唐代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圣母帖》是唐代狂草僧人怀素为东陵圣母

  • 怀素小草《千字文》高清完整版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怀素,墨迹,文征明,王文治,书法作品,小草千字文,台北故宫博物院

    ▲ 怀素《小草千字文》绢本墨迹,28.6×278.6厘米,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元七九九年,年过花甲的怀素在故里零陵写就这件小草千字文。此作为绢本,共八十四行,一千零四十五字,末署“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时六十有三”,故称其为小字贞元本。在其传世墨迹中,此作极为珍贵,并有一字一金之誉,故又名《

  • 怀素草书《苦笋帖》,超神入妙!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怀素,草书,篆书,笔法,墨迹,苦笋帖,书法家,书法作品

    《苦笋帖》帖心纵25.1 厘米 横12厘米。此帖两行十四字,内容为“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白。”从字句上看应为一则手札,所书圆瘦劲健,错落有致。在用笔上以篆书笔法入草书,旋笔藏锋,笔画刚健,可谓超神入妙。通篇字数虽少,却神采飞扬,充分地体现了怀素草书的艺术特点。《苦笋帖》前有清代乾隆皇帝题签

  • 黄庭坚空前绝后的一件草书,被永久禁止出国展览,“草圣”怀素在它面前弱爆了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怀素,草书,唐朝,黄庭坚,书法家,散文家,诸上座帖,书法作品,唐宋八大家

    北宋的大书法家欧阳修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其模仿他人,谓之书奴”。历史上那些青史留名的书法家,一定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而自成一体的。在草书的创新上,“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是最有发言权的。在狂草书法领域,唐代的张旭与怀素两位书法家双峰对峙,并称为“颠张狂素”。而黄庭坚在继承怀

  • 他写出草书“天花板”,将怀素远远甩在身后,还培养出颜真卿,外行:鬼画符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怀素,草书,张旭,行书,唐朝,颜平原,王献之,陆柬之,颜真卿,书法家,国防部门,书法作品

    我们习惯于欣赏楷书和行书,对草书往往存在偏见,觉得只要写得快、连笔多、认不出来就是草书,有这种刻板印象,多是受当下流行的“丑书”影响,将他们与真正的草书经典混淆了,以至于有些外行一看到狂草作品,就会评价“鬼画符”而已。草书大致形成于汉代,此时至东晋时期以章草为主,“二王”以后今草逐渐成为主流,到了唐

  • 不癫不狂,怀素草书如此美!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怀素,草书,赵孟頫,张旭,书法,论书帖

    怀素,人称之为“狂僧”。其草书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狂草,所以有“以狂继颠”之说法。董逌《广川书跋》云:“怀素于书法,自言得笔法三昧。观唐人评书,谓不减张旭,素虽驰骋绳墨外,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论书帖》无狂怪之势,颇似晋人草法,清劲安雅。或以为唐、宋间人临写二王、怀素杂帖。赵孟頫跋云:“怀素书所以妙者

  • 王铎为什么不喜欢怀素?

    历史解密编辑:砚田文化标签:王铎,怀素,草书,书法,杜甫,杜甫诗,自叙帖,王铎(唐朝),艺术家,书法家,唐朝,书法作品

    王铎(1592—1652),字觉斯,谥文安。王铎于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以书法见长,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及诸多诗文书画传世。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神笔王铎”之誉,他以其独特的书风和书学成就,确立了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他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书家一道, 提倡取法高古,开展复兴书

  • 怀素草书小帖六品,率意颠逸大气象!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书法,真书,草圣,怀素,草书

    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

  • 晋人风姿|怀素小草《论书帖》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论书帖,怀素,草书,王羲之,书法,行书

    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草书的一个完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有这样一件草书神作,此作被后世奉为草书“神作”,韩偓曾经评价这幅字说:字字如龙!可谓1000年来无出其右者!怀素《论书帖》草书长卷我们首先来看这幅字正文的内容: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废

  • 谁说“草圣”只懂狂放?收放自如才是王道,怀素也有“两幅面孔”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怀素,草书,论书帖,小楷,草圣

    很多人不能欣赏草书,也不愿学习草书,尤其是以“颠张狂素”为代表的狂草,但殊不知草书才是一个真正的书写者的“最终归宿”。论书体,小楷最见功力,草书最见高度。即便是张旭的狂草大作《古诗四帖》还是怀素的《自叙帖》,根本上都是狂而不怪,章法严谨的。“草圣”的狂放背后蕴藏着的是深厚的功力和森严的法度,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