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晨读|张炜:王维的清寂之境

晨读|张炜:王维的清寂之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新民晚报 访问量:3141 更新时间:2024/2/12 4:02:29

  人在精神和物质上可以寻找一个去处,在那里躲避、闲坐,在那里守住自我。

  “清寂”是王维诗境的显著标识。此为内容,更为风格和神韵,三者缺一不可。当然并非所有作品全是如此,我们通常只论其代表作、成熟期的主要作品。也许这种“清寂”的风格气质在早期作品中较淡,但实际上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展露。在他积极进取的青春时节,传统儒家少年青年的形象中,仍然有不同于他人的元素。比如他出使河西,沿途写下许多以雄健著称的边塞诗,与盛唐李颀、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作品即大异其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安静寂寥壮美,如东坡所说“诗中有画”。这种雄浑感受不是源于主观冲荡之气,而更多是极冷静的客观描摹。创造主体的那种能量,大致是隐藏起来的。有人说他“诗亦太澹”(清·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所以看他早期或后来某些区别于清寂之作时,需要做细致的分析。

  王维许多具体或强烈地展现社会内容的诗作,也大抵有这种客观冷静的性质,这与李白杜甫韩愈、杜牧等人区别很大。这种风格源于生命品质,也有信仰影响导致的因素。在王维这里,外在之物,无论是风物还是生活细节,比一般视角要独立和超然许多。这种特征发展到后来,就更加走到了极端。到了辋川时期,已经表现出不可逆转的大势。“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辋川集·斤竹岭》)“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渭川田家》)

  诗人在诗文中将自己、将个体减弱到最小,殊为不易。由此可见“平淡”需要一种极端之力,有时候可以是深入和博大之后的简约,也可以是其他。浅浅一层为表,如果要反映根本之简约,却需要质的改变,这才是最难的。王维的诗有一部分杰作,确为深入之后的“浅淡”。“浅淡”只是一种表象,而不是内质,其中蕴含了无数消化:消化了激越,消化了不平。可以说,这是消化了复杂的社会和人生内容之后的一种距离感与压缩性。其浅淡的表面,一经抚摸就会感知内在的不安的律动,按抚之下,似乎有“突突”的跳动,这是难以掩饰的。这种无意掩饰中所体现出来的生命深层的惊惧不安和冲动,这种激越的韵律,才是最终打动我们的原因。比如他的“红豆生南国”,他的“此物最相思”,这种冷静述说不令人怦然心动吗?没有激烈呼叫,没有缠绵倾诉,只是言说“红豆”,指认和比赋,却让人感觉到爱的浓缩,那样一种省略之后的生命厚度。有记忆而不言、有故事而不述的节制与安详,的确非同凡响。

  王维诗作距离物质较远,是站在一旁的打量和欣赏,也就有了“清寂”之“清”。原来这是清心寡欲之境,是入禅之境。有时候他也打破这个距离,暂时陷入景物之中,但却仍旧是一种忘我无我之境。如《辛夷坞》一诗,状描木兰花于幽谷深涧之中独自绽放与凋谢,“我”之情感澹然静寂,不参与,无热度。读者和作者一起冷静地观赏品味,在无声的落英缤纷中似有所悟,这就叫“清寂”。而陶渊明对于物质、对于风景,享用之时的品咂之声似可听闻,他离不开这种生活的温度,离不开这种黏稠。

  生活包含了各种东西,“热情”不是一味让人快慰,有时还是烦恼和痛苦,是变形变相变异的“热情”,是包围人生的一种气氛。人离开了这种气氛,忘掉外物,独有自我,将自己隔离于生活之外,无论在多大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都是极难的。就像炼丹需要火候,而火候极难掌控。生活是一个大丹炉,它炼出万事万物,炼出了人,炼出了人性。有人恐惧这种冶炼,也有人热衷于这种冶炼,它们或者是不自觉中发生的。人在精神和物质上可以寻找一个去处,在那里躲避、闲坐,在那里守住自我,这需要一种特别强大的意志力。而这种意志力的实现则需要许多条件,满足了这些条件才可以抵达这种境界。

  王维以个体生命的全部能力来构成这些条件,他似乎做到了。(张炜)

标签: 王维张炜诗作杜甫

更多文章

  • 她比西施还美,因美色覆灭两国,杜牧、王维纷纷为其写诗

    历史解密编辑:道远文史标签:西施,杜牧,王维,楚文王,艺术家,唐朝

    《息夫人》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绝,诗中的息夫人指的就是春秋时期息国君主的妻子,彰显了息夫人不为荣华富贵所迷惑、难以忘怀旧日恩情的高尚品德。此诗以史实设喻,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而在沉默反抗的妇女形象,又概括了类似这样一些由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而造成的

  • 王维的魅力在于,把不痛快活成了诗意

    历史解密编辑:凤凰读书标签:王维,张九龄,辋川别业,杜甫

    “王维一生最美的诗,大都是写的辋川。”山中雨过,他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中无雨,他又说“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闲居无事时,他任凭“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思念友人时,他就静静地“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位于终南山东北麓的辋川,离都城长安50多公里,是王维隐居的完美选择:“他带着尘

  • 易中天:读王维诗三首

    历史解密编辑:天空有些暗标签:王维,易中天,桂花,鸟鸣,本诗

    写山景,王维首屈一指。王维的山,宁静致远。本诗写山,是近景。主题则只有一个字:静。静到什么程度呢?桂花落下来都能感知。当然,是春天里迟开的桂花,也就是春桂。这并不容易。桂花非常细小,落在地上几乎没有声音,照理说听不见。当时又是晚上,月亮还没有出来,因此也看不见。有人认为靠的是触觉和嗅觉。但,桂花落在

  • 王维:《山居秋暝》,诗中有画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王维,山居秋暝,诗人,此诗

    王维是一名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画家,诗自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他的山水田园诗描写山水景物,表现田园生活,既有浓厚的诗情,也有鲜明的画意。在王维诗中,诗情与画意往往交融一体,互为生发,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山居秋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也是其代表作,诗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 《王维说》第一期首发:王维与王维的千年对话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诗经,忠和,华夏,诗人,唐朝,画家,王维说

    5月8日,传扬诗酒文化,诗经、酒经、食经、药经,弘扬国学经典的短视频系列栏目《王维说》正式推出了第一期内容,分为了上、中、下三篇,目前已在全网上线。栏目创办人兼主讲人是优秀青年歌手——王维。王维,青年歌唱家、词曲创作人、《诗经》文化传承者、“诗酒茶禅”文化传播者,日常与大家分享国学文化,奉行“忠和”

  • 《千家诗》155 王维《竹里馆》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王维,竹里馆,鹿柴,千家诗,终南别业

    竹里馆作者: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郦师来启蒙,不亦乐乎。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语文启蒙的郦波老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王维的一首古诗——《竹里馆》,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的这首《竹里馆》,大多被视作一首山水小品,

  • 李白、王维都走过的“终南捷径”

    历史解密编辑:西安文旅之声标签:李白,王维,玉真公主,唐玄宗,长安,隐士

    古代隐居于终南山的人众多,如东方先贤老子、药王孙思邈,有的人隐居是因为不愿与官场之人同流合污或官场失利,转而追求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状态,而有的人隐居的原因比较特殊,是想凭借隐居之举抬高自身声望、提升身价,以此来谋求官职。01终南捷径的来历唐代的时候,有位叫司马承祯的人,在终南山住了几十年。唐玄宗知道

  • 从王维到石涛,感受国画里的冰天雪地!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卫视标签:王维,石涛,山水画,水墨,梁楷,蓝瑛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局部)雪景山水画一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部分。明代沈周在看到王维《万峰积雪图》后,曾写出如下题文:城中十日暑如炙,头目眩花尘土塞。僧楼今日见此卷,雪意茫茫寒欲逼。古栟修柳枝袅矫,下有幽簧侧从碧。隔溪胶艇不受呼,平地贯渚无人迹。据文献记载,水墨雪景山水为唐代王维首创。自

  • “怪咖”孟浩然是如何俘获李白、王维等大咖“芳心”的?

    历史解密编辑:中新社华舆标签: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王昌龄

    盛产诗人的唐朝,孟浩然堪称是一名“怪咖”。他是一位追求诗意、随性和自由的“翩翩少年”,喜好流连于山水田园之间,却功利心异常强烈,追求仕途之路坎坷。他恃才傲物,为人并没有那么平和,却和很多大名鼎鼎的文豪成了好朋友: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给他们写诗,他们也给孟浩然写诗,世人曾这么形容:杜甫给李白写了

  • 心浮气躁之时,读读王维这首《鸟鸣涧》,短短20字,使人回归平静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王维,鸟鸣涧,陶渊明,诗词,苏轼,之时

    导言:心浮气躁之时,读读王维这首《鸟鸣涧》,短短20字,使人回归平静情绪是一个对我们非常重要,并且又非常难控制的东西,控制好情绪,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不骄不躁,不悲不喜,或许我们的生活将充满更多的快乐。当我们心浮气躁就不下心来之时,与其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知所措,还不如静下心来读一读诗词,一边体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