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见:李世民偕徐惠游洛水发感慨-《大唐上阳》064
第十六章 洛水幽远
最后两颗樱桃,徐惠一下全送进李世民的口中。
李世民抱过小美人儿来紧紧地吻在她的口唇上,送其中一颗到徐惠嘴里。
李世民亲切地问:“上次一夕欢乐,惠惠感觉如何?”
徐惠仰起脸儿,娇昵地凑到皇上的颌下:“感觉呀,是个幸福的小娘子啦。”
064
徐惠伸出小手摸一摸李世民的衣装,柔声地问:“陛下穿得不薄吧?”
“不薄。正要问惠惠呢,惠惠倒先问了。这么懂事。不光会作诗,还会惦记人。”李世民摸摸徐惠的肩膀,“这个丝袄不算厚啊,显仁宫敢冻坏了惠惠,朕要跟他们算账。”
徐惠说:“不冷呢。远方有太阳,近身有陛下,一点儿不冷。”
“话音温暖,不枉一个惠字。”李世民放声笑起来。
笑过了,说:“方才在堤台上,想到商在洛水下游不远的地方取代了夏,正如大唐取代了隋。权柄易手,江山改姓,在光阴一闪之间,而其渐进缓变之初,却不知已有多远。”
徐惠说:“小女读史,也常作此感慨。想那商代了夏,也是满心期望传至万世的,谁知道在岐山、渭河,周人已经存心攫取了。前代守成失败,是从反面给后代上课呢。”
李世民道:“惠惠说得很对。周人都洛时期,就是教训累累的一个阶段。”
周武王姬发背着他老爹文王姬昌的牌位誓师,声嘶力竭地叫嚣踏平中原。率军东进,在孟津码头“会盟”八百诸侯之后,去灭了商。然后,班师回到关内,立足于丰镐宗周——自誉为“宗周”的丰京和镐京,展开了统治。
丰京和镐京,在今天的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斗门镇一带,沣河两岸,丰在河西,镐在河东。面积很大,有大约十七平方公里。说明周还是很有执政自信的。
周厉王姬胡把事情搞坏了。
姬胡继位的时候,自然灾害严重,“冬大雹,牛马死”,民生苦痛。更严重的是,姬胡贪财图利,奢侈成性,招致天怒人怨。这家伙还暴虐专横,不准朝野“妄议”他的过失,谁议论就杀掉谁。百姓没有谁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
姬胡非常高兴,在朝会上说:“消除百姓议论了,谁也没有怨言了。”
其实“民口如川”,堵起来是蓄积灾难。终于,酿成公元前843年的民变。百姓起来反叛,袭击姬胡。姬胡被迫逃窜,至死不敢露面。
姬宫湦,读音“鸡公生”。这家伙绝得很,领衔主演著名小品《烽火戏诸侯》博美人一笑,博丢了都城。
姬宫湦重用佞臣虢石父做上卿。老虢是个坏心人,参谋着小姬盘剥百姓,激化了社稷矛盾,又鼓吹民族主义狂热,转移视线,对外攻伐西戎,却引来了国际冲突。
姬宫湦的宠妾褒姒,生得艳如桃李,性格冷若冰霜,没有开心地为“鸡公生”笑过。为了讨她发笑,周幽王想尽办法效果不佳,竟然悬赏求计,谁能诱出褒姒一笑,赏金千两。
老虢谏议周幽王用烽火台试一试。“点燃烽火,诸侯们跟头巴脚往这儿跑,多好笑啊。”
姬宫湦说:“就是啊,点燃烽火,此计太妙了耶!”
烽火本是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沿途遍设,只为防务。镐京附近的骊山上,有二十多座,配有大鼓数十架,一旦犬戎侵扰,首先发现敌情的哨兵点燃烽火,邻近看到,依样操作,各山头烧成一串。诸侯见烽火燃烧,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则作速起兵勤王,赶来救驾。这时众鼓击响,催促他们,疾奔快跑。
幽王选择傍晚时分,带着褒姒,由老虢陪同,登上骊山行宫的飞阳台,摆了果蔬茶点,吃着喝着,命令点燃烽火。
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大鼓猛捶,声若滚雷。
各地诸侯以为犬戎入侵,带领本部兵马,急惶惶地赶来救驾。他们气喘吁吁地跑到骊山脚下,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山上在奏乐唱歌,幽王和褒姒坐于高台之上,饮酒作乐,正欣赏着山下他们的惊惶之态呢。
幽王告诉他们:“辛苦了大家,没什么事儿,不过是放烟火找乐儿,你们把军旗卷起来,家什扛起来,都走吧,散去吧。”
诸侯们这才知道被戏弄了,擦着汗水散去。褒姒凭着栏杆,见诸侯们狼狈不堪,如同急急风中的草台戏班,十分好玩,这个奶子大脑子小的差窍货色,禁不住抚掌嬉笑。抖着她的肉身,笑啦。
周幽王大喜,说:“爱卿一笑,百媚俱见。千金一买,值得值得。”接着奖赏虢石父千金,领走享用吧。
没多久,敌人真的来了。周幽王惊慌失措,急忙命令点燃烽火。一烽接一烽,烟火连绵,可就是没有一个诸侯带兵救援。他们受过愚弄,不再理会了。
周幽王大败,被杀了头,褒姒被俘,给犬戎拉进大帐,脱光衣饰,百般捏弄,千般戏玩。
诸侯们赶来救援时,黄瓜菜早已凉了,周幽王的御尸也早已硬了。
犬戎兵马大肆掠夺珍宝财物,将周朝的宫阙楼台烧得残破不堪,一座座辉煌壮丽的建筑化为焦土,繁华富庶的京师王畿变成了荒墟之地。
战火连月不绝,镐京以西、以北,大片土地,相继沦陷。百官富户遭到洗劫,平民百姓四下逃散。
镐京已成噩梦、地狱,以申侯为首的几个大周亲贵拥立前太子姬宜臼为新一代天子。镐京被烧杀抢掠了,没有了,姬宜臼将政权迁到了洛阳。姬宜臼的谥号是周平王。
富人好啊。置两座别墅,一座失火烧毁了,不要了,去住另一座。倘若是一般百姓遭殃的,哪还有活头啊。
徐惠说:“春天,太阳好的时候,我们在西苑里走得远一些,到处看看。小女曾经走到洛水边。站在水边,向北望,草密树高,无有人烟。想当年,那里应当是周的东都所在吧?”徐惠说着,小手指一指西北方向。
李世民说:“对,就是那里。东边也有。周当年营洛阳,是把洛阳建成了两部分的。偏洛河上游的部分,就是你指的那里,叫‘成周’,是相对于镐京的‘宗周’而言的,偏洛河下游那里,还有一部分,叫‘洛邑’ ,是下官居住区和安置前商遗民的地方。”
后来成周和洛邑连在了一起,规模很庞大了,中间的荒草土坡都盖了茅苇苫顶的居所,变成居住小区啦。
陶片瓦已经付诸应用,但产量太小,供王室贵族盖殿架屋尚且不够,低级士人及平民居所,只能结茅或结苇。
再后来就是大周东都的隳颓。
成周和洛邑是西周早期的大总管周公姬旦负责修建的,搞的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和献礼工程,豆腐渣成分相当不小。原料无非土木,根本不能耐久,加之所用匠师为各家诸侯所遣送,工徒则系奴隶和商军俘虏,期限紧迫,驱逼残酷,哪个好好干呢?
随着时光的移行,莫说街巷里坊,连成周的宫殿都不敢细看了。顶盖灰暗无光,墙壁裂呲巴拉的。这都是诸侯失供的结果。国库羞涩,没有积蓄,怎么整呢?
大周有规定,诸侯每年朝觐四次,贡赋献物。可到了周天子失势的王朝末期,诸侯们每年能晃晃悠悠来一次就不错了,而且基本上是来中原来洛阳旅游的,贡值也大幅度缩水,像走亲戚一样带点东西而已。
周朝原来有很多诸侯,诸侯们都有各自的地盘,谓之列国。后期强势的诸侯以各种理由逼迫周天子割地为赏,中央所有的土地越割越少,剩下赤裸裸的洛阳,屁股大一片。
诸侯们不听招呼,相互攻伐,你吃我我吃你,吃剩下有数几个大个头的。
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盗,瓜分了天下。瓜分了还不行,继续吃,强吃弱,狗咬狗,最后,秦灭六国,一统海内。秦太残暴了,未几而死,汉朝代之。
大汉刘家王朝,分为西东两段,中间有权臣王莽插了一扛子,做了个分界。西汉又称前汉,由刘邦肇端于长安,后汉又称东汉,由刘秀创建于洛阳。
李世民指着洛水下游远方道:“刘秀的东汉,立都在那一带。隋时炀帝叹问:‘前朝何因,不都于此,而偏东耶?’盖因偏东三十里的地方,取土和修建较为便利,而非其他原委。”
徐惠说:“陛下这么讲解,小女豁然明白。炀帝一问,确实不好回答。周之故城所在,为何弃之不顾,任其空置荒芜,偏到远处另起炉灶,小女也是疑惑。偶尔想起,汉光武帝是极信谶纬的,常在细微之处动脑筋,莫非认为周朝败亡,袭用其地不是最优选择?”
李世民说:“惠惠竟想到光武的这一层心理?或许是有的,有的。他一生极信谶纬,求问方士,追寻风水……惠惠分析得有道理,有道理。”
徐惠说:“其实光武也已足够强大了,强大的君主有什么畏惧呢!陛下的大唐,居长安,用洛阳,朝廷政通人和,万民安居乐业,正是写照。”
李世民道:“历史发展得长久了,到处都是前人的痕迹,避之另立,其实幼稚。”
徐惠说:“就是啊。无惧历史,强盛自己,方显英雄本色,后来居上。”
李世民牵着徐惠的小手,走过一段缓慢的坡道,登上略高的一级堤台。
太阳升得更高,光线愈发灿烂。
徐惠微微笑着,仰望着李世民。小姑娘额头的茸茸细发泛出淡淡的金色,直让李皇上心中爱恋不已。
李世民也微笑着,俯首视之良久,捧起徐惠的脸蛋儿,道:“这个小脑瓜,倒真是‘惠’啊。方才评说的‘居长安,用洛阳’,强大即无所畏惧,很有道理。”
对李陛下的褒扬,徐惠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
李世民说:“光武是那个时期的强大者,但他心里有个不同的罗盘。故而非但他的立都之地与众不同,他的山陵的选择、定位,取意也是别无他例的。聪明的惠惠,你提示朕想到了这些似乎有些关联的现象。现象背后,必有其注,必有其解。”
“哦,陛下,小女还真不懂那么多。”
李世民道:“光武登基,靠的就是两句谶文:‘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他觉得谶文灵验,做事往往去谶中找根据。他去泰山封禅,也是《河图会昌符》里边的谶语起的作用:‘赤刘之九,会命岱宗。不慎克用,何益於承。诚善用之,奸伪不萌’。登泰岱,拜苍天,下山之后,欲往梁父山祭地……”
刘秀站在宽阔的平原上,率领众人,向泰山告别。
心细如发的刘秀,仰目泰岱,忽生感悟:为什么,泰山能巍峨万世,享有五岳独尊之位?是因为它的周围全是平原啊。
就在这一刻,刘秀心中做出决定了:朕的山陵,也要筑造在平原上。
“有原而出陵”——任见先生有《刘秀传》 ,专章揭示了作为帝王的刘秀企望“巍峨万世”的这个隐秘心结,深刻阐释了刘秀陵墓一反常例、绝无仅有的独特“见解”。
东汉时的黄河在北边很远处,有关河内郡的史实记载可资证之;黄河平原的流沙结构是盗墓贼的克星,根本无法盗掘;刘秀交代山陵建设指挥长窦融:“例以霸陵。”霸陵是西汉文帝刘恒的陵寝,“因其山,不起坟,”斩原为冢、凿崖为墓,因此刘秀的墓冢极有可能只是个入口,真正的墓室或深藏在非常偏南的北邙山腹中。
汉光武帝刘秀的墓,洛阳百姓俗称之刘秀坟,学名就叫“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