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愈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造诣,也重建了儒家道统

韩愈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造诣,也重建了儒家道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月之后有彩虹 访问量:2738 更新时间:2023/12/31 5:49:24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的一天,正是凤翔(今属陕西)法门寺佛塔开塔之日,唐宪宗要把内藏佛骨迎到宫内供养三日。

一时间,人们“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掀起了一场迎接佛骨的热潮。在这甚嚣尘上的佞佛声浪中,却有人上书皇帝,要求制止这种风气,主张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

他就是唐朝中后期矢志复兴儒学的反佛主将韩愈

韩愈出生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一个普通的官僚家庭,三岁时父母双亡,就养于其兄家,十二岁时其兄去世,由寡嫂抚养成人。

韩愈

这种特殊的家庭培养了韩愈刻苦奋斗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他自幼爱好文学,“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穷究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沉潜乎训义,反复乎句读,砻磨乎事业,而奋发乎文章”。

重建儒学道统

重建儒学道统,恢复儒学精神是韩愈在学术上的主要追求,他毕生“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抵排异端,攘斥佛老”,“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期望以自己的学术努力重建儒家精神。

他认为古代的圣人是仁义道德的最好体现者,欲齐家、治国、平天下,必先正其心,诚其意,加强道德修养,令人慨叹的是:“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

儒家所谓先王之道,由、舜、禹而汤、文、武、周公,孔子受其传,又传之孟子。其后便不得其传,儒家道统至此中断。而今,韩愈有必要去“原道”,去“原学”,“使其道由愈而粗传”。

韩愈建立儒家的道统说,是为了对付佛教的法统及其神权迷信。

韩愈

他主张僧侣还俗,火烧佛经,改造寺院。

在上宪宗《论佛骨表》中,他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抨击,他从维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重申传统儒学的“华夷之辨”论,认为佛法为西来之法,“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论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因此,如果让佛教凌驾于儒学之上,就有被同化为夷狄的危险。

在他看来,佛教不仅乱天下国家,灭弃封建伦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而且徒耗钱财,驱民归于“穷”“盗”。

韩愈还针对佛教“灭情见性”的出世观点,承袭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个不同的层次。

他认为上品之人生来就能按照封建道德标准行事;中品之人须通过修身养性才能办到;下品之人天生性劣,则只能施行强制手段使之归于正轨。

在他看来,依照儒家的道德标准来完善人性,不仅可能,而且是必要的。

佛教

仁义礼智信是人性的本质,人处在现实社会的伦理关系中,通过“情”来体现自己的道德性,这就与佛教“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静寂灭”的佛性论划清了界线。

后来,宋明理学家们的道统说、人性学说从韩愈的理论中受到了发,而其自续“道统”的当仁不让之精神,则更为宋明理学家们迭相模仿。

文笔作用

韩愈在文学史上也有极高的地位。

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文中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他既是古文运动的领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早在青壮年时,韩愈已在文坛上负有盛名。

他继承和发扬了古代散体文的优秀传统,主张用质朴实用的秦汉散文去取代绮靡浮华的六朝骈体文。

他本人笔力雄健,学识精博,因而,他倡导古文,深得广大文人学士的响应。同时,极为重要的一点,是他认为古文能“载道”,可以更好地复兴儒学。所以,他的散文在内容上有着浓厚的卫道色彩,他企图利用古文来宗经明道,以达其尊儒排佛、尊王攘夷的目的。

发布于:山东

更多文章

  • 营营汲汲谁知我——韩愈的另一面 徐建融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韩愈,汲汲,徐建融,孔子,孟子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文化伟人,尤其有大功于儒家道统的继承和弘扬。但对他一生营营于干谒权贵、汲汲于谋求利禄的行为,后人亦不无微辞而时有诟病。如司马光评其《闵己赋》,认为颜回的箪食瓢饮不过“哲人之细事”云:“韩子三书抵宰相求官,与于襄阳书求朝夕刍米仆赁之资,又好

  • 潮州到底有多“潮”?富甲天下的潮汕人为何如此崇拜韩愈?

    历史解密编辑:梧桐浅谈标签:韩愈,诗人,潮汕人,客家人,潮州市,唐宋八大家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在南方有个地方叫潮州?这个名字非常的有意思,第一眼让人看去就想问,是这里的人都非常潮吗?将这个潮解读为潮流的潮。那反过来一想,会不会是因为这里天气非常潮湿呢?其实都不是。这个名字可以追溯到隋朝时期。具体发展,我们下文再说。那么,这个潮州可不得了,里面遍地都是有钱人,还是能够在全球都

  • 韩愈留给潮州的不只是一篇《鳄鱼文》……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韩愈,潮州,阳山,韩山,诗人,宋朝,唐朝,鳄鱼文,武则天,散文家

    唐朝韩愈是文学史里程碑式的人物。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文起八代之衰”;作为语言大师,他创造的许多词语,成为后世沿用的成语。这样一位“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命运却颇为坎坷。从公元792年登进士第,韩愈开始仕途跋涉。他操行坚定纯正,说话直爽坦率,从不畏惧或回避强权,十一年后,以监察御史之职上疏关

  • “大放厥词”的本义是赞美?韩愈:我没想到它会变成贬义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韩愈,柳宗元,诗经,成语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看到堂哥的笔记本里写满了名人名言,其中有一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当时似懂非懂,后来才知道那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劝学解》里讲的。这篇文章在韩愈文集里其实叫《进学解》。作为不世出的大文豪,韩愈创造的成语应该是最多的,有人统计过,从他的文集里产生的成语有300多

  • 韩愈后裔多奇志 传统文化展自信

    历史解密编辑:众闻聚焦标签:韩愈,后裔,山西,修武县,荥阳市,河南省,多奇志,传统文化

    河南焦作讯:文图 韩战民 编辑 韩同瑞: 农历正月十五,是唐代文学家韩愈诞辰1255周年纪念日。河南、河北、山西、江西等五十多个村镇的韩愈直系后裔,异地同步联办了韩愈诞辰1255周年纪念和第六届韩愈文化节活动。他们以亲情为纽带,共策共享发展成果,展现了盛世中国的传统文化自信。2018年,韩愈直系后裔

  • 韩愈的两篇文章为何能够秒杀柳宗元?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韩愈,柳宗元,文章,胡适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其中唐代有两位:韩愈、柳宗元;宋代有六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

  • 柳宗元与韩愈政治观念不同却携手发动古文运动,在文学上成绩极大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韩愈,柳宗元,陈子昂,文学,司马迁,散文,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中的前两位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俩都是唐代人,而且两人都是中唐文坛上“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散文复兴运动,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名词,历史上也称“古文运动”。“古文运动”之所以由韩愈和柳宗元倡导,并能得到广泛的支持和认可,是由于唐代文学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条

  • 学习韩愈文章《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历史解密编辑:数码大暴龙标签:韩愈,布衣,进士,诗人,唐朝,宋朝,散文家,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文章写于公元795年二月十六日。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是韩愈第二次给宰相写信,此前十九日他曾给宰相谢两人第一封信,故名“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原文如下: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

  • “永贞革新”:一场被韩愈及正史刻意丑化的利民改革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韩愈,永贞,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宦官

    因为受到武则天的赏识,高力士在入宫之后的势力逐渐强大。到了唐玄宗时期,因为帮助唐玄宗摆平了韦皇后之乱,之后得以封官加爵,其地位达到顶峰。就这样,以高力士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开始发展。经过肃宗、代宗和德宗时期的发展,宦官的权力范围更大,并且直接干涉朝政。宦官专权,甚至常常在街市抢掠,加上安史之乱后藩镇之乱

  • 韩愈:“战狼”的倔强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韩愈,裴度,宰相,宪宗,唐朝,诗人,柳宗元,唐宋八大家

    ①哈哈,战狼是几个意思?我只是个文化人。Hi,新时代的各位朋友好,我是来自大唐的韩愈,字退之。可能跟大家有点代沟呀,不过没关系,有沟必火,大家都喜欢有沟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代差。那个冒充“探花郎”的人,其实我是知道他的,他每次考试都是班上30多名,语文更是不及格。居然还要给我“作传”,我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