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李孝恭是凌烟阁24位功臣中唯一一位李唐宗室,因为这一点,很容易让人忽视他的军功。唐朝武将中,包括唐太宗李世民,李靖、秦琼这些人都功勋卓著,和他们相比,李孝恭显得中规中矩,有着丝毫不张扬的平和,在这平和背后,是难得的智勇双全。和凌烟阁中的文臣相比,他拥有他们难以企及的战功;和武将相比,他拥有难得的智慧。
他的这些优点,让他成为24位功臣中能够善终的一位。一、 以仁制敌隋朝末期军阀割据,彼此之间以恶制恶的事很常见,在这一点上李孝恭显出了他不同寻常的仁慈。李渊占领长安之后,还没有平定的巴蜀之地成为唐朝的心腹大患。在用人上,李渊和他的儿子李世民不大一样,他比较容易猜疑外人,所以在任用主将时,他的目光往往落到自家人身上。算起来,李孝恭是李世民的堂兄,李渊的堂侄。在李渊看来,和自幼就英才外露的李世民相比,李孝恭也并不缺少才干,只不过他老成持重,显得更为稳妥,李渊总是很信任地把大事交给他去做。巴蜀地势优越,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一次出征巴蜀的任务,李渊最终还是决定交给李孝恭。
此时占据巴蜀之地的是朱粲,朱粲为人勇猛凶恶,他当时拥有部众十余万人,他带领部队所过之处,必然一路抢掠烧杀,几乎夷为平地。在粮食匮乏的情况下,朱粲甚至下令将“妇人小儿皆烹之”。他这样的所作所为,让人们既鄙弃,又畏惧。李孝恭奉命出征巴蜀,蜀地多山,地势险要难攻,可是如此艰巨的任务到了李孝恭手里,居然是如履平地一般,他一连攻下了30余州,紧接着攻破朱粲的战阵,俘虏了他的许多部属。朱粲以凶恶闻名,他的部下当然都被当成为虎作伥之辈。当时李孝恭帐下的许多人都劝说李孝恭把这些人杀掉,以免他们逃跑后再继续作恶。但是李孝恭此时表现出很有智慧的仁慈,他说:“现在很多城池还在敌人手中,如果我们把俘虏杀掉,以后谁还会前来归降呢?”然后下令把俘虏都放掉了。消息传出去,巴蜀一带的割据势力都纷纷前来归顺。李孝恭出征巴蜀,打了很漂亮的一仗。二、 宽厚容人提起李孝恭,就不能不提李靖。李孝恭因为是李渊的堂侄,得到李渊的信任和重用,相比之下,和李渊没有任何亲戚关系的李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虽然李靖后来被誉为历史十大名将之一,甚至有军神之称,但是他得到重用是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唐高祖李渊不像李世民那样信任他,虽然知道他文武兼备,善于用兵又懂谋略。
在征战萧铣时,面对这一劲敌,虽然李渊知道李孝恭在这样的战役中难以独当一面,但还是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同时给他派了一个能干的副手:李靖,让李靖担任行军总管兼任行军长史。李孝恭对李渊的小心思心知肚明,他深知李靖的文韬武略,虽然他比李靖官高一级,是李靖的直接领导,他还是对李靖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和信任,经常听取李靖对敌我形势的分析,遵从李靖的建议。在到达三峡后,江水猛涨,萧铣守卫松懈,李孝恭听从李靖的建议,充分把握时机,冒着涨势凶猛的江水发动突然袭击,取得了具有决定作用的胜利。最终战争以萧铣被擒宣告结束。李孝恭和李靖做搭档不只这一次,在后来平定江南辅公祏的征战中,两个人再次联手,李孝恭充分发挥自己宽厚、善于听从正确建议的长处,李靖则身先士卒,带领轻骑部队击破叛军万余人,最后辅公祏等叛将相继被擒。
李靖能够成为众人称颂的军事天才,当然和他自己的战略眼光和勇猛作风分不开,但是李孝恭的难得之处在于,他给李靖的才能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发挥平台,不嫉妒,不抢功,是很多在他那个位置的人很难做到的。一旦做到了,应该青史有名。三、 知足不辱在李唐宗室之中,只有李孝恭的军功能够和李世民相提并论,李孝恭因为军功被封为扬州大都督,他的管辖范围“北起淮河,东包长江,越岭而南”,几乎占据了唐朝的半壁江山。但凡人的权贵和势力到了这种地步,如果不知道收敛那处境就很危险了。此时的李孝恭却还没有这个意识,他享受着自己的奋斗成果,在石头城中修建高宅大院,在周围设置严密哨所巡逻保护。亢龙不知悔,自有当头棒喝:有人诬告李孝恭谋反,于是他被召回京城,接受一系列调查。
虽然最后查无实据,不了了之,但是却给李孝恭提了个醒:无论地位还是权势,自己都已经到达了顶点,应该及时知道满足,这样才能避免被人猜忌和陷害。于是他不再在意宅院的宽大与否,宁愿卖掉大房子,住在小房子里;同时豢养上百名歌女,平时纵情声色,好像完全沉迷在美姬娇妾的歌舞声中。在与朝中大臣来往时,他仍然保持着宽厚谦让的言行举止,亲和,丝毫没有骄奢之态。这样的王公大臣,君主很放心,自此君臣相安,更多了些宗室间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