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秦王李世民尚在的情况下,李渊为什么要对李孝恭下手?

在秦王李世民尚在的情况下,李渊为什么要对李孝恭下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鬼说历史 访问量:2541 更新时间:2023/12/9 10:31:33

本鬼在前文《凌烟阁第二功臣李孝恭如何间接导致“玄武门之变”获得成功?》中提到,“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李渊对李孝恭下手而把亲信派到了南方,导致禁军基本都成了秦王的支持者。那么在秦王尚在的情况下,李渊为什么要对李孝恭下手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朝代开国皇帝中,唐高祖李渊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存在。出于各种原因,李渊没有承担开国皇帝最应该承担的责任——打天下。结果就是李渊在唐朝的开国军功集团中几乎没有威信和亲信,也没有参与地方利益再分配,这是“玄武门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

正因如此,唐朝开国军功集团是李渊的重大威胁,秦王集团如此,有平定江南大功的李孝恭也不例外。可以说在唐朝统一天下之后,李渊就一直想要消灭包括李孝恭在内的开国军功集团。本鬼个人认为,在秦王李世民尚在的情况下,李渊就对李孝恭下手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根据史书记载推测,武德八年(625年)对李孝恭的那次诬告应该不是李渊主动授意的,而是有些小人逢迎李渊的投机行为。但李孝恭为人谨慎,之前一直没让李渊抓到把柄。李渊可能觉得这次诬告算是消灭李孝恭一党的“天赐良机”,也就顾不上秦王李世民尚在了。

第二,李渊可能觉得消除开国军功集团不能过于着急,要“欲伐大树,先减其枝”,不能先对最强的开国功臣开刀,更何况唐朝最强的开国功臣还是李渊的亲儿子、秦王李世民。与秦王相比,李孝恭势力比较弱,李孝恭也只是李渊的堂侄而已,李渊对李孝恭下手明显更容易。

第三,如果只看表面现象的话,李渊在武德八年(625年)到武德九年(626年)这段时间里堪称“优势在我”。秦王府的很多核心重臣(如房玄龄杜如晦程咬金)都被李渊借故调离,秦王在表面上也没有长安军队的控制权,秦王府中的武装力量更是比东宫少了好几倍。

李渊据此认为秦王虽然在军中威望极高,但他在长安搞不出大乱子,八百人肯定打不过几万人。与看起来无用的秦王相比,先对李孝恭似乎更合适。于是在秦王李世民尚在的情况下,李渊还是对李孝恭下了手,将仅有的几位宿卫亲信派到了江南。

更多文章

  • 唐朝名将李孝恭,为什么能力压尉迟恭,在凌烟阁武将中排名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俊小伙呦标签:李孝恭,尉迟恭,李世民,李元吉,凌烟阁,萧铣

    “李孝恭,少沉敏有识量。孙子曰:‘形之,敌必从之。’孝恭纵船江中以疑贼援。又曰:‘禁祥去疑。’孝恭以杯血为授首之祥,而众心安。又曰:‘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孝恭使羸兵挑贼,而待以精骑是也。”——《十七史百将传》开创了贞观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在皇宫里的凌烟阁内,为跟他一起打天下的24位文臣武将画影

  • 李孝恭晚年变卖豪宅,舞女歌姬100多人,为何位列凌烟阁第2?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李孝恭,凌烟阁,李世民,李渊,尉迟敬德,唐太宗李世民

    文|飞鱼说史说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是在贞观十七年二月,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起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在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建起来的一个不起眼小楼,这座小楼里存放着由阎立本绘制的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此后又有四位唐朝皇帝把功臣的画像放入其中,画像也达到了100多幅,不过最有名气的

  • 凌烟阁功臣中,李孝恭第二,尉迟恭第七,为何秦琼却倒数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冰封天下史标签:秦琼,唐朝,李孝恭,尉迟恭,凌烟阁,李世民,李元吉,尉迟敬德

    在《隋唐演义》中,秦琼可谓“马踏黄河两岸,锏打山西九州六府一百单八县,镇山东半边天,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神拳太保秦叔宝”,是天下响当当的英雄好汉,知名度远在李孝恭和尉迟恭之上。更为重要的是,从史书记载来看,秦琼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深得李世民信任和重用。《旧唐书·秦琼传》中有一段记载,讲述了秦琼经常

  • 凌烟阁第二功臣李孝恭如何间接导致“玄武门之变”获得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李渊,齐王,皇帝,李孝恭,凌烟阁,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626年),大唐秦王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为辉煌灿烂的“贞观之治”奠定基础。有意思的是,“玄武门之变”在某种程度上堪称是天命所归,连凌烟阁第二功臣、中立的赵郡王李孝恭都间接导致“玄武门之变”获得成功。本鬼接下来说说自己的一家之言。根据史料记载分析,秦王集团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目

  • 凌烟阁系列:名将李孝恭,唯一的李唐宗室,这3点让他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李孝恭,李唐,李靖,李渊,李世民,萧铣

    唐朝名将李孝恭是凌烟阁24位功臣中唯一一位李唐宗室,因为这一点,很容易让人忽视他的军功。唐朝武将中,包括唐太宗李世民,李靖、秦琼这些人都功勋卓著,和他们相比,李孝恭显得中规中矩,有着丝毫不张扬的平和,在这平和背后,是难得的智勇双全。和凌烟阁中的文臣相比,他拥有他们难以企及的战功;和武将相比,他拥有难

  • 李孝恭的军事才能如何?为什么说他的命特别好?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李孝恭,李渊,李靖,萧铣,王世充,李世民

    李孝恭(591年~640年),陇西成纪人,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历史上真实的李孝恭,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唐朝给他的评价极高,认定他是最顶级的名将,而且将他排在了凌

  • 李孝恭打下半壁江山,得了个从三品的官职,赶紧买了100多个歌姬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李孝恭,李渊,李世民,萧铣,唐军,李靖

    自大业末,群雄竞起,皆为太宗所平,谋臣猛将并在麾下,罕有别立勋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声名甚盛。李渊自晋阳起兵之后,本着用帅唯宗室的原则,李唐宗室成员都成为打天下的主帅,但是这些人在军事上的能力却有大有小,基本都处于中下等水平,因此,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李世民就成为各个大战的主帅,带领唐军攻下一个又一

  • 历史谜团:渭水之盟,除了李世民房玄龄和高士廉,还有三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遇旧人标签:李世民,房玄龄,高士廉,李世,萧瑀

    公元626年的渭水之盟(也称便桥之盟),唐太宗李世民力挽狂澜避免了和强大的突厥提前决战,也因此成为大唐与突厥强弱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次会盟大唐这边有六个人,不过哪六个人史书上却语焉不详,没有全部提及,这也成为了一个历史谜团,我们先来看看史书上的记载:《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记载:“上

  • 能做到忠孝两全真的不易,高士廉做到了,而且人家还是凌烟阁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高士廉,李世民,长孙无忌,尚书,长孙皇后,玄武门之变

    古代人讲究忠孝,现代反而丢失了。虽然古代人做到忠孝两全不容易,但也还是有这样人的。人要是优秀能到什么地步,忠孝两全,而且还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就是高士廉。高士廉这个人可不一般,自己出身优越,而且后来还成为皇帝的舅舅。高士廉自己酷爱文学历史,自己在隋朝当大官。自己的爷爷在北齐也是官员。后来自己的

  • 高士廉, 一个大臣去世, 李世民为何主动登门祭拜! 宰相还拦着不让

    历史解密编辑:宠物大福标签:宰相,皇帝,唐朝,隋朝,高士廉,李世民,房玄龄,唐太宗,书法家,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

    唐朝贞观年间,曾经发生过这样一桩怪事。有个大臣去世了,身为皇帝的李世民,决定亲自去他府上祭拜哭灵。然而还没等李世民走出皇宫,便被宰相房玄龄拦了下来,死活不让李世民去过去。然而面对房玄龄的阻拦,李世民难得执拗了一回,强行带着人闯过了房玄龄的阻拦,出宫去祭拜。然而,当李世民刚刚走到这位大臣府外的时候,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