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封建时代持续了两千年,在这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朝代更迭,很多位皇帝,很多个皇族变化。
在这么多朝代中,有些朝代开辟了世界级的盛世,而有些则是昏庸无道,让很多百姓受苦。在前者中,人们不得不提的就是唐朝了。
说起唐朝,那个时代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那时的欧洲还在黑暗的中世纪,那时的周边国家全都来我国交流,可见我国的国力有多么强大。
而这也并非空穴来风,这都是唐朝很多位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从唐朝早期的开元盛世、贞观之治,这些都足够说明了唐朝的强大。
而在唐朝初期,不得不提的皇帝便是李世民了,他选贤举能,有勇有谋,非常有才华,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才有了开朝的盛世时代。
但是在选择候选人的这个问题上,却难到了这位英明的君主,甚至也正是他的决定,影响到了他儿子李恪的未来。
太子之位倍感顾虑
对于李世民来讲,立太子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当初的李世民就不是正统的王位继承人,而是通过事变取得的王位。
按照当时的继承人规则,李世民的爸爸当上了皇帝,那么皇位就应该理所应当地传递给自己的大儿子,但是李世民是二儿子,这也让他们之间变得暗流涌动。
李世民英勇善战,善于和群臣们打好关系,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所以在立太子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支持李世民而不是他哥哥。
但他哥哥却不安于现状,想要彻底剥夺李世民的权利,但没想到却最终被李世民拿下了,在这之后,李世民合作上了皇位。
正是因为他自己的皇位来得并不正统,所以他日后也很少提及这个问题。直到后来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也还是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他和皇后有儿子,按照封建时代继承人的规则,那么他的继承人必然要从他和皇后的儿子中选择。
这三个人完全不同,也让李世民有了不同的考虑。李承乾嚣张跋扈,甚至想要尽早谋权篡位,这也让他的太子之位被废除。在剩下的三个儿子中,也很纠结。
李泰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甚至性格还有缺陷,李恪是他最重视的,因为骁勇善战很想他年轻时候,所以他更偏向于他。
李治掌权的李恪被陷害
但是没想到,这样的想法却遭到了很多朝廷重臣的反对,因为李恪的生母是之前朝代的公主,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再加上长孙无忌的建议,他选了李治为太子。
说起长孙无忌力荐李治的原因也当然很简单,首先是他们两人的关系更好,其次就是李治没有什么想法,比较单纯,很容易被控制。但没想到正是这样的决定,却给李恪带来了灾祸。
李治掌权之后,朝廷也并非太平,正好赶上了房遗爱发动事变。利用这个机会,长孙无忌也陷害了李恪,这样的举动让李恪陷入了被动,所有的待遇都被降低了。
更重要的是,他还蒙上了莫须有的骂名,这也让他难以抬起头来。直到后来,时隔多年,他才得以沉冤昭雪。
而这样英勇善战的李恪,本来应该有可能是一位贤明的皇帝,但是没想到却被奸臣陷害,不仅失去了做皇帝带领国家的机会,还因此收到了陷害,真的是让人非常惋惜。
而这便是后人非常为他打抱不平的原因,即便他不是太子不是皇帝,但他的才华却足够让众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