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恪才能真的很强吗,为什么后世有那么多人怀念他?

李恪才能真的很强吗,为什么后世有那么多人怀念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凉觅凉人心 访问量:3129 更新时间:2024/2/12 4:50:45

李恪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并且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喜爱,甚至是李世民还曾想废掉李治令立李恪为太子,只是可惜最后阻力太大,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成了李恪的催命符。

唐太宗李世民是千古难得一见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得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十足的发展,“贞观之治”就是对他统治能力的最好肯定。

只是可惜这么一位雄主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出了些差错。他放弃了“叛逆小伙”李承乾,也放弃了“阴毒后生”李泰,最终选择性格柔弱的李治作为继承人,进而导致了后来的武则天之乱,差点就葬送了整个大唐王朝。

于是就有人开始讨论:如果李世民当时选择三子李恪为接班人,唐王朝是否会更加繁荣?那么问题来了:李恪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为什么千百年来有那么多人怀念他?

笔者认为,后人一直怀念李恪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对李世民爱屋及乌

对于李世民绝大多数人都是怀着崇敬的心,因为他确实是一位难得的雄主,有道是“爱屋及乌”,人们怀念李世民的同时也会怀念他最为喜爱的太子——李恪。

李恪的母亲是杨妃,而杨妃出自大名鼎鼎的弘农杨氏,其父亲是前朝皇帝杨坚,母亲是隋朝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因此李恪的身份血统非常高贵,在李世民的所有儿子当中,只有李愔能与之媲美。

仅仅只有血统高贵还不足以从众皇子中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李恪的性格与李世民非常相似,同样是英勇果敢,这让李世民找到极大的认同感。

反观李世民的其他儿子。原太子李承乾是个叛逆小伙,甚至敢直接和他作对;李泰又是个阴毒后生,根本不适合当接班人;李治性格软弱,更加不符合李世民的胃口。

所以后来李承乾造反一案发生,李世民最先考虑的储君人选不是以上几位,而是李恪,如果不是长孙无忌竭力反对并蓄意陷害,或许李恪早已坐上大唐的王位了。

李恪十岁的时候被封为蜀王,不过由于年龄太小并没有赴任,过了五年他被授都督齐淄青莒莱密七州诸军事,之后才前往封地任职。

临行前,李世民为了表达自己的不舍之情还特意让李恪与自己同桌吃了一顿饭。

事实证明李世民对于李恪的喜爱并没有因为距离的疏远而减淡。李恪仅仅只在齐州干了一年就被改封为吴王,并以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身份赴任。

赴任途中由于没有注意李恪不慎破坏了一些庄稼,御史柳范将此事上报给了李世民。可李世民认为是柳范没有制止李恪才使得后者犯错,想要治柳范失职之罪。柳范据理力争之下才让李世民改变主意,免去李恪的安州都督的职位,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李世民有多么偏袒李恪。

等到风波过后不久,李恪再度被任命为安州都督,同时李世民还特意写了一封《诫子书》给他,大致内容是李世民对于李恪的看法。从文章我们不难看出李世民非常看重李恪,甚至能从字里行间读出封建帝王难有的父爱。自此之后,李恪就再也没有犯错被罢免官职的记载。

然而这一份过于沉重的父爱也成为李恪悲惨下场的罪魁祸首。当时李承乾造反一事暴露后,李世民下令废了他的太子之位,魏王李泰也因为牵连而被囚禁。

这时长孙无忌极力向李世民推荐晋王李治,可李世民表示李治性格柔弱不适合当储君,吴王李恪才是他心目中的最佳人选。但作为李治舅舅的长孙无忌怎么可能放任皇位落到一个外人手上呢?在他的坚决反对之下,李世民只好放弃了立李恪为太子的念头。

这件事情以后,长孙无忌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他认为李恪日后一定会威胁李治的统治,于是开始暗中对付李恪。

李世民驾崩后,李治顺理成章继承皇位,李恪也水涨船高官拜司空后又加授太子太师。后来房遗爱想要造反的事情被长孙无忌得知,为了活命他在后者的指使下将矛头指向吴王李恪和荆王李元景,同时长孙无忌又窜通群臣攻击他们,迫于压力李治只能下令杀了李恪。

李恪被杀案初唐最大的一宗政治冤案,对此《旧唐书太祖、代祖诸子列传》记载道:

无忌、遂良衔不协之素,致千载之冤。永徽中,无忌、遂良忠而获罪,人皆哀之。殊不知诬陷刘洎、吴王恪于前,枉害道宗于后,天网不漏,不得其死也宜哉!

李世民的成就有目共睹,能够得到他的看重想必李恪的才能也绝不普通,人们期待看到他上位后能够给大唐创造出多少功绩,只是可惜最后他不但没有继承皇位,反而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于是人们就将这种期待转化为对他的思念之情。

二、史书隐藏了李恪的过错

《旧唐书》记载,李恪当初被罢官是因为“游猎”的同时破坏了当地老百姓的庄稼,这也是各专家学者普遍认可的说法。

可是《新唐书》在记录李恪过错的时候,有意地隐藏李恪所犯的错误。《新唐书》在记载这一段经历时说的“是李恪和他乳母的儿子玩‘博簺’的游戏。”至于“博簺”是什么意思,《新唐书》与《旧唐书》都没有明确的说明。

按照这种记载,后人会认为李恪在和乳母的儿子玩一种不知名的游戏从而不慎破坏了庄稼,记载的严重程度比事实要低上许多,这算是变相美化了李恪的形象,从而增加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

执笔君言

总而言之,李恪的才能应该毋庸置疑,他能够得到后人的怀念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于李世民爱屋及乌同时史书淡化了他的过错。

只是可惜他最后没能登上皇位展现自己的才能,反而受到长孙无忌的蓄意栽赃诬陷,最终平白无故丢掉性命,或许这身怀王室血统的悲哀之处吧!

更多文章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诅咒,当时无人当回事,结果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恪,李世民,武则天,李治,皇位,自缢

    皇室之中时常会上演皇位争夺战,这是封建王朝时期不可避免的事情,而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却也异常的激烈和残酷,很多人都会因此丧命,而参与争夺的皇子,要么会被秘密处死,要么就是被软禁起来,一生不得志, 哪怕是那些无心争夺皇位的人也同样会遭到迫害,在这其中就有唐朝时期的吴王李恪,作为唐太宗李世民

  • 李恪并非太子,也非皇帝,能力强却惨遭冤枉,是众人怀念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李恪,皇帝,李世民,李治,长孙无忌,皇位,李恪(吴王),唐朝

    我国的封建时代持续了两千年,在这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朝代更迭,很多位皇帝,很多个皇族变化。在这么多朝代中,有些朝代开辟了世界级的盛世,而有些则是昏庸无道,让很多百姓受苦。在前者中,人们不得不提的就是唐朝了。说起唐朝,那个时代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那时的欧洲还在黑暗的中世纪,那时的周

  • 李恪, 他是李世民的儿子, 杨广的外孙, 为何最后却会蒙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霞谈财经标签:李治,杨广,隋朝,李世民,隋炀帝,唐太宗,书法家,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

    在李世民众多的儿子当中,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李恪,微微有些特殊。李恪的特殊之处在于,他的生母杨氏,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对于李恪来说,唐高祖李渊是他爷爷,唐太宗李世民是他爹,而隋炀帝杨广,则是他的外祖父。这种特殊的关系,从李恪出生开始,就深刻影响了他的命运。公元619年,李恪生于长安。这一年,唐朝才刚刚

  • 从李恪的悲剧说起,聊聊给不会当爹的唐太宗李世民当娃有多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治,李世民,李承乾,隋炀帝,唐太宗,书法家,国防政策,李恪(吴王),黄易小说人物

    开篇先自设一问——对于一名古代的皇帝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它既不是开疆拓土、保境安民,也不是治国理政、开创治世,更不是提高警惕,防止野心家阴谋篡位。而是赶紧生儿子,最好是能生出一大堆儿子。九子夺嫡。皇帝生不出儿子肯定不行,儿子生多了更闹心因为自从夏朝开启了世袭君主制

  • 三本宫廷侯爵,如何玩转大唐?有权谋,且看蜀王李恪如何怼人。

    历史解密编辑:百味生活聊史标签:皇帝,突厥,宫廷,南唐,唐朝,李世民,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五代十国君主列表

    第一本:《大唐之超级军火商》简介:八级钳工重生大唐,附带工具系统,且看主角如何玩转大唐。五四式、中正式、九二式重机枪、迫击炮、蒸汽大船、直升飞机应有尽有!李世民:安之啊,不如咱们?入坑指南:打发了另外两个下人回去通知。方二和柱子一起进了院子。那个看门的老张已经走了。不得不说,牙行的速度真快。前面刚交

  • 李恪:被推向风口浪尖,跌落神坛成牺牲品,英果类我?一把双刃剑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李恪,李世民,李治,武则天,长孙无忌

    贞观十七年,国家太子已立,唐太宗却认为太子李治仁弱,难堪大用,不能担起国家重担,因此有了二次立储的提议。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英明神武的皇帝,太子已立,怎能轻言废弃。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他不会不知道。那么这个李恪究竟有怎样的才干,以至于让唐太宗有了改立其为太子的念头?既然皇帝有心,为何李恪最

  • 李世民担心太子李治软弱,本来准备让李恪顶替,可为何又反悔?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李治,唐朝,李世民,李承乾,唐高宗,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

    吴王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从史书的记载上看,算是李世民的儿子中比较优秀的,但也并非绝对,至少,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魏王李泰就不比他差多少。在太子李承乾谋反失败且被废为庶人后,李恪成为事实上的皇长子(李世民次子早夭),但在李世民选择新的皇位继承人时,却没有选择李恪,没有对这位优秀的儿子予以重视

  • 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李恪为何不能做太子?只因杨妃的另一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杨妃,隋炀帝,李恪,李世民,李恪(吴王),唐朝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隋唐是一体的,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朝代,但无论是从血缘还是继承上来看,隋唐都是不可分割的。隋朝开国皇帝杨广的妻子文献皇后和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祖母元贞皇后是亲姐妹,她们都是独孤信的女儿。不过两人是同父异母,说起来,独孤信在古代史一个很强悍的存在,他自己的结局虽然算不上好,但他却生了三个皇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被重臣陷害,临死前说出23字诅咒,令其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李治,唐朝,李世民,李承乾,唐太宗,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国防政策,李恪(吴王),黄易小说人物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唐朝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年代,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朝代。明宪宗对唐朝的评价如下:“三代以后,治功莫盛于唐,而唐三百年间,莫若贞观之盛。”而贞观之治说的就是是唐朝初年,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繁荣的局面。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究竟有多强?为何千百年来一直有人怀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世民,李恪,长孙无忌,多强,李治,李承乾

    “历史的一页纸,翻过去就是别人波澜壮阔的的一辈子。”不免在心中感叹,以吾生观天地,吾生一浮游。历史人物总是不断更替,有人被埋没在长河里,沦为尘埃。但有这样一个人,在历史上并没有多出名,甚至提起他,你可能都想不到与他对应的事件,他就是李世民的儿子李恪,那么他到底有多强,为何这千百年间,总有无数的人在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