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34岁李恪被诬陷自缢身亡,死前怒下诅咒无人在意,最后字字应验

34岁李恪被诬陷自缢身亡,死前怒下诅咒无人在意,最后字字应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李大脚 访问量:3524 更新时间:2024/2/12 2:12:45

唐王朝鼎盛时期是霓裳羽衣舞的盛极天下,李世民在位时,更是将唐朝带领上新的台阶,他的下一任继任者是李治,然而在李世民选择继任者时,还有一位非常青睐的对象,那便是李恪。李恪在历史的长河中似乎并没有其他李氏子孙的声名远扬,但是他却是一位颇有才能的人,也曾是李世民非常中意的皇太子人选。毛主席对于李恪也曾有过评价: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李恪颇有才能却英年早逝,而他也是因为被人诬陷最终自缢遗憾离世,死前他怒发誓言,但是当时并没有人在意,直到在时间的不断流逝中,李恪的所有誓言中式得到了应验。

沉默低调李恪的母亲是隋朝皇帝隋炀帝的女儿,隋朝覆灭之后,她被迫嫁给了唐太宗李世民,被封为杨妃。杨妃在皇帝的一众后宫佳丽当中并不受宠,或许是因为她有着前朝皇族的血脉,唐太宗对她也是不冷不热,杨妃本身也是很低调,只想着安然度过余生。后来杨妃生下一个孩子取名为李恪,李恪从小便被教育要低调处事,他也谨遵母亲的嘱咐。李恪的才能和武功都极高,但是就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前朝公主,所以即使再优秀他也并不受唐太宗的待见,李恪自然知道其中的原委,他也不争不抢,从来不会想要吸引父亲的注意。那时李恪最大的心愿就是和母亲在这深宫之中安安稳稳的活下去,不想再有任何意外之事的发生,所以他也一直很沉默低调,争取不得到任何人的注意。身在皇室家族,一定有诸多的身不由心,李世民在选择皇太子时,李恪即使再沉默低调也被牵扯进这趟浑水,他和母亲的安静生活也被打破了。最初立太子时,李世民选择了嫡长子李承乾,对他寄予了很高的希望,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二人对李承乾十分器重,给他请最好的老师,李承乾也十分争气,在功课方面非常用功。

当时如果不出意外,李承乾就是继位的最佳人选。但是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承乾犹如变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老师和弟弟痛下杀手,李世民对于李承乾非常失望,便废去了他的太子之位。再次选择太子时,李泰成为李世民的选择对象,但是李泰早就有了争夺太子之位的野心,而这正是李世民所忌惮的,于是本来寄予希望的李泰就这样失去了被选择资格。李恪一直以来都保持沉默低调,虽然能力突出但从不张扬,在众人都在争夺太子之位时,他悄悄的站到了边缘,不想有半点掺和。因此李世民此时注意到了这个沉默的儿子,之前从来没有多加注意,这一次认真审视过李恪之后,李世民突然觉得或许李恪是最佳的太子人选,但是此时掺杂进来的势力已经让选择太子之事变得不再单纯。

从中拦截知道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心思之后,有一人按捺不住了,那便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曾经对于李承乾寄予了深厚的希望,李承乾是他的妹妹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嫡长子,因此李承乾也理所应当的成为了皇太子的最佳人选。但是奈何这位外甥不争气,如果李恪成为太子的话,那长孙无忌在朝中的地位就不得知了,所以他阻挠李世民立李恪为太子。李世民明显的对李恪有所重视之后,长孙无忌就开始了行动,李世民自然也知晓长孙无忌的阻拦原因,询问他是不是因为李恪与长孙无忌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从而担心地位的丧失。即使这是长孙无忌内心的真实想法,但他并没有任何惊慌,他反而推荐了李治,的确李治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也是有所才能的,只要加以辅佐,日后必成大器。李世民听完长孙无忌的话之后也有所思考,想要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也有所动摇,毕竟李恪的确有着前朝的血脉,要是他之后掌管国家的话,很难没有复辟前朝的想法,而自己所建立的大唐盛世或许也会在李恪手中夭折。所以即使李恪才能非常突出,而且为人处世颇有风采,但是他的身世不允许他能够担当重任。

遭受迫害,立誓自缢李恪对于继承太子之位并没有太多想法,他也非常清楚的地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太子人选,所以有所波澜的生活再次平静下来,但是即使他没有其他想法,并不代表他从此可以安然生活。高阳公主一直想要拥立李元景为王,这一派人也的确非常渴望权势与地位,所以就有了高阳公主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理这件事。这件事也引发了初唐时期最大的一桩政治冤案。原本这件事和李恪没有任何关系,但是长孙无忌在得知李世民有了拥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后一直对李恪有所忌惮,此时高阳公主一事一出,他立马便有了拖李恪下水的方法。他先后使出浑身解数也要将清白的李恪拖入这趟浑水中,后来又勾结房遗爱诬陷李恪。房遗爱为了活命的同时救自己的哥哥,就按照长孙无忌的吩咐构陷李恪,李恪也因此背负上了莫名其妙的反叛之名,而长孙无忌则借此机会劝李世民打消立李恪为太子的念头。李恪一直都是保持低调,没有想到这些人根本没有想放过他,他也自知回天乏力,决定自行了断以证清白。

李恪在自缢之前发下毒誓,对长孙无忌下了一个诅咒:若列祖列宗在天有灵,长孙家族也会在不久之后彻底覆灭。当时的长孙无忌在朝中位高权重,因此并无人相信李恪的言语,而皇太子的人选也正好符合长孙无忌的想法,由李治担任太子之位,此时长孙家族的权势在整个朝野当中无人能及。但是李治登基之后也意味着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将要横空出世,长孙无忌曾经在武则天正得盛宠时劝告皇帝废后,也因此和武则天之间有了嫌隙,后来在659年,长孙家族迎来了大灾难,长孙无忌被贬之后又被迫自杀,而其他人也被发配边关或被害,李恪的誓言此刻也得到了应验。

小结:显庆五年,在长孙无忌一族被处置之后,李恪也被重新追封,并得以立庙祭祀,他的后人李荣成为郁林县候的继承人,李恪的皇族身份再次被恢复,也算是对他的弥补和追忆。一个从来不曾有过野心的人就这样含冤自杀,也属实令人慨叹,李恪作为李世民的几个儿子当中颇有才能的一个,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或许他对于长孙家族立下的誓言也属于表达自己的憎恨,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长孙家族落得如此下场也或许是他们必经历的命运。

更多文章

  • 被李世民夸作“类我”的李恪,为何不能即位?后人为何那么怀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李世民,李恪,长孙无忌,李治,武则天,李承乾

    皇帝的儿子们,大体上可以说“十棵树九棵歪,剩下一棵烧火柴”。当然,也会出现少量优良品种,比如吴王李恪,他被老爹李世民夸作“英果类我”。太宗一点不谦虚,把爷俩都划入“英果”之才,分明是后人贴金时忘了语境。不过,这并不妨碍后人对李恪的评价。李世民十四个儿子,李恪行三,母杨妃,也就是说李恪不是嫡子。李恪的

  • 李恪才能真的很强吗,为什么后世有那么多人怀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凉觅凉人心标签:李恪,李世民,李承乾,长孙无忌,李治,皇位

    李恪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并且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喜爱,甚至是李世民还曾想废掉李治令立李恪为太子,只是可惜最后阻力太大,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成了李恪的催命符。唐太宗李世民是千古难得一见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得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十足的发展,“贞观之治”就是对他统治能力的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诅咒,当时无人当回事,结果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恪,李世民,武则天,李治,皇位,自缢

    皇室之中时常会上演皇位争夺战,这是封建王朝时期不可避免的事情,而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却也异常的激烈和残酷,很多人都会因此丧命,而参与争夺的皇子,要么会被秘密处死,要么就是被软禁起来,一生不得志, 哪怕是那些无心争夺皇位的人也同样会遭到迫害,在这其中就有唐朝时期的吴王李恪,作为唐太宗李世民

  • 李恪并非太子,也非皇帝,能力强却惨遭冤枉,是众人怀念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李恪,皇帝,李世民,李治,长孙无忌,皇位,李恪(吴王),唐朝

    我国的封建时代持续了两千年,在这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朝代更迭,很多位皇帝,很多个皇族变化。在这么多朝代中,有些朝代开辟了世界级的盛世,而有些则是昏庸无道,让很多百姓受苦。在前者中,人们不得不提的就是唐朝了。说起唐朝,那个时代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那时的欧洲还在黑暗的中世纪,那时的周

  • 李恪, 他是李世民的儿子, 杨广的外孙, 为何最后却会蒙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霞谈财经标签:李治,杨广,隋朝,李世民,隋炀帝,唐太宗,书法家,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

    在李世民众多的儿子当中,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李恪,微微有些特殊。李恪的特殊之处在于,他的生母杨氏,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对于李恪来说,唐高祖李渊是他爷爷,唐太宗李世民是他爹,而隋炀帝杨广,则是他的外祖父。这种特殊的关系,从李恪出生开始,就深刻影响了他的命运。公元619年,李恪生于长安。这一年,唐朝才刚刚

  • 从李恪的悲剧说起,聊聊给不会当爹的唐太宗李世民当娃有多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治,李世民,李承乾,隋炀帝,唐太宗,书法家,国防政策,李恪(吴王),黄易小说人物

    开篇先自设一问——对于一名古代的皇帝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它既不是开疆拓土、保境安民,也不是治国理政、开创治世,更不是提高警惕,防止野心家阴谋篡位。而是赶紧生儿子,最好是能生出一大堆儿子。九子夺嫡。皇帝生不出儿子肯定不行,儿子生多了更闹心因为自从夏朝开启了世袭君主制

  • 三本宫廷侯爵,如何玩转大唐?有权谋,且看蜀王李恪如何怼人。

    历史解密编辑:百味生活聊史标签:皇帝,突厥,宫廷,南唐,唐朝,李世民,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五代十国君主列表

    第一本:《大唐之超级军火商》简介:八级钳工重生大唐,附带工具系统,且看主角如何玩转大唐。五四式、中正式、九二式重机枪、迫击炮、蒸汽大船、直升飞机应有尽有!李世民:安之啊,不如咱们?入坑指南:打发了另外两个下人回去通知。方二和柱子一起进了院子。那个看门的老张已经走了。不得不说,牙行的速度真快。前面刚交

  • 李恪:被推向风口浪尖,跌落神坛成牺牲品,英果类我?一把双刃剑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李恪,李世民,李治,武则天,长孙无忌

    贞观十七年,国家太子已立,唐太宗却认为太子李治仁弱,难堪大用,不能担起国家重担,因此有了二次立储的提议。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英明神武的皇帝,太子已立,怎能轻言废弃。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他不会不知道。那么这个李恪究竟有怎样的才干,以至于让唐太宗有了改立其为太子的念头?既然皇帝有心,为何李恪最

  • 李世民担心太子李治软弱,本来准备让李恪顶替,可为何又反悔?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李治,唐朝,李世民,李承乾,唐高宗,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

    吴王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从史书的记载上看,算是李世民的儿子中比较优秀的,但也并非绝对,至少,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魏王李泰就不比他差多少。在太子李承乾谋反失败且被废为庶人后,李恪成为事实上的皇长子(李世民次子早夭),但在李世民选择新的皇位继承人时,却没有选择李恪,没有对这位优秀的儿子予以重视

  • 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李恪为何不能做太子?只因杨妃的另一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杨妃,隋炀帝,李恪,李世民,李恪(吴王),唐朝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隋唐是一体的,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朝代,但无论是从血缘还是继承上来看,隋唐都是不可分割的。隋朝开国皇帝杨广的妻子文献皇后和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祖母元贞皇后是亲姐妹,她们都是独孤信的女儿。不过两人是同父异母,说起来,独孤信在古代史一个很强悍的存在,他自己的结局虽然算不上好,但他却生了三个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