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帝问75岁郭子仪要啥赏赐,他:只求6个美人,10年后才知真高明

皇帝问75岁郭子仪要啥赏赐,他:只求6个美人,10年后才知真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动物世界大乱斗 访问量:3942 更新时间:2024/2/12 17:03:17

所谓“过刚易折,至柔则靡”,只有刚柔并济,能屈能伸,显耀而不骄横,低微而不卑鄙,在人生、事业上都学会“打太极”,由此才能跟世界斗智斗勇,保得一方幸福平安。

而不懂其中道理的,譬如白起,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伊阙之战中大破韩魏两国24万联军,之后有重创赵国,攻克楚国,一生征战少有败绩,最后却因为过于显耀功高震主,最终被皇帝赐死,自杀与杜邮之地。

再比如韩信,早年虽经胯下之辱依然能傲立于世,投入刘邦麾下之后战功赫赫,面对项羽军队多次以少胜多,被后世尊为“兵仙”,位列“兵家四圣”之一。最后也因为功劳过大、声名过显而遭到吕后诱杀,身死长乐宫。

相比于白起跟韩信,唐朝大将郭子仪显然要更加聪明得多。他一生都在践行“刚柔屈伸”之道,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名将,并且得以寿终正寝,配享太庙,陪葬于唐肃宗之墓建陵之内。

郭子仪出生于公元697年,早年以武举入仕,他一方面为人谦虚恭谨,一方面才能出众兵阵皆通,因此很得上司赏识,在之后很多年里仕途都十分通畅,历任安西副都护、北庭副都护,到了公元749年的时候还升任正三品官员,成为了左武卫大将军。

可在公元754年之后,郭子仪母亲去世,他由此辞官返乡为母亲守孝,可孝期未满,安史之乱就爆发了。郭子仪被皇命征召,他也就不拘泥于孝道,立即率领朔方军讨伐安禄山,为平定安史之乱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公元757年的时候,郭子仪受唐肃宗之命赶赴京城,但在路上却遭遇了叛军安守忠的军队,在仓促之下郭子仪吃了次败仗,但总的说来郭子仪本身的罪过并不大,但他还是主动向皇帝请罪,唐肃宗感念他一片忠心,就随便意思意思贬了郭子仪的职,事实上郭子仪在军中的权力并未减少。

之后,郭子仪便“戴罪立功”接连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居功甚伟。唐肃宗大喜,亲自在灞上迎接郭子仪,以“再造之功”嘉奖了郭子仪。郭子仪磕头致谢,之后更加卖力,最终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

唐代宗即位之后,重用宦官程元振。程元振畏惧郭子仪权势,便屡进谗言致使郭子仪被罢副元帅之职,被派去督建皇陵。但郭子仪却毫无怨言,只是将当年唐肃宗衷信自己的诏书超过一千余件呈给唐代宗以示忠诚,这才打消了唐代宗的猜疑之心。

后来又遇吐蕃作乱,764年,仆固怀恩带兵反叛,联合吐蕃、回纥、党项三族共同入侵唐朝,其中以回纥、吐蕃势力为大。郭子仪早年征服过回纥,之后又善待回纥部族,深得回纥人的敬畏。

于是郭子仪只往城头一站,回纥兵马见到来人居然是有恩于本族的郭令公,他们之所以来犯是听了仆固怀恩所说的“郭令公已死”之言,这才大军犯境。如今得知郭令公还健在,回纥便立即撤兵了。

失去回纥相助,吐蕃在郭子仪看来便不成气候,之后郭子仪还联合回纥重兵一同进攻吐蕃,之后连战连捷,终于在公元773年彻底平定吐蕃之乱,回京告捷。

唐代宗大喜,立即就要对郭子仪进行封赏。但郭子仪却拒不相受,说自己兵马势慢,花了近是10年时间才平定吐蕃,实在惭愧,加上自己已是75岁高龄,希望能够退休养老。

但唐代宗却不愿让如此大能的郭子仪告老还乡,便拒绝了郭子仪的请求,坚持要赏赐郭子仪些什么。郭子仪无奈之下,最后只好跟唐代宗要了6个美人,从此与美人相伴近10载,到公元781年时病逝,终年85岁(虚岁)。

而这10年里,郭子仪虽然厚待6位美人,但事实上却没有占她们任何便宜,临死之前还为6人安排了一下,当郭子仪的后辈问起其中缘由时,郭子仪才说,他是想要让外界尤其是皇帝以为自己无心于朝政,好消除他们的疑心,以保郭家的安全,毕竟郭子仪军功卓著,盖过天子,早先就被唐代宗整过,不可不吃一堑长一智。

直到这时,郭家后辈才知道郭子仪之高瞻远瞩,而郭子仪也才得以安度晚年,高寿至85岁。

更多文章

  • 郭子仪晚年贪图享乐,80岁时身边依然妻妾成群,只为两个字:活命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郭子仪,安禄山,史思明,节度使,叛军

    郭子仪,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他年过80,仍妻妾成群,纵情声色,难道郭子仪是一个贪图享乐之人?凡事不能看表面,他会这么做,都是为了保命。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统治者都是多疑的,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功臣。他早年以武举中第,入仕从军,但未受重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正在守孝的郭子

  • 郭子仪年过80,仍妻妾成群,夜夜笙歌,专家:不如此,郭家必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白说奇闻标签:皇帝,唐朝,郭子仪,郭家必,安禄山,唐代宗,武则天,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杜甫在《曲江二首》中感叹:“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在古代医疗条件差,物资匮乏,人能够活到70岁就非常罕见。而人到70之后,气血衰败,不能再争强好斗,同时也要戒色戒欲,达到清心寡欲的念头才能够越活越久。但是在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是大唐王朝的再造之人,不世出的名将。却在年过80的

  • 郭子仪能在朱元璋手底下善终吗?

    历史解密编辑:汉周读书标签:宰相,皇帝,唐朝,元朝,郭子仪,朱元璋,李世民,小说家,仆固怀恩

    太平公主/大明宫词剧照01李唐皇室有胡人血统,李世民的老妈、老婆都是鲜卑人。鲜卑风俗,女人当家,所以李唐家的女人都不简单。像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和老娘一样,政治上是强人,生活中是豪放女。这不,某天,长安城一对小夫妻吵架。这种床头吵架床尾和的闺房闲事,居然被史书记录在案。吵到高潮之处,妻子骂:“这

  • 郭子仪起夜,却见小兵抱着马桶睡觉,感动道:你想跟我学兵法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吐蕃,唐朝,郭子仪,唐德宗,李光弼,节度使,五代十国

    郭子仪起夜,却见小兵抱着马桶睡觉,感动道:你想跟我学兵法吗?郭子仪,大唐名将,此人功勋卓著,对大唐有再造之恩。郭子仪不仅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还有出众的识人眼光,曾为大唐拔擢了多名优秀的将领,其中便包括本文中主角——浑碱。浑碱的祖先来自漠北草原,属于铁勒诸部中的浑部。唐太宗年间,浑碱的高祖投靠大唐

  • 郭子仪打仗得胜归来,得知祖坟被扒,对皇上叩首请罪:老臣活该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皇上,宦官,平定,代宗,唐朝,郭子仪,李光弼,五代十国,官宦世家

    764年,68岁的郭子仪大败吐蕃,3次拒绝朝廷任命的高官,却向皇上讨要6个绝色美人。众臣笑他老不正经,他却坦言:人说多子多孙,臣想要子孙满堂。这次吐蕃叛乱,郭子仪一出手便杀得叛军落荒而逃。大军归朝时,百姓夹道欢迎,唐代宗见此盛况,心中酸溜溜的。出征前,他封郭子仪为尚书令,可老将军却连连拒绝。要知道,

  • 郭子仪被俘后掏出一块金表,47军排长当即怒怼:睁大眼睛看清楚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外史传标签:剿匪,土匪,保长,唐朝,郭子仪,五代十国,47军排长

    自古以来,湘西地区长期都是偏远地带,进入近代以后,这里更是长期有大量土匪活动。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无论是谁占据湖南,都拿这些土匪毫无办法。为了一举解决掉这些土匪,从1950年3月开始,47军开始了剿匪工作。湘西武陵山区有一个桃源县,虽然名字非常好,但实际上却并不是桃源,而是土匪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

  • 郭子仪晚年不关家门,儿子:家快被偷光了,郭子仪:这样才能保命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郭子仪,唐德宗,唐代宗,平定,安禄山,李光弼

    经常看古装电视剧的朋友们想必对“三朝元老”这个词都非常熟悉,所谓三朝元老就是说大臣一共辅佐过三位皇帝,在历史中如果一位臣子能够获得这样的称赞,无疑是对他政治地位的极大肯定。回顾整个封建王朝史,能够成为“三朝元老”的也不过寥寥数人,很多人最后都成了历史名人,盛唐时期有一位大臣却做到了“七朝元老”,称得

  • 郭子仪迎回唐代宗,代宗叹息道:走到这一步,是我任用你太晚了!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唐朝,郭子仪,唐代宗,唐肃宗,李光弼,安禄山,唐玄宗,五代十国

    公元763年,唐代宗李豫即位的第二年,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被平定,大唐刚从战乱的困境之中挣扎出来,蓄谋已久的吐蕃就乘虚而入。入侵的吐蕃军迅速攻占了十几个州县之后,继续向京城长安逼近。大唐都城岌岌可危。仓促之间,正当壮年的唐代宗做了一个决定,这决定和当年他衰老的祖父唐玄宗选择的一样,那就是:跑!很显

  • 长安十五日记: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郭子仪,老年为何嚎啕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大米饭故事标签:赫赫,唐军,唐朝,郭子仪,仆固怀恩,五代十国,长安十五日记

    【本文作者:傅毓涛】这段历史,不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在历史的眼光里,从来就没有什么胜利者,只有冥冥间为彼此造就的对手。唐与吐蕃,在共存的二百多年中从对峙到和亲,再从联盟走向交恶,直至双双灰飞烟灭。赤岭河源,和战张弛,远非教科书上的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那般简单,也不是靠刻意地回避能够被遗忘或扭曲的。公元七

  • 李靖被查!

    历史解密编辑:微宿州标签:李靖,纪委,违纪,调研员

    利辛县政协三级调研员李靖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利辛县政协三级调研员李靖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亳州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