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唐朝的明明那么强大,为什么还要以和亲的形式维护和其他附属国的政治关系?而当时因和亲远嫁的文成公主,在嫁到吐蕃国后,生活又过得怎样呢?关于以上问题,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过得并不幸福,甚至可以用悲惨两个字来形容。因为文成公主并不是松赞干布的第一个正妻,并且在婚后还未生有儿女,因此在吐蕃并不受臣民待见。特别是在松赞干布去世以后,为了免除宫中其他人的迫害,文成公主不得不假装疯傻,就这般在吐蕃守寡了三十一年。可这种说法在正史中并没有的记载。
第二种便是有相关资料可查的说法了,相对而言也更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首先不得否认,唐朝的国力的确不用质疑,甚至出现了万朝来拜的盛况。当时身为吐蕃国主松赞干布,在听说邻国吐谷浑成为唐朝的附属国之后,吐谷浑的国主还有幸迎娶了一位唐朝的公主。松赞干布就有些坐不住了,赶紧派使臣去唐朝找李世民,也很直接表明他想要迎娶一位唐朝的公主。他的急切之心倒是让李世民很反感,心想着松赞干布是谁,凭什么这么狂傲?
就这样,在松赞干布三番五次派使者向唐太宗李世提出和亲的情况下,却都被李世民拒绝了,这就换成松赞干布心里很不爽了,便扬言要发兵向唐朝的边境进军。松赞干布也是说话算话,还真的铁了心开始侵犯唐朝的边境,但结果毫无悬念的是以唐朝的战胜结束。但李世民也很无奈,虽说以当时的国力,就算是灭了吐蕃也不在话下,但那终究是劳民伤财的战事。所以在松赞干布战败,并且表示以后可以成为唐朝的附属国,还每年献上贺礼以后,李世民居然意外地接受了松赞干布先前的和亲请求,决定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可能当时的松赞干布也有些懵吧!明明在之前多次的请求中被拒绝的那么果断,这次居然……可历史却证明,李世民采取的政治和亲也不失为上策,不仅对于松赞干布是一种满足,也省却了不必要的战争损失。
而关于文成公主的身世,她只不过是李氏其中一支旁系,李道宗的女儿,是临时被封的文成公主而已。在迎亲的当时,李世民甚至都没有仔细介绍。再从后来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李世民从不过问的事实来看,文成公主对他而言并不重要,只是唐朝为了维护附属国关系而塑造的时代牺牲品。所以说文成公主首先是个可敬的英雄,同时也是个可怜的女子。尽管文成公主并不怎么受李世民重视,可迎娶她的松赞干布可不这么想,他对文成公主的确实是挺好,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正妻——尺尊公主。
文成公主被迎娶后,当时布达拉宫刚好建造完成,她和松赞干布立即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婚礼,并直接成了吐蕃的皇后,地位一下子超越了原本正妻地位的尺尊公主。由此看出,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的心里,是相当的被重视的,而这一举动,也奠定了文成公主在吐蕃人民心中的分量。为迎合文成公主的心意,松赞干布还特地修建大量的唐朝样式的宫殿,来慰藉文成公主的思乡之情。平日里,松赞干布也非常的尊重她,还在布达拉宫的壁画中刻了许多和她相关的场面。只可惜,这么宠爱她的松赞干布在三十多岁就去世了,留下她一个人孤独地过完了余生的三十一年。可以肯定,这之后文成公主的生活,算不上幸福倒是大实话,但文成公主婚姻的不幸,却不能成为证明她在吐蕃地位低下的依据。
松赞干布去世后,虽说吐蕃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连君主都换成了噶尔家族。甚至当时的国主禄东赞还多次与唐朝起有冲突,但这好似并没有影响到文成公主在吐蕃人们心中的位置。虽说文成公主在吐蕃已成孤身一人,可西藏的人们还是特别尊重她,哪怕是禄东赞都会对她以礼待之。直至文成公主五十五岁去世,吐蕃国还为文成公主举行了少有的祭祀,要知道那时候,在吐蕃国内,还从来没有女人享有过这种待遇。由此见得,文成公主直至去世,在吐蕃国的地位都是很高的,而这也就推翻了第一种说法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