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成公主的遗泽,一山一水

文成公主的遗泽,一山一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川叔吃娱 访问量:1193 更新时间:2024/3/9 9:00:55

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到达两国边境时,她却不愿走了。因为迈过这一步,就彻底远离大唐故土,远离父母亲人了。

送嫁使来劝公主西行,她却不想听,“您先出去,我想一个人静静”。她将侍者也赶出营帐,然后,偷偷地拿出了一面镜子……

贞观十四年,唐皇李世民终于答应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

松赞干布大喜,同时也松了口气。为了与大唐和亲,他不惜发动战争,虽然败给了大唐,但好歹达成了和亲的愿望。

于是,他马上派出自己的丞相禄东赞,带着黄金五千两及大量珠宝,前往大唐下聘。

大唐这边,已经选定了和亲人选,就是任城王李宗道的女儿。

唐太宗封她为“文成公主”,命其前往吐蕃和亲。

旨意一下,对天真烂漫的少女来说,不啻于一道晴天霹雳!

“为什么要选我去和亲?”少女惶急地询问父亲,“女儿不想去,不想离开爹爹和母亲。”

任城王也不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远嫁去万里之外的“蛮夷之地”,但是皇命难违。

“女儿,爹爹也无法啊。”任城王无奈地摇摇头。

任城王妃泪水涟涟地搂过自己的女儿,哀泣道:“我可怜的女儿。”

“女儿,你放心,皇上已封你为公主,你是代表我大唐去到吐蕃和亲的。”

任城王只能安慰道:“吐蕃上下都要尊你敬你,绝不敢有一丝怠慢。”

“倘若吐蕃人胆敢欺辱你,我大唐雄师必然出兵讨伐!”

和亲?吐蕃?对过去的少女来说,既陌生又遥远。但是她现在知道了,为了这次和亲,死去了多少的战士和百姓,她不只是要远嫁给一个异族的王,更是要用自己的柔弱肩膀,肩负起两国和平维系之责!

“女儿去!”少女下定了决心,动身前往长安受封。

临行前,任城王妃把一面华丽的铜镜,给了她的女儿,文成公主。

“孩子,这是母亲去佛寺求来的日月宝镜,据说远隔万里也能看到亲人的容貌!”

文成公主忍着泪水将铜镜收好,强笑着拜别母亲。

母女俩都知道这所谓的宝镜只是心理慰籍,却都不愿说破!

这一别就是千山万水,恐怕此生无法再见,镜子就算是留个念想吧。

贞观十五年,和亲队伍出发,经过了艰难的跋涉,终于来到了两国边境。

文成公主的忧思难抑,对母亲的思念,对未来的迷茫,让她不愿再继续前行。

这日,她再次拿出了那面宝镜,镜中只有自己依然貌美,却显得有些憔悴的容颜。

文成公主凄然一笑,“什么日月宝镜!”随手将其扔到了地上。

没想到宝镜落地,便嗖得化成一片金光,飞了出去。

然后,金光陡然变大,轰地落在一条大河之上,变成了一座巍峨大山。

那条原本东去的河水,被大山阻隔,被迫改了流向,向西倒流了回去!

文成公主看着这一幕,震惊无比。“难道这是佛陀的旨意!”

文成公主相信这是佛陀显灵,劝她西行,于是决定再次程,继续向西,不再回头。

后来,这来这条由东向西流淌的河,被人称为“倒淌河”,那座日月宝镜化成的山,称为“日月山”。

这一河一山,现在就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风景秀丽,有“登上日月山,又是一重天”的说法。

当然,以上的故事,只是个美丽的传说。

但是,文成公主以一个弱质女子之身,入藏和亲,使得大唐与吐蕃之间的和平维系了多年,也促进了两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功德流传一千多年!

即便是现在,我们也深受文成公主的遗泽!

更多文章

  • 真正的文成公主,嫁给他时并不快乐,甚至她的后半生都很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唐军,突厥,吐蕃,吐蕃人

    唐朝虽然强大,但是在面对吐蕃的时候,却是束手无策。和突厥等游牧部族不同,吐蕃不仅发展了,政权也变得更加强大,唐军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吐蕃更是多次对长安构成了威胁。用武力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另想办法。幸好,自古以来就有联姻的方法,所以文成公主才会被许配给她。史书上对这件事情赞不绝口,因为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 文成公主:世人皆知她入藏和亲,贡献巨大,殊不知她结局有多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俊言谈生活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李世民,吐谷浑,李道宗

    公主和亲在历史上时有发生,无论是国力强盛还是国力微弱。国力强盛的时候可以说和附属国结亲,促进两国友好发展,国力微弱的时候就更有得说了,什么维护边境和平,为了两国数万百姓,反正什么高帽子都往上扣,反正就是牺牲一个女子,换国家十几年的太平,值!因为一个人是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前半生享受了家族带来的荣光,

  • 吐蕃的文成公主,为什么守寡31年,也不愿意返回大唐呢

    历史解密编辑:黛眉浅浅标签:文成公主,吐蕃,松赞干布,大唐,李世民,李治

    文成王妃与吐蕃结亲,只用了九年时间就守了寡;松赞干布死后,吐蕃的官员几乎把她逼入坟墓,唐高宗数次召见她。然而,文成王妃还是不肯回自己的娘家人,在吐蕃做了31年的寡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就来谈谈这名大唐的大小姐吧。古代的时候,刘备去见诸葛亮,大唐有“三顾茅庐”的松赞干布,向文成公主求婚,文成的容貌

  • 世人只知道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功劳巨大,却不知晓她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李世民,薛仁贵,吐蕃,唐朝

    前言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封建王朝之间彼此联姻都是一件相当正常的事情。皇室之间的婚姻可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你情我愿,相反,皇室成员的婚姻基本上是没有任何自由可言的,他们的婚姻其实就是政治交易,能够价值最大化才是皇室的追求。而我国古代也有非常多联姻的故事,其中广为人知的就有昭君出塞以及文成公主进藏。昭君

  • 历史上真实的文成公主,为何晚年要靠装疯卖傻活命?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李世民,王昭君,匈奴

    古诗中提到: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王昭君为了完成和亲任务,所以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匈奴的领地,是后人们所尊敬的女子。但其实在古诗这方面,后人在学习和亲这一篇章的时候,大部分的古诗都是围绕着汉朝时期的公主,所以这也就给了后人一个错觉:难道所有的和亲工作都是在汉朝时期吗?其实不是的

  • 文成公主:大家只知她入藏和亲,功劳巨大,却不知她最后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李世民,吐谷浑,薛仁贵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作为金枝玉叶的公主,若是她们生不逢时,遇到战乱,很有可能被送去和亲,唐朝的文成公主就是一个例子。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一名女子从长安出发,接受使命远赴西藏嫁给松赞干布,这名女子就是后世著名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远嫁新疆之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农业设备,各种书籍文化,促进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

  • 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为何宁愿守寡31年,也不愿回到大唐?

    历史解密编辑:百年史记标签:文成公主,吐蕃,松赞干布,李世民,李治,长安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短短9年就成为了寡妇,松赞干布逝世后,她差点被吐蕃大臣逼迫殉葬,唐高宗也多次想将她召回。但尽管这样,文成公主却拒绝回到娘家,而是选择留在吐蕃守寡31年。这究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了不起的大唐公主。古有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大唐有松赞干布“三顾茅庐”求娶文成公主,那么文

  • 文成公主:大家只知她入藏和亲,功劳巨大,却不知她最后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小镇诗人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李世民,李治

    我国古代王朝中除了明朝以外,多少都出现过派出公主或者是宗室女和亲的情况,一来可以维护两国的和平邦交,二来可以做到文化交流,共同发展,纵观历史,我国为和亲做出巨大贡献的女子有很多,前有王昭君嫁去匈奴当地换来了西汉数十年和平,后有文成公主嫁去吐蕃,为唐朝和吐蕃的和平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其实文成公主虽有公

  • 文成公主被唐太宗和亲,赢丈夫欢心两国和平,之后公主却成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葡萄侃故事标签:唐军,唐朝,隋朝,李世民,唐王朝,唐太宗,书法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

    文物就是会说话的历史,也是历史的见证,隐藏着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历史上的人物,谁留下的文物最多,或者与其有关的文物多,说明他(她)的贡献和影响力最大;拉萨的大昭寺,小昭寺,赞布林卡,布达拉宫,都与一个共同的名字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大唐帝国的文成公主;她为唐朝和吐蕃的和平做出重大贡献。谈到吐蕃,起源于7

  • 文成公主:世人皆知她入藏和亲贡献巨大,却不知她的结局凄惨无比

    历史解密编辑:枕猫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李世民,匈奴

    和亲是我国古代多朝帝王用来维护和其他各国之间政治关系的一种行为,一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我朝的加恩,稳定边境的匈奴不再侵扰来犯,二来促进周边各国与我朝的文化互通往来。但也有一部分大臣认为选择联姻是一种示弱的行为,若是一个王朝当真强大,又怎么需要一名女子远嫁来换取安定?追溯历史只有大明朝没有派出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