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世人只知道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功劳巨大,却不知晓她的结局如何

世人只知道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功劳巨大,却不知晓她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810 更新时间:2024/1/29 12:13:25

前言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封建王朝之间彼此联姻都是一件相当正常的事情。皇室之间的婚姻可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你情我愿,相反,皇室成员的婚姻基本上是没有任何自由可言的,他们的婚姻其实就是政治交易,能够价值最大化才是皇室的追求。而我国古代也有非常多联姻的故事,其中广为人知的就有昭君出塞以及文成公主进藏。昭君以自己的牺牲换来了中国边境的安宁和自由,而文成公主也同样促成了唐朝和吐蕃的和平。吐蕃人们甚至称文成公主为仙女,足以见得文成公主究竟有多么受大家爱戴了。

但是大家好像也就只知道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和她为两地交流带来的巨大贡献,但是大家好像对于文成公主之后的结局没有任何概念。那么文成公主在去了西藏以后,她的生活究竟过得好不好呢?她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呢?

松赞干布求婚

在唐朝贞观八年之时,此时的唐朝国力相当强大,周围也有许多的国家俯首称臣,而吐蕃就是其中之一。吐蕃派遣了使者访问长安,为长安带来了非常多的牛羊以及土特产,希望能够和唐朝建立一个联盟。除此以外,吐蕃还有一个打算,那就是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想娶大唐的公主为妻。松赞干布确实是一个相当有能力的人,他也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加深两国的友谊。

此时的唐朝皇帝在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认为将大唐公主嫁给一个吐蕃人实在是不值,所以也就拒绝了松赞干布的请求。而丢了面子的松赞干布,准备了几年的时间准备兵马,想要靠武力来找回自己的面子。不过后来两国开战以后,吐蕃确实不是大唐的对手,松赞干布一看这样也确实不行,所以就亲自带上了各种宝物去找唐太宗。

唐太宗是一个相当开明的皇帝,他在看到了吐蕃的首领来亲自表明心意以后,也就不怎么生气了,况且和平本来就是大家都追求的事情,所以也就顺水推舟,找了一个女子并且给了她文成公主的头衔,让她于贞观十五年嫁给了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为了让大唐的公主在吐蕃生活的更加习惯,甚至还专门花重金为文成公主建造了布达拉宫。

文成公主进藏

文成公主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知书达理并且知性体贴的女性,她在看到了松赞干布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以后,发自内心的感到感激。而文成公主作为一个政治联姻的女性,她在进入西藏的时候,带上了数额丰厚的嫁妆以及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甚至还带了一大批关于工艺、农业等等的技术以及种子,还把很多专业知识都带给了吐蕃。

在文成公主的帮助之下,吐蕃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农业等都得到了十分重大的发展,同时文成公主也在西藏地区倡导和推行佛教,并且在这里宣传大唐文化,让大唐和吐蕃之间产生了非常深入的了解与互信。除此以外,文成公主也同样教会了当地人生活和生产的技术,还在吐蕃开办了私塾,来教育吐蕃孩子们大唐的文化。

松赞干布当然是一个明白人,他也能够看到文成公主为吐蕃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帮助,所以松赞干布确实是非常喜爱文成公主的。其实在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之前,松赞干布就已经有一个尼泊尔公主作为正妻了,而且按照当时的习惯来说,文成公主应该算妾,并且还要照顾正妻的衣食起居,不过松赞干布可并没有让她这么做。

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的好,可以说的上是远远超过了对于自己的正妻尼泊尔公主。此时的松赞干布已经成了一个“妻管严”,对文成公主言听计从疼爱至极。为了缓解文成公主的思乡之情,松赞干布每一天都穿着丝绸衣服,同时还让文成公主教自己汉语,一般沟通也都是用汉语在沟通。在文成公主进藏以后,中原和吐蕃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都无战事。

后来的故事

后来等到了文成公主26岁的时候,松赞干布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而突然离世,此时的吐蕃也就只剩下了文成公主和陷入了继承问题吐蕃。其实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时候也就17岁,而松赞干布唯一的一个儿子也在不久之前不幸离世,如今能够继承吐蕃王位的人也就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不过此时芒松芒赞年龄太小,所以实权也就被卢东赞掌握了。

其实文成公主原本也是有能力能够掌握吐蕃的政治的,不过鉴于她和松赞干布生活的这些年当中二人并没有孩子,所以她也就只能退居二线了。在后来的30年时间当中,卢东赞改变了曾经松赞干布制定的和大唐友好的策略,频繁骚扰大唐边境。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之下,大唐派出了薛仁贵前去与吐蕃对峙,双方的关系又一次紧张了。

对于文成公主来说,她亲眼看到大唐和吐蕃从原本不太好的关系变成了友好的邻邦,又亲眼看到了两个关系已经发展到了正轨很多年的国家又变成了如此敌对的状态,她作为沟通两个国家之间的使者,心情肯定还是相当复杂的。自己用青春和自由换来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和平,就这么付诸东流,她又应该如何是好呢?

结语

两个国家之间变成了如此剑拔弩张的关系,想必文成公主在这里的生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而文成公主后来也为松赞干布整整守寡了三十年,在这期间她也从来没有回到过自己的家乡。而这个为两个国家之间带来和平和沟通的使者,也就这么寂寞而终了。

在文成公主死去以后,藏族人民们其实也是非常想念她的,而中原的人们也同样铭记着她对于国家所做的牺牲。作为两个国家之间的和平使者和沟通的纽带,千百年来,人们赞颂文成公主的词语多的数不胜数,不过这样也无法挽回文成公主后半生的悲凉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文成公主,为何晚年要靠装疯卖傻活命?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李世民,王昭君,匈奴

    古诗中提到: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王昭君为了完成和亲任务,所以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匈奴的领地,是后人们所尊敬的女子。但其实在古诗这方面,后人在学习和亲这一篇章的时候,大部分的古诗都是围绕着汉朝时期的公主,所以这也就给了后人一个错觉:难道所有的和亲工作都是在汉朝时期吗?其实不是的

  • 文成公主:大家只知她入藏和亲,功劳巨大,却不知她最后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李世民,吐谷浑,薛仁贵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作为金枝玉叶的公主,若是她们生不逢时,遇到战乱,很有可能被送去和亲,唐朝的文成公主就是一个例子。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一名女子从长安出发,接受使命远赴西藏嫁给松赞干布,这名女子就是后世著名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远嫁新疆之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农业设备,各种书籍文化,促进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

  • 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为何宁愿守寡31年,也不愿回到大唐?

    历史解密编辑:百年史记标签:文成公主,吐蕃,松赞干布,李世民,李治,长安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短短9年就成为了寡妇,松赞干布逝世后,她差点被吐蕃大臣逼迫殉葬,唐高宗也多次想将她召回。但尽管这样,文成公主却拒绝回到娘家,而是选择留在吐蕃守寡31年。这究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了不起的大唐公主。古有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大唐有松赞干布“三顾茅庐”求娶文成公主,那么文

  • 文成公主:大家只知她入藏和亲,功劳巨大,却不知她最后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小镇诗人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李世民,李治

    我国古代王朝中除了明朝以外,多少都出现过派出公主或者是宗室女和亲的情况,一来可以维护两国的和平邦交,二来可以做到文化交流,共同发展,纵观历史,我国为和亲做出巨大贡献的女子有很多,前有王昭君嫁去匈奴当地换来了西汉数十年和平,后有文成公主嫁去吐蕃,为唐朝和吐蕃的和平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其实文成公主虽有公

  • 文成公主被唐太宗和亲,赢丈夫欢心两国和平,之后公主却成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葡萄侃故事标签:唐军,唐朝,隋朝,李世民,唐王朝,唐太宗,书法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

    文物就是会说话的历史,也是历史的见证,隐藏着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历史上的人物,谁留下的文物最多,或者与其有关的文物多,说明他(她)的贡献和影响力最大;拉萨的大昭寺,小昭寺,赞布林卡,布达拉宫,都与一个共同的名字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大唐帝国的文成公主;她为唐朝和吐蕃的和平做出重大贡献。谈到吐蕃,起源于7

  • 文成公主:世人皆知她入藏和亲贡献巨大,却不知她的结局凄惨无比

    历史解密编辑:枕猫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李世民,匈奴

    和亲是我国古代多朝帝王用来维护和其他各国之间政治关系的一种行为,一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我朝的加恩,稳定边境的匈奴不再侵扰来犯,二来促进周边各国与我朝的文化互通往来。但也有一部分大臣认为选择联姻是一种示弱的行为,若是一个王朝当真强大,又怎么需要一名女子远嫁来换取安定?追溯历史只有大明朝没有派出过公

  • 许多人只知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功劳大,却鲜有人知晓她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李世民,入藏,吐蕃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在我国古代时期,统治者为了平息两国之间的战事或是为了休养生息积蓄力量,通常会采用和亲政策,以求兵不血刃的解决争端!“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这也是让多数人喜爱明朝的重要原因!但是其他的王朝在和亲上可是下足了功夫。比如说汉朝最经典的就是

  • 文成公主:人们只知她入藏和亲,贡献巨大,却不知她最后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李世民,吐谷浑,吐蕃

    和亲是古代皇室公主生下来就具备的任务,她们的婚姻不仅仅是她们的事情更关乎着国家政治和社会安定。所以大多数公主出嫁的对象都是经过皇帝层层挑选所选出来的对政治最有利之人。纵观古代史,强大的王朝中只有明朝没有和亲。 即便是创造了大唐盛世的唐朝都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让公主出嫁。和亲的高峰出现在

  • 历史上文成公主出嫁时带了哪些嫁妆?

    历史解密编辑:书瑶的历史花园标签:嫁妆,吐蕃,李世民,吐谷浑,文成公主,松赞干布

    在唐朝时期,女性往往没有地位,甚至被当做一种交易品。而“和亲”这种政治手段,在历史长河中也多少包含着皇室的无奈和屈辱。但对于唐朝来说,“和亲”的意义多少有些变化,它提现出一种卓越的政治智慧。公元638年,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但唐太宗却回绝了他的请求。松赞干布非常愤怒,致书给唐太宗

  • 文成公主:世人皆知她入藏和亲贡献巨大,殊不知她夜夜都遭折磨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李世民,入藏,吐谷浑

    《旧唐书》曾言:“初至大国,待我甚厚,许嫁公主。”唐朝年间,为促中原吐蕃和谐发展,文成公主代表大唐,和亲出嫁,其过人贡献,流芳百世,时至今日,此和亲举动,仍得世人称赞。提到和亲,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古代社会中,许多王朝与其他部落进行交往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和亲这一手段。作为一种较为和平的政治建交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