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李靖、李勣到苏定方、高仙芝,为何大唐的灭国名将会层出不穷?

从李靖、李勣到苏定方、高仙芝,为何大唐的灭国名将会层出不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2372 更新时间:2024/1/24 13:42:53

唐朝初期国家军事实力强大,将领个个身经百战。士兵们也因为得到新军制的鼓舞,士气高涨。在战争奖励机制的推动下,国家战争机器所向披靡,一往无前。大唐是世界一级秩序的缔造者,不管由它发动的战争带来的后果如何,它都不会面临指责,更加无惧别国复仇。

大唐上层对待周边各国的态度,也变相鼓励了李靖、李勣、苏定方高仙芝等人采取的“灭国”行动。当然,这些行动的产生和作战将领本身的性格,以及将领对情势的判断也有关联。

李靖灭东突厥是为唐朝消弭兵患,同时也为李世民一雪前耻;李勣灭高句丽,是为皇帝扬大唐之国威;苏定方灭百济,是因为唐朝根本不把这种蕞尔小国放在眼里;高仙芝灭石国,主要为了博得个人的军功。

一、善于揣测君心的李靖

李靖出身显赫,是名将韩擒虎的外甥。他曾在隋朝当官,隋灭之后,于刑场上自荐于李渊。一番对答,显示出超凡才华,立即被李世民收为幕僚。他之所以能活下来,全靠善于揣摩君主的心思。

唐王朝初创时国力微弱,因为灭隋曾经向突厥称臣。唐建国后一直受到东突厥骚扰,李渊父子早就想消灭东突厥,只是苦于没有一个好机会。李世民登基的前一年,突厥侵犯太原。

两国交战中,唐军还吃了一个大败仗,损失惨重。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突厥内乱,李世民派李靖出兵灭了东突厥。传说这一次唐朝消灭东突厥是李靖“自作主张”的结果,因为他当时只带了三千人马,就把这个国家干翻了。

李靖深知东突厥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李世民苦它久矣!当他发现这个国家内乱的时候,马上出兵攻打。正所谓:趁它病,要它老命。李世民虽然怪他擅作主张,但是最后灭突厥的功劳全算在自己身上了,真的是好开心!

后来李靖想辞职不干,李世民又把李靖哄回来,毕竟这么懂他的臣子很难得。为了李靖,李世民专门搞出一个叫“平章事”的官职。从此以后,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成了宰相代名词。

二、“三朝元老”李勣

李勣是唐初的三朝元老,他少年时代参加李密瓦岗军,后来投靠李渊。一生跟随李氏父子三代开疆拓土,平定四方。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病死,三个儿子为争位爆发战争。

渊盖苏文的长子泉男生求助于唐朝,唐高宗派李勣为辽东道的行军大总管,并开始东征高句丽。但是,提起唐征高句丽这一战,因为民间演义故事的流行,一般只知有薛仁贵,而不知有李勣。

公元668年,薛仁贵攻陷高句丽重镇扶余,泉男建出兵支持扶余,途中遭到李勣带兵阻击。李勣率部斩敌三万人,至大行城与薛仁贵两军会合。不久之后,又在“鸭绿栅”奋力击破高句丽军,追击二百里,攻克辰夷。

后来,李勣率部包围平壤达一个月的时间,其间多次劝降泉男建,对方不为所动。最后,一名老僧开门迎降,李勣趁机攻进平壤,生擒泉男建。

从唐灭高句丽整个作战的经过来看,李勣的行动一直十分保守,副将薛仁贵作战的动作力度远比他强。而高句丽之所以被“灭国”,完全是因为泉男建负隅顽抗的下场。唐高宗时期国力远超唐初,因此唐灭高句丽时,也是不费吹灰之力。

李勣除了作战以外,还精通医术。中国古代医家多是道家学者,所以李勣在晚年,性格是十分平和的。他东征灭高句丽和他本人性格没有什么关系,纯属唐朝国力实力空前提高,拿周边小国试刀。

唐高宗封禅泰山,文治武功皆到全盛时期。高句丽自己作死,所以大唐就抬手送了它一程。

三、被野史抹黑的苏定方

大唐显庆四年(659年),百济仗着高句丽的支持,多次侵犯新罗。新罗国王求助于唐朝,唐高宗派苏定方征百济。苏定方骁勇善战、胆气超群。十五岁随父亲征战四方,后来归顺李唐后又一直统兵征战,大杀四方。

显庆四年的时候,苏定方已经是一位67岁的老人,他率领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十万水陆大军攻打百济。唐朝海军从山东出发,横渡黄海,直达今朝鲜半岛南部的锦江口。依山排阵,杀声震天。打得百济溃不成军,伤亡数千。随后苏定方乘潮而上,率领唐军登陆直逼百济都城,斩敌万余。

百济国主惊慌出逃,国主之子扶余泰自立为王,想守城再,。却遭到亲戚和子民的背叛。城中人民纷纷爬墙逃生,扶余泰无奈竖起降旗。

苏定方灭百济,大振唐朝之国威。后来,又领兵协同李勣消灭高句丽。最后北征吐谷浑,病逝于前线。苏定方平百济之后在当地立过一座石碑,至今被韩国政府作为文物保护,名字就叫《大唐平百济碑铭》。

现在有历史爱好者说:苏定方三战灭三国,次次以少胜多,分明是战神级别人物,为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呢?原来,他一直在民间演义中被当成反派抹黑。

另外,因为他在百济、高句丽立下的战功让半岛居民恐惧,于是朝鲜民间编造故事说:苏定方在灭百济后,想要吞并新罗,结果被新罗大臣设计除掉,这纯属扯淡。

四、生性暴戾的高仙芝

高仙芝是四位“灭国战神”中的战神,但是现在的人一般不愿提起他,因为他是高丽人。另外,他灭石国等国家的行为,至今还有一些争议,被认为是“不义战争”。

石国是西域边陲九国之一,是位于丝绸之路之上的一个小国。国民善于经商与种植,生活十分的富足。高仙芝觊觎石国的财富,向唐王朝诬告石国“无藩臣之礼”,出兵灭了这个国家,把财富掠为己有,还抢了石国公主当小妾。

石国本来一直与大唐修好,在唐玄宗时国王还受封为怀化王,得到过铁券丹书。后来高仙芝派军打石国,国主感觉其中有误会,就宴请高仙芝进行和谈,没想到高仙芝趁机就杀了石国国王。高仙芝抢完了石国,随手又打了突骑师、胡商等多个小国,次次都诬蔑别国“不臣”。

天宝十一年(751年)高仙芝一次掳了吐蕃、朅师和石国等多个小国的国王和大臣进京,最后全部被唐玄宗斩首。滥杀无辜过了一时之瘾,却弄坏了唐朝的名声。为后来的怛罗斯之战埋下了隐患。

高仙芝之所以能连灭多国,除了他本身有一定的军事作战天赋之外,也是仗势欺人,而这和皇帝对他的纵容分不开。

结语

盛唐时期的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攻打几个周边小国,打就打了,难道还要挑日子吗?题中提及的四位名将中,三位都是从隋末开始从军,一直打到唐朝的老将。为大唐开疆拓土,是他们的本分。而每一个朝代的开始,往往都是这样的豪横。

至于高仙芝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但是他这么爱“灭国”,看起来主要还是出于“私心”。而唐玄宗好大喜功,对他的行为不加阻拦。他既然有本事去灭国,又得到皇帝的支持,自然也就灭得更欢了。

强大的军事实力,提供了物质和人员基础;将领本身超高的军事水平,提供了技战术基础;皇帝的默许和纵容,提供了出师的理由。三者齐备,使得大唐的灭国名将层出不穷。

标签: 李靖李勣苏定方高仙芝南唐唐朝

更多文章

  • 高仙芝:高句丽族名将,曾为大唐降服八十国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高仙芝,高句丽,唐军,突厥,苏定方,小勃律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大唐名将,高句丽族最善战的将军高仙芝,远征竭师国(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奇特拉尔一带,靠近阿富汗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并灭其国。这个时候大唐帝国终于取得了对吐蕃帝国的完胜,大唐帝国迎来了最巅峰时刻。而高仙芝这个高句丽族的名将,也因此留名青史,成为了盛唐名将中,最不容忘记的一位名将

  • 福祸盛唐(二十)李隆基冤杀高仙芝和封常清,真实原因来自安禄山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唐玄宗,封常清,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

    面对长驱南下的安禄山叛军,沿途各州郡望风而降,唐朝在河北和中原的大量领土沦陷,这样的情况让朝廷上下感到非常震惊。为了应对战争的威胁,唐玄宗李隆基先后召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名将入朝,让他们组建军队,负责平定安禄山的叛乱。然而这些名将面对安禄山的叛军时却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他们屡战屡败,以至于潼关失守

  • 高仙芝:征服帕米尔高原的“山地之王”,可惜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高仙芝,帕米尔,唐军,安禄山,封常清,帕米尔高原,山地之王

    在历史的长河,出现了许多了不起的名将,像白起,韩信,霍去病,卫青,周亚夫,李靖,李勣等等,他们为各自的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名垂青史。今天,向大家介绍的那位虽然不如前面几位有名,可是他却创下了世界军事史上奇迹——他就是唐朝名将高仙芝。高仙芝何许人也?他原是高句丽人,自幼随父亲高舍鸡入唐。父亲高舍鸡是一

  • 被历史遗忘的怛罗斯之战:高仙芝精率锐唐军为何还是惨败阿拉伯?

    历史解密编辑:口说名人堂标签:唐军,突厥,石国,唐朝,高仙芝,怛罗斯,唐王朝,阿拉伯,罗斯之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在古代,中西其实是相对隔绝、独立发展的。直到汉代,我国才知道了古罗马的存在。而等到近代,航海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我国和西方才有了直接的军事对抗。相信很多人都曾不止一次地假设过。如果历史上亚历山大的希腊

  • 高仙芝——为有牺牲多壮志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高仙芝,安禄山,安史之乱,吐蕃

    写了这么多期的刑天英雄,起笔之时万没想到,我会为一个外国人写成中国的英雄。但是高仙芝就是这样的人,他是高句丽人,无论从民族还是从国家,狭义上从历史角度不算是中国人。可是他却为中国做了那么多,准确说是为大唐奉献那么多。一句“刑天”,就是他一生概括。一、青年才俊高仙芝早年就跟着父亲来到大唐,那个唐太宗“

  • 唐朝名将高仙芝:率军与阿拉伯帝国交战,却因叛徒出卖而战败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高仙芝,唐朝,帝国,唐王朝,唐军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鼎盛的朝代,而唐朝之所以鼎盛,与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无关系;在唐朝时期,频繁的发动对外战争,不仅攻灭了东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百济等国,而且还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唐朝到底有多强大

  • 怛罗斯之战,高仙芝输得有多惨?唐军惨败,唐朝势力彻底退出中亚

    历史解密编辑:秦皇唐宗标签:唐军,大军,唐朝,高仙芝,怛罗斯,李嗣业,小勃律,罗斯之战

    天宝六年八月,高仙芝征服小勃律之后,打通了唐朝与中亚诸国的联络通道,使得唐朝重新获得了对中亚地区的控制权,此举极大地打击了另一个劲敌吐蕃扩张的野心。高仙芝此举,令吐蕃很是不甘,于是便指使位于印度北部的羯师国去进攻小勃律,切断了小勃律的运输通道。玄宗知道后,大为生气,决定给羯师国一点颜色看看,便把平定

  • 冤杀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恶劣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高仙芝,常清,哥舒翰,大将,唐玄宗,李光弼

    安史之乱,唐玄宗冤杀高仙芝和封常清,除了自损大将外,还有个重要影响——唐将们失去安全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唐名将辈出,可产出也经不住消耗的快,所以大唐对名将还是持保护态度,不像汉武帝杀大将像杀只羊。唐将兵败被斩的案例基本没有,从唐初薛仁贵兵败大非川,李敬玄面对吐蕃不战而逃,到唐玄宗时高仙芝在怛罗

  • 如果玄宗不干涉,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能在潼关挡住安禄山吗?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封常清,高仙芝,安禄山,哥舒翰,潼关,唐玄宗

    如果真要做一番假设,那么其实中风在家的哥舒翰是没有必要参加这一场战争的。封常清、高仙芝、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将叛军的势力打个差不多,即便不能立即平定叛乱,也不会花费太久的时间。而且,这场叛乱很可能就不叫安史之乱了,而是安禄山之乱。755年的大唐,盛世还在但是人们却已经安逸了太久,外重内

  • 高仙芝竟率领万人军队翻越世界屋脊!他为何会做出如此疯狂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疯狂,玄宗,吐蕃,勃律,唐朝,高仙芝

    公元747年,唐安西副都护、安西四镇都知兵马使高仙芝率领多达一万人的军队从安西的龟兹出发,连续翻越了西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等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其中达尔科特山口的海拔更是高达4700米,军队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之上行进了很久。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即使放在防护措施相对完善的今天也足以令人望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