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仙芝:高句丽族名将,曾为大唐降服八十国

高仙芝:高句丽族名将,曾为大唐降服八十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如汝侃娱乐 访问量:4146 更新时间:2023/12/8 13:29:14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大唐名将,高句丽族最善战的将军高仙芝,远征竭师国(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奇特拉尔一带,靠近阿富汗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并灭其国。这个时候大唐帝国终于取得了对吐蕃帝国的完胜,大唐帝国迎来了最巅峰时刻。而高仙芝这个高句丽族的名将,也因此留名青史,成为了盛唐名将中,最不容忘记的一位名将。

 在这再强调一句,高句丽是商朝灭亡后,逃亡至辽东一带的商人后裔,高句丽属中国的第一个地方政权,和现在的朝鲜韩国关系并不大。高句丽人也属于消失在历史长河的一个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就如契丹人一般。

侵删

这是一张日本人绘制的一张大唐帝国在公元668年的疆域图,其实当时的安西都护府并未能对中亚及现在的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一带进行有效控制,真正被有效控制,还是依靠高仙芝的三次远征。

 高仙芝的第一次远征,是远征至今日的克什米尔地区,当时那里有两个主要国家,叫大、小勃律。小勃律本是大唐的属国,可是后来吐蕃将公主嫁给了小勃律国王,然后在吐蕃的支持下,今日巴基斯坦一带有七八十个国家都被迫中止了对大唐的朝贡。(记住是被迫,朝贡对大唐,对这些小国来说,都是双赢的)。

 可是因为地形险要,加上吐蕃援军来源迅速,大唐曾多次派兵远征小勃律都宣告失败。

 天宝六年(747年)三月,唐玄宗下诏以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 这是一次极其危险的远征,大家都知道那里被帕米尔高原及喜马拉雅山脉和新疆所隔断,海拔最低都是四千多迷,平均海拔在五六千米这样子。别说在唐朝了,即便是现代,中国也还未完全打通和巴基斯坦的通道。

侵删

可是唐军在高仙芝的率领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攻灭了小勃律,征服了大勃律,砍断了吐蕃增援小勃律的桥梁,一举占据了这一带,自平定了小勃律国之后,唐军声威大震,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都震惊投降归附了。

 高仙芝第二次远征发生在天宝八年(749年),十月初五,吐火罗(今阿富汗一带)叶护失里怛伽罗上表请求唐朝出兵,高仙芝奉命出军。从安西到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的距离还要远于小勃律,由于有了第一次远征的经验,高仙芝这次准备更加充分,加上形式对唐军有利,唐军的行军虽然艰苦,但却很顺利。

天宝九年(750年)二月,高仙芝击败了竭师国的军队,俘虏了竭师王勃特没。三月十二日,唐廷册立勃特没的哥哥素迦为朅师王。

经过这两次的征战,使唐朝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唐朝也发展到了其顶峰。同时高仙芝也为自己赢得了极大的声誉,被吐蕃(今青藏高原)和大食誉为山地之王。

 高仙芝第三次远征不再是南下,而是西进。天宝九年(750年)年底,高仙芝发兵征讨石国(昭武九姓之一,都城拓折城,在今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干),很快石国被灭,回师途中又顺手灭了突厥施。不过这一次高仙芝发动战争的出发点是非正义的,是他觊觎石国的财富,而发动的一场战争。大唐的军队也只进行了远征,并未怎么作战,因为到了石国后,高仙芝是说来和人家谈判的,然后就趁机灭了人家的国家,还杀人掠货。

侵删

高仙芝在西域的倒行逆施,导致了本和大唐友好交往,心理上也更臣服大唐的西域各国,开始倒向西方崛起的阿拉伯帝国。而高仙芝的远征,也极大的损害了阿拉伯帝国的利益。于是两个帝国不可避免的爆发了一场血战。

这次血战的地点,就是怛罗斯。怛罗斯之战是中西两大帝国,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

天宝十年(751)高仙芝决定先发制人,四月,高仙芝亲率蕃、汉兵3万攻打阿拉伯帝国。唐军深入长驱数千里,到了石国的怛罗斯城(又作咀逻私,即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江布尔城),与阿拉伯帝国的军队遭遇。双方激战五日,未见胜负。在双方相持的重要时刻,唐军中的葛罗禄部众突然叛变,与大食夹击唐军,高仙芝大败,乘夜间逃跑。由于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又在前面挡住去路,人马壅塞道路,幸亏右威卫将军李嗣业奋起大棒,为他杀开一条血路,才得以逃脱。这次战役,“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千余人”。

 不过高仙芝虽败犹荣,要知道阿拉伯帝国和他的仆从国出兵是二十万到三十万,是大唐帝国的十倍。而且此战阿拉伯帝国虽然胜了,也见识到了大唐帝国强悍的战斗力,不敢也无力再东进。 怛罗斯之战后,高仙芝被解除了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入京任右金吾大将军,节度使一职由王正见担任。

 回到长安不久后,爆发了安史之乱,高仙芝因作战不利,被做监军的宦官边令诚冤杀。高仙芝虽然在安西都护府时所作所为毁誉参半,可是他为大唐确实打下了帝国在西方最广阔的疆域,至少让八十个以上的大小国家,或臣服或被灭国,成就了大唐帝国的最巅峰!当然了,李治时期的苏定方薛仁贵也很了不起,特别是苏定方,灭三国(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三个国家战力都非常强,所以说他也是很了不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福祸盛唐(二十)李隆基冤杀高仙芝和封常清,真实原因来自安禄山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唐玄宗,封常清,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

    面对长驱南下的安禄山叛军,沿途各州郡望风而降,唐朝在河北和中原的大量领土沦陷,这样的情况让朝廷上下感到非常震惊。为了应对战争的威胁,唐玄宗李隆基先后召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名将入朝,让他们组建军队,负责平定安禄山的叛乱。然而这些名将面对安禄山的叛军时却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他们屡战屡败,以至于潼关失守

  • 高仙芝:征服帕米尔高原的“山地之王”,可惜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高仙芝,帕米尔,唐军,安禄山,封常清,帕米尔高原,山地之王

    在历史的长河,出现了许多了不起的名将,像白起,韩信,霍去病,卫青,周亚夫,李靖,李勣等等,他们为各自的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名垂青史。今天,向大家介绍的那位虽然不如前面几位有名,可是他却创下了世界军事史上奇迹——他就是唐朝名将高仙芝。高仙芝何许人也?他原是高句丽人,自幼随父亲高舍鸡入唐。父亲高舍鸡是一

  • 被历史遗忘的怛罗斯之战:高仙芝精率锐唐军为何还是惨败阿拉伯?

    历史解密编辑:口说名人堂标签:唐军,突厥,石国,唐朝,高仙芝,怛罗斯,唐王朝,阿拉伯,罗斯之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在古代,中西其实是相对隔绝、独立发展的。直到汉代,我国才知道了古罗马的存在。而等到近代,航海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我国和西方才有了直接的军事对抗。相信很多人都曾不止一次地假设过。如果历史上亚历山大的希腊

  • 高仙芝——为有牺牲多壮志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高仙芝,安禄山,安史之乱,吐蕃

    写了这么多期的刑天英雄,起笔之时万没想到,我会为一个外国人写成中国的英雄。但是高仙芝就是这样的人,他是高句丽人,无论从民族还是从国家,狭义上从历史角度不算是中国人。可是他却为中国做了那么多,准确说是为大唐奉献那么多。一句“刑天”,就是他一生概括。一、青年才俊高仙芝早年就跟着父亲来到大唐,那个唐太宗“

  • 唐朝名将高仙芝:率军与阿拉伯帝国交战,却因叛徒出卖而战败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高仙芝,唐朝,帝国,唐王朝,唐军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鼎盛的朝代,而唐朝之所以鼎盛,与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无关系;在唐朝时期,频繁的发动对外战争,不仅攻灭了东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百济等国,而且还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唐朝到底有多强大

  • 怛罗斯之战,高仙芝输得有多惨?唐军惨败,唐朝势力彻底退出中亚

    历史解密编辑:秦皇唐宗标签:唐军,大军,唐朝,高仙芝,怛罗斯,李嗣业,小勃律,罗斯之战

    天宝六年八月,高仙芝征服小勃律之后,打通了唐朝与中亚诸国的联络通道,使得唐朝重新获得了对中亚地区的控制权,此举极大地打击了另一个劲敌吐蕃扩张的野心。高仙芝此举,令吐蕃很是不甘,于是便指使位于印度北部的羯师国去进攻小勃律,切断了小勃律的运输通道。玄宗知道后,大为生气,决定给羯师国一点颜色看看,便把平定

  • 冤杀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恶劣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高仙芝,常清,哥舒翰,大将,唐玄宗,李光弼

    安史之乱,唐玄宗冤杀高仙芝和封常清,除了自损大将外,还有个重要影响——唐将们失去安全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唐名将辈出,可产出也经不住消耗的快,所以大唐对名将还是持保护态度,不像汉武帝杀大将像杀只羊。唐将兵败被斩的案例基本没有,从唐初薛仁贵兵败大非川,李敬玄面对吐蕃不战而逃,到唐玄宗时高仙芝在怛罗

  • 如果玄宗不干涉,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能在潼关挡住安禄山吗?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封常清,高仙芝,安禄山,哥舒翰,潼关,唐玄宗

    如果真要做一番假设,那么其实中风在家的哥舒翰是没有必要参加这一场战争的。封常清、高仙芝、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将叛军的势力打个差不多,即便不能立即平定叛乱,也不会花费太久的时间。而且,这场叛乱很可能就不叫安史之乱了,而是安禄山之乱。755年的大唐,盛世还在但是人们却已经安逸了太久,外重内

  • 高仙芝竟率领万人军队翻越世界屋脊!他为何会做出如此疯狂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疯狂,玄宗,吐蕃,勃律,唐朝,高仙芝

    公元747年,唐安西副都护、安西四镇都知兵马使高仙芝率领多达一万人的军队从安西的龟兹出发,连续翻越了西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等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其中达尔科特山口的海拔更是高达4700米,军队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之上行进了很久。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即使放在防护措施相对完善的今天也足以令人望而生

  • 郭子仪为什么要拒绝唐代宗的提拔,只要求赏赐六个美人?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郭子仪,唐代宗,皇上,李世民,宰相,皇帝

    郭子仪乃是唐代名将,战绩彪炳,屡次带领大唐军队对敌,不管是朝廷,还是百姓,都拥有极大的声望。郭子仪虽然身为将军,但在待人接物上,颇具大智慧,将军务打理的有条不紊,家里更是一片狼藉,或许正因如此,郭子仪才能长命百岁,八十五年,在古时候算是长寿之辈。众所周知,在古代,地位显赫的将军往往会被皇上怀疑,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