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怛罗斯之战,高仙芝输得有多惨?唐军惨败,唐朝势力彻底退出中亚

怛罗斯之战,高仙芝输得有多惨?唐军惨败,唐朝势力彻底退出中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秦皇唐宗 访问量:2774 更新时间:2023/12/10 21:55:45

天宝六年八月,高仙芝征服小勃律之后,打通了唐朝与中亚诸国的联络通道,使得唐朝重新获得了对中亚地区的控制权,此举极大地打击了另一个劲敌吐蕃扩张的野心。

高仙芝此举,令吐蕃很是不甘,于是便指使位于印度北部的羯师国去进攻小勃律,切断了小勃律的运输通道。

玄宗知道后,大为生气,决定给羯师国一点颜色看看,便把平定羯师国的任务交给了高仙芝。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二月,高仙芝率兵出征,不费吹灰之力便击败了羯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立其兄素迦为新国王,将羯师国彻底置于了大唐的控制之下。

至此,高仙芝之名,已经是威震中亚。

然而,随着日渐身居高位,高仙芝身上的缺点也日益暴露。

他虽然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但却有两个很大的缺点:一是残忍好杀,二是贪财好名。随着官职的增长,他内心的杀戮欲与占有欲也在日渐膨胀,以至于使他在接下来的一场战争中遭遇了惨败。

当时,随着大唐帝国在中亚的势力不断壮大,位于中亚锡尔河流域的一个名叫石国的国家,便产生了依附之心。

于是,他们便派遣使臣找到高仙芝,请求与大唐签署和约。对于石国的有心依附,高仙芝倒是表现得很大气,一番交谈下来,很愉快地答应了石国的请求。

看到高仙芝如此好说话,使臣便高高兴兴地走了。但此时的石国使臣怎么也不会想到,自从他踏入高仙芝军营的那一刻起,在高仙芝眼里,他们石国就已经成了一只待宰的羔羊;而这所谓的和平条约,也只不过是高仙芝的权宜之计罢了。

因为在高仙芝看来,弱小的石国就是给自己送上门来的军功,这样一块到嘴边的肥肉,他岂有不吃之理?

天宝九年十二月,高仙芝直接撕毁与石国的和约,亲自带兵入侵石国。

高仙芝的突然到来,打了石国君臣一个措手不及。因为在这之前,他们还沉浸在那纸条约所营造的和平幻梦之中,根本没有想到高仙芝会带兵入侵,也就没有防备。

高仙芝的有备而来,加上石国军事实力弱小,短短几天便被唐军打败了。

石国被高仙芝占领后,他将石国的国王、大臣、士兵以及所有青壮年俘虏都押回了长安。除此之外,他还干了两件令人诟病的事情:一是屠城,二是劫掠。

高仙芝不仅放任士兵屠杀了石国都城的所有老弱妇幼, 还将石国积攒的财富全部洗劫一空,其中仅钻石就有十余斛,黄金要五六匹骆驼来拉,其余的宝马和财物更是不计其数。

更让人所不齿的是,高仙芝将劫掠来的财物没有上交给国家,而是全部装进了自己的私人腰包。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侵略战争。高仙芝发动这场战争,不是为了国家利益,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所以,这场战争非但对国家无益,反而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为自此以后,大唐帝国在石国人以及所有中亚人心中的道义形象已经彻底崩塌了。

石国灭亡后,一位王子侥幸逃脱,为了替母国报仇雪恨,他奔走于中亚各国,到处控诉高仙芝的暴行,说他背信弃义,毫无人性。

这些中亚国家听了高仙芝在石国的所作所为,深知唇亡齿寒的他们立即组成了反唐联合战线,并派遣使者向黑衣大食求助,准备借助黑衣大食的力量,向东进攻大唐的安西四镇。

这一年,不可一世的高仙芝将迎来他军事生涯的转折点。

这一年,幸运女神即将离他而去,而厄运之神将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直到他生命的终点。

这一年,高仙芝将在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城市遭遇滑铁卢。

这座城市名叫怛罗斯。

他的对手,正是黑衣大食。

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当李渊李世民父子忙着一统中原的时候,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正带着弟子从麦加出发,沿着红海沿岸,历经艰辛抵达麦地那。

他们在麦地那,开了一个以武力传播伊斯兰教的时代,他们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惊人的战斗力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向西占领了北非、西班牙、巴尔干半岛,向东则把整个西亚和半个中亚收入囊中,扩张成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大帝国,并最终创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这个国家就是有名的阿拉伯帝国,也就是大食。

公元750年,也就是高仙芝灭掉石国的前一年,大食帝国发生政变,阿拔斯王朝取代了倭马亚王朝。由于倭马亚王朝旗帜尚白,所以被称为“白衣大食”,而新崛起的阿拔斯王朝旗帜尚黑,则被称为“黑衣大食”。

当高仙芝得知中亚诸国的反唐计划后,他决定先下手为强,主动出击黑衣大食。

和上次灭石国一样,高仙芝对此战充满了信心,在打法上,他依旧采用了自己的看家本领—长途奔袭。

然而,黑衣大食不是石国,它是一个足以与大唐相抗衡的帝国。这一次,高仙芝将遭遇他人生中第一次惨痛的失败。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四月,高仙芝集结了安西四镇的两万精锐,同时又征调了西域拔汗那国和葛逻禄部落的番兵,组建了一支胡汉混合的兵团,共计六万人。

随后,高仙芝与部将李嗣业、段秀实等人,率兵从安西出发,越过葱岭和大沙漠,经过三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于同年七月抵达中亚古城怛罗斯。

为了保证此战的胜利,高仙芝几乎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老本。

当时,安西四镇统辖的兵力有两万四千人,他一下子抽调了两万,几乎可以说是倾巢而出了。再加上征调的四万胡人,使总兵力达到了六万,这也是他可以动用的全部兵力。

然而,相比于黑衣大食出动的兵力,唐军在人数上还是稍逊一筹。

按照史料记载,大食出动的兵力约十万人,其中正规军五万,雇佣军五万。

当高仙芝的大军快要抵达怛罗斯之时,提前得到消息的阿拉伯人就已经开始以逸待劳了。黑衣大食驻巴士拉的总督艾布·穆斯林立即下令,命手下率数千人进驻怛罗斯加强防守,拖住唐军,为大军的集结赢得时间。

所以,当唐军兵临怛罗斯城下时,先机已失,战斗的主动权已经落入了阿拉伯人手中。

因为阿拉伯人既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又是以逸待劳,除此之外还是主场作战,拥有源源不断地补给,天时地利人和全占。想要从这样的敌人手中夺取怛罗斯,唐军恐怕要费一番周折。

在阿拉伯人的顽强防守下,高仙芝命部下对怛罗斯发起了进攻,但始终未能前进一步。双方就这样在怛罗斯城下僵持了整整五天,期间虽多次交战,但谁也没占到便宜。

时间在一点一滴流逝,局势对唐军越来越不利。拖得时间越久,唐军的胜算也就越小。

更为可怕的是,随着阿拉伯人援军的到来,其士气也变得越来越高昂。反观唐军这边,因为久攻不下,士气早已低迷不已。

到了第六天,随着黑衣大食的援军全部到达,他们主动对唐军发起了攻击。而唐军也不甘示弱,双方随即在怛罗斯两岸展开了决战。

至此,东亚与西亚最强大的两个帝国,在这里展开了硬碰硬的对决。

起初,唐军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依然顽强奋战。战斗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双方打得难解难分,谁也奈何不了谁。

然而,就在战争进行得最激烈的时候,唐军阵营这里却发生了变故,导致阵脚大乱,最终被阿拉伯人抓住机会,一举击溃。

这个变故就是葛逻禄部落。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们反水了。

这支占总兵力三分之一的胡人部落,在这个时候选择倒戈,无疑是往高仙芝的心口上狠狠捅了一刀,同时也在顷刻之间改变了这场战斗的结局。

随后,在葛逻禄部和阿拉伯人的前后夹击下,使得原本竭力苦战的唐军再也抵挡不住,随即全线溃败,两万多名唐军将士几乎全军覆没,只有高仙芝、李嗣业等几名将领在夜色的掩护下趁机逃离了战场。

然而,当他们逃到一处狭窄的峡谷中时,前方的道路已经被溃退的拔汗那士兵以及大批的辎重堵得水泄不通。

身为主将的李嗣业担心黑衣大食的追兵赶到,于是亲自挥舞着大棒击毙了一批拔汗那士兵和马匹,在自己人中间硬是杀开了一条血路,高仙芝才得以顺利通过。

不过,李嗣业的这一行为引来了段秀实的不满,他看到李嗣业为了逃命,竟然连自己人的生命都不顾了,极为生气,于是便大骂李嗣业道:“避敌先奔,无勇也;全己弃众,不仁也。幸而得达,独无愧乎?”

意思是:遇到敌人自己先逃跑,是为无勇;为了保全自己,抛弃士兵,是为不仁。就算你侥幸逃脱,能不感到惭愧吗?

正在杀自己人的李嗣业被这番话给骂醒了,他惭愧不已,随即把刀一横,掉转马头,和段秀实一起去找生还的士兵。

随后,他们二人聚拢了数千人,一边抵挡追兵,一边撤退,最终将这数千人全部带回了安西都护府。

历史上著名的怛罗斯之战,最终以黑衣大食的全胜、唐军的惨败而落下帷幕。

事实上,怛罗斯之战的失败,并非唐军的战斗力弱于大食军队。相反,唐军在劳师远征的情况下,还能和大食军队打得不分胜负,给了对手极大的打击和杀伤。

所以,这场战斗唐军败就败在:一是兵力上的悬殊,六万对十万,这是唐军战败的主要原因;二是葛逻禄部的临阵倒戈,给了唐军以致命一击。

最后,面对大食这样的对手,高仙芝仍然采用了过去那种长途奔袭的作战方式,这其实也是一种策略上的失误。

因为,深入敌境客场作战,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冒险行为,只有像石国那种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的国家,才适合用这个策略。而面对黑衣大食这样的战争经验丰富的强敌,再采用长途奔袭的策略,必然也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缺少补给以及援军,或者情报工作不到位等等,各种弊端存在的情况下,一旦战事陷入胶着,唐军想要拿下怛罗斯的可能性就会为零。

而唐军在怛罗斯战败后,也随之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是中亚的命运被彻底改变,因为短短几年后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自顾不暇,不得不放弃对中亚霸权的争夺,再也无力染指帕米尔高原以西之地,原本依附于唐朝的中亚诸国也转而臣服于阿拔斯王朝。

从此,华夏文明彻底退出中亚,这一地区开始了整体伊斯兰化的过程。

更多文章

  • 冤杀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恶劣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高仙芝,常清,哥舒翰,大将,唐玄宗,李光弼

    安史之乱,唐玄宗冤杀高仙芝和封常清,除了自损大将外,还有个重要影响——唐将们失去安全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唐名将辈出,可产出也经不住消耗的快,所以大唐对名将还是持保护态度,不像汉武帝杀大将像杀只羊。唐将兵败被斩的案例基本没有,从唐初薛仁贵兵败大非川,李敬玄面对吐蕃不战而逃,到唐玄宗时高仙芝在怛罗

  • 如果玄宗不干涉,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能在潼关挡住安禄山吗?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封常清,高仙芝,安禄山,哥舒翰,潼关,唐玄宗

    如果真要做一番假设,那么其实中风在家的哥舒翰是没有必要参加这一场战争的。封常清、高仙芝、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将叛军的势力打个差不多,即便不能立即平定叛乱,也不会花费太久的时间。而且,这场叛乱很可能就不叫安史之乱了,而是安禄山之乱。755年的大唐,盛世还在但是人们却已经安逸了太久,外重内

  • 高仙芝竟率领万人军队翻越世界屋脊!他为何会做出如此疯狂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疯狂,玄宗,吐蕃,勃律,唐朝,高仙芝

    公元747年,唐安西副都护、安西四镇都知兵马使高仙芝率领多达一万人的军队从安西的龟兹出发,连续翻越了西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等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其中达尔科特山口的海拔更是高达4700米,军队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之上行进了很久。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即使放在防护措施相对完善的今天也足以令人望而生

  • 郭子仪为什么要拒绝唐代宗的提拔,只要求赏赐六个美人?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郭子仪,唐代宗,皇上,李世民,宰相,皇帝

    郭子仪乃是唐代名将,战绩彪炳,屡次带领大唐军队对敌,不管是朝廷,还是百姓,都拥有极大的声望。郭子仪虽然身为将军,但在待人接物上,颇具大智慧,将军务打理的有条不紊,家里更是一片狼藉,或许正因如此,郭子仪才能长命百岁,八十五年,在古时候算是长寿之辈。众所周知,在古代,地位显赫的将军往往会被皇上怀疑,最后

  • 郭子仪:官二代的幸福指数来自于家教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郭子仪,皇帝,唐代宗,节度使,唐德宗,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军事制度,唐朝

    唐朝名将郭子仪有八个儿子七个女儿。这么一大群,难免有愣有狂还有刺儿头。在这群年轻气盛的青瓜蛋子频频捅娄子时,郭子仪却能做到职场得意,家庭和睦,先后经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个朝代而安然无恙,其老辣可见一斑。也幸而有这样的家长,他的孩子们个个生前显赫,死后荣光,真正是

  • 名将郭子仪后裔,饮马地中海,攻城七百座,却威名难显,原因微妙

    历史解密编辑:凝视他呀标签:郭子仪,成吉思汗,金国,木华黎,唐德宗,唐肃宗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的小文。这郭子仪是从武科场上走出来的军事家、政治家,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其充当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的保护神、擎天柱,史称“再造王室,勋高一代”。最难得的是,郭子仪的一生,不但“富贵寿考”四字俱全,死后在

  • 郭子仪年过80,仍花天酒地妻妾成群,郭子仪:不如此,郭家会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郭子仪,唐代宗,唐德宗,唐肃宗,唐玄宗,武则天

    子仪帅彼劲卒,赫然先驱,取京洛如拾遗,翦凶残犹振槁,功存社稷,泽润生人。——颜真卿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和著名将领,譬如先秦时代的白起,西汉刘邦手下的韩信,东汉末年的关羽等等等等,而要谈到唐朝时候的大将,大家可能都会想到一个名字——郭子仪。正如颜真卿所评,郭子仪之威名与能耐,

  • 占尽优势的唐军为何在相州之战中惨败,郭子仪又为何会临阵脱逃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唐军,唐朝,郭子仪,李光弼,史思明,安庆绪,相州之战,五代十国

    乾元元年(758年)九月二十ー日,唐军奉皇帝命令大举北上,直赴相州,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三年,另一场决定大唐未来国运的大战即将展开。为了打好打赢这场大战,唐肃宗李亨可谓押上了血本,他集齐了朔方军、安西军以及西域各国援军与回纥的三千精锐骑兵,总之,最能打的他基本都调来了。这支二十万人的大军、号称六十万,

  • 75岁郭子仪因功受赏,他:只要6个美人,十年后才知他高明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郭子仪,唐代宗,仆固怀恩,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

    郭子仪是一个晚年得志的人,他在唐朝的安史之乱和抵御吐蕃等战役中立下了卓越功勋,但是他晚年的生活非常奢靡,可就算如此,冯梦龙还是将他的故事收入了《智囊全集》中,并且认为,郭子仪要是节俭度日,可能就会失去安享晚年的机会,这又是为何呢?郭子仪,出生于公元697年,他在很早的时候就通过武举考试入朝为官了。但

  • 郭子仪把女眷关进后院:这个蓝脸丑人会把咱家灭门!结果一语成谶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皇帝,宰相,灭门,卢杞,唐朝,郭子仪,唐德宗,李光弼,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京剧里那个盗御马的窦尔敦是个蓝脸好汉,现实中他并没有盗御马,其父是闯王李自成的部下,窦尔敦本人后来被步军统领(即九门提督)隆科多抓住凌迟处死了,罪名是 “行劫年久,甚为凶恶,杀人亦多。”于是有人问:这个世界真有蓝脸人吗?答案是真有,而且这个人在新旧两唐书中均有记载,再造大唐的名将郭子仪一生谁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