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居易喝茶喝“醉”了,写下《镜换杯》,想把青铜宝镜换成白玉杯

白居易喝茶喝“醉”了,写下《镜换杯》,想把青铜宝镜换成白玉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3090 更新时间:2024/1/23 16:04:00

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之时,回忆起自己生平的往事,好写闲适诗和伤感诗。这种诗风,讲究“苦词无一字,忧叹无一声”。借用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来抒发一种闲适的情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有一些小资情调。

白居易这种诗风,承上下地影响了后代文人的诗风,替宋词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下面要提到的这首《镜换杯》就是这类作品。

一、《镜换杯》赏析

《镜换杯》——唐·白居易欲将珠匣青铜镜,换取金尊白玉卮。镜里老来无避处,尊前愁至有消时。茶能散闷为功浅,萱纵忘忧得力迟。不似杜康神用速,十分一盏便开眉。

诗文意译:

想把妆匣里面的青铜宝镜,拿来换一只镶金白玉杯。老了就怕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对着茶杯还可以消愁。饮茶解闷比较简单,虽然茶的后劲来得慢,但是却可以像萱草一样令人忘却忧愁。不像杜康酒,上头太快,还没喝到十分之一就改了颜色。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之后,描绘的是一个生活的细节。诗人想用青铜镜去换一只金镶白玉杯。然后诗人讲了自己想拿镜换杯的理由,他说:因为年纪一天天大了,容貌日渐衰老,望到镜子中自己的模样会感觉到伤心难过。不如对着杯子,借杯中之物来解愁。

这里白居易用了比较含蓄的写法,只说“老来无处避”。他要“避”什么呢?其实就是告诉读者,他不愿意接受自己已经衰老的事实。接下来,笔锋一转。当大家以为白居易所说的杯中物是酒时,他却告诉你:以镜换杯,并不是要饮酒,而是要喝茶!

这样一来,就显得奇峰突起了。拿珍贵的青铜宝镜换一个好杯,不喝酒反而喝茶,是为什么呢?这是一个转折。接着,他又就告诉大家,其实他用杯子装茶水还是为了解愁。你心想:怪了!人家都说“酒能一醉解千愁”,他喝茶要怎么来解愁呢?这又是一个转折。

于是,接下来白居易又解释道:因为茶这种东西啊,它也可以喝“醉”,并且还不像酒的后劲儿那么猛。要达到像萱草一样使人忘忧的效果,茶水来得比较慢。

可是喝酒太容易上头了,只喝茶量的十分之一,人就醉到不省人事。原来,白居易的忧愁只是淡淡的一点点。愁归愁,他却不想喝得烂醉如泥。

现代年轻人只爱喝奶茶、瓶装茶饮料或者是袋泡茶,不懂得为什么会喝茶也会醉。其实,浓茶喝多了,茶碱会导致人体内的电解质平衡被破坏。

人慢慢会变得疲累,进而浑身无力想睡觉,这就是所谓的“醉茶”。只不过,一般情况下“醉茶”小睡一会儿就会恢复。不像喝醉了酒,会呕吐,醒来还会令人头痛。

白居易之所以会选择通过饮茶来麻醉自己,而不肯选择喝酒,说明他平生的忧愁持续的时间非常之长。他不是偶尔有一天才会感觉到愁烦,而是天天如此。假如每一次都要靠喝酒来麻痹自己,只怕他早就醉死了。

二、白居易晚年诗风的形成

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年近六旬的白居易为了避朝中的“牛李之争”,主动请求调到“分司东都”,在那儿当一个薪水很高的闲差。

当时的唐朝和后面的明朝一样,是有两套行政系统的。长安是正式的一套,而东都洛阳还有一套备用的班子。据说这个传统,从周公姬旦开始就形成了。

安史之乱以前,东都洛阳的官员不但位高禄厚,还拥有实权。安史之乱过后,东都的官职就成了一种闲差。可是闲归闲,他们的官位高,并且薪水也多。白居易跑到东都当了一个太子宾客,过得自在逍遥。

原来因为有这个东都的存在,朝中有官员到了该退休的年纪,或者主动,或者被动,一拨一拨地被弄到了这边来。于是,白居易就搞了一个俱乐部,没事就组织大家团个圆。这样,既避免了在长安卷入争斗,又可以在那儿和老友刘禹锡、斐度、令狐楚等人天天见面,搞得跟过节一样。

就是那时,这一班文人衣食无忧,又无公务缠身,便有了闲情逸致,开始研究诗歌创作。白居易晚年渐渐形成一种闲适、忧伤的风格。后来,他和他这些朋友的诗,就为宋词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另外,当时的白居易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思想观念,他主张文人如果不出仕,那就应该“中隐”。隐居有三个层次,即: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野。白居易青年时代怀着一颗“兼济天下”的赤子之心,写出了很多政治讽喻名篇。

后来,他因在宰相武元衡遇刺后进谏,结果遭到了藩镇党羽的弹劾,贬至江州,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打击。从此他看穿了世事,慢慢变得明哲保身。后来因为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诗歌风格也渐渐起了变化。

所以,隐在朝堂上面对他来说太危险了;遁迹山林,他又有些不甘心,于是他选择隐于市。退到洛阳,避免争斗,却又能近距离接触到朝中消息,好过跑到乡下当渔翁,什么都不知道强。

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乐天”,表面上看他风光又逍遥,实际上内心还是有些不平。想起自己青少年时代的坎坷,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好不容易当上“学霸”,再当上了朝廷的谏官,谁知道差一点点就被争斗打回了原形。

从《镜换杯》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心态。当时他已经退休了,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开始衰老了。他过的是锦衣玉食的好日子,但心中的忧愁其实并没有完全消除。他曾经也有壮志雄心,不过没有机会得到伸展。眼瞅着一辈子就这么完了,他也知道,他最终会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

再想到与他同时的人,五个中有四个都当了宰相,可是他呢?所以这么些年下来,他肯定不止一次用佛道老庄的思想来安慰自己。但是心结仍在,心底始终有着淡淡的忧愁。

他不能像李白一样,天天狂饮高歌。这是因为他知道,一喝就醉了,醒过来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因此他认为,与其“醉酒”不如“醉茶”。正像他的“中隐”思想一样,与其醉倒,不如活在清醒与麻木之间。

结语

《镜换杯》是白居易晚年创作的诗歌,反映是中唐士大夫酒醉饭饱后闲下来的小心思。这一首诗写得一转三回,奇峰突起。后代的人读了才知道,原来世上能醉人的不只有酒,还有茶。

白居易的这种诗风,后来承上启下,影响并波及了宋词的产生。后来,宋代文人无心政治了,就专写些闲情逸致,以及儿女情长。

更多文章

  • 白居易晚年退守洛阳,写下一首备受争议的七律,是庆幸也是哀悼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七律,宰相,嵇康,诗人,唐朝,白居易,唐文宗,洛阳市,千古名句

    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写在前面:“大历年间骑竹马,几人得见会昌春。”,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享年75岁,是唐代比较高寿的诗人。入仕后,白居易历侍顺宗、宪宗、穆宗、敬宗和文宗五位皇帝,配紫金鱼袋,穿紫色朝服,官至刑部侍郎,封冯翊县候,

  • “白居易·忆江南贰拾”即将上市,引发市场“抢夺”热情

    历史解密编辑:白居易酒标签:忆江南,白居易,上市,古风,贰拾

    “旧法依稀传自杜,新方要妙得于陈!”带着酿酒人的初心,白居易酒酝酿了两年的“白居易·忆江南贰拾”,终于要上市了!白居易·忆江南贰拾是由数位大师匠心打造,经历两年的精心打磨才得以问世。不仅在酒质上坚持“酒中仙酒”的严格标准;在外包装设计上更是在瓶身采用鎏金色彩,花边设计,还注有白居易的诗《忆江南》,瓶

  • 白居易《寒食江畔》|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历史解密编辑:榆木斋标签:元稹,诗人,唐朝,白居易,寒食节,紫桐花,寒食江畔,千古名句

    白居易《寒食江畔》诗词赏析: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文:枯木《寒食江畔》【唐】白居易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一生仕宦前期颇受挫折,晚年则顺达,总体来说还算平稳。白居

  • 白居易最“酸”的一首诗,满是羡慕嫉妒恨的味道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白居易,一首,琵琶行,长恨歌,乐府诗,绝句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长恨歌》、《琵琶行》、《观刈麦》、《卖炭翁》……白居易的乐府诗给人的印象就是长篇叙事的背诵全诗。怕是很多人在中学时期都曾遭过诗魔白居易的罪。其实我们背诵的这些诗篇最能反映白居易的作诗风格和诗歌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运动、通俗易懂而又优美的语言风格。即使不作乐府诗

  • 白居易酒‖ 一茶一酒一千年,一诗一笺一江湖

    历史解密编辑:白居易酒标签:白居易,陆游,苏轼,李白,陶渊明,陆羽

    一酒一世界酒形似水,而刚烈如火,酒缓天地宽,酒满山河满。醉眼见山河,天地无涯,山河壮丽,目之所及,既是自然,也是人的心神的一种外显。千般饮酒,万种心情。有朋自远方来,略备薄酒,促膝相谈,喝的是相聚的欢愉;人生半在离别中,辞别践行,以酒相送,饮的是离别的愁绪;无论是欢聚还是独处,相聚亦或离别,酒一直是

  • 白居易三首深情“冬至”诗,致家人、情人与自己,祝冬至快乐!

    历史解密编辑:沉醉古诗文标签:白居易,王维,情诗,诗词,长安,湘灵

    空青写人性一针见血,写生活真知灼见。今天冬至啦,大家。古代,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朝廷要放假,民间要团聚,照例的习俗有换新衣裳,互相赠送饮食好吃的,互相送祝福等等,完全一派提前过年的气氛。可是有人能团聚,就也会有人寂寞思乡吧。就今天来说,冬至能够团聚的家庭,恐怕也只有子女都在当地工作且工作还不怎么

  • 白居易诗佛双修,看淡世事浮沉,竟成日本全民偶像。

    历史解密编辑:璞因挲果标签:李白,唐诗,李杜,看淡,诗人,唐朝,白居易,李商隐,陶渊明,千古名句

    日本人喜欢大唐文化,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唐诗更是大唐盛世的写照,其中更是以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为唐诗文化的巅峰。但是奇怪的是,痴爱唐文化的日本人却对“李杜”不感冒,偏偏独爱诗魔白居易。原因说起来也不难理解,因为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却深蕴哲理,很显然对于汉语作为外语的日本来说,更加亲切友好,也无怪乎白居易

  • 皖北纪事之白居易与湘灵

    历史解密编辑:微宿州标签:白居易,邻女,寄远,符离,湘灵,诗人

    白居易与湘灵赵汗青·刘欣华霍子有词曰:城北汴河横亘处,甬桥别业废园。白家故茅无人堪,轶闻真善美,散落汴河边。春燕又来寻旧窝,院外柳纤纤。 晚 唐换了共和天,可怜词赋地,没有好诗篇 。 ——调寄临江仙安徽宿州市 埇桥区 城北有濉河,河南有一高台,台上树木茂盛,野草丛生,人称“白堆”。当地人说是唐朝大诗

  • 白居易最智慧的一首夏日诗,太治愈,如果你能读懂,再也不怕炎热

    历史解密编辑:古典文学和诗词标签:白居易,消暑,凉生,李白,周邦彦

    夏天,是一个令人烦躁的时节。很热,很闷,很烦躁,很累,很想睡觉,可是,闷热的天气,又无法入眠。曹禹说: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会逼走人的理智。苦热一直以来,古人就在寻找消暑的方法。比如用竹夫人、吃冰食等等,但是白居易就最特别了,别人用实物消暑,而他用意念消暑。读一读白居易的这首《消暑》诗,你就明白了

  • 白居易一首《对酒》,告诫人们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对酒,诗作,富贵,写诗,唐朝,诗人,白居易,五言诗,千古名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酒文化也是历史悠久。传说,酒是杜康发明的,时在夏朝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几乎与中华文明的时间一致。酒,造就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文化。在古代社会,无论是文人雅客、侠客武士,还是高高在上的帝王,都离不开酒。文人雅客以酒会友,对酒当歌,吟诗作赋;侠客武士以酒正义,开怀畅饮,快意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