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居易三首深情“冬至”诗,致家人、情人与自己,祝冬至快乐!

白居易三首深情“冬至”诗,致家人、情人与自己,祝冬至快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沉醉古诗文 访问量:4689 更新时间:2024/1/22 5:05:40

空青

写人性一针见血,写生活真知灼见。

今天冬至啦,大家。

古代,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朝廷要放假,民间要团聚,照例的习俗有换新衣裳,互相赠送饮食好吃的,互相送祝福等等,完全一派提前过年的气氛。

可是有人能团聚,就也会有人寂寞思乡吧。

就今天来说,冬至能够团聚的家庭,恐怕也只有子女都在当地工作且工作还不怎么忙的了。像我们这种在外地的,不到过年是回不去家的。

古代,要外出求学或求官的年轻人一般在春天离开,在秋末回来,是能够赶上团聚的。但是也有那么一群苦命的公务员,被朝廷派到外地工作,需要守在岗位。别说冬至了,哪怕过年都回不了一趟家。毕竟冬至的家也只有一天,古代又没什么先进的交通工具,哪里回得去呢?

唐代的科举制,考作诗,所以能当官的肚子里都有些墨水。冬至回不了家,那就在他乡用诗词发发牢骚呗。

历史上这样的诗词很多,今天冬至夜,拿白居易的三首冬至诗跟大家分享。希望他的诗能给你带去一些温暖的力量。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唐代〕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写这首诗的时候,白居易三十三岁,已经种了进士,而且仕途顺利,在京城得了个官做,任秘书省校书郎。

校书郎,顾名思义是个跟字打交道的职业,不知道为什么也会出差。冬至这一天,白居易恰好外出,留在了京城不远的邯郸。在邯郸的驿站里,白居易孤身一人,思念着远方的家人,写下这一首诗。

起笔两句,讲述自己当下的处境。在邯郸驿站里过冬至,只有自己一个人,抱着膝盖,在一盏昏暗的灯光前照出影子陪伴着自己。两句里,“抱膝”二字尤为传神,仿佛能想象到白居易百无聊赖,空虚且冷地坐在窗前桌前,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只是抱着膝盖,取暖的同时思念家人。

顺势,三四句里就写到了家人。自己的家人们此时都在干嘛呢?

团圆在家里,应该很热闹吧?应该会想起我,互相诉说着对我的牵挂?

白居易的心中勾勒出这样一幅场景,家里人深夜坐在一起,讨论的话题是出门在外不能团聚的自己。想想也很是温馨,这两句很像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冬至夜怀湘灵

白居易 〔唐代〕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第二首是一首情诗,写给白居易的初恋情人湘灵。

两个人的经历大概是这样的:

白居易11岁,家乡发生战乱,因此跟着母亲搬迁到父亲做官的地方,也就是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境内)。在符离,白居易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小4岁的女孩子,名字叫做湘灵,长得可爱,还懂音律,怎么看都是白居易那会儿的完美玩伴。两人朝夕不离,青梅竹马,情意绵绵。

到白居易29岁考上进士的时候,按规矩回老家住了将近10个月,这期间,白居易提出要迎娶湘灵,被母亲否决了。母亲觉得儿子是进士,找这等乡野村姑门不当户不对,还会影响儿子的仕途发展。

到白居易33岁,当上秘书省校书郎的时候(也就是写作第一首诗的时间),需要搬家到长安去,临行前,白居易再一次恳求母亲答应婚事,还是遭到了拒绝。而且这一次,甚至没能跟湘灵见上一面,两人结婚的愿望就此落空,后来各自找了婚事,一段爱情无疾而终。

这首情诗,就是白居易到长安之后怀念湘灵而写的。

你那明媚的容貌,我已经多年未见;

我独守这寒冷的衾被,得不到你的关怀与安慰。

冬至是一年当中最漫长的夜晚,我们两个有情人,却只能相隔千里,各自独守空房度过。

有情人不在一起是世间极大的遗憾,也因此,那一句“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才显得如此有力,受人喜欢。

冬至宿杨梅馆

白居易 〔唐代〕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最后这一首,大概是白居易将近晚年时候的作品了。其实三首读下来也能感觉到,每年的冬至夜,激发的都是相似的情感。

最长的夜晚,冷落寂寞的人。

这首诗也一样。十一月里最长的夜晚,三千里外踽踽独行的游子。两句写自己处境。

后两句继续延伸,独宿在杨梅馆,有三件心头大事。

什么大事?

冷硬的枕头;

孤单的床被;

多病的身体。

冷枕、单床、一病身。

祝大家身体健康,有一个快乐的冬至日!

我是空青

梦想是将古诗词之美带给全世界。

标签: 白居易王维情诗诗词长安湘灵

更多文章

  • 白居易诗佛双修,看淡世事浮沉,竟成日本全民偶像。

    历史解密编辑:璞因挲果标签:李白,唐诗,李杜,看淡,诗人,唐朝,白居易,李商隐,陶渊明,千古名句

    日本人喜欢大唐文化,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唐诗更是大唐盛世的写照,其中更是以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为唐诗文化的巅峰。但是奇怪的是,痴爱唐文化的日本人却对“李杜”不感冒,偏偏独爱诗魔白居易。原因说起来也不难理解,因为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却深蕴哲理,很显然对于汉语作为外语的日本来说,更加亲切友好,也无怪乎白居易

  • 皖北纪事之白居易与湘灵

    历史解密编辑:微宿州标签:白居易,邻女,寄远,符离,湘灵,诗人

    白居易与湘灵赵汗青·刘欣华霍子有词曰:城北汴河横亘处,甬桥别业废园。白家故茅无人堪,轶闻真善美,散落汴河边。春燕又来寻旧窝,院外柳纤纤。 晚 唐换了共和天,可怜词赋地,没有好诗篇 。 ——调寄临江仙安徽宿州市 埇桥区 城北有濉河,河南有一高台,台上树木茂盛,野草丛生,人称“白堆”。当地人说是唐朝大诗

  • 白居易最智慧的一首夏日诗,太治愈,如果你能读懂,再也不怕炎热

    历史解密编辑:古典文学和诗词标签:白居易,消暑,凉生,李白,周邦彦

    夏天,是一个令人烦躁的时节。很热,很闷,很烦躁,很累,很想睡觉,可是,闷热的天气,又无法入眠。曹禹说: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会逼走人的理智。苦热一直以来,古人就在寻找消暑的方法。比如用竹夫人、吃冰食等等,但是白居易就最特别了,别人用实物消暑,而他用意念消暑。读一读白居易的这首《消暑》诗,你就明白了

  • 白居易一首《对酒》,告诫人们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对酒,诗作,富贵,写诗,唐朝,诗人,白居易,五言诗,千古名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酒文化也是历史悠久。传说,酒是杜康发明的,时在夏朝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几乎与中华文明的时间一致。酒,造就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文化。在古代社会,无论是文人雅客、侠客武士,还是高高在上的帝王,都离不开酒。文人雅客以酒会友,对酒当歌,吟诗作赋;侠客武士以酒正义,开怀畅饮,快意恩仇

  • 白居易的身世有玄机,他真是胡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深秋浅巷白衬衫标签:白居易,胡人,进士,宰相,诗人,艺术家,唐朝

    大唐中后期最著名的诗人是白居易,而且他是大唐少有的仕途顺利的诗人,在参加最难的进士考试时,只考一次,他就上榜了,还是当科年纪最小的进士,这很了不起。当时进士科考试要当场作诗的,由此可见白居易写诗的天赋的确极高。白居易的诗歌主要以反映现实为主,最值得推崇的是他的诗歌创作形式,基本上都是一些大白话,即使

  • 白居易年近古稀才当上外公,喜出望外写一千古绝对,上联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半卷诗书一窗月标签:白居易,诗词,阿罗,上联,湘灵

    半卷诗书一窗月每天七点,为你读诗诗词曲赋,名著散文白居易是唐朝非常有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很多诗作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比如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长恨歌》,又比如写浔阳江头琵琶女的《琵琶行》。不过,除了诗词文学上的成就,白居易的家庭生活也是众人关注

  • 白居易想和诗友做邻居,精心写下一首诗,句句都堪称妙笔

    历史解密编辑:讲不完故事标签:白居易,诗友,平生,诗人,三径

    好诗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纵观我国历朝历代的好诗词,它们几乎都具有这一特点。那么说到生活,说到好诗,又让人不由想到了白居易这位诗人。我们都知道,白居易的诗向来都是“浅显易懂”的,而白居易的这种“浅显易懂”又无不与他善于描写生活、善于提炼生活的创作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不得不说的是,白居易的诗往往又是

  • 写冬至的唐诗:杜甫的七律感伤,杜牧深情,白居易的七绝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杜甫,杜牧,白居易,韦应物,唐诗

    今年冬至是12月21日。冬至是24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排在第22个,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从周到秦,人们一直将冬至作为新一年的开始。汉代把冬至当作"冬节",官府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汉书》中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当时人们过冬

  • 白居易真的是渣男吗?其实他的这段爱情,能让所有人落泪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白居易,元稹,长相思,琵琶行,湘灵

    少年时读了几篇野文,看了几本杂记,便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是如此的清新脱俗,都不用老酒一壶上心头,就敢张狂地跟同桌叫嚣:白居易他就是个渣男!碎成渣渣!换上小白裙,小心翼翼地踩着小碎步,盼望着,盼望着,还遇不见严重散光的少年;老白就不一样了,浔阳江头、鄂州河畔,随随意意,他总是能邂逅某个落单的少妇,“

  • 白居易的身世成谜,他是哪个民族的人?是胡人还是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胡人,诗歌,宰相,唐朝,白居易,李商隐,艺术家

    白居易诗才盖世,有诗王的美称大唐的标签就是诗,在大唐诗人虽然多,但当得起这个称号、并能流芳百世的人,却还是有数的,这其中,白居易就是特别醒目的一位。白居易是中晚唐时期的诗人,这个时候,大唐的国势已经无可奈何地走下坡路了,并且已经完全看不到复兴的希望。虽然国运不昌,但诗歌的发展却没有如同国运那样无可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