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北宋词人姜夔深于情,痴于艺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北宋词人姜夔深于情,痴于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阴雨天讲故事 访问量:2816 更新时间:2023/12/7 5:43:52

姜夔深于情,痴于艺。 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或许是挚友的真情,但最怀念姜夔的一定不是后世推崇他的人,而是山水。 山水,才是姜夔命运轨迹的圆心。

《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 〔宋代〕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姬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古代咏梅的诗词很多,唯独林逋的《山园小梅》和姜夔《暗香》的评价很高。由此可见姜夔这首《暗香》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咏物词,叮当成韵,铸词造句,意到语工,丽而不淫,雅而不涩,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暗香》这首词中主人对佳人的想念,让我感觉极其地美艳。“不管清寒与攀摘”,只看那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多少的回忆啊。

姜夔一生孤苦。童年失去父母,在姐姐家长大。是中国宋代音乐家和词人。别号白石道人。一生也坠人儿女情长里,据说他有过三次艳遇,四个女人共同度过一段美好时间,可惜,没有一个陪他走完人生的旅程。他也因此写了不少诗词,回忆过去。

是啊!那时,与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赋诗言情在其中,境界是何等的幽雅,生活又是何等的美满呀!怎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花木无知,多情依旧,把清冷的幽香送入室内,浸透着周围的一切,一切,尽管你怎么的“忘却春风”,却仍免不了撩起深长的情思,引起诗兴。

夜雪初积,梅花初开时。多么想折一枝梅花寄给情人啊!以表达自己对她思念,但由于雪太深了无法办到。呵呵!说明人人自古都浪漫,更别说现在的人给自己心爱的人儿送去玫瑰表达心意了。

就因为女子轻轻地一次回眸,就握住了作者骨髓里最娇羞的玫瑰红,染了岁月,也燃烧了眷恋,搅拌着古典的婉转,刻下了爱的凄凉。那年的相逢,记忆永远都存在,那幽幽青山绿水,蔓延完美,无限地飘落成为一缕温暖,散布在寂寞的冬季。

春风般的凝视,缓慢之间,闻到温柔的滋味,竟然全是淡淡的,带着震撼人心的甜。如绸子般洒下梦里的温度,点燃细腻的情感,随着风到处流传,与一个个孤单的时刻,凝固成为夜的冷香。

独处异乡,空前冷清寂寞,内心情感波澜起伏,想折梅投赠,却又怕水远山遥,风雪隔阻,难以寄到;想借酒浇愁,但面对盈盈翠盏,只能“酒未到,先成泪。”

最难忘情的是西湖孤山的红梅啊,它在我心里总是傲雪迎霜,幽香袭人,压倒了凛冽的冬寒,似乎带来了春天的信息。如同此时窗外红梅一样,总是能引起我更加使人难以忘情的回忆。

第一段艳遇让他最为刻骨铭心,那时,姜夔才20多岁年纪,正是少年情怀。

据传:在客居合肥城南赤阑桥时,结识了桥畔柳下坊间善操琴筝的艺姬两姐妹,从此姜夔就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情感旋涡。但好景不长,姐姐不久病故,姜夔便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妹妹萧,萧也与姜夔卿卿我我,他们的爱恋故事的延续,也为姜夔大量词作曲谱的创作带来了灵感和激情。

姜夔曾写了许多的诗词来纪念这段情缘和这对姐妹,她们成为姜夔心中最瑰丽的记忆。如这首《鹧鸪天》: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姜夔 〔宋代〕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琵琶仙·双桨来时

姜夔 〔宋代〕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唯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己酉岁,予与萧时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 ,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此《琵琶仙》是姜夔湖州冶游时的感怀之作,也是为了纪念合肥两歌女。当姜夔慢慢靠近船上载歌载舞的靓女们时,一下子惊呆了,竟酷似当年坊曲中的相知俩姐妹在眼前,看她轻举歌扇如接飞花的动作,还有那眉目,真是一般莫二哩。

不待回过神来,船儿早已过了,越去越远了。耳畔传来“不如归去”的鹈鸡声,汀洲自绿,恍然如梦,游湖的兴致如此这般都给搅了。

远去的,是人影,留下的,是相思的泪。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故人初别,前事休说。

又是一个寒食节,风景依然,年华却音中偷换。面对杨花榆荚乱飞,成何心情。守望夜的舞台,打开窗,凝视洒落的月光,于寂静里捧着露珠,让花香飘渺,照亮柔柔的倩影,恍惚可以看见嫣然一笑,舞姿翩跹,翩然归来。

让过去在记忆里微微颤抖,让脑海里又泛起波澜,在已失的风景里旋转,一点一滴地在偷偷哭泣。心再也无法承受那看不见的伤感,泪,在悄然坠落跌碎。此时此刻,在这宁静孤单的长夜里,尽情流淌它所有的美丽。

走过风雨,蓦然回首,春走之后,飘下的一地残红,却已深刻在心海,不能轻易去忘记。相逢的时候,那无限哀怨的眼睛,那无限伤感的诗句,深深地席卷心底。心在空中飘荡,为什么人的心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为什么一颗心不会永远停在某个地方。所有的山盟海誓,所有的温馨记忆,为什么就这样都烟消云散了呢?

故人初别,前事休说。我总是无法去明白!

落红虽然凋谢,流逝了情怀,叹息虽然穿过了等待,塑造久经风霜的脸,但是沧桑的期盼,依然在远方撑起,那枕边喃呢细语的天空。或许风过后,桃花会再红,繁华落后,等待依旧香浓。

在柔柔的哀伤里,踏访旧时霓裳,温暖干枯的情怀。化不开的想念,轻轻地、轻轻地融化窗前明月,折叠成为一抹淡淡的灿烂微笑,在梦里编织希望和期待。隔着朦胧的月色,轻轻拭去花瓣上欲落的泪水,映着执着的目光,在云间徘徊,扬起又落下,亲吻那一双双含泪的眼睛,安抚了酸痛的心灵。

千条柳丝,渐可藏鸦,令人回想起当时别筵,柳絮扑面,有如风雪;记得那人为唱阳关别曲,劝我更进杯酒。苍穹没有月光,只有稀少的星星,在辽阔的宇宙闪烁着微弱的光。

空气中还是有股热的气息穿梭,整个房间给予人干燥的感觉,远处的灯火也融入了浓浓的睡意。想念,穿过静静的黑夜,也在我的心头慢慢地延长。四步一停,三步一走,两步一抬头,发现你就停止在我的心上,想起那往日的温柔,所有的心碎全与我相通。

我也喜欢在这清寂的时候,伴随着歌曲,感叹世间沧桑,融化世俗里的烦琐,抚平心底的忧伤。因为只有走出世俗,我才可以在琴声回绕的瞬间,风吹帘动,让我看见你的青丝下,满是粉红,写着女儿的媚。

我不知道,在这个冰凉的夜晚,是否也能感受,那流淌的思念,在身边呢喃,不想停息。“何逊而今渐老”,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红梅,再难有当年那种春风得意了。

读这词,透过夜的黑,冬的寒,我可以很清楚地看见,青青竹叶之间,绘画着诗里人,一个梦里的你。粉嫩的娇人,穿着素净的衣裙,白衣泛起鹅黄小花,遮盖雪白的肌,还有青青的裙,弥散着幽静。看着温柔的眉眼,看着你娇艳的容颜,谁能不去想,当携手共游时的心醉,那是何等惬意!

正因为那时与心爱之人,离多会少,两地相思的离恨,也就经常在他笔下的梦中出现。此词有序曰“元夕有所梦”,表明是姜夔的记梦之作。

还有一首很出名的《踏莎行》,也是记梦之作。姜夔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从沔州东去湖州,途经金陵时,再次梦见了昔日恋人: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姜夔 〔宋代〕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姜夔的第二段艳遇是他快30岁的时候,在湖州结识老诗人萧德藻,萧德藻把自己兄弟的女儿嫁给了姜夔,这就是他的结发妻子。至于婚后夫妻生活怎样,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他对这段婚姻实在冷漠,终其一生,没有为之写过一首诗,所以我们很难据此下定论。至于缘由,就不得而知了。

姜夔的第三段艳遇据传是在庆元中,二年,姜夔应邀去名士范成大的石湖别墅作客。范成大不仅在诗坛上声名显赫,在仕途上也极为显达,晚年病退后住在石湖。二人唱和之间,姜夔写出两首传世之作《暗香》、《疏影》,并亲自谱成新曲,由范府歌女小红演唱。

歌女小红年方及笄,天资聪慧,音律娴熟。她对《暗香》、《疏影》二词的境界把握非常到位,更对才华满腹的姜夔心有戚戚,施出浑身解数,拢清弦,展歌喉,把这两首词演绎得清婉美妙,几绝人间。

余韵袅袅之际,范成大拍案叫好,一错眼,却见姜夔目不转睛,小红秋波暗送。范成大哈哈大笑,当下将小红赠予姜夔。后来两人坐船回家,路过垂虹桥时,姜夔吹箫,小红轻轻唱和,在箫声与歌声中,小船载着他们驶过一生中最美的一段旅程。

姜夔也为此作下了“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的诗句。对于这个小红,姜氏宗谱也有记载。鄱阳姜氏家谱说“过垂虹,顺阳公(范成大)赠有色艺的小红给夔公”,这首诗和姜氏宗谱,也足已证明了小红与姜夔确实生活过一段美好的日子。

后来的十几年间,姜夔屡次试图科考入仕,但均未成功。姜夔的生活颇为潦倒,他寓居武康时,因没有居所,只好躲进白石洞里。有潘转翁者,讥讽他是“白石道人”。姜夔答以诗云:

南山仙人何所食,

夜夜山中煮白石,

世人唤作白石仙,

一生费齿不费钱。

表面上,他是自嘲“一生费齿不费钱”,似乎甘于清苦,其实字凝句重,日子真是苦不堪言。如此清贫的生活,自是难以延续他和小红的浪漫情缘。

姜夔不愿小红跟着自己受罪,定要她改嫁给一位富人。小红流泪不肯。姜夔咬着牙,狠心地把她打发了。

随着朋辈凋零,姜夔贫无所依,浪迹于浙东、嘉兴、金陵,大约1221年病卒于临安(今杭州),贫得不能出殡,在吴潜朋友等人的资助下,才得葬于杭州钱塘门外西马塍外。

如他这种一生以布衣以始,以布衣以终的文人,历史上是罕见的。假如用功名事业作为评价标准的话,那么姜夔可算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了。他杰出的才华不能给他自己带来一官半职,他为人正直也只能让他衣食无着。他实在是够辛酸了。

他的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是显而易见的。他对当时的政治表示不满,并支持辛弃疾抗击金朝统治者的事业。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白石路过曾被金兵两次破坏的扬州,所见断壁残垣,使他感慨万端,写出著名的《扬州慢》曲谱和歌词。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宋代〕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命运,不知将给予年轻的姜夔以何种轨迹,但淳熙丙申年的这个冬至之夜,这座屡经战火的江北名城,注定与姜夔这个名字,同时被人记住,并百世传诵。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多精彩:

姜夔一首《扬州慢》见残景而伤世,词清空又雅淡,写尽千古兴亡

旧梦难寻,泪眼成诗——姜夔一首《江梅引》写尽相思之情

标签: 姜夔范成大踏莎行暗香扬州慢

更多文章

  • 宋词三百首丨205姜夔《庆宫春·双桨莼波》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姜夔,苏轼,垂虹,怀人,宋词,范成大,古典乐,民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庆宫春·双桨莼波

    庆宫春·双桨莼波【宋】姜夔绍熙辛亥除夕。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钴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淞。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

  • 集书法家、音乐家、诗人于一身的姜夔为何4次科举都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咸鱼团读书标签:姜夔,科举,汤显祖,张居正,陈子昂,王羲之,书法家,弦乐器,齐特琴,民族乐器,民族音乐

    偏科青年姜夔:人生真的寂寞如雪;顿悟青年陈子昂:习武救不了我自己;书法少年王羲之:相亲而已,不要太过拘束自己……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让我们记住了这些古代名人。这些流传于后世的古代名人让今人仰望,又有谁知道他们的青春时期也和现代人一样迷茫呢?这本书选

  • 姜夔在回家过年途中写下一词,以哀景写欢乐,温暖明亮,幸福满满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姜夔,画船,上片,声乐,回家过年,民族乐器,齐特琴类,中国音乐家

    写在前面:“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辞旧迎新,除夕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无论海角天涯,游子们在这一天总是要赶回来的。“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这样的幸福,宋代以清客身份依人篱下的姜夔,除夕不能回家过年就是常事。总有苦尽甘来,姜夔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庆元二年(1196年),

  • 关于二十四桥,杜牧和姜夔各有一个千古名句,放一起读是何感觉?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分享与推荐标签:杜牧,姜夔,寄扬州韩绰判官,扬州慢,诗人,扬州

    诗人笔下同一景象的盛衰对比,总是能让人在精巧的句子中感到触动。比如,同样是写扬州的“二十四桥”,从唐代杜牧的俏皮可爱,到南宋姜夔的冷月无声,一盛一衰之间,让人感到沧桑无限,感慨不已。宋孝宗淳熙三年冬至,著名词人姜夔路过扬州,看到遭受战乱后,被洗劫一空的扬州城,其断壁残垣的萧条景象,令人落泪,于是写下

  • 宋词三百首丨203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姜夔,相思,风月,宋词,范成大,古典乐,拨弦乐器,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宋】姜夔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译文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动情。梦里相见时还赶不上看画像清晰,而这种好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春草

  • 本周20篇作品上榜,姜夔《角招》钢笔字练字打卡作业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钢笔爱好者标签:姜夔,角招,打卡,柳永,诗人,钢笔字,齐特琴,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

    上期练字打卡的题目是宋代姜夔的《角招》,这个词牌名比较少见。角招/宋・姜夔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千亩。一叶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遣游人回首。犹有。画船障袖。青楼倚扇,相映人争秀。翠翘光欲溜。爱著宫黄,而今时候。伤春似旧。荡一点、春心

  • 宋词三百首丨204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姜夔,相思,燕燕,离魂,千山,宋词,乐器,古典乐,齐特琴,中国传统音乐,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宋】姜夔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译文她体态轻盈、语声娇软的形象,我分明又从好梦中见到了。我仿佛听到她在对我说:长夜多寂寞呀,你这薄情郎怎么会知道

  • 姜夔: 开创了南宋的一代词风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姜夔,诗词,苏轼,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古典乐,民族乐器,千古名句,中国传统音乐

    作者:赵心放有首白石诗写的是,南山有个仙人,夜夜煮白石来当饭食,不用花钱只是费牙齿,世人叫他白石仙。这个有点儿神乎的白石仙就是南宋大词人姜夔。他深受道家思想熏陶,一生漂泊于江湖,居无定所,卓尔不群,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等无不精通,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一)大咖抬举飘游之人姜夔自幼就

  • 宋词三百首丨202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姜夔,吴江,孤雁,诗人,宋词,陆龟蒙,弦乐器,齐特琴,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方明老师朗诵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宋】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译文北方的鸿雁羡慕飞鸟的自由自在,从太湖西畔随着白云翻飞。几座孤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我真想在甘泉桥边,跟随

  • 姜夔:平正的楷书太俗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姜夔,楷书,真书,唐人,书谱,王羲之,行草书,民族音乐,齐特琴类,书法作品,中国音乐家

    01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且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谓如“东”字之长,“西”字之短,“口”字之小,“体”字之大,“朋”字之斜,“党”字之正,“千”字之疏,“万”字之密,画多者宜瘦,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