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词三百首丨205姜夔《庆宫春·双桨莼波》

宋词三百首丨205姜夔《庆宫春·双桨莼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 访问量:2351 更新时间:2023/12/7 3:03:01

庆宫春·双桨莼波

【宋】姜夔

绍熙辛亥除夕。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钴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淞。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阙,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余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余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余解。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

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

酒醒波远,正凝想、明挡素袜。

如今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

译文

双桨划破长满莼菜的水波,整个蓑衣淋着松林的密雨,暮霭生愁渐渐充满空阔的天地。呼唤鸥鸟我愿与它结盟隐逸,它翩翩飞舞似欲降下,却又背人转身掠过树梢远去。那次归返吴兴,荡开云雾寒雪,乘着孤舟连夜起程。伤心往事今又重见,依稀隐约的是秀眉一样连绵的山峰,像青色黛痕低压着双眸脉脉含情。

小舟驶入采香小溪,那里正是早春寒冷,老夫我婆娑起舞,独自放歌谁来回应?在垂虹桥头向西遥望,孤舟御风引领我飘然远行,这真是平生难以遏止的豪情逸兴!待我酒醒顺波舟行已渐远,我正凝神思念,她耳戴明珠闪闪,足裹裹袜纤纤,如今美人何在?唯有倚眺的栏杆,伴人徘徊片刻间。

注释

绍熙辛亥: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

石湖:指范成大,号石湖居士。

垂虹:即垂虹桥,在今江苏吴江,因桥上有亭曰垂虹,故名。

封、禺:皆山名,在今渐江德清。梁溪:今江苏无锡。

还过木末:又掠过树梢。

老子婆娑:老夫我对着山川婆娑起舞。

赏析

词有小序述写作缘起。它首先追叙了1191年(绍熙二年辛亥)除夕,作者从范成大苏州石湖别墅乘船回湖州家中,雪夜过垂虹桥即兴赋诗的情景。从小序看,这首词是一首写景纪游之词,但从全词看,则兼有伤逝、怀古、怀人等多重内容。此词的妙处正在将多重主旨溶成一片,复杂含混,意蕴丰厚。

上片从环境入手,开篇便描绘出一幅凌寒荡舟的广阔画面:飘浮着莼菜的水面,双桨划动;松风时送雨点,冷凝在蓑笠上;暮霭渐渐笼罩湖上,令人生愁。起三句“莼波”、“松雨”、“暮愁”,或语新意工,或情景交融,“渐”字写出时间的推移,“空阔”则展示出境界的深广,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清旷高远的基调。以下三句继写湖面景象:沙鸥在湖上盘旋飞翔,仿佛要为“我”落下,却又背人转向,远远掠过树梢。沙鸥亲切可爱之情态毕现。因为故地重游,所以称这些水鸟为“盟鸥”(和“我”有旧交的鸥鸟。)后三句忽尔转到五年前雪夜荡舟的情景:“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正是:“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眼前隐约出现的不又是那重叠蜿蜒的远山?这是旧梦重温么?然而当年的人又到何处去了?结句“伤心重见”三句,挽合今昔,感慨遥深。“依约眉山,黛痕低压”,将太湖远处的青山,比作女子的黛眉,不是无缘无故作形似之语,而显然有伤逝怀人的情绪。所谓伤逝怀人,则可能既有对友人范成大的追念,又有对范成大所赠歌妓小红的想念,而且还似有对合肥情侣的深深思念。朦胧迷离,曲尽其妙。

下片过拍写船过采香径。这是香山旁的小溪,据《吴郡志》:“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今自灵岩望之,一水直知矢,故俗又称箭径。”面对这历史古迹,最易引发人的思古之幽情,“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老子婆娑(犹徘徊),自歌谁答。”对照“那回归去”的情景——“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而今老夫对山川歌舞,有谁应答?仍与上片结句伤逝情绪一脉相承。西望是垂虹桥,它建于北宋庆历年间,东西长千余尺,前临太湖,横截吴江,河光海气,荡漾一色,称三吴绝景,以其上有垂虹亭,故名。船过垂虹,也就成为这一路兴致的高潮所在。从“此兴平生难遏”一句看,这里的“飘然引去”之乐,实兼今昔言之。这一夜船抵垂虹时,作者曾以“卮酒”袪寒助兴,在他“飘然引去”时,未尝不回想那回“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的难以忘怀的情景。从而,当其“酒醒波远”后,不免黯然神伤。“政(正)凝想、明珰(耳坠)素袜。”“明珰素袜”借指美人。曹植《洛神赋》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句。这里“明珰素袜”所代的美人,联系“采香径里春寒”句,似指吴宫西子,而联系“那回归去”,又似指小红。还可能是远隔千里,年初与自己依依惜别的合肥情侣。其妙正在于怀古与思念之情合一,又不说明,反令人神远。末三句即以“如今安在”四字提唱,“唯有阑干,伴人一霎”一叹作答,指出千古兴衰、今昔哀乐,犹如一梦,由怀想跌到眼前,收束有力。而伤怀幽怨,余味不尽。

从小序看,这一夜同游共四人,且相呼步行于垂虹桥,观看星斗渔火,而词中却绝少征实描写。惟致力刻画在这云压青山、暮愁渐满的太湖之上、垂虹亭畔飘然不群,放歌抒怀的词人自我形象,颇有遗世独立之感。

作者简介

姜夔kuí(约1155—约1221),字章,号白石道人,汉族,一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 )人,另一说江西德兴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杭州西湖,卒葬西马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更多文章

  • 集书法家、音乐家、诗人于一身的姜夔为何4次科举都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咸鱼团读书标签:姜夔,科举,汤显祖,张居正,陈子昂,王羲之,书法家,弦乐器,齐特琴,民族乐器,民族音乐

    偏科青年姜夔:人生真的寂寞如雪;顿悟青年陈子昂:习武救不了我自己;书法少年王羲之:相亲而已,不要太过拘束自己……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让我们记住了这些古代名人。这些流传于后世的古代名人让今人仰望,又有谁知道他们的青春时期也和现代人一样迷茫呢?这本书选

  • 姜夔在回家过年途中写下一词,以哀景写欢乐,温暖明亮,幸福满满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姜夔,画船,上片,声乐,回家过年,民族乐器,齐特琴类,中国音乐家

    写在前面:“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辞旧迎新,除夕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无论海角天涯,游子们在这一天总是要赶回来的。“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这样的幸福,宋代以清客身份依人篱下的姜夔,除夕不能回家过年就是常事。总有苦尽甘来,姜夔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庆元二年(1196年),

  • 关于二十四桥,杜牧和姜夔各有一个千古名句,放一起读是何感觉?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分享与推荐标签:杜牧,姜夔,寄扬州韩绰判官,扬州慢,诗人,扬州

    诗人笔下同一景象的盛衰对比,总是能让人在精巧的句子中感到触动。比如,同样是写扬州的“二十四桥”,从唐代杜牧的俏皮可爱,到南宋姜夔的冷月无声,一盛一衰之间,让人感到沧桑无限,感慨不已。宋孝宗淳熙三年冬至,著名词人姜夔路过扬州,看到遭受战乱后,被洗劫一空的扬州城,其断壁残垣的萧条景象,令人落泪,于是写下

  • 宋词三百首丨203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姜夔,相思,风月,宋词,范成大,古典乐,拨弦乐器,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宋】姜夔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译文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动情。梦里相见时还赶不上看画像清晰,而这种好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春草

  • 本周20篇作品上榜,姜夔《角招》钢笔字练字打卡作业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钢笔爱好者标签:姜夔,角招,打卡,柳永,诗人,钢笔字,齐特琴,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

    上期练字打卡的题目是宋代姜夔的《角招》,这个词牌名比较少见。角招/宋・姜夔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千亩。一叶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遣游人回首。犹有。画船障袖。青楼倚扇,相映人争秀。翠翘光欲溜。爱著宫黄,而今时候。伤春似旧。荡一点、春心

  • 宋词三百首丨204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姜夔,相思,燕燕,离魂,千山,宋词,乐器,古典乐,齐特琴,中国传统音乐,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宋】姜夔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译文她体态轻盈、语声娇软的形象,我分明又从好梦中见到了。我仿佛听到她在对我说:长夜多寂寞呀,你这薄情郎怎么会知道

  • 姜夔: 开创了南宋的一代词风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姜夔,诗词,苏轼,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古典乐,民族乐器,千古名句,中国传统音乐

    作者:赵心放有首白石诗写的是,南山有个仙人,夜夜煮白石来当饭食,不用花钱只是费牙齿,世人叫他白石仙。这个有点儿神乎的白石仙就是南宋大词人姜夔。他深受道家思想熏陶,一生漂泊于江湖,居无定所,卓尔不群,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等无不精通,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一)大咖抬举飘游之人姜夔自幼就

  • 宋词三百首丨202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姜夔,吴江,孤雁,诗人,宋词,陆龟蒙,弦乐器,齐特琴,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方明老师朗诵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宋】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译文北方的鸿雁羡慕飞鸟的自由自在,从太湖西畔随着白云翻飞。几座孤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我真想在甘泉桥边,跟随

  • 姜夔:平正的楷书太俗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姜夔,楷书,真书,唐人,书谱,王羲之,行草书,民族音乐,齐特琴类,书法作品,中国音乐家

    01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且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谓如“东”字之长,“西”字之短,“口”字之小,“体”字之大,“朋”字之斜,“党”字之正,“千”字之疏,“万”字之密,画多者宜瘦,少

  • 南宋鬼才姜夔:一生江湖谒客,未当官却在22岁就写成传世名词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姜夔,辛弃疾,杜牧,扬州慢,诗词,陆游,南宋鬼才,弦乐器,拨弦乐器,宋朝,演奏家

    姜夔是鬼才,他在艺术领域像是个全能家,诗词歌赋,散文书法样样精通。姜夔从小就熟读了杜牧写扬州的诗歌,对于繁华扬州向往非常。在姜夔22岁的时候,他来到了扬州。他站在扬州城外远眺,却只看到遍野的芥草和麦子。“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这是他当时的记录。这是一座战后的荒城,根本就没有杜牧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