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哲宗最恨的三个人:程颐、司马光、高滔滔,受压制后是猛烈报复

宋哲宗最恨的三个人:程颐、司马光、高滔滔,受压制后是猛烈报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毛迪说教育 访问量:2568 更新时间:2023/12/21 1:43:11

宋哲宗赵煦是宋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十五年,他做皇帝的时候是北宋党争最激烈的时期,赵煦刚继位时因为年幼,由祖母高滔滔宋英宗之妻,宋神宗之母)垂帘听政,高滔滔支持的是旧党(保守派)的主张,所以赵煦亲政以前是旧党拼命的打压新党(变法派),高滔滔死后,赵煦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执政,他是支持变法的,因此又开始大力提拔新党,拼命打压旧党。

赵煦初登基时只有九岁,被祖母高滔滔和旧党士大夫们看管的很严,即便他所崇拜的父亲宋神宗实施的一系列政策被几乎全部推翻,他也不敢表现出有反对的意思,所以他做皇帝的前八年过得很憋屈,为了能保存自己,赵煦一直隐忍不发,直到祖母高滔滔去世。

高滔滔死了,压迫得赵煦几乎喘不过气来的大山没有了,赵煦开始意气风发,他召回以章淳为代表的所有新党成员,贬斥几乎所有的旧党成员,除了新党的政治主张被他认同外,久被压制后而产生的报复性快感大概也占据了主要因素。在旧党代表中,赵煦最厌恶的有三个人。

被旧党强制安排的老师程颐

程颐和其兄程颢并称“二程”,是当时的儒家学派“洛学”(因其长期在洛阳讲学而得名)的创始人。他们主张的学说在后世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程颐是支持旧党一派的政治主张的,又有名气,因此被旧党选中为赵煦的老师(擢崇政殿说书),程颐的学说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其实是很有利的,程颐也试图以此来影响赵煦接受他的主张。

但程颐忽视了赵煦才十岁,年轻人是有叛逆心的,如果仅仅是灌输旧党的保守主张还很正常,那仅仅是政见不同而已,可程颐和其背后的旧党成员为了塑造他们心中的完美君王,不停的干涉赵煦的私生活,强制性的要求皇帝按照他们的标准来做人。札记《古今谭概》中记载:

程颐为讲官。一日讲罢,未退,上偶起凭栏,戏折柳枝。颐进曰:“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拆。”上掷枝于地,不乐而罢。

小孩子刚下了课,一时高兴,折根树枝来玩,也被程颐干涉批评,怎么能不让赵煦反感?程颐做为旧党选定的主讲老师,担负着监视、警告、改造赵煦这个皇帝的主要职责,他的教学方法不是循循善导。《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中记载:

颐每进讲,色甚庄,继以讽谏。

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而且是一个皇帝来说,在胸襟还没有养成的时候,程颐的这种教学方式是很让赵煦厌恶的。程颐后来因为得罪了太皇太后高滔滔和旧党大臣,被政敌(以苏轼为首的蜀派大臣)攻击而辞官。《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中记载:

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

但赵煦并未领情,在亲政后任由新党打击程颐,将已辞官在家讲学的他贬斥到四川涪州看管,直到赵煦病死,也没有一丝宽宥这个老师的心思。赵煦的兄弟宋徽宗赵佶继位后,为了给兄长出气,还曾下旨剥夺程颐所有的功名,销毁其所有著作。程颐并非无才,可他把皇帝当成普通学生一样的说教,终于招致赵煦的厌恶,是很可惜的。

呼吁“以母改子”,以此推翻宋神宗在世时所有政策的司马光

司马光是《资政通鉴》的作者,仅此就值得他流芳百世了,但这位历史名人在宋神宗、宋哲宗两朝的新党和旧党之争中也干过不少龌龊事。

司马光是旧党这个群体的头号扛旗大佬,好不容易熬到宋神宗这个变法的最大老版驾崩,他当然要出面代表旧党来废弃新法,但人死为大,何况是先皇帝制定的政策,要变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强行更改,那岂不是逼迫新皇帝不孝?结果司马光鼓捣出一个新方法,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废除新法,恢复旧制度。《宋史·列传第九十五》中记载:

是时天下之民,引领拭目以观新政,而议者犹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但毛举细事,稍塞人言。光曰:“先帝之法,其善者虽百世不可变也。若安石、惠卿所建,为天下害者,改之当如救焚拯溺。况太皇太后以母改子,非子改父。”

对于宋哲宗赵煦来说,司马光的这种做法是让他相当厌恶的,不单单是新法、旧法之争,最主要的是司马光做为臣子,在宋神宗尸骨未寒的情况下,就一举推翻了宋神宗生前的一切政策,翻皇帝的案。且不说赵煦和父亲的深厚感情,从帝王的角度来讲,身后事无法保障是最不能容忍的,司马光毫无疑问上了赵煦心中的黑名单,而且是最令他痛恨的人,没有之一。

司马光死的时候,赵煦还没有亲政,被迫追赠司马光各种荣誉职位。《宋史·列传第九十五》中记载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太皇太后闻之恸,与帝即临其丧,明堂礼成不贺,赠太师、温国公,襚以一品礼服,赙银绢七千。诏户部侍郎赵瞻、内侍省押班冯宗道护其丧,归葬陕州。谥曰文正,赐碑曰“忠清粹德”。

等到赵煦一亲政,马上把司马光一贬再贬,最后贬成崖州司户参军,好在赵煦还要顾及名声,没有同意章淳提出的开棺戳尸的建议。等到宋徽宗继位后,立奸臣“元祐党人”碑,把司马光的名字列在第一,刻在碑上。当然,现在普遍的说法把“元祐党人”当成是忠的,刻碑的主要经手人蔡京是奸的。

宋哲宗执政的最大障碍:“女中舜”高滔滔

高滔滔历经四朝,从皇后做到太皇太后,因其出身世家,所以成为了旧党在皇族中的最大代理人,宋神宗驾崩后,她开始垂帘摄政,在她的支持下,宋神宗搞的“熙宁变法”时的政策全被推翻,为了巩固胜利果实,高滔滔寄望于下一代,也就是赵煦能延续她和旧党执行的政策,因此对赵煦的要求极端严格。

据说,高滔滔对于赵煦的监视几乎达到极致,连皇帝睡觉都只能在她的眼皮子底下睡。对于赵煦的日常生活,更是“关心备至”,无一隐私可藏,对待赵煦的生母朱太妃也异常苛刻,曾因为朱太妃受臣子的迎接而大发脾气,指责朱太妃行事不当。大臣们上朝奏事,都是面对高滔滔,背对皇帝赵煦。种种这些都让亲孙子赵煦产生反感直至厌恶。

不过高滔滔是唯一有能力和名义废除赵煦皇位的人,所以在高滔滔生前,赵煦即使多有不满,也只能忍耐。高滔滔死后,赵煦估计也想报复,在《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里有一段记录说章淳诬陷高滔滔和她的父亲有废掉赵煦皇位的想法,然后上奏赵煦,建议废掉高滔滔的追谥。

结中官郝随为助,欲追废宣仁后,自皇太后、太妃皆力争之。哲宗感悟,焚其奏,随觇知之,密语惇与蔡卞。明日惇、卞再言,哲宗怒曰:"卿等不欲朕入英宗庙乎?"惇、卞乃已。

但赵煦没有同意,于是章淳又建议废掉高滔滔给赵煦找的老婆、皇后孟氏,这个意见被赵煦同意了。但在《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的记录上还有之后赵煦后悔废掉孟皇后的语句,可直到赵煦驾崩,也没见赵煦有后悔的行动。

史书上记录赵煦报复高滔滔的行为都是“奸臣”章淳唆使皇帝干的,跟皇帝赵煦无关,可追废高滔滔也好,废掉皇后孟氏也好,都是皇家的家务事,以章淳的政治敏感性,大概不会主动的去提出相关的建议,可能是赵煦暗示章淳这么干的,也有可能是史官为避皇帝的讳,把赵煦主动干的事硬按在章淳身上。赵煦被高滔滔压制了那么久,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至于真相,小编提出自己判断出的可能,由大家去想象吧。

编外语:《宋史》的记录中是捧程颐、司马光、高滔滔,贬宋哲宗赵煦和新党诸臣的,因为南宋时期对王安石变法是持否定态度的,所以南宋史官笔下的新党几乎全是奸臣。谁是谁非,读者可自行领悟、判断,本文为一家之言,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更多文章

  • 北宋程颐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然而在宋朝女子既可离婚也可改嫁

    历史解密编辑:慕容读史标签:程颐,宋仁宗,宋朝,宰相,赵恒,宋太宗

    都说古代女子再嫁难,其实在宋朝只要人家里有钱,再嫁也是很抢手的。北宋时,赵匡胤、赵光义两朝宰相薛居正有个义子薛惟吉,四十出头就死了,留下一个寡妇柴氏。柴氏公公是宰相,丈夫死前也官至左领军卫大将军,朝廷封赏无数,家产自然是没得说,她的寡居引来了另外两位宰相的“关注”。宋真宗咸平年间(998年~1003

  • 程颐:人性本善,为什么却有人自暴自弃,下愚不移呢?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文化育人标签:程颐,人性本善,孟子,自弃,不求

    北宋大儒程颐在《程氏易传·革传》中曾强调:“人性本善,有不可革者,何也?曰:语其性,则皆善也;语其才,则有下愚不移。所谓下愚有二焉:自暴也,自弃也。人苟以善自治,而无不可移者。虽昏愚之至,皆可渐磨而进。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虽圣人与居,不能化而入也。”程颐在程颐看来,人性本善良,但有

  • 哲学研究 | 姜海军:和而不同:邵雍、程颐的易学诠释及思想之比较(下)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邵雍,程颐,道家,朱熹,宋朝,唐朝,姜海军,周敦颐,王安石,散文家,儒家思想

    二 “数”与“理”:易学诠释与新儒学建构无论是邵雍重视“数”,还是程颐重视“理”,他们的目的都是借助对易理的揭示,来建构新的儒学理论体系,这也是他们易学的共同归宿。他们都反对汉唐以来的经传注疏之学,认为这些不但不能明道,且不足以经世致用。如邵雍说:“记问之学,未足以为事业”,“学不际天人,不足谓之学

  • “理学亢宗”程颢程颐个性化邮票,在武汉黄陂发行

    历史解密编辑:极目新闻标签:程颐,程颢,理学,邮票,王守仁,黄陂区,武汉市,散文家

    极目新闻记者 孙泽宇通讯员 黄宣实习生 杨碧波为延续先贤千年文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月28日,《理学亢宗——千年程颢程颐》个性化邮票发行活动,在武汉市黄陂区二程书院举行。活动现场丝绢邮票“紫气中来”妙趣横生“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初春时节,人们漫步滠

  • 程颐说老子是玩文字游戏的高手,朱熹说他是阴谋家的鼻祖,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老子,朱熹,程颐,孔子,儒家,道德经

    南宫教授说:这个网红教授太离奇,他说老子的无为就是坐吃等死南宫尉教授是一个纯粹的老子迷,你若说老子一个不字,他会跳起来跟你理论。昨晚他就跟我说某交大一个网红教授“太扯淡”!竟然把“无为”理解为“没有一丝念头的为”,莫非是叫侯王都来做“活死人”,就真的“天下归心”了吗?整个社会都成了活死人,这还是老子

  • “文坛大家”苏轼与“理学宗师”程颐,两个互相看不上眼的好人

    历史解密编辑:说话请投币标签:程颐,苏轼,司马光,宋哲宗,理学

    苏轼(东坡)与程颐(伊川),一个是文坛大家,一个是理学宗师。洛蜀党争是历史上有名的党派争端,而起因,与程颐和苏轼两人的性情和思想有关。1、程颐与苏轼恶交的矛盾焦点所在元祐元年九月初一,执政数月的司马光因病逝世。苏轼与他在政治上的矛盾没有继续发展,然而事情并未就此了结。在祭奠司马光的丧礼上,率性的苏东

  • “理学亢宗——千年程颢程颐个性化邮票”首发仪式在京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宋明,宋朝,唐朝,周敦颐,郭沫若,王安石,太极图说,个性化邮票,理学亢宗——千年程颢程颐

    致敬古圣先贤,传承千年文脉。2月5日,“理学亢宗——千年程颢程颐个性化邮票”首发仪式于北京金台艺术馆暨金台国际友谊主题邮局成功举行。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长王世明,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

  • 哲学研究 | 姜海军:和而不同:邵雍、程颐的易学诠释及思想之比较(上)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邵雍,程颐,姜海军,朱熹,周易,孔子

    邵雍、程颐都是北宋时期乃至古代颇为著名的易学家,他们的易学著述《皇极经世书》《程氏易传》分别是象数易学、义理易学的典范之作。邵、程两人交游论学甚密,但彼此却“和而不同”,邵雍重“数”、程颐重“理”,并形成了以此为核心范畴的思想体系。可以说,邵雍、程颐尽管都是宋代易学、理学的奠基人,不过在易学诠释、理

  • 程颐与北宋道学新文化:程颐的文化观和天地观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洛阳铲标签:程颐,孔子,孟子,义理,宋朝,唐朝,文化观,天地观,散文家,王安石,儒家思想

    程颐对学生的口头指点,包含了一个很一致的看法,这个看法是关于上古三代文化形式的作用和基础,以及那种文化为什么不能在当前恢复的原因。在上古三代,礼、乐、舞和诗都协调一致,也就是说,它们是调节人的有效手段。那种对全面培养人十分必要的文化形式丧失了,人们别无选择,只能继之以义理养心,而那些文化形式曾经在三

  • 程颐说今人不会读书,以《论语》举例谈如何读书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文化育人标签:程颐,论语,读书,孔子,大儒

    关于读书,北宋大儒程颐认为大部分人都是不会读书的。他说:“今人不会读书”,因为“如读《论语》,旧时未读是这个人,及读了后来,又只是这个人,便是不会读也(《二程遗书》)。”意思就是大部分人都不会读书,即只会读死书,作用不大。拿读《论语》举例,说如果以前没读《论语》时是一个这样的人,等到读完《论语》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