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理学家石介之死:庆历新政败于“朋党”的极佳注脚

理学家石介之死:庆历新政败于“朋党”的极佳注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3725 更新时间:2023/12/31 12:22:21

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已经在位二十二年的宋仁宗终于决心要改变大宋的朝局。

其时,北宋可谓内忧外患至极。在北方契丹违盟,要求再增加岁币二十万,宋仁宗无奈于庆历二年答应下来,此举大大增加了北宋的财政负担。在西北宋对西夏用兵一败再败,不西北割据势成。而国内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苦不堪言,起义不断。

下定决心的宋仁宗,最终在庆历三年(1043年)8月刷新政治。宋仁宗用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开始了“庆历新政”。

宋仁宗

范仲淹富弼等改革派提出了十条改革方案,给陈弊久积的大宋很快带来新的气象。面对这种新的气象,很多正直的人士欢喜鼓舞,纷纷作诗或歌颂或纪念。

其中,有着“宋初三先生”之称的儒学大家石介,效法唐朝大儒韩愈的《元和圣德颂》,有感于庆历新政作了一首《庆历圣德颂》,热情的讴歌了宋仁宗的改革。

但石介万万没有想到,这首《庆历圣德颂》不但加剧了党争,促使庆历新政失败,更是在自己死后引发一场惊天大案。

石介在学问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是宋代理学先驱。但政治上他实在算是微不足道,但谁都没有想到他的这首诗酝酿出一股“蝴蝶风暴”。

《庆历圣德颂》成文时,正是新政刚刚开始之际,时任国子监直讲的石介对新政前景充满期待,他认为“此盛事也,歌颂吾职,其可已乎”,本着记载盛事的目的他做了这篇文章,也是无可厚非的。

石介,字守道

但是学问家出身的石介,缺乏足够的政治敏感度。《庆历圣德颂》有序和正文两部分,在这篇文章中,石介本意是赞扬了宋仁宗的退奸进贤,但是在序文和正文中以点名道姓方式指出来则是大为不妥。

毫无疑问,他对范仲淹、富弼、韩琦大家赞扬,说他们是贤臣忠臣,正文中虽然没有直接出奸佞是谁,但是序文中记载了朝臣进退的情况,那些被罢用的大臣分明感觉自己被影射为“大奸”。

而且此颂用词很激烈,这自然引起了那些被罢用的官员的不满。

《庆历圣德颂》在当时流传甚广,连远在四川眉山的苏轼小时候都背诵,“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在石介大儒身份的加持下,《庆历圣德颂》的流传之广可见一斑。

石介的好友孙复在看到这篇颂时便觉不妥,他忧心忡忡地对石介说道:“子祸始于此”,认为这篇颂会给石介带来灾祸。

即便是被石介所赞誉的范仲淹在看到这篇颂后,也大感不妙,他感叹道:“为此怪鬼辈坏了事也!”

范仲淹

范仲淹为何这么说?一个词:党争。

北宋的党争自从宋真宗时期便愈演愈烈,不但有主战与主和之争,还有有南人与北人之争,有改革与保守之争,党争愈演愈烈。

在庆历新政之际,保守派被罢黜,他们本来就极为不满,攻击新政力图反复,这让范仲淹如履薄冰。新政时刻处于朋党之争的阴影下,时刻都有夭折的危险,而石介的《庆历圣德颂》无疑有火上浇油之嫌。

对石介的这篇文章,有些官员强烈不满,比如说夏竦

当时宰相吕夷简因病罢相,宋仁宗拟任命夏竦为枢密使,被谏官阻止。因为夏竦在宋夏战争中长期任西北前线统帅,作战不利,难免要受到责难。没办法宋仁宗将夏竦改任,让杜衍代替他,同时提升范仲淹、富弼等人。

夏竦是一位老臣,之前就曾任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后来收到冷落外放地方多年,宋夏战争开始后又主持西北防务,现在宋仁宗有意让他回朝任枢密使他自然无比高兴的。

可惜本来已被仁宗召至国门却最终被罢任枢密使,离枢密使一步之遥只能看着他人代替自己,这使得夏竦心中不满。偏赶上石介作《庆历圣德颂》斥责他为“奸臣”,由此“竦衔之”。

夏竦

夏竦很有才华,史称其“才术过人”,但他热衷仕途,报复心也很强。“竦因与其党造为党论,目衍、仲淹及修为党人”,他与手下指责“杜衍、范仲淹和欧阳修”为朋党,虽然当时朋党之争已成,但是统治者还是很忌讳官员结党的。

夏竦对石介极为痛恨,宋人笔记记载:“岁设水陆斋醮,设一位立牌,书曰‘夙世冤家石介’”,这虽不是正史记载的,但可见夏竦对石介的恨意。

最终夏竦选择以石介为突破口,开始对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攻击。

“先是石介奏记于弼,责以行伊、周之事,夏竦欲因是倾弼等,乃使女奴阴习介书,久之,习成,遂改伊、周曰伊、霍,而伪作介为弼撰废立诏草,飞语上闻。”

夏竦暗中指使家中女奴模仿石介的字体,时间一长竟然模仿的极为相似。

石介曾经给富弼写过书信,信中希望富弼等人“行伊、周之事”,鼓励富弼像伊尹周公那样辅佐仁宗治理好天下。夏竦让女奴模仿石介笔迹将“行伊、周之事”改成了“行伊、霍之事”。霍是霍光,这样一来意思完全颠倒,将富弼污为谋反者。

为了将事情坐实,夏竦又指使女奴伪造了一份石介替富弼起草的废立诏书,然后向仁宗告密。

夏竦的一番操作不可谓不狠毒。

而此时,朝中指责范仲淹、富弼为朋党的言论也愈加激烈,一时间甚嚣尘上。

“帝虽不信,而仲淹、弼始恐惧,不敢自安于朝,皆请出按西北边,未许,适有边奏,仲淹固请行,乃使宣抚陕西、河东。”

朝中党争愈发恶劣,本来就如履薄冰的改革派深恐陷入党争这个政治漩涡,也是为了自证清白,庆历四年六月,范仲淹请求外任,任陕西、河东宣抚使。

庆历五年五月,范仲淹正式罢参知政事,改知邠州。同时富弼也出知郓州。

历时一年多的庆历新政最终以惨淡收尾。

新政动了以士大夫为首的庞大的官僚地主集团的利益,最终失败。以后的王安石变法失败也是如此。

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对士大夫的优待形成了庞大的士大夫集团,他们最终也成为大宋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任何改革变法都会遭到他们的反对。

所以党争,已经超出了政见不同的范畴。

庆历新政惨淡收尾的大背景下,被列入“朋党”的石介也被外任。不同于范仲淹和富弼的是,庆历五年七月,石介还未到任所便病死家中,终年四十一岁,葬于老家兖州。

庆历新政已经结束了,石介这样一个算不上大人物的人也死了,似乎一切都该平静下来了。

但是,夏竦并没有停手,他要利用石介之死大做文章,将改革派彻底击垮。

有时候事情就是如此巧,石介死后不久山东举子孔直温谋反,事败后,抄孔直温家时候,发现了石介和孔直温以前有书信往来。

夏竦立刻对此大做文章,他立刻散布消息说石介并没有死,而是被逃往了契丹。谣言言之凿凿,说石介是被富弼派往契丹借兵,意图内外勾结谋反。

富弼

夏竦意图通过利用石介之死,将富弼牵连进来,彻底打垮富弼。

“夏竦衔介甚,且欲倾富弼。会徐州狂人孔直温谋叛,搜其家得介书,竦因言介实不死,弼阴使入契丹谋起兵,弼为内应。”

为了验证真伪,夏竦请求开棺验尸。宋仁宗不得不采取措施,将其妻儿进行异地管制,并于庆历五年十一月下令开棺验证其存亡。

杜衍上书作保,兖州官员龚鼎臣“以阖族保介必死”,兖州提点刑狱吕居简对前来查验的宦官说:“发棺空,介果走北,孥戮非酷。不然,是国家无故剖人冢墓,何以示后世?且介死必有亲族门生会葬及棺敛之人,苟召问无异,即令具军令状保之,亦足应诏。”

于是兖州数百人作保说石介已死,最终石介免于斫棺。

此事成为当年一个轰动全国的大事件。

它的轰动之处一是党争,二是开棺。宋优待士大夫,开棺是严重冒犯文人尊严的行为,何况为一谣言要对一理学大师开棺,激起文人不忿。

同被夏竦诬为“朋党”的欧阳修听闻此事后写下一首长诗:

我欲哭石子,夜开徂徕编。开编未及读,涕泗已涟涟。已埋犹不信,仅免斫其棺。 此事古未有,每思辄长叹……

欧阳修

石介以学问家身份显世,他的思想“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也正因为他执着于学问,对治世有一种美好的向往,对庆历新政热切期望,为之呐喊欢呼。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党争是北宋致命的问题。庆历新政无时不处于党争的阴影之下,最终也因党争走向失败。

这是范仲淹等改革派的悲剧。

石介塑像

更悲剧的石介本人,他的死也成为党争利用的工具,差点被开棺曝尸。

从石介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北宋党争的阴暗面,更可以看到庆历新政等改革失败的原因。

真正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终究敌不过以私利为己任的士大夫。

尽管他们都是士大夫,都是赵宋皇室优待的对象。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只是有些人成为了既得利益者,他们打着“为天下”的幌子,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甚至容不得皇帝去改变。

更多文章

  • 蒋‮石介‬有‮风多‬流?贴身‮书秘‬晚‮说年‬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汇盈金服标签:陈颖,戴笠,张一,石介,蒋介石,宋美龄,宋霭龄,陈立夫,三姐妹

    蒋‬介石,是谈‮中论‬国‮代近‬史脱‮开不‬的‮个一‬人物,他‮在既‬名义‮统上‬一‮全了‬国,又在短‮三短‬年的‮间时‬内‮给败‬我军,狼‮地狈‬逃往‮台了‬湾,至今,人‮对们‬他‮看的‬法‮有还‬着不‮的小‬争议。不过,在蒋‮石介‬的众‮行多‬为中,有一‮尤点‬其‮发引‬了‮下当‬青年‮的人‬关

  • 李元昊是怎么死的?没藏讹庞的计谋并不高明,李家父子怎就上当了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元昊,李谅祚,野利氏,讹庞,没藏

    李元昊生得骁勇死得窝囊,让北宋朝堂上的官老爷们笑成了驼背,堂堂大夏国的首任皇帝,居然被亲儿子割掉鼻子活活疼死了!这位弑父的凶手叫“宁令哥”,是李元昊的嫡子,西夏国的太子爷。作为一国储君,宁令哥为何要割父亲的鼻子呢?难道他想弑父夺位?可李元昊并没有更换太子的想法啊,小哥就这么等不及了吗?原来事出有因,

  • 宋高宗赵构的吴皇后,有勇有谋,历经四朝而不衰

    历史解密编辑:小美美魅标签:赵构,吴皇后,太后

    宋高宗赵构的吴皇后,有勇有谋,历经四朝而不衰夏之梦读书2022-06-2213:30江西关注公元1129年,有人刺杀宋高宗赵构,只见一个戎装美女飞身而出,手起刀落,干净利落地斩杀刺客6人。这个戎装美女,当时只有15岁,是未来的吴皇后,出生武术世家,从侍婢,一路奋斗到皇后,太上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

  • 吴皇后:杖责万贵妃,丢掉皇后之位,却因抚育过朱祐樘而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含笑半步殿标签:太后,皇上,皇帝,吴皇后,朱见深,朱祐樘,明孝宗,女皇武则天,万贵妃(明朝)

    在大家心目中,皇后无疑是最高贵的女人。除了皇帝之外,皇后可以有权利处分她所有的后宫女子,所以皇后也被誉为天下女子之首,三公六原之主。但是,规则往往只是规则,具体执行往往因人而异。很多皇后表面上是三宫六原的主宰,但实际上却时常被自己宠爱的妃子打败,甚至有的被杀。比如在明朝,就有这样一个吴皇后。她因青春

  • 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朱见深的吴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朱见深,吴皇后,皇后,明朝,吴氏

    之前,笔者提到明朝的宣宗的胡善祥皇后因为没有过错被废,但毕竟在位时间还有那么长,其中还经过再三上表辞让。而今天要说的这位吴皇后,仅仅做了一个月零一天皇后,就被废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一个结果呢?下面,笔者就和大家聊聊这个吴皇后。吴氏,顺天人。天顺六年(1462)五月,

  • 宋高宗吴皇后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赵构,吴皇后,金人,太后,皇上,高宗

    对于宋高宗赵构,后人评说多有争议,但有一点却是世人公认的,那就是他有两任好皇后,特别是第二任皇后吴氏,是他当之无愧的贤内助。1128年,还不到十四岁的吴氏被选入宫侍奉赵构,赵构看着这个秀丽中带着点英气的女孩,怎么也想不到,她以后会成为自己的皇后,并且两人将携手共度五十六个春秋。关于吴氏侍奉赵构还有个

  • 吴皇后:杖责万贵妃,丢掉皇后之位,却因抚育过朱祐樘,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万贵妃,吴皇后,朱右樘,朱见深,皇后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首《春怨》把古代深宫不得宠女子的寂寞生活用凄婉的字词表达出来,在与人世隔绝的深宫内,即使哭泣也无人知晓,只能掩藏自己的情绪,每日闭锁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所以,后宫之中人人都想得宠,人人都想上位成为独掌六宫的皇后,即使无缘皇后,也

  • 太后刘娥:武则天是怎样的人?副宰相鲁宗道:唐朝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刘娥,武则天,鲁宗道,太后,赵恒

    一部《大宋宫词》再一次把宋真宗的皇后刘娥推到了人们面前,虽然剧作被各种吐槽,但是仅就刘娥这个人物形象而言,已经比戏曲《狸猫换太子》中贪婪狠毒的奸妃形象好了很多。艺术创作当然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历史上的刘娥的确是个十分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经常是引发诸多矛盾的中心,所以一出场就是高热话题:虽然出身贫寒

  • 武则天掌握权力,创建大唐盛世?鲁宗道:她是个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皇帝,罪人,盛世,赵恒,唐朝,武则天,鲁宗道

    出生于624年的武则天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和大唐帝国联系在一起。传说某一日武则天的家里面来了一个算命之人,据说这个算命真算得准极了。而这个时候武则天的父母把武则天抱出来,然后算命之人摇了摇头说,可惜是个男孩子,如果是个女孩子的话,一定能够当皇帝。这个时候武则天的父母都震惊了,然后告诉算命之人:没

  • 南宋的赵旉先当皇帝,后当太子,小小年纪死得还挺蹊跷

    历史解密编辑:有料史艾米标签:皇帝,赵构,皇位,宋朝,赵旉,皇太子

    南宋有一个怪事。赵旉还不懂人事时,就顶替赵构当上皇帝了,后又做了太子。这先当皇帝,后做太子的“富贵”还没来得及享受,小小年纪就被吓死了。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南宋在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