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讲活身边故事,用活片区资源!黄道婆的故乡,这个宣讲队成立了

讲活身边故事,用活片区资源!黄道婆的故乡,这个宣讲队成立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汇报 访问量:1072 更新时间:2024/1/10 12:48:17

今天(22日)上午,“泾彩诗词,齐心奋进”上海诗词学会华泾创作研究教育基地揭牌,“泾彩汇ZHI”东湾浦片区宣讲队成立,拉开了徐汇区华泾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活动的帷幕。

为“ZHI”?“是‘旗帜’,也是‘治理’‘志愿’与‘智慧’。”华泾镇党委委员龚丽这样注解。她介绍,华泾原为龙华乡,1992年由上海县(闵行)划入徐汇区,1998年撤龙华乡建华泾镇。这里是黄道婆的故乡,衣被天下;也是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烈士的长眠之地。早期华泾,围绕“发展经济”四条重要生活性道路,串联社区、园区,链接邹容纪念馆、黄道婆纪念馆、宁国禅寺和滨江地区等化长廊。

当下,华泾处于徐汇“高质量滨江发展带”和“高能级科创集聚带”,坐拥“科创重镇”和“生态新城”两大IP:以北人工智能小镇、华之门、枫林生命蓝湾为载体,产城融合,建设更高质量智创水岸。以环城生态公园、西岸热力秀场为主线,“一江一带”交汇,空间焕活更新,蓝绿织网,构建“公园+”城市新生活。

民生是最大的发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华泾镇将镇域范围划分为6大片区,开展片区治理。龚丽介绍,东湾徐浦片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众多的共建单位,身为这个居民区的居民有着相当多的获得感。

华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将有助于讲好四种“力量”故事——邹容、刘三“英雄肝胆依然在”的红色力量;黄道婆江南文化、滨江艺术、数字科技的创新力量;阡陌变商圈,逢山开路的奋斗力量;以及人民城市实践中的基层治理力量。还将进一步激活“泾彩党建”五建融合“学习点”,发挥“家门口”的学习阵地作用,储备形式多样“微课堂”宣讲,讲活身边故事,用活片区资源。

  作者:宛艺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故乡枫林江南党建建华华泾片区黄道婆

更多文章

  • 在黄道婆纪念馆感受榜样力量,“新风汇”第二季圆满“收官”!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徐汇标签:黄道婆纪念馆,讲师团,徐汇,黄道婆,新风汇,新时代文明

    11月17日,“新风汇——社会文明风尚大讲堂”第二季华泾镇专场,走进华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黄道婆纪念馆。文明实践青年讲师团、社区抗疫志愿者和党校教授、艺术家齐登场,用“接地气”的感悟分享和点评解读,宣讲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共话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城市精神的弘扬中移风易俗、传承接力的丰富体验。现场,华

  • 这里打造“蓝泾灵”品牌,不断延续黄道婆衣被天下“爱与创新”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徐汇标签:蓝泾灵,志愿服务,华泾镇,党建,黄道婆,黄道

    为了弘扬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华泾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打造“蓝泾灵”志愿服务品牌,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效转化为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纵深发展的实际行动。在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日前华泾镇举办党建引领社会动员主题论坛暨国际志愿者日活动。文艺演出授旗帜,歌颂榜

  • 在黄道婆纪念馆感受榜样力量,“新风汇”第二季圆满“收官”

    历史解密编辑:周到上海标签:黄道婆纪念馆,讲师团,徐汇,黄道婆

    11月17日,“新风汇——社会文明风尚大讲堂”第二季华泾镇专场,走进华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黄道婆纪念馆。文明实践青年讲师团、社区抗疫志愿者和党校教授、艺术家齐登场,用“接地气”的感悟分享和点评解读,宣讲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共话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城市精神的弘扬中移风易俗、传承接力的丰富体验。现场,华

  • 她用画笔勾勒“黄道婆”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徐汇标签:画笔,绘画,江南,勾勒,艺术,连环画,黄道婆,书法作品

    “头部勾勒是重头戏,凝神屏息,不能马虎!”只见连环画师邬海佳竖执画笔,或蘸淡墨,或洗笔舔下水粉色。寥寥数笔,被更乌泾名天下的黄道婆的脸庞和神色跃然纸上,“然后可舒口气,写意地涂抹人物衣袖及背景、植被。”邬海佳如释重负,笔走龙蛇,不消五分钟,一个人物“完整版”小写意国画呈现出来。眼前这位80后人物画师

  • 黄道婆“重返”海南,700年前的纺织故事仍在被讲述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纺车,海南,织布机,棉纺织,土布

    700多年前,黄道婆将海南黎族的纺织技艺带回上海,在松江府乌泥泾一带传授技艺,造就了松江府“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业中心地位。6月28日,“锦绣世界—2022年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绣印染技艺精品展”在海南海口会展工厂开幕,华东师范大学代表上海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参与了展览,将黄道婆手中延续下来的珍贵

  • 民间故事:黄道婆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黄道婆,民间故事,纺车,织布机,黎族,布客

    黄道婆是宋朝末年时候的人,从小被人拐卖給上海鳥泥涇黄家做童养媳。鳥泥涇是个村鎮,有一千多户人家,都依靠种地过活。由于土質不好,收成很差,农民生活非常困苦。后来,有人从广东带了棉花种籽回来,当地人开始栽种。但他們不懂得栽种技术,产量不高,特別是紡織技术差,用的工具簡單,織成的布很粗劣,人們仍然不能改善

  • 南宋织女黄道婆,纺织界必膜拜的鼻祖,亡国时靠织棉布保下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青家東山标签:黄道婆,织布机,忽必烈,织女,棉布

    阴历的七月七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古代佳节。关于七夕,谁能没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呢?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位,就是历史上真正的织女了。话说在公元1245年,在松江府的乌泥泾镇上,出生了一位姓黄的小姑娘。因为年代久远,她的名字并没有被历史记下来,后世的人多数称她‘黄道婆’。生在南宋这么一个动荡时代,黄道婆

  • 刘正刚 付伟:黄道婆问题再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明清史研究辑刊标签:黄道婆,道光帝,乾隆,民间传说,张萱,嘉庆

    摘要:宋元之际,黄道婆通过海洋平安地来往于海南与江南间,对这一现象的较合理的解释是人 口买卖的结果。 明代以来,她被官民推上庙宇祭祀的神坛,完全是江南籍士大夫因应当地商品经济发展 及维护“女织”形象而刻意制造的结果,并由此强化了黄道婆是上海人的历史形象。其实,黄道婆的籍贯 也不排除是海南人的可能。关

  • 狈论南唐(九章)李煜被毒杀是历史谎言,赵光义并未派赵廷美下毒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李煜,后主,秦王,南唐,诗人,宋太宗,赵廷美,赵光义,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古代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讲的是南唐后主李煜被毒杀的故事。说是南唐被灭后李煜被押送到东京汴梁城,然后被软禁起来。他只能每天靠着借酒消愁,发国破家亡的忧愤寄语诗词之中。这些诗词传到宋太宗赵光义耳中,于是受到了猜忌。赵光义派南唐旧臣徐铉去试探李煜,李煜说了些悔不该当初的话。这些话让赵光义认为李煜不甘心

  • 宋太宗为何主动对监修国史的宰相曝光弟弟赵廷美非杜太后所生?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宋太宗,赵廷美,杜太后,宰相,国史

    一、同一部《宋史》,不同的记载《宋史·后妃传》记载:“太祖母昭宪杜太后……生邕王光济、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赞、燕国陈国二长公主。”这里明确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和秦王赵廷美是一母同胞,都是杜太后所生。然而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被贬房州的赵廷美“因忧悸成疾而卒,年三十八”。听闻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