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寇准击败辽国,为何却被宋真宗贬谪千里?全因他犯了这个忌讳

寇准击败辽国,为何却被宋真宗贬谪千里?全因他犯了这个忌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4769 更新时间:2024/1/20 22:36:48

有宋一朝,积贫积弱,从“驴车皇帝”赵光义,远征辽国,想要光复幽燕,结果屁股中箭,大败而归,把宋朝的开国精兵全部耗掉了。

此后,宋朝面对辽国,一直呈现守势。

宋朝的名相寇准,拉着宋真宗御驾亲征,击败辽国,签订檀渊之盟,本来是一件莫大的功绩,可是,最后寇准的结局,却出人意料。

檀渊之盟后,寇准不仅没能得到封赏,反而连宰相的位置都保不住,被贬谪千里,最后客死雷州。

贬谪千里,在宋朝是极重的刑罚了,宋朝宽待士大夫,刑不上大夫,对于科举考上来的文官,基本上很少处死,多半是贬谪他乡,让你远离权力中心,更狠一点的,就让你来回奔波,你刚刚到杭州,可能马上就让你去黄州,到了黄州,再马上让你去苏州,古代交通不便,车马颠簸,身体不好、年纪大的官员很有可能死在路上。

寇准就是这种情况,因为四处贬谪,车马劳顿,最后客死他乡。

那么,为什么寇准会落得这个下场呢?

因为寇准犯了忌讳了,他拉着宋真宗,接近于强迫式地让宋真宗到前线御驾亲征,虽然躲在后方,但是这种行为是犯忌讳的,你让君父身处险境,意欲何为?

而且檀渊之盟其实算是一个城下之盟,虽说赢了,但是只能说是打退了辽国的入侵。

那时候寇准的做法是很冒险的,如果说宋军败了,宋真宗和寇准都可能死在乱军之中,最后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整个宋朝的大溃败。

皇帝宋真宗的厌恶还不是最致命的,文臣集团的反感才真正成了寇准的催命符。

宋朝文恬武嬉,文臣的命比武将金贵,已经成了一个共识,寇准一直主战,一旦军队获得了足够的功绩,武将势力抬头的可能性太高了,这是文臣集团无法接受的。

宋朝的士大夫的势力比起皇帝也不弱多少,宋神宗想变法,甚至直接被大臣顶了句,“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被文臣集团厌弃的寇准自然保不住宰相的位置,只能黯然离去了。

宋朝积贫积弱,这些文臣,起码要占一半的原因,如果不是这群人形成了文贵武贱的风气,甚至韩琦的一个小妾都敢指着武襄公狄青的鼻子骂他“贼配军”,何来后面的靖康之耻和崖山之败?

寇准的悲剧,实际上是宋朝崇文抑武造成的悲剧的一个缩影。

你如何看寇准这件事?

标签: 寇准赵恒宰相宋神宗韩琦

更多文章

  • 北宋名臣曹利用,为何死于“漏洞”之上,只因他没明白寇准的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寇准,太后,赵恒,刘娥,太监,宋朝,曹利用,古典乐,平民百姓,中国传统音乐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从古至今,无论是朝中重臣,还是边远小官,都需要研究的一门学问,那就是坚持原则。只有能在官场上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守住自己的底线,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名臣,却是一个反面典例,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

  • 入仕32年的北宋名相寇准,竟死于“不懂为官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寇准,丁谓,王钦若,赵恒,魏征,宋太宗

    寇准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杨家将演义里为杨家平冤昭雪的是他,在正史中力主抗辽,并且在澶渊之盟时,最大限度减少北宋的损失也是他。由此可见,寇准无论在民间还是正史中,都有着很高的地位,但寇准的结局却与他的功劳不相匹配,不仅没有高官厚禄、锦衣玉食,反而客死他乡,无钱安葬。那是什么原因造就寇准如此

  • 北宋宰相寇准的20首绝句,独坐水亭风满袖,世间清景是微凉

    历史解密编辑:浩儿爱音乐标签:寇准,宰相,赵恒,微凉,北宋,诗人,宋朝,水亭风,宋太宗,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

    寇准,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19岁的寇准考中进士。授大理评事,先后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宋太宗重用,淳化二年任枢密副使,淳化五年升任参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

  • 宋朝名相寇准并非山西人,为何在民间却被称作“寇老西儿”?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寇准,寇老西儿,宰相,宋朝,宋太宗,杨家将

    古往今来,历史上有名的宰相不少,像唐太宗时期的房玄龄,刘邦时期的萧何,秦始皇手下的李斯,以及齐桓公麾下的管仲等等。他们都身居大才,为国家国力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宋朝的时候,宋太宗赵光义时期,也有一名非常厉害的宰相名叫寇准,而在后世的评书以及民间传记中,都亲切的称寇准为“寇老西儿”。但是大家不知

  • 寇准穿龙袍大摆宴席,宋真宗怒斥宰相,宰相竟哈哈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聊种植标签:寇准,赵恒,王旦,宰相,王钦若,澶渊之盟

    有一次过生日时,寇准喝多了,竟然穿了一件龙袍大宴宾客,四处显摆。宋真宗得到消息后立即把宰相王旦叫来,怒斥道:“寇准是要反了吗?!”话音未落,宋真宗就把参奏寇准的折子丢给了王旦。不曾想,王旦看完弹劾寇准的折子后竟然哈哈大笑起来。作为北宋的名臣宰相,王旦本人向来十分欣赏有勇有谋的寇准,并且还曾多次替做事

  • 刚正不阿,再造乾坤,寇准缘何大起大落?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寇准,赵恒,宋太宗,皇帝,刘娥,宋仁宗,艺术家,宋朝,声乐,古典乐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很淳朴的是非观,认为坏人就一定要千刀万剐,明正典刑。好人就应该一生平安,功德圆满。可现实不是童话,好人不会手拉着手走向幸福的生活。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主人公寇准,在很多的小说评书戏曲中他都是一个大大的正面人物,可是这么一位青天大老爷却晚景凄凉。也许你会说些,是因为他太耿直了,

  • 大名鼎鼎的寇准,竟然输在了自己的大嘴巴上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寇准,丁谓,刘皇后,宰相,圣旨,杨亿,赵恒,宋朝,声乐,艺术家,古典乐

    1020年6月,寇准向宋真宗提出让10岁的太子监国,真宗也答应了。寇准安排好让人草拟圣旨后,安心喝酒去了。第二天上朝,形势的发展却出乎他的意料。寇准为人正直,能力超凡,“澶渊之盟”更使其朝野震惊。可在1006年,他受人排挤,辞去相位,在外任职。三年后,真宗又把他召了回来,并任命为宰相。原来,真宗和刘

  • 如何量产包拯寇准这种优秀地方官?宋代制度:60调岗,70退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寇准,包拯,县官,县令,宋朝,诗人,地方官,宋代制度,官宦世家,中国传统音乐

    县官不好当,好县官更不好当!且看宋代县官如何游走于刀尖之上!自秦始皇设立郡县制以来,各封建王朝均效法其制度,县一级的行政区划已经成为古代基层社会的重要细胞,起着联系地方与中央的纽带作用。一、源头清澈水自流古代的县衙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俨然一个地方小朝廷,而作为一县之长的县官也并非是个"七品芝麻

  • “澶渊退辽”立下功劳的寇准,最后却落得个“客死雷州”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冷暖小故事标签:寇准,丁谓,赵恒,宋太宗,王钦若,宰相

    寇准是宋真宗赵恒时期的宰相,寇准在其年幼的时候就天资聪颖,而且不仅聪明,他这个人也十分好学,在年仅十四岁的时候就写下来很多的诗篇,让很多人称赞不已。980年,当时只有19岁的寇准,考上了进士。宋太宗赵光义的时候,经常会因为进士的年纪轻,并不录用,有人劝寇准谎报年龄,但是却被寇准所拒绝。不过,寇准最终

  • “左右天子”的寇准,算得上“天下大忠”吗?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寇准,丁谓,宰相,王钦若,赵恒,大忠

    北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寇准因受宦官周怀政政变牵连,而被丁谓贬谪雷州(今广东省雷州市)。次年,真宗薨逝,仁宗继位,即天圣元年(1023年)。权倾一时的丁谓遭到群臣的弹劾,被贬谪崖州(今三亚市崖州区)任司户参军。途径雷州,寇准派人送上一头蒸熟的全羊在州境上迎接这位旧时的朋友与政敌,但绝不肯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