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澶渊退辽”立下功劳的寇准,最后却落得个“客死雷州”的局面

“澶渊退辽”立下功劳的寇准,最后却落得个“客死雷州”的局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暖小故事 访问量:1260 更新时间:2024/1/21 6:18:01

寇准是宋真宗赵恒时期的宰相,寇准在其年幼的时候就天资聪颖,而且不仅聪明,他这个人也十分好学,在年仅十四岁的时候就写下来很多的诗篇,让很多人称赞不已。

980年,当时只有19岁的寇准,考上了进士。宋太宗赵光义的时候,经常会因为进士的年纪轻,并不录用,有人劝寇准谎报年龄,但是却被寇准所拒绝。不过,寇准最终也获得了一个巴东知县的职位。

989年,寇准因为一件事情仗义执言,从而惹得宋太宗赵光义听不进去,愤怒离去。

但是寇准却劝宋太宗赵光义把他话全部听完,在宋太宗听完以后,大为赞叹,表示“寇准于他而言相当于唐太宗的魏征”。

997年,宋太宗赵光义去世,宋真宗赵恒即位,当时的寇准是尚书工部侍郎,宋真宗赵恒想让寇准担任宰相一职,但是担心因为寇准的性格并不能担任这个职位。

1003年前,辽国趁着宋王朝刚刚换了皇帝,所以屡次进攻宋王朝的边境地区,这个时候参政知事毕士安建议宋真宗赵恒任命寇准为宰相,于是寇准成为宋王朝的宰相。

1004年,辽国由辽国皇帝耶律隆绪萧太后的带领下,率领军队一路南下,用一部分军队力量攻打城市,然后主力军则继续一路前进,一直到达了澶州。

澶州距离宋王朝的都城开封也就一百二十公里的距离,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宋王朝的那些大臣们纷纷主张宋真宗赵恒迁走都城。

比如大臣王钦若就主张宋真宗赵恒把都城迁到升州,大臣陈叟则主张把都城迁到成都,虽然大家议论纷纷,但是却遭到了宰相寇准的极力反对。

寇准建议宋真宗赵恒可以御驾亲征,但是因为辽国的军队向来骁勇善战,所以宋真宗赵恒也是十分胆怯。

但是寇准却极力支持,宋真宗赵恒的出征,果然让士兵们士气大振,而且宋真宗赵恒发现寇准还有心情在城楼之上喝酒下棋,十分镇定自若,让宋真宗赵恒放心不已。

其实,在宋真宗赵恒派兵攻打之前,就派了曹利用前去辽国的军营里进行议和。其实,宰相寇准一直反对议和这个方法,主张应该乘着这个机会出兵,把失去的“燕云十六州”重新收复。

但是,没想到寇准不被认可,反而被那些大臣们诬陷其是拥兵自重,起了不轨之心。最终,寇准“寡不敌众”,没有阻止澶渊之盟的签订。

蒙渊之盟以后,因为宋王朝和辽国的议和,让宋王朝边境地区的老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家一片祥和之气。

不仅如此,因为澶渊之盟是宋真宗赵恒亲自率领军队出征,也给辽国军队一个教训,也让宋王朝的军队更加信服国家。

因为当时其他大臣纷纷主张宋真宗赵恒主张迁走都城,只有宰相寇准极力建议宋真宗御驾亲征才获得今天这个局面,于是宋真宗对寇准更加信任。

一个有功之臣得到倚重,自然而然会得到一些大臣的不满,因为在澶渊之盟的时候,寇准就极力反对这个约定,主张应该率兵攻打辽国。

于是,王钦若拿这个作为由头,向宋真宗赵恒表示,“寇准让宋真宗赵恒去御驾亲征,对于寇准而言就是自己最后的赌注,这场盟约对于陛下来说应该是一个耻辱”。

没想到,宋真宗赵恒居然真的信以为真,从此对寇准也变得不再那么重视。1006年,寇准被除去了宰相这个职位,到了地方上去做官。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真宗赵恒因为年老糊涂,十分迷信,而且十分信任自己身边的丁谓和王钦若,对他们说的话甚至是“言听计从”。

1019年,丁谓用重新使用计谋让寇准继续担任宰相一职。因为那个时候宋真宗赵恒自己得了风湿病,刘皇后已经负责参与朝堂政务,什么事情都要询问丁谓的意见。

于是寇准就联合朝中的老臣,一起提出应该“由太子进行监国,并且不能重用丁谓了”。不仅如此,刘皇后的家里人,仗势欺人,宋真宗赵恒特意下令免了责罚。

但是没想到寇准却依然要进行处置,让刘皇后和寇准结下了仇恨。后来,丁谓联合刘皇后的力量诬陷寇准参与密谋,于是寇准又一次被罢相,离开了都城。

因为宋真宗赵恒当时已经重病在床,根本不知道寇准已经被丁谓他们给贬出了京城。不仅如此,因为当时丁谓已经权势滔天,所以朝中的大臣根本不敢给寇准送行。

后来,丁谓成为了宋王朝的宰相,依然不放过寇准,把他一贬再贬。1022年,寇准被任命到雷州去担任官员,但是却连一个像样的住所都没有。

好在这种寇准的为人被当地百姓所熟知,所以百姓们主动帮助寇准盖房子。1023年,寇准因为自己忧心忡忡,再加上有病在身,在9月病故在雷州。

寇准对于宋王朝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忠臣们总是会受到一些有小人之心臣子的诬陷,这在每个朝代都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参考文献:《宋史》

标签: 寇准丁谓赵恒宋太宗王钦若宰相

更多文章

  • “左右天子”的寇准,算得上“天下大忠”吗?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寇准,丁谓,宰相,王钦若,赵恒,大忠

    北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寇准因受宦官周怀政政变牵连,而被丁谓贬谪雷州(今广东省雷州市)。次年,真宗薨逝,仁宗继位,即天圣元年(1023年)。权倾一时的丁谓遭到群臣的弹劾,被贬谪崖州(今三亚市崖州区)任司户参军。途径雷州,寇准派人送上一头蒸熟的全羊在州境上迎接这位旧时的朋友与政敌,但绝不肯与之

  • 人过五十,最该读懂寇准的《六悔铭》

    历史解密编辑:布衣粗食68标签:寇准,六悔铭,丁谓,宰相,李世民,张咏

    一辈子那么长,谁没有几件后悔的事?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只能改过自新,防微杜渐。对于五十岁的人来说,已知天命,人生也到了顶峰。不出意外的话,房子车子有了,孩子也长大了,职业生涯也差不多到天花板了。此时,回想走过的路,该悔悟的就悔悟,让人生少一些遗憾。北宋宰相寇准写的《六悔铭》——“官行私曲,失时

  • 《清平乐》未解之谜:寇准宰相之位是如何被刘太后搞掉的?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寇准,丁谓,刘娥,刘皇后,宰相,杨亿

    天禧四年春,真宗病得非常厉害。虽然有旨皇太子亲政,但仁宗这时候还只是个10岁的孩子,根本没有处理朝政、行使皇权的能力。因此,代理真宗行使皇权的,就只有刘皇后了。真宗身体健康时,刘皇后就开始学习处理政事;真宗生病不久,刘娥渐渐“预政于内”;真宗病重后,“事多决于后”。刘皇后干政之初,自然会在重要岗位安

  • 逼宋真宗御驾亲征的寇准,结局如何?客死他乡,无钱运棺椁回老家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赵恒,寇准,宰相,宋朝,诗人,宋仁宗,宋真宗,古典乐

    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20万大军,进大宋境内劫掠,北宋朝臣惊恐不已,参知政事王若钦甚至提出,迁都金陵。便在这危难之际,刚刚担任宰相1年的寇准站了出来,对宋真宗道:“要是抛弃太庙太社,人心崩溃,天下还能保得住吗?”。知道迁都一事,是王若钦提出,寇准直接把王若钦调到前线,在寇准和

  • 寇准晚年和这个女人死磕,虽然有皇帝力挺,还是被罢了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寇准,皇帝,刘皇后,刘娥,丁谓,曹利用,晏殊,宰相,宋朝,中国传统音乐,古典乐,艺术家

    天禧三年(1019)在举行祭祀天地大礼时,真宗皇帝突然“得风疾”。第二年春天,真宗病情加重,无奈只好下旨令“皇太子亲政”。虽然有旨皇太子亲政,但仁宗这时候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根本没有处理朝政,行使皇权的能力。因此,代理真宗行使皇权的,只能是刘皇后了。真宗身体健康时,刘皇后就开始学习处理政事,真宗生病

  • 辽军大举进攻大宋,前线连续送来5封战报,被寇准扣下,他想干嘛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寇准,赵恒,大宋,皇帝,宋太宗,辽军,中国传统音乐,宋朝,古典乐,艺术家

    ###1004年,20万辽军侵入大宋疆域。一晚上前线送来5封战报,都被主战派寇准扣下,他正与副宰相喝酒说:没事,不差这一晚。一早就有人将此事报给宋真宗,皇帝竟不在意,他心里另有盘算。自从辽国萧太后和皇帝率领部队南侵以来,前线的战报不断飞向大宋朝廷。身为大宋皇帝,宋真宗虽然没有去前线(他也不敢),但每

  • 周怀政趁宋真宗病重时发动政变,宰相寇准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赵恒,寇准,丁谓,宰相,宋朝,诗人,周怀政,宋真宗,平民百姓

    周怀政政变是宋真宗晚年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差点影响了整个大宋朝的走向。政变虽然以周怀政及其党羽的失败而告终,却对当时的朝廷权力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除了周怀政及其党羽被诛杀以外,宰相寇准也被牵连其中。寇准不但被罢免了宰相官职,还获罪被发配充军,以寇准为首的北党集团的政治势力也受到沉重打击。这个事件的另一

  • 人生三起三落的北宋名相寇准

    历史解密编辑:金英说历史标签:寇准,丁谓,王旦,宋太宗,宰相,刘皇后

    寇准是北宋时期最为出名的一位宰相,他在史上最大的功绩就是在宋辽澶渊之战的时候力排众议,带着皇帝真宗来到澶州击退了辽军,并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自此奠定了宋辽之间百年的和平环境。寇准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他的父亲寇湘非常有学问,五代时期曾中过进士,寇准从小家境贫寒,却非常聪明好学,大约在19岁的时候就考

  • 寇准既是忠臣也是能臣,为何屡遭罢免,晚年孤苦伶仃在边疆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寇准,宰相,丞相,刘皇后,王钦若,真宗

    寇准同包拯一样,都是宋代有名的清官,但他最后却是贬谪而死,这恐怕是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的事情。按照中国人好团圆的心理,像寇准、包拯这样的清官好官,其结局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但历史显然不同于小说与影视剧。历史上的寇准虽然为大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却没有一个好结局,这是为什么呢?一、“开挂”般的政治生涯公元96

  • 从寇准的贬官生活来看,物质方面生活没有太差,反而活的很安逸!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寇准,安逸,赵恒,皇帝,太宗,王安石,贬官,宋朝,声乐,艺术家,古典乐

    从唐朝科举制实行开始,中国古代的仕子们真正的实现了寒门逆袭的奇迹,不少寒门因为科举之道,一步登天,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在北宋时自然也是如此,同时也出现了从王侯将相到布衣平民的人,北宋时期的改革家王安石便是如此。由他主持改革时,他是皇帝的宠儿,权利滔天且风采依然,但一旦他从神坛跌落,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