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真宗怕了,筹划削弱皇后的权力,却害惨了寇准

宋真宗怕了,筹划削弱皇后的权力,却害惨了寇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说观 访问量:3972 更新时间:2023/12/18 17:48:40

宋真宗不是个胆大的皇帝,当初辽国兵至澶渊,他就动了逃跑的念头,在寇准等人的生拉硬拽下,勉强渡过黄河,心里已是怕得要死。

到了天禧三年,宋真宗缠绵病榻,皇后决策朝政,唐朝武则天的故事似乎又要重演了。赵氏的江山会不会也受到同样的威胁?这个念头萦绕在他的心中,看到还未成年的儿子,更是感到手心直冒冷汗。

刘娥抱养了宫人所生子以为嫡出

宋真宗与皇后刘娥相爱一生,随着身体的老病,越来越依赖于她的帮助。但是眼看着皇后对朝政的兴趣也与日俱增,他真心不希望如此。

一、爱你一生,这个皇帝很特别

那年,他16岁,她15岁。她敲打着乐器,歌声婉转,惊鸿一瞥,他目不转睛,将她收进了心房。

歌唱的女子就是刘娥,跟着她的男人龚美、一个银匠,从蜀地来到东京谋生。大概两人也没什么感情,或者是谋生不易,他爽快地把她卖给了当时的襄王赵元侃,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

从此,襄王心无旁骛,夜夜笙歌,如胶似漆。儿子的这一变化引起了宋太宗的注意,他询问赵元侃的奶妈,知道王府中竟然有这么个"小妖精",当即下令把她赶出去。

赵元侃依依不舍,但皇帝父亲的命令又不能违抗,于是,将刘娥秘密安置在王府指挥使张耆家中,时常地前往私会。张耆恭谨地侍奉刘娥,将家宅彻底让给她,自己另买了一处宅子安身。

宅在家中的刘娥开了学霸模式

十多年过去了,公元997年,宋真宗即位,他们的地下生活终于结束,刘娥已经接近30岁,她的变化是巨大的,在张耆的宅邸,她的时间花在了读书上。吴蒙读书3年就脱胎换骨,刘娥十多年的书海耕耘,更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早已不再是以色事人的小女孩。她能与真宗长相厮守,有共同语言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刘娥被接入宫中,但最初的几年并没有名分。1004年,被封为四品美人。之后,接连晋升为修仪、德妃

1007年,郭皇后驾崩,真宗想立刘娥为后。但此事当遭到寇准为首的大臣们的反对,理由是"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国之母",这也为寇准以后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宋真宗对刘娥始终如一

宋真宗矢志不渝,几经斗争后,终于达成了目的,立刘娥为后,这一年,她已38岁。

身为皇后,刘娥将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皇帝阅览奏章,常至深夜,刘娥陪伴左右,参谋处理,为真宗减轻了不少负担。

"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 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闱事有问,辄傅引故实以对。"

二、我不负你,你也不要出格

宋真宗不是个自信的皇帝。他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意识,个性又很敏感,加上身体的原因,晚年时常神志不清,有时甚至胡言乱语,进入了迷狂状态,不得不多加休息,朝政大事则多由皇后决断。

1019年,天象异常。太白星白昼出现,占卜得出的结论是:"女主昌"。

这一下坐实了皇后将危及赵家江山的猜测。但此时宋真宗已病得很重,饮食起居都由刘皇后照顾,对其依赖很重。他也没有汉武帝杀母留子的魄力,虽然此时还没有人知道:刘皇后并非儿子赵祯的亲生母亲。

权力会让人忘记初心么?

真宗有心让"太子监国",亲信周怀将消息传递出来。宰相寇准得知后找机会进宫,与真宗密议此事,试图排除刘皇后对朝政的干涉。

寇准是可以办大事的,真宗将此事托付之后,心里轻松了一些。

寇准与杨亿连夜起草"太子监国"的诏书,预备约定时间付诸实施。不料机密被杨亿的妻弟张演酒后泄漏,刘皇后迅速与丁谓等反对寇准的势力结成联盟,对真宗施加压力,面对皇后的质询,皇帝退缩了,以"不记与准初有成言"为由,把事情推了出去。

如此一来,"寇准一党"要承担全部责任,寇准罢相。周怀正、朱能等又先后试图兵变,让太子登基,真宗退位为太上皇,均告失败。寇准也被一贬再贬,直至最远的雷州,贫病而死。

这些事,宋真宗已经无法控制,甚至他都不知道。一日忽然发问:"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服侍之人都不敢告诉他真相。

寇准行事不密,误人害己

结语:

1022年,宋真宗驾崩,死前心里明白皇后刘娥干政已经无法避免,他们有四十年夫妻携手的情分,这足以让她珍惜赵氏江山么?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

刘娥果然临朝称制,女主的才智无双,当初自保需要任用的奸臣丁谓、曹利用等人被一一除去。在她主政期间,终结了真宗时的一些荒谬行为,发掘人才、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兢兢业业地 处理国事,做到了内无大忧,外无大患。

就让我疯一回

刘娥做过的最出格的事,就是身着帝王龙袍。

1033年,太后刘娥崩逝。

仁宗皇帝非常难过,哭着询问:"太后疾不能言,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

大臣薛奎回答:"其在衮冕也。服之岂可见先帝于地下!"

或许她有过成为第二个则天的心思,但最终控制住了自己的心魔,没有迈出这一步,这至少说明,真宗在感情上没有看错人。

刘娥要去见宋真宗了,她要穿回皇后的服装,回到他的身边!

更多文章

  • 寇准击败辽国,为何却被宋真宗贬谪千里?全因他犯了这个忌讳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寇准,赵恒,宰相,宋神宗,韩琦

    有宋一朝,积贫积弱,从“驴车皇帝”赵光义,远征辽国,想要光复幽燕,结果屁股中箭,大败而归,把宋朝的开国精兵全部耗掉了。此后,宋朝面对辽国,一直呈现守势。宋朝的名相寇准,拉着宋真宗御驾亲征,击败辽国,签订檀渊之盟,本来是一件莫大的功绩,可是,最后寇准的结局,却出人意料。檀渊之盟后,寇准不仅没能得到封赏

  • 北宋名臣曹利用,为何死于“漏洞”之上,只因他没明白寇准的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寇准,太后,赵恒,刘娥,太监,宋朝,曹利用,古典乐,平民百姓,中国传统音乐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从古至今,无论是朝中重臣,还是边远小官,都需要研究的一门学问,那就是坚持原则。只有能在官场上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守住自己的底线,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名臣,却是一个反面典例,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

  • 入仕32年的北宋名相寇准,竟死于“不懂为官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寇准,丁谓,王钦若,赵恒,魏征,宋太宗

    寇准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杨家将演义里为杨家平冤昭雪的是他,在正史中力主抗辽,并且在澶渊之盟时,最大限度减少北宋的损失也是他。由此可见,寇准无论在民间还是正史中,都有着很高的地位,但寇准的结局却与他的功劳不相匹配,不仅没有高官厚禄、锦衣玉食,反而客死他乡,无钱安葬。那是什么原因造就寇准如此

  • 北宋宰相寇准的20首绝句,独坐水亭风满袖,世间清景是微凉

    历史解密编辑:浩儿爱音乐标签:寇准,宰相,赵恒,微凉,北宋,诗人,宋朝,水亭风,宋太宗,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

    寇准,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19岁的寇准考中进士。授大理评事,先后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宋太宗重用,淳化二年任枢密副使,淳化五年升任参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

  • 宋朝名相寇准并非山西人,为何在民间却被称作“寇老西儿”?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寇准,寇老西儿,宰相,宋朝,宋太宗,杨家将

    古往今来,历史上有名的宰相不少,像唐太宗时期的房玄龄,刘邦时期的萧何,秦始皇手下的李斯,以及齐桓公麾下的管仲等等。他们都身居大才,为国家国力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宋朝的时候,宋太宗赵光义时期,也有一名非常厉害的宰相名叫寇准,而在后世的评书以及民间传记中,都亲切的称寇准为“寇老西儿”。但是大家不知

  • 寇准穿龙袍大摆宴席,宋真宗怒斥宰相,宰相竟哈哈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聊种植标签:寇准,赵恒,王旦,宰相,王钦若,澶渊之盟

    有一次过生日时,寇准喝多了,竟然穿了一件龙袍大宴宾客,四处显摆。宋真宗得到消息后立即把宰相王旦叫来,怒斥道:“寇准是要反了吗?!”话音未落,宋真宗就把参奏寇准的折子丢给了王旦。不曾想,王旦看完弹劾寇准的折子后竟然哈哈大笑起来。作为北宋的名臣宰相,王旦本人向来十分欣赏有勇有谋的寇准,并且还曾多次替做事

  • 刚正不阿,再造乾坤,寇准缘何大起大落?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寇准,赵恒,宋太宗,皇帝,刘娥,宋仁宗,艺术家,宋朝,声乐,古典乐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很淳朴的是非观,认为坏人就一定要千刀万剐,明正典刑。好人就应该一生平安,功德圆满。可现实不是童话,好人不会手拉着手走向幸福的生活。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主人公寇准,在很多的小说评书戏曲中他都是一个大大的正面人物,可是这么一位青天大老爷却晚景凄凉。也许你会说些,是因为他太耿直了,

  • 大名鼎鼎的寇准,竟然输在了自己的大嘴巴上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寇准,丁谓,刘皇后,宰相,圣旨,杨亿,赵恒,宋朝,声乐,艺术家,古典乐

    1020年6月,寇准向宋真宗提出让10岁的太子监国,真宗也答应了。寇准安排好让人草拟圣旨后,安心喝酒去了。第二天上朝,形势的发展却出乎他的意料。寇准为人正直,能力超凡,“澶渊之盟”更使其朝野震惊。可在1006年,他受人排挤,辞去相位,在外任职。三年后,真宗又把他召了回来,并任命为宰相。原来,真宗和刘

  • 如何量产包拯寇准这种优秀地方官?宋代制度:60调岗,70退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寇准,包拯,县官,县令,宋朝,诗人,地方官,宋代制度,官宦世家,中国传统音乐

    县官不好当,好县官更不好当!且看宋代县官如何游走于刀尖之上!自秦始皇设立郡县制以来,各封建王朝均效法其制度,县一级的行政区划已经成为古代基层社会的重要细胞,起着联系地方与中央的纽带作用。一、源头清澈水自流古代的县衙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俨然一个地方小朝廷,而作为一县之长的县官也并非是个"七品芝麻

  • “澶渊退辽”立下功劳的寇准,最后却落得个“客死雷州”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冷暖小故事标签:寇准,丁谓,赵恒,宋太宗,王钦若,宰相

    寇准是宋真宗赵恒时期的宰相,寇准在其年幼的时候就天资聪颖,而且不仅聪明,他这个人也十分好学,在年仅十四岁的时候就写下来很多的诗篇,让很多人称赞不已。980年,当时只有19岁的寇准,考上了进士。宋太宗赵光义的时候,经常会因为进士的年纪轻,并不录用,有人劝寇准谎报年龄,但是却被寇准所拒绝。不过,寇准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