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名相寇准:深受两朝皇帝重用,一生廉政,最终被奸人迫害

北宋名相寇准:深受两朝皇帝重用,一生廉政,最终被奸人迫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槿小澜 访问量:2426 更新时间:2024/1/16 15:47:08

自古以来,在封建王朝中,时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句话来形容宰相,由此可知,宰相的权利仅次于皇帝,拥有实权。

在中国的历史中,宰相约有1500多人,在历史的记载中,王安石诸葛亮狄仁杰范仲淹李斯等皆为德才兼备的宰相,身居高堂,身怀天下。

宋朝名相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远大抱负和伟大的胸襟,在其位,谋其职,正是这些名相的特质。在宋朝中,寇准也是一代名相,一生为政清廉,深受百姓喜爱,但是晚年却很凄惨,令人唏嘘。

寇准,历经北宋三朝,年幼得志,仅19岁就考取了进士。据说当时宋太宗选取人才时都会将他们叫到殿前亲自测试,但是由于人才过多,所以他通常会直接免除年纪小的考生的机会,当时有人知道后就劝说寇准谎报几岁年龄,寇准却说我并不是不思进取的人,怎么可以期满圣上?

后来寇准被录用,宋太宗非常喜爱他,他为人正直,深受太宗重用,被任命为枢密院直学士,太宗时常把他与当时的名相魏征相比,认为他的才学胆识可与魏征相匹配,可见宋太宗对他的政治才学的认同。

寇准在任期间,他负责的县里没有百姓不叫赋税的,对于皇帝直言进谏,指出问题,宋太宗非常喜爱。虽然太宗很认可寇准的才能,但是寇准性格刚烈,不懂变通,时常在殿前与其他大臣争执,所以也被贬过好多次。

后来宋真宗继位后,也很认可寇准的才能,很想任命他为宰相,但是害怕寇准性格太过刚直,无法与其他朝臣沟通,便一直搁置。

后来有外敌入侵,寇准力排众议,建议真宗御驾亲征。甚至说出了如果真宗不出征,回到宫中,那么不久后将家国无存,后来真宗听取了寇准的建议,御驾亲征。

在战事中,寇准也发挥了他极高的军事作战能力,不断为真宗提取建议,最终获胜,消除了兵患。

由于寇准为人太过正直,不懂变通,与朝中大臣时常有争执,再加上他后来位居宰相,任人不分资格,这使得其他朝臣很不满意,后来朝臣和他说这件事时,他直言宰相是需要推荐有才能的人获得官职,贬黜没有才能的人,这使得其他朝臣更加不满。

由于寇准极受真宗喜爱,又不会与其他朝臣处理幕僚关系,于是不少奸臣便时常在真宗面前污蔑寇准,不久后真宗便与寇准关系渐远。罢免了寇准的宰相之位,降为尚书。

宋真宗重病后,刘皇后干预朝政,寇准便秘密向皇上进谏,说皇太子是合格的储君人选,百姓都很喜爱,希望圣上传位于他。

真宗同意后寇准便开始拟召,不想计划被刘太后知晓,寇准又被贬黜。真宗得病后一直是刘皇后掌权,甚至有大臣向刘皇后进谏,说可以效仿武帝掌管朝政。

刘皇后虽然很想效仿,但是却害怕百姓说她篡权,于是便说只是暂时掌管朝政,不可能代替赵氏的江山,但是她却时常身着龙袍,在宫中享受皇帝的礼仪。

由于寇准在宰相时得罪了不少人,当时刘皇后身边的宠臣很不喜欢寇准,便一再贬黜寇准,后来寇准被贬到雷州。

寇准年幼时家境良好,生活优渥,因此生活待遇很好,后来即使当上了宰相,也不改其奢侈的生活,后来即使一再被贬,俸禄也一再降低,也不肯降低生活条件,即使生活艰苦也不剥削百姓。

所以晚年被贬的寇准生活潦倒,在雷州时只能住在百姓为他搭建的茅草屋中。寇准死后,由于银钱不足,无法运回老家安葬,妻子走投无路,便上表请求仁宗拨一笔银钱将寇准运回老家安葬,仁宗应允。

可是由于寇准生前得罪的人太多,银钱大多被克扣,只运到洛阳便没有了银钱,妻子无奈,只能将寇准安葬于洛阳。

后来仁宗想起来了寇准,派人去了解寇准安葬于何处,才知道寇准由于银钱不足只能葬于洛阳,心里很过意不去,便下令将寇准归藏于他的老家,于是寇准10年后才魂归故里。

回顾寇准的一生,年幼得志,深受宋太宗,宋真宗重用,一生廉政清洁,深受百姓爱戴,但也因为性格太过于刚直,多次受贬。但是对于寇准来说,即使多次受贬,最终被奸人迫害,晚年凄惨,他仍旧是宋朝最为伟大的宰相之一。

标签: 寇准皇帝宰相宋太宗赵恒刘皇后

更多文章

  • 葛优演寇准,玩世不恭引父子矛盾,历史上真实寇准也让人侧目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寇准,丁谓,赵恒,宰相,宋太宗,杨亿

    曾经有一部戏,演绎了宋朝权臣宰相寇准的一生。光头葛优老师在剧中,演绎了一个玩世不恭,却坚守原则的寇准形象。因为太过出格,这部戏还弄的葛优父子矛盾不断,葛优父亲,葛存壮老师在电视剧播出之后,直白的说,自己儿子不配演寇准。直接弄的葛老师和老爹起了矛盾,还让葛优断然谢绝了继续出演电视剧。事后采访中,葛优就

  • 寇准笔下的柳枝|每日一诗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华标签:寇准,诗词,高超,柳枝,诗人,宋朝,古典乐,千古名句,中国传统音乐

    诗词赏析这首诗是北宋政治家寇准所作,诗题为“柳”,却不带一个“柳”字,但处处有“柳”的影子。在诗人的笔下,柳枝也有它风流的一面,在极具动感的同时,又饱含着诗人对柳枝的情感。全诗描绘出一幅清雅别致的江南春色图,感情自然流露,毫不做作,足以体现寇准的高超水平。文字由好诗词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觉得好看,点

  • 寇准出身名门,被宋太宗评价“尤文皇之得魏徵”最终却客死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寇准,宋太宗,魏徵,丁谓,王钦若,刘娥

    寇准被称为“渭南三贤之一”。公元961年8月27日,寇準(准)出生于华州下邽(gui、今陕西渭南),北宋的政治家、诗人。寇准的一生可谓是众星捧月到望洋兴叹。追溯寇准的家世,他的先祖就曾在西周武王时期担任司寇(次于三公,位同六卿),且因屡建大功,被赐以官职为姓。他的父亲寇湘也在后晋开运年间考中了进士甲

  • 寇准不得不叹服:他专在皇上面前揭人家短处,人家却常称他有才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寇准,王旦,宰相,赵恒,皇上

    宋朝的大臣为争名争利,互相倾压,互相掣肘已是常事,皇上一时分不忠奸也很正常,只有到了国家危急时刻,才会显示出来。宋朝的名臣也有不少,我们熟知的寇准也算一个。不过,历史上的寇准和评书、小说《杨家将》里的寇准可大不相同,籍贯、出身、经历都相差很远。都是说书人和小说作者自己创作的,不是真事。但寇准确实是宋

  • 北宋名臣寇准真的是清官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寇准,宰相,丁谓,宋太宗,司马光,清官

    北宋宰相寇准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清官,他不仅幽默风趣、足智多谋而且忠君爱国,深受百姓爱戴,历史剧《亁佑山天书》、折子戏《寇准背靴》等都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优秀传统剧目。在这些戏中,寇准两袖清风,头上的乌纱帽破烂不堪,接待远道而来钦差用的竟是随手从草帽上拔下来的干草,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真实历史中寇准的豪横作

  • 北宋寇准一生刚直,让皇帝是又喜又恨又离不开,最终悲惨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聪聪扒历史标签:寇准,皇帝,赵恒,宰相,真宗,北宋,宋朝,诗人,宋太宗,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寇准作为北宋名相,虽只经历太宗、真宗两朝,但却对北宋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四十三岁之前一直顺风顺水,但却因为过于严正刚直的性格,多次遭到贬谪,后来虽然重登相位,但却受到权奸制约,一直没能有太大作为。初入仕途寇准早年丧父,更是让本就天资聪慧的他发奋读书,在十九岁的时候就考中贡士,有了参加殿试的资格

  • 赵光义儿子也是个窝囊废,不听从寇准打契丹,却执意要议和进贡!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宋太宗,寇准,契丹,赵恒,契丹人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于997年5月8日继赵光义为帝,即为宋真宗,在位25年。历史上说他是位聪明之主,说他幼小时就聪明英睿,姿表特异,和其它王子嬉戏时,喜欢作战阵之戏,自称“元帅”。由此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喜爱,将他养在宫中。在他做开

  • 名相寇准被贬,八贤王吓到装疯!和武则天吕后齐名的刘娥有多猛?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鉴标签:寇准,武则天,吕雉,刘娥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都会出现皇后或者太后垂帘听政的剧情。比如汉朝的吕后,清末的老佛爷慈禧等,这些垂帘听政的女性一般都是史书或者影视剧中的反面形象。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太后:她虽然也临朝称制,权势滔天,名相寇准都被贬斥天边,民间故事中著名的八贤王都被吓得装疯卖傻。甚至有臣

  • 两个男人争夺一个妻子,寇准下令:明天来领回尸体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寇准,李松,王五,自缢

    寇准见两个男人都说刘氏是自己的老婆,便让他们明天再来认老婆,谁知次日二人来后,刘氏竟自缢了。北宋年间,寇准在成安县当知县时,有个叫李松的来告状,说王五霸占了他的妻子。寇准仔细询问才得知,李松在外做生意走了10来年,妻子刘氏在家拉扯着孩子,穷得日子没法过。半年前,就把猎户王五招到家里,搭伙过日子。王五

  • 北宋脊梁寇准,一个被女人“逼疯”的男人,最终下场如此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六七八的史会标签:寇准,宰相,皇帝,赵恒,太宗,刘娥,吕端,北宋,脊梁,诗人,宋朝,古典乐,平民百姓,中国传统音乐

    寇准,俗称寇老西儿,醋当酒,民间形象里,以审理潘杨两样的案件,以刚正不阿闻名于世,号称北宋最牛文臣。寇准的民间印象里,第一个就是错的,寇准可不是山西人,他可是陕西渭南人,民间演义里把他说成是山西人,可能是为了配合他的形象,刚和硬是那个时代,山西给人的印象,而这两点正是寇准身上最鲜明的特征。寇准是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