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葛优演寇准,玩世不恭引父子矛盾,历史上真实寇准也让人侧目

葛优演寇准,玩世不恭引父子矛盾,历史上真实寇准也让人侧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史鉴赏观 访问量:2988 更新时间:2024/1/21 12:34:36

曾经有一部戏,演绎了宋朝权臣宰相寇准的一生。

光头葛优老师在剧中,演绎了一个玩世不恭,却坚守原则的寇准形象。

因为太过出格,这部戏还弄的葛优父子矛盾不断,葛优父亲,葛存壮老师在电视剧播出之后,直白的说,自己儿子不配演寇准。

直接弄的葛老师和老爹起了矛盾,还让葛优断然谢绝了继续出演电视剧。

事后采访中,葛优就说过,以后绝对不轻易拍电视剧了,至于剧集另一个主角陈道明老师,也对这部剧讳莫如深。

(寇老西儿剧照)

今日回过头看,在看看真实历史,葛老师饰演的寇准才算符合历史形象。

这部《寇老西儿》虽为戏说却绝非胡说,是按真实历史故事人物性格改变,结合时代灰色幽默,将千年来仕途勾心斗角说的诙谐幽默的一种方式。

剧集中的寇准,原本山西一穷酸官,顿顿豆腐,想配酒却喝不起酒只能喝醋。

酒醋之间,一个骑着毛驴,拿着宝剑,耍着太极,却敌千里的形象,成了不少人童年中,关于寇准的印象。

那么历史上的寇准如何?其实没那么搞怪,但却也有几分可爱和放浪形骸。

忠君爱国、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是他的标签,其人也算得上清官标杆。

(寇准剧照)

唯一的恶好,应算嗜酒如命。

这爱好,飞黄腾达前的寇准还稍许收敛,喝醋之说也非空穴来风。

只不过在当官当大了后,这嗜好就一发不可收拾,长期喝的酩酊大醉,进而荒唐事不断。

每次喝酒,必有歌姬作陪,喝大了后,寇准都会大方的赏赐钱财给歌姬。

这就让家里的婆娘很是不满,你一当家人,一天到晚做善财童子,到处送钱给外面野女人,换谁都不满,确实很正常。

话说有一次,寇准又做了撒财童子,被一小妾看见。

只见这小妾不无哀怨的写了首诗送给寇准。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这小妾算可以啊,有才有德。

在这首诗中,他告诫寇准,要记得百姓疾苦,不要浪费,不要孟浪,算得上才貌兼得。可寇准见了诗却不以为然,也回诗一首。

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樽前听艳歌。

这诗一出,劝的人告诫之语言犹在耳,却不闻水响,反而是寇准大谈特谈享受现世才是人生真谛。

寇准啊寇准,无疑有负佳人一片苦心。

(佳人苦心)

如此放浪形骸的寇准,最后也因为酒后之言行而经常误事。

当官没多久,寇准就已酒名在外,走到哪喝到哪是常态,被贬青州时,宋太宗想起了寇准,于是问大臣。

这酒麻木寇准,最近表现如何?是否挂念我啊!

大臣们回答:陛下挂念寇准,就不知每日在青州饮酒的寇准,是否挂念陛下。

一句话就打消了宋太宗召回寇准的念头,也让寇准的成名延后了很多年。

公元1004年,寇准因为在“澶渊之盟”过程中的强硬表现,成了皇帝最为仰仗的权臣,志得意满之后的寇准更加放浪形骸,长期在家中召集同僚,有事没事就通宵达旦饮酒,简直到了嗜酒如命的程度。

就连他自己都说:痛饮能令百恨开。

(喝酒误事)

酒精成了寇准唯一的依靠,有这样的心态,正事当然是被遗忘的对象啊。

喝酒必定误事,果不其然,连续喝酒喝了16年之后,寇准误事了。

公元1020 年(天禧四年),当时宋真宗病重,由刘太后(刘俄)代行国事,太子赵祯监国。

当时的太子不过11岁年纪,国事都是刘太后和大臣们商量着办,眼看女主天下,寇准有点焦虑,于是就给宋真宗进言说:老板啊,以后要是刘太后专权,与国不利啊。

建议宋真宗剥夺刘太后权利,打压依附刘太后的丁谓等奸佞之人。

宋真宗从善如流,答应了请求,随后寇准就嘱咐翰林学士杨亿起草奏章,并准备以杨亿取代丁谓的职务。

(刘太后非一般人)

一般而言,这种密约都是需要保密的事情。

可寇准那天晚上又一次喝酒了,喝酒喝多了酒后失言,就让这消息走漏了出去。

消息一走漏,就给了别人反击的机会。

只见这刘太后还有丁谓内外配合,一个吹枕边风,一个弄诋毁信,两人配合无间,让寇准有口难辩。

这年四月六日,备受非议的寇准被罢相,成了没有实权的太子太傅,封莱国公。

实权虽没了,还不算一撸到底。

不久后,负责太子东宫事宜的内侍头目周怀政,借真宗重病机会,居然阴谋发动政变,意图将宋真宗送上太上皇位置,让太子继位,拉拢寇准做宰相,杀丁谓人,夺刘太后权。

这人和寇准关系良好,是资深酒友,经常喝的天昏地暗的。

一般喝酒比较多的人,做这种需要保密的事,都要出乱子。

果不其然事情败露,引的将死的宋真宗大为震怒。

即便寇准不知情,可酒友的身份,也让寇准落下了口实,最后成了替罪羊。

寇准从宰辅大臣,变成了四品的太常卿-知相州外派地方。

宋真宗死后,清算继续,寇准被一贬再贬,最后成了九品的道州司马。

可怜一代名臣,就此永世不得翻身。

这无疑都是喝酒惹的祸啊。

广大酒友们,当引以为鉴!

标签: 寇准丁谓赵恒宰相宋太宗杨亿

更多文章

  • 寇准笔下的柳枝|每日一诗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华标签:寇准,诗词,高超,柳枝,诗人,宋朝,古典乐,千古名句,中国传统音乐

    诗词赏析这首诗是北宋政治家寇准所作,诗题为“柳”,却不带一个“柳”字,但处处有“柳”的影子。在诗人的笔下,柳枝也有它风流的一面,在极具动感的同时,又饱含着诗人对柳枝的情感。全诗描绘出一幅清雅别致的江南春色图,感情自然流露,毫不做作,足以体现寇准的高超水平。文字由好诗词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觉得好看,点

  • 寇准出身名门,被宋太宗评价“尤文皇之得魏徵”最终却客死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寇准,宋太宗,魏徵,丁谓,王钦若,刘娥

    寇准被称为“渭南三贤之一”。公元961年8月27日,寇準(准)出生于华州下邽(gui、今陕西渭南),北宋的政治家、诗人。寇准的一生可谓是众星捧月到望洋兴叹。追溯寇准的家世,他的先祖就曾在西周武王时期担任司寇(次于三公,位同六卿),且因屡建大功,被赐以官职为姓。他的父亲寇湘也在后晋开运年间考中了进士甲

  • 寇准不得不叹服:他专在皇上面前揭人家短处,人家却常称他有才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寇准,王旦,宰相,赵恒,皇上

    宋朝的大臣为争名争利,互相倾压,互相掣肘已是常事,皇上一时分不忠奸也很正常,只有到了国家危急时刻,才会显示出来。宋朝的名臣也有不少,我们熟知的寇准也算一个。不过,历史上的寇准和评书、小说《杨家将》里的寇准可大不相同,籍贯、出身、经历都相差很远。都是说书人和小说作者自己创作的,不是真事。但寇准确实是宋

  • 北宋名臣寇准真的是清官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寇准,宰相,丁谓,宋太宗,司马光,清官

    北宋宰相寇准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清官,他不仅幽默风趣、足智多谋而且忠君爱国,深受百姓爱戴,历史剧《亁佑山天书》、折子戏《寇准背靴》等都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优秀传统剧目。在这些戏中,寇准两袖清风,头上的乌纱帽破烂不堪,接待远道而来钦差用的竟是随手从草帽上拔下来的干草,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真实历史中寇准的豪横作

  • 北宋寇准一生刚直,让皇帝是又喜又恨又离不开,最终悲惨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聪聪扒历史标签:寇准,皇帝,赵恒,宰相,真宗,北宋,宋朝,诗人,宋太宗,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寇准作为北宋名相,虽只经历太宗、真宗两朝,但却对北宋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四十三岁之前一直顺风顺水,但却因为过于严正刚直的性格,多次遭到贬谪,后来虽然重登相位,但却受到权奸制约,一直没能有太大作为。初入仕途寇准早年丧父,更是让本就天资聪慧的他发奋读书,在十九岁的时候就考中贡士,有了参加殿试的资格

  • 赵光义儿子也是个窝囊废,不听从寇准打契丹,却执意要议和进贡!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宋太宗,寇准,契丹,赵恒,契丹人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于997年5月8日继赵光义为帝,即为宋真宗,在位25年。历史上说他是位聪明之主,说他幼小时就聪明英睿,姿表特异,和其它王子嬉戏时,喜欢作战阵之戏,自称“元帅”。由此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喜爱,将他养在宫中。在他做开

  • 名相寇准被贬,八贤王吓到装疯!和武则天吕后齐名的刘娥有多猛?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鉴标签:寇准,武则天,吕雉,刘娥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都会出现皇后或者太后垂帘听政的剧情。比如汉朝的吕后,清末的老佛爷慈禧等,这些垂帘听政的女性一般都是史书或者影视剧中的反面形象。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太后:她虽然也临朝称制,权势滔天,名相寇准都被贬斥天边,民间故事中著名的八贤王都被吓得装疯卖傻。甚至有臣

  • 两个男人争夺一个妻子,寇准下令:明天来领回尸体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寇准,李松,王五,自缢

    寇准见两个男人都说刘氏是自己的老婆,便让他们明天再来认老婆,谁知次日二人来后,刘氏竟自缢了。北宋年间,寇准在成安县当知县时,有个叫李松的来告状,说王五霸占了他的妻子。寇准仔细询问才得知,李松在外做生意走了10来年,妻子刘氏在家拉扯着孩子,穷得日子没法过。半年前,就把猎户王五招到家里,搭伙过日子。王五

  • 北宋脊梁寇准,一个被女人“逼疯”的男人,最终下场如此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六七八的史会标签:寇准,宰相,皇帝,赵恒,太宗,刘娥,吕端,北宋,脊梁,诗人,宋朝,古典乐,平民百姓,中国传统音乐

    寇准,俗称寇老西儿,醋当酒,民间形象里,以审理潘杨两样的案件,以刚正不阿闻名于世,号称北宋最牛文臣。寇准的民间印象里,第一个就是错的,寇准可不是山西人,他可是陕西渭南人,民间演义里把他说成是山西人,可能是为了配合他的形象,刚和硬是那个时代,山西给人的印象,而这两点正是寇准身上最鲜明的特征。寇准是典型

  • 武将高琼:澶渊之盟功劳不亚于寇准,带动高家在两宋长盛不衰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高琼,寇准,澶渊之盟,赵恒,真宗

    在北宋历史上,澶州之盟是一个大事件。通过澶渊之盟,宋与辽缔结和约,结束了两国间长期的战争状态,给双方带来了百余年的和平。在论叙澶渊之盟功臣的时候,人们总是首先会想起名相寇准、王旦等文臣的名字,而武将却很少被人提及。澶渊之盟如此重大事件,若没有武将的参与岂能成功?事实上,武将在澶渊之盟的所起的作用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