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名臣寇准真的是清官吗?

北宋名臣寇准真的是清官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4314 更新时间:2023/12/16 15:59:16

北宋宰相寇准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清官,他不仅幽默风趣、足智多谋而且忠君爱国,深受百姓爱戴,历史剧《亁佑山天书》、折子戏《寇准背靴》等都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优秀传统剧目。

在这些戏中,寇准两袖清风,头上的乌纱帽破烂不堪,接待远道而来钦差用的竟是随手从草帽上拔下来的干草,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真实历史中寇准的豪横作为或许会令你大吃一惊。

三贬三谪,客死异乡

《寇忠愍公准旌忠之碑》中提到:“年十九,一举擢进士第,解褐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时在太平兴国五年也。”寇准不足弱冠便进士及第,可谓年少有为,此后步步高升,逐渐显露出自己超凡的政治才能,亦由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他28岁时,因不惧圣威,直言进谏而获得了宋太宗的赞赏,宋太宗曾感慨:“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此后寇准真正成为了皇帝跟前的红人,备受恩宠,仕途更是平步青云。

淳化年间,寇凖与张逊相互敌视,某日寇准骑马与好友外出,却碰见一个疯子朝着他的马头高呼万岁,此事被张逊得知后,借机到皇帝跟前诋毁寇准两人当面对质互相揭短,引得宋太宗大为恼怒,各打五十大板,寇准因此第一次被贬官至青州。

寇准处事干练,有勇有谋,是皇帝手下最称心的大臣,他走之后,宋太宗一直闷闷不乐,满心盼望他能够尽快归朝,第二年,宋太宗主动召其回京师,拜为参知政事,不久后又加给事中。

景德元年,寇准43岁,已经成为了一国之宰相,此时辽军趁着宋真宗根基未稳,率大军南下,直逼京都,大宋朝廷惊慌失措,真宗怯懦不决,想要迁都西南,苟且偷安。

是寇准力挽狂澜,一力主张真宗御驾亲征,稳定军心,最终宋将射杀了辽军先锋,打消了辽国吞并大宋的嚣张气焰,战争才暂时平息,两国签订下不平等和约,为双方争取了一段时间的和平,这就是“檀渊之盟”。

寇准在檀渊之盟中所做的努力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居功至伟,但是在当时那个尔我诈的朝堂之中却因此树敌颇多,在王钦若一伙人的攻讦之下,不到两年的时间,寇准再次被贬至陕州做知州。

此后寇准在官海浮沉,遭贬重升,天禧三年,他重回政治核心,此时他已经年近六十,性格更加耿直,在朝中惹恼了不少人,不久后,刘皇后与丁谓等人联手第三次将他拉下相位,贬谪出京。

这一次遭贬,寇准再无翻身的余地,因为他的政敌丁谓当了宰相,寇准被一贬再贬,乾兴元年,他含冤负屈离开前往广东雷州赴任,那里苦不堪言,连个像样的住房也没有。

宦海沉浮一辈子,寇准如飘萍一叶,据说,他晚年穷困潦倒,62岁客死雷州之时连办后事的钱都没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根据《宋史·寇准传》中的记载,寇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寇准奢侈的名声大而深远,以至于司马光在训诫子孙之时常常寇准举例曰:“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莱国公即是寇准死后的被赐予的爵衔。

出身望族,天之骄子

寇准出身于名门望族,其远祖苏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屡建大功,赐以官职为姓。父亲寇湘于后晋开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后应诏任魏王记室参军,因屡建功勋,被封为国公,追赠官职至太师尚书令。

寇凖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十四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优秀的诗篇,十五岁时就能精习《春秋》,他虽然父亲早逝,但家资丰厚,自幼出手阔绰,生活豪奢,进士及第之后尤甚。

寇准早年深受宋太宗恩宠,被赐婚与皇亲宋娥,夫妻二人有钱有势,婚后每天设宴享乐。有一次寇准的舅舅赵午到寇家做客,看到众宾纸醉金迷的生活不禁伤感地感叹道:“你如此沉迷享乐,却也不想想曾经你的母亲是如何勤俭持家的”

寇准听到舅父的教诲满脸愧疚,却不肯悔改,中午他大设宴席请赵午一同用餐,赵午执意不肯,又再次劝道:“你在这里吃得这么好,知不知道家乡遇灾,饿死了许多人。”寇准这才撤掉宴席,请旨回乡赈灾。

寇准贪图享乐,每次准备宴会都会耗费大量蜡烛,使得宅邸内外晃如白昼,当时邓州盛产花蜡烛,然而据史料记载当时邓州每年进贡给朝廷的不过一百只,蜡烛属于珍惜物资,普通人家用不起,一般都是使用油脂,寇准却“寝室亦燃烛达旦”,“厕溷间”也是烛泪满地。

欧阳修杜衍的“未尝燃官烛,油灯一炷,荧然欲灭。”与寇准对比,劝诫后人,在他看来,寇准才华卓绝却不得善终,其背后的原因与寇准本人的奢靡习性不无关系。

南宋陆游游览巴东,拜谒寇准像之时也作诗写道:“人生穷达谁能料,蜡泪成堆又一时。”陆游也认为寇准晚年的生活之所以穷困不堪,正在于他太过奢侈,耗尽了家资。

而且寇准举办宴席期间,还有众多歌舞乐伎表演助兴,寇准尤爱《柘枝舞》,据沈括记载,南宋的《柘枝舞》需用二十四人共舞方能完成,而曾经为寇准表扬过这支舞蹈的舞姬却说今日所舞“比当时十不得二三”,可见寇准之时若要舞一曲《柘枝舞》需要百人左右。

寇准会客必舞,可见耗费之巨大,而且待舞姬舞完之后,寇准往往赠绫一束以示喜爱。寇准的小妾茜桃因此写诗:“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寒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珍贵的绫罗绸缎轻易便能赏赐给舞姬可见寇准出手阔绰,司马光因此在劝导儿子之时就以寇准为反面案例,说:“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俸禄厚重,骄奢无度

寇准之所以能过上如此阔绰的生活与当时的俸禄制度不无关系,宋代重文轻武,北宋官员俸禄之优厚,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以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来看,俸禄之高确实惊人,比如从一品之宰相,有料钱300贯,春冬绫20匹,绢30匹,绵100两,70人的傔人衣粮,薪蒿炭盐等它物。

即使是从五品之中散大夫,如出任相应差遣,就有料钱45贯,春冬绫5匹,绢17匹,傔人餐钱约35贯,在京有职钱30贯,出任地方官则有10顷左右的职田。

当然,高级官员的收入,远远不限于各种规定的俸禄,宋代颇为推崇“以俸养廉”,时常会通过各种方式赏赐朝臣,以提高臣子的待遇,防止贪污腐败,譬如遇上皇帝登基、生辰及郊祀、明堂大礼,有大量赏赐可得。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恩例,如生前有赆礼,死后有赙赠等等,每次数量之巨,令人咋舌。何况,他们既无守阙之虑,恩荫制度又可保其子弟人人皆能入仕做官,如此优厚的待遇,使寇准有充足的条件过着奢侈的生活。

那么寇准晚年又为什么会如此凄苦呢?这就要说到北宋高级官员与低级官员之间的俸禄差距了。

乾兴元年,寇准被贬谪为雷州司户参军,官职低微,仅有月俸12贯至15贯,粟禄2石至4石,按规定虽还有2顷至6顷职田,但岁租收入多寡不均,有些地方则根本无职田可言。

王安石在仁宗时论及州县官生活窘迫的境况时就明确指出:“其下州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钱八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选、待除、守阙通之,盖六七年而后得三年之禄,计一月所得,乃实不能四五千,少者乃实不能及三四千而已。虽厮养之给,亦窘于此矣”。

在这样的俸禄状况下,北宋生活困难的官员时有所闻,比如仁宗朝的洪渥,“以进士从乡举”,“久之乃得官,官不自驰骋,又久不进,卒监黄州麻城之茶场以死。死不能归葬,亦不能还其孥”,俸禄低微致使死在任上无钱治丧。

寇准一生行事豪奢,他少年及第,备受重用,很受皇帝恩宠,即便后来贬谪到了青州、陕州等地,官职也不低,俸禄优厚,娶的又是皇亲,自然财源不断,生活富足。

然而及至晚年,寇准陋习难改,仍然做不到勤俭度日,每到闲时仍旧如往常一般大肆宴饮,所以一家人坐吃山空,最终耗尽了家产,以至于功高盖世的一代名相不仅客死他乡,连丧礼都无钱操办。

故而钱惟演曾经评价寇准道:“诸君知莱公所以取祸否由晚节奢纵、宴饮过度耳。”

标签: 寇准宰相丁谓宋太宗司马光清官

更多文章

  • 北宋寇准一生刚直,让皇帝是又喜又恨又离不开,最终悲惨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聪聪扒历史标签:寇准,皇帝,赵恒,宰相,真宗,北宋,宋朝,诗人,宋太宗,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寇准作为北宋名相,虽只经历太宗、真宗两朝,但却对北宋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四十三岁之前一直顺风顺水,但却因为过于严正刚直的性格,多次遭到贬谪,后来虽然重登相位,但却受到权奸制约,一直没能有太大作为。初入仕途寇准早年丧父,更是让本就天资聪慧的他发奋读书,在十九岁的时候就考中贡士,有了参加殿试的资格

  • 赵光义儿子也是个窝囊废,不听从寇准打契丹,却执意要议和进贡!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宋太宗,寇准,契丹,赵恒,契丹人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于997年5月8日继赵光义为帝,即为宋真宗,在位25年。历史上说他是位聪明之主,说他幼小时就聪明英睿,姿表特异,和其它王子嬉戏时,喜欢作战阵之戏,自称“元帅”。由此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喜爱,将他养在宫中。在他做开

  • 名相寇准被贬,八贤王吓到装疯!和武则天吕后齐名的刘娥有多猛?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鉴标签:寇准,武则天,吕雉,刘娥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都会出现皇后或者太后垂帘听政的剧情。比如汉朝的吕后,清末的老佛爷慈禧等,这些垂帘听政的女性一般都是史书或者影视剧中的反面形象。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太后:她虽然也临朝称制,权势滔天,名相寇准都被贬斥天边,民间故事中著名的八贤王都被吓得装疯卖傻。甚至有臣

  • 两个男人争夺一个妻子,寇准下令:明天来领回尸体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寇准,李松,王五,自缢

    寇准见两个男人都说刘氏是自己的老婆,便让他们明天再来认老婆,谁知次日二人来后,刘氏竟自缢了。北宋年间,寇准在成安县当知县时,有个叫李松的来告状,说王五霸占了他的妻子。寇准仔细询问才得知,李松在外做生意走了10来年,妻子刘氏在家拉扯着孩子,穷得日子没法过。半年前,就把猎户王五招到家里,搭伙过日子。王五

  • 北宋脊梁寇准,一个被女人“逼疯”的男人,最终下场如此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六七八的史会标签:寇准,宰相,皇帝,赵恒,太宗,刘娥,吕端,北宋,脊梁,诗人,宋朝,古典乐,平民百姓,中国传统音乐

    寇准,俗称寇老西儿,醋当酒,民间形象里,以审理潘杨两样的案件,以刚正不阿闻名于世,号称北宋最牛文臣。寇准的民间印象里,第一个就是错的,寇准可不是山西人,他可是陕西渭南人,民间演义里把他说成是山西人,可能是为了配合他的形象,刚和硬是那个时代,山西给人的印象,而这两点正是寇准身上最鲜明的特征。寇准是典型

  • 武将高琼:澶渊之盟功劳不亚于寇准,带动高家在两宋长盛不衰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高琼,寇准,澶渊之盟,赵恒,真宗

    在北宋历史上,澶州之盟是一个大事件。通过澶渊之盟,宋与辽缔结和约,结束了两国间长期的战争状态,给双方带来了百余年的和平。在论叙澶渊之盟功臣的时候,人们总是首先会想起名相寇准、王旦等文臣的名字,而武将却很少被人提及。澶渊之盟如此重大事件,若没有武将的参与岂能成功?事实上,武将在澶渊之盟的所起的作用是文

  • 周忠应散文||寇准:衡阳雁去无留意

    历史解密编辑:大栗树传播标签:寇准,丁谓,宰相,太宗,赵恒,诗人,宋朝,王钦若,曹利用,周忠应,衡阳雁,古典乐,官宦世家,中国传统音乐

    寇准:衡阳雁去无留意寇准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我非常景仰他。为官,为人,为文都可以堪称一流。虽然《全宋诗》收录寇准诗歌二百六十余首,《全宋词》只收录寇准的词四首。但我总是把他当成一位难得的词人。他留存于世的词很少,但字字句句都在敲击人的心坎,一节一拍的音符穿透了历史的时空,如今又在我的心中敲响。01女

  • 揭秘宰相寇准被罢相原因:与宋真宗皇后刘娥斗争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寇准,赵恒,刘娥,丁谓,宰相,宋朝,宋真宗,章献明肃皇后,中国传统音乐

    公元1023年,63岁的寇准去世,穷得棺材都买不起。家属上书,太后答应拨款但只给了一半,棺材停在半岛十年,太后去世,仁宗下令将寇准棺材运回家安葬。名相寇准和太后有什么恩怨?连死后都不放过他。极度自负的寇准寇准是北宋名相,出身名门,自小才智超群,十九岁便考上了进士了,可谓少年成名。北宋太宗选择人才需要

  • 北宋政治家寇准如何促成澶渊之盟?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喜爱这个世界标签:寇准,宰相,丁谓,王旦,皇上,诗人,宋朝,王钦若,古典乐,澶渊之盟,北宋政治家,中国传统音乐

    作者:大聪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寇准(961或962年8月27日 —1023年10月24日 ),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先后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宋太宗重用,淳化二年(991年)任枢密副使,淳化五

  • 奇才为何难用?看看北宋名相寇准和四位贤相的相处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寇准,王旦,丁谓,吕端,赵恒,宰相

    自古有“奇才难用”“才大难为用”的说法。在古代政坛上,“奇才难用”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人归咎于古代君主的品德脾气,有人归咎于古代社会环境的晦暗忌才,这些,也许都不乏道理,不过,恐怕奇才本身的特点不能忽视。宋朝的寇准,人们公认为“奇才”,他身处宋太宗、真宗两个不算昏庸的君主当政的年代,同时代有吕端、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