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名相寇准被贬,八贤王吓到装疯!和武则天吕后齐名的刘娥有多猛?

名相寇准被贬,八贤王吓到装疯!和武则天吕后齐名的刘娥有多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以史为鉴 访问量:4395 更新时间:2024/1/23 16:57:55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都会出现皇后或者太后垂帘听政的剧情。

比如汉朝的吕后,清末的老佛爷慈禧等,这些垂帘听政的女性一般都是史书或者影视剧中的反面形象。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太后:

她虽然也临朝称制,权势滔天,名相寇准都被贬斥天边,民间故事中著名的八贤王都被吓得装疯卖傻。

甚至有臣子上书,要她学习武则天,披上龙袍称帝。但是她却说:“我不能做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情!”

死后却被文人评价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她就是宋真宗的第三任皇后——章献明肃皇后刘娥

一、出生低微

刘娥家族本来是官宦之家,但是在刘娥刚出生后没多久,她父母就没了,刘娥就寄人篱下,后来当了歌女维生,十几岁就嫁给了成都的一位银匠龚美。

后来龚美带着刘娥到大宋帝都汴梁讨生活,结果帝都物价昂贵,两人的生活更加难过,于是龚美就打算把刘娥给卖了。

刘娥长得好看,还能歌善舞。当时韩王宫内指挥使张耆偶尔看到刘娥后,觉得这个女孩子不错,就推荐给了韩王赵元休。

赵元休对这个刘娥一见钟情,丝毫不顾她是二婚,天天和刘娥混在一起。

但是赵元休堂堂皇室韩王,竟然天天和一个民间二婚歌女厮混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皇帝耳朵里。

宋太宗赵光义听见自己儿子这样,大怒之下让他现在、立刻、马上把刘娥赶出家门去!然后给他迎娶了大臣潘美的女儿为妻。

赵元休面对自己皇帝老爹的怒火不敢不从。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赵元休把刘娥赶出家门了,又给安排到亲信张耆家里,自己时不时以看望亲信的名义和刘娥私会。

张耆为了避嫌,只能把自己宅子让给刘娥,自己全家花五百两银子搬到别处。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刘娥可能就这样不为人知藏着,等到人老珠黄被抛弃算了。

但是意外很快就来了!

赵元休很快被改名赵元侃,之后又改名赵恒,这一系列改名后面都标志着赵恒已经确认了他太子的地位。

二、进入皇宫

公元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

宋真宗即位后,被赶出家的刘娥也叫了回来,不过因为她出身低微,只能在宫里担任四品美人,是最低等级的嫔妃之一,但是照样很受宠。

但是不同于我们今天在宫斗剧里看到的,只要进入后宫就为了争宠斗得死去活来,刘娥在后宫里非常老实,一点都不争风吃醋,也不打小报告。

当时宋真宗有一个杨妃非常受宠,宋真宗出门办事都带着她,要是小说影视剧里,刘娥和杨妃肯定要死一个才罢休。

但是刘娥和杨妃一生都关系非常要好,情同姐妹。

后来宋真宗给刘娥逐渐升级,从四品美人升到修仪、德妃

到了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的郭皇后驾崩,真宗就打算让刘娥当皇后,但是朝中大臣几乎全部反对。

尤其是寇准,直接批评:“刘娥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国之母。”真宗没办法,就找借口不了了之,把皇后之位先空下来。

又拖了六年,直到大中祥符五年(1013年),真宗才册立宠妃刘氏为皇后。

但是就这,还有奉命撰写诏书的翰林学士拒绝为刘娥起草册立皇后的诏书,真宗只得另找他人。

三、掌控朝政

在中国历史上,皇后要想掌握大权,首要的一步就是要熟悉朝政。

汉朝的吕后、唐代的武则天都是这么过来的,刘娥也不例外。

当时的宋真宗身体素质逐渐下降,他的心态也逐渐发生变化,整天追求天下哪里又出现祥瑞,朝廷大事都扔到一边。

而刘娥因为不争风吃醋,后宫整理的相当好,后世传说的“狸猫换太子”这样的恶太后根本不存在。

于是宋真宗就让刘娥帮自己处理朝政。

刚开始的时候,是宋真宗退朝还要看很多各地的奏折,经常看到很晚;刘娥作为皇后经常陪着他;

陪的时间多了,宋真宗也发现刘娥有些建议非常好,就干脆把一些事情丢给刘娥处理,而刘娥的处理也是“周谨恭密”。

帝朝退,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之。周谨恭密,益为帝所倚信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九》:

第二步就是要有外援。

但是刘娥自己是个孤儿,根本没有家族的依靠,这个时候他想起自己的前夫银匠龚美算半个亲人。

但是现在刘娥是皇后,肯定不能说龚美是自己前夫,就让龚美改姓为刘,刘娥和龚美结为兄妹。

刘美作为刘娥仅有的外戚,升官加爵自然不在话下,一度官居都指挥使,马军都侯,掌握了禁军。

四、罢免寇准

到了天禧三年(1019年),太白金星突然在白天出现,占卜之后的结论是:“女主昌”。

此时宋真宗身体不好,朝堂的事情基本上都由刘娥处理了。宋真宗看到这样的天象,担心刘娥成了武则天,于是就和寇准秘密商量打算先让太子监国。

但是很快,寇准的秘密就被刘娥知道了,寇准直接被降职为太子太傅。

寇准的同党周怀政心一横,决定鱼死网破,发起兵变废掉皇后刘娥,然后让真宗当太上皇让位给太子,然后恢复寇准宰相的位子,让他辅佐新皇。

计划很美好,但是结果很尴尬。

周怀政直接被处死,寇准直接从宰相直接贬到道州当司马,后来又贬到雷州半岛,彻底没了复起的机会。

五、临朝称制

1022年,宋真宗死后刘娥开始临朝称制。

当时上朝时,小皇帝宋仁宗坐在左边,皇太后刘娥坐在右边。整个朝廷大权全部掌握在刘娥手里。

之后的刘娥基本上就跟皇帝没啥两样,刘娥经常穿着皇帝才能穿的衮衣。有一次,刘娥打算穿着衮衣去太庙祭拜。

有个大臣拦住刘娥说:您要是去太庙穿这个,到时候祭拜是行男礼还是行女礼啊?

刘娥也不知道咋回答。

后来刘娥做出妥协,把帝王衮服的十二章图案减去象征忠孝与洁净的宗彝、藻两章;然后没有佩戴帝王的佩剑,这才进入太庙祭祀。

当时有很多人都建议刘娥“行武后故事”,还有人献上《武后临朝图》,但是刘娥在考虑很久后,扔掉《武后临朝图》,说:"吾不作此负祖宗事。"

当时宋太宗的第八子赵元俨有贤名,他也正是野史中的八贤王。

宋真宗的时候和他关系很好,给他官爵都很高。等真宗去世,仁宗继位后,又给他赐赞拜不名、诏书不名、入朝不趋……

刘太后临朝专政的时候,赵元俨觉得自己是宋太宗最爱的儿子,此时官爵都太高,容易被太后针对,自己又不是太后对手,就干脆闭门不出,与外人隔绝。

后来赵元俨怕这样都不保险,干脆对外说自己得了神经病,不能上朝,不能出门。

等到刘娥去世,赵元俨才出门。

而且赵元俨一出山就给死去的刘娥捅了一刀,赵元俨给宋仁宗说:“太后死了你别太伤心了,刘娥不是你的亲生母亲,你的亲生母亲早就死于非命了。”

宋仁宗大惊失色,接下来很多人都证实了仁宗真的是李宸妃的儿子,只不过被刘娥害死李妃后抱养了仁宗。

这也就是野史中传说的狸猫换太子。

于是宋仁宗决定去找找自己亲生母亲葬到啥地方了,要开棺看一眼自己母亲。

结果一查,李妃死的时候只是一个宫女,结果被刘娥以皇后礼仪厚葬,整个棺木都用水银保护,李妃相貌栩栩如生。

宋仁宗看到这样,顿时长叹一口气说:别人说的话还是不可信啊!

被誉为八贤王的赵元俨,刘娥活着的时候只敢装疯卖傻,等刘娥死了,他想这下有机会了,没想到连死去的刘娥都斗不过。

刘娥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传奇、最被低估的女性之一!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九》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第一》

标签: 寇准武则天吕雉刘娥

更多文章

  • 两个男人争夺一个妻子,寇准下令:明天来领回尸体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寇准,李松,王五,自缢

    寇准见两个男人都说刘氏是自己的老婆,便让他们明天再来认老婆,谁知次日二人来后,刘氏竟自缢了。北宋年间,寇准在成安县当知县时,有个叫李松的来告状,说王五霸占了他的妻子。寇准仔细询问才得知,李松在外做生意走了10来年,妻子刘氏在家拉扯着孩子,穷得日子没法过。半年前,就把猎户王五招到家里,搭伙过日子。王五

  • 北宋脊梁寇准,一个被女人“逼疯”的男人,最终下场如此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六七八的史会标签:寇准,宰相,皇帝,赵恒,太宗,刘娥,吕端,北宋,脊梁,诗人,宋朝,古典乐,平民百姓,中国传统音乐

    寇准,俗称寇老西儿,醋当酒,民间形象里,以审理潘杨两样的案件,以刚正不阿闻名于世,号称北宋最牛文臣。寇准的民间印象里,第一个就是错的,寇准可不是山西人,他可是陕西渭南人,民间演义里把他说成是山西人,可能是为了配合他的形象,刚和硬是那个时代,山西给人的印象,而这两点正是寇准身上最鲜明的特征。寇准是典型

  • 武将高琼:澶渊之盟功劳不亚于寇准,带动高家在两宋长盛不衰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高琼,寇准,澶渊之盟,赵恒,真宗

    在北宋历史上,澶州之盟是一个大事件。通过澶渊之盟,宋与辽缔结和约,结束了两国间长期的战争状态,给双方带来了百余年的和平。在论叙澶渊之盟功臣的时候,人们总是首先会想起名相寇准、王旦等文臣的名字,而武将却很少被人提及。澶渊之盟如此重大事件,若没有武将的参与岂能成功?事实上,武将在澶渊之盟的所起的作用是文

  • 周忠应散文||寇准:衡阳雁去无留意

    历史解密编辑:大栗树传播标签:寇准,丁谓,宰相,太宗,赵恒,诗人,宋朝,王钦若,曹利用,周忠应,衡阳雁,古典乐,官宦世家,中国传统音乐

    寇准:衡阳雁去无留意寇准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我非常景仰他。为官,为人,为文都可以堪称一流。虽然《全宋诗》收录寇准诗歌二百六十余首,《全宋词》只收录寇准的词四首。但我总是把他当成一位难得的词人。他留存于世的词很少,但字字句句都在敲击人的心坎,一节一拍的音符穿透了历史的时空,如今又在我的心中敲响。01女

  • 揭秘宰相寇准被罢相原因:与宋真宗皇后刘娥斗争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寇准,赵恒,刘娥,丁谓,宰相,宋朝,宋真宗,章献明肃皇后,中国传统音乐

    公元1023年,63岁的寇准去世,穷得棺材都买不起。家属上书,太后答应拨款但只给了一半,棺材停在半岛十年,太后去世,仁宗下令将寇准棺材运回家安葬。名相寇准和太后有什么恩怨?连死后都不放过他。极度自负的寇准寇准是北宋名相,出身名门,自小才智超群,十九岁便考上了进士了,可谓少年成名。北宋太宗选择人才需要

  • 北宋政治家寇准如何促成澶渊之盟?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喜爱这个世界标签:寇准,宰相,丁谓,王旦,皇上,诗人,宋朝,王钦若,古典乐,澶渊之盟,北宋政治家,中国传统音乐

    作者:大聪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寇准(961或962年8月27日 —1023年10月24日 ),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先后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宋太宗重用,淳化二年(991年)任枢密副使,淳化五

  • 奇才为何难用?看看北宋名相寇准和四位贤相的相处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寇准,王旦,丁谓,吕端,赵恒,宰相

    自古有“奇才难用”“才大难为用”的说法。在古代政坛上,“奇才难用”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人归咎于古代君主的品德脾气,有人归咎于古代社会环境的晦暗忌才,这些,也许都不乏道理,不过,恐怕奇才本身的特点不能忽视。宋朝的寇准,人们公认为“奇才”,他身处宋太宗、真宗两个不算昏庸的君主当政的年代,同时代有吕端、毕士

  • 寇准:用一生积累差评的人,即便功劳不小,最终也难逃流放荒岛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寇准,王旦,宰相,赵恒,澶渊之盟

    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军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入宋朝的京都开封,朝廷上下一片惊慌失措。自从“雍熙北伐”惨败以来,宋朝对辽国的战略方针就从“进攻”转为了“防御”,一直秉持和平共处的原则存在着,这次辽国大举进兵,宋朝政权表现得手足无措也实属正常。此时朝中众人也是意见不一,有人建议求和、有人建议南迁;

  • 寇准:无地起楼台相公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寇准,宰相,丁谓,赵恒,宋太宗,刘皇后

    1023年10月24日,寇准在广东雷州去世,这是他最后的贬谪之地。寇准本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因是西北人士还有“寇老西儿”的别称。寇准与杨家将的故事通过戏曲形式,广为流传,不过这些都是杜撰的。历史上的寇准直言进谏,击退外敌,官拜宰相,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寇准做官廉洁,他入仕三十年,两度任相,位居

  • 北宋宰相寇准的120首绝句,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寇准,秋山,宰相,江南,秋怀,江上,感旧,北宋,宋朝,诗人,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

    寇准,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19岁的寇准考中进士。授大理评事,先后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宋太宗重用,淳化二年任枢密副使,淳化五年升任参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