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寇准不得不叹服:他专在皇上面前揭人家短处,人家却常称他有才

寇准不得不叹服:他专在皇上面前揭人家短处,人家却常称他有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2096 更新时间:2024/1/22 17:09:35

宋朝的大臣为争名争利,互相倾压,互相掣肘已是常事,皇上一时分不忠奸也很正常,只有到了国家危急时刻,才会显示出来。

宋朝的名臣也有不少,我们熟知的寇准也算一个。不过,历史上的寇准和评书、小说《杨家将》里的寇准可大不相同,籍贯、出身、经历都相差很远。都是说书人和小说作者自己创作的,不是真事。

但寇准确实是宋初的名臣。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十九岁(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时,就考中了进士。他为人刚正直爽,又有才能,多次受到皇上重用,被任命为宰相,可因为他的刚直,经常触犯皇上的忌讳,那些与他有矛盾的大臣又趁机攻击他的过失,因此又多次遭到罢免。

在宋朝,哪个大臣被皇上一高兴看中了,被任命为宰相,过几天不高兴了,再将他罢免,过些日子,想起他的好来之后,再次任命为宰相,这都是平常事。

寇准当然对官职升降也习以为常,因此,对大臣同僚也没有什么过高的期望,他自己也是禀性不改,在皇上面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认为别人错误的,就直言进谏。

他对自己的才学、人品很自负,满朝大臣几乎没人让他心服。这这一位却让他心服了。

这一位也是宋初的名臣,在宋真宗一朝,位居宰相之职十几年,深得宋真宗的器重。他还和寇准是同一年考中的进士,按古时候的说法,他们是同年。只是比寇准大了四岁。这位就是宋初名相王旦

王旦是在景德三年(1006年),被宋真宗任命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拜相的。寇准比王旦担任宰相要早好几年,他是在咸平六年(1003年)八月,被宋真宗任命为宰相的,当时,辽国大举入侵大宋,寇准在危难时期上任,主张抗辽,反对议和,督促宋真宗御驾亲征,订立了著名的“澶渊之盟”。

可事后,却被宰相王钦若反戈一击,说他要挟宋真宗御驾亲征是把真宗皇帝作为孤注,孤注一掷,侥幸取得了胜利,却没想到皇帝的安危。宋真宗听信王钦若等人的谗言,景德三年(1006年)二月,就罢免了寇准的宰相之职,改任刑部尚书,后为兵部尚书。同日,王旦作了宰相。

大中祥符七年六月,寇准又兵部尚书被任命为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算又是恢复宰相之职。

这期间,多亏了王旦在宋真宗面前对寇准的极力推荐。

那时,正被宋真宗倚重的王旦得了重病,一直不好。宋真宗为王旦的病情担忧,也为国事发愁。他让人把病中的王旦抬到宫中,问他说:“爱卿现在得了重病,万一不治,让朕把天下交付给谁呢?”

王旦说:“知臣莫若君,希望皇上仔细挑选。”这是国家大事,王旦不想直言,怕犯了皇帝的忌讳。宋真宗再三询问,也不回答。

宋真宗无奈,直接问道:“你看张咏怎么样?”又问道:“或者马亮行不行?”王旦还是不说话,也不说行也不说不行。

宋真宗说:“你可说话句话啊,或者你觉得谁更合适?告诉我。”

王旦无奈,或许也正等着宋真宗追问,他说道:“以臣之愚见,莫若寇准。”

宋真宗沉默半天,说道:“寇准性格刚褊执,你再考虑考虑别人。”

王旦说:“其他人,臣就不知道了。”

看来,王旦早就知道宋真宗不想让寇准接任,所以,他一直坚持不说,直到宋真宗逼急了才说。

果不其然,后来,宋真宗还是采纳了王旦的意见,将寇准升为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

可是,第二年四月,就又把寇准的枢密使一职给免了。因为寇准不能容忍三司使林特等人的奸佞,经常和他们在朝廷上争吵。

当时,宋真宗对王旦等人说:“本以为寇准年纪大了,阅历深了,以为他的性格能改了。可是,现在看来,比以前更加固执了。”

王旦等人说:“寇准喜欢让人心怀感恩,又想在人面前显示威严,这本来是大臣们应当回避的,可寇准却把它当成自己的职责。这是他的短处。但是,如果不是遇到了至仁至明之主,谁能包容他呢?”

虽然有王旦的委宛解脱,可宋真宗还是把寇准的枢密使一职免了。

并且,在寇准任枢密使期间,寇准经常在宋真宗面前,揭王旦的短处,而王旦却在宋真宗面前,经常称赞寇准的才能。

有时,让宋真宗也觉得寇准这人有点不地道了。有一天,宋真宗就对王旦说了:“你是经常说寇准的好话,可寇准却专门说你的坏话。”

王旦说:“这才合乎情理,我在相位久了,在政事上的缺漏必然要多,寇准对陛下讲话不隐不瞒,这才越发显示他的忠直本性,这也是我为什么更看重寇准的原因。”

这才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宋真宗也越发看重王旦。

在寇准估计自已要被罢免时,他私下派人去求王旦,希望把他罢免后,能出外担任个节度使。

王旦听后大惊,说道:“这节度使的职务怎么可以请求我呢?并且,我从来不受私人请托,你们寇大人也不是不知道。”被拒绝后,寇准对王旦很有意见。

后来,在罢免寇准之前,宋真宗征求王旦意见:“寇准罢免后,给他个什么官职合适呢?”

王旦说:“寇准不到三十岁,就被太宗提拔为要职,有才能有人望。如果派他担任一个地方的节度使,独挡一面,他的才能和丰采也足以为朝廷争光。”

后来,寇准的免职及任命书下来了,他一见被新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哭着对宋真宗谢恩说:“如果不是陛下对臣施恩,怎么会给我这样的位子!”

宋真宗对寇准说:“你不应该感谢我,你应该感谢王相。”然后,宋真宗详细地把王旦的提议经过告诉了寇准。

寇准心感愧疚,自己还在怨恨王旦多么寡恩呢,谁知人家想得如此周到,时时为自己考虑,而自己却常常说人家的坏话。

事后,寇准常对人说:“王同年的器识,不是我寇准可以推测的。”

确实,在宋朝一代,如王旦宰相这样度量器识的重臣,真的少见!

标签: 寇准王旦宰相赵恒皇上

更多文章

  • 北宋名臣寇准真的是清官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寇准,宰相,丁谓,宋太宗,司马光,清官

    北宋宰相寇准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清官,他不仅幽默风趣、足智多谋而且忠君爱国,深受百姓爱戴,历史剧《亁佑山天书》、折子戏《寇准背靴》等都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优秀传统剧目。在这些戏中,寇准两袖清风,头上的乌纱帽破烂不堪,接待远道而来钦差用的竟是随手从草帽上拔下来的干草,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真实历史中寇准的豪横作

  • 北宋寇准一生刚直,让皇帝是又喜又恨又离不开,最终悲惨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聪聪扒历史标签:寇准,皇帝,赵恒,宰相,真宗,北宋,宋朝,诗人,宋太宗,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寇准作为北宋名相,虽只经历太宗、真宗两朝,但却对北宋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四十三岁之前一直顺风顺水,但却因为过于严正刚直的性格,多次遭到贬谪,后来虽然重登相位,但却受到权奸制约,一直没能有太大作为。初入仕途寇准早年丧父,更是让本就天资聪慧的他发奋读书,在十九岁的时候就考中贡士,有了参加殿试的资格

  • 赵光义儿子也是个窝囊废,不听从寇准打契丹,却执意要议和进贡!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宋太宗,寇准,契丹,赵恒,契丹人

    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于997年5月8日继赵光义为帝,即为宋真宗,在位25年。历史上说他是位聪明之主,说他幼小时就聪明英睿,姿表特异,和其它王子嬉戏时,喜欢作战阵之戏,自称“元帅”。由此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喜爱,将他养在宫中。在他做开

  • 名相寇准被贬,八贤王吓到装疯!和武则天吕后齐名的刘娥有多猛?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鉴标签:寇准,武则天,吕雉,刘娥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都会出现皇后或者太后垂帘听政的剧情。比如汉朝的吕后,清末的老佛爷慈禧等,这些垂帘听政的女性一般都是史书或者影视剧中的反面形象。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太后:她虽然也临朝称制,权势滔天,名相寇准都被贬斥天边,民间故事中著名的八贤王都被吓得装疯卖傻。甚至有臣

  • 两个男人争夺一个妻子,寇准下令:明天来领回尸体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寇准,李松,王五,自缢

    寇准见两个男人都说刘氏是自己的老婆,便让他们明天再来认老婆,谁知次日二人来后,刘氏竟自缢了。北宋年间,寇准在成安县当知县时,有个叫李松的来告状,说王五霸占了他的妻子。寇准仔细询问才得知,李松在外做生意走了10来年,妻子刘氏在家拉扯着孩子,穷得日子没法过。半年前,就把猎户王五招到家里,搭伙过日子。王五

  • 北宋脊梁寇准,一个被女人“逼疯”的男人,最终下场如此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六七八的史会标签:寇准,宰相,皇帝,赵恒,太宗,刘娥,吕端,北宋,脊梁,诗人,宋朝,古典乐,平民百姓,中国传统音乐

    寇准,俗称寇老西儿,醋当酒,民间形象里,以审理潘杨两样的案件,以刚正不阿闻名于世,号称北宋最牛文臣。寇准的民间印象里,第一个就是错的,寇准可不是山西人,他可是陕西渭南人,民间演义里把他说成是山西人,可能是为了配合他的形象,刚和硬是那个时代,山西给人的印象,而这两点正是寇准身上最鲜明的特征。寇准是典型

  • 武将高琼:澶渊之盟功劳不亚于寇准,带动高家在两宋长盛不衰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高琼,寇准,澶渊之盟,赵恒,真宗

    在北宋历史上,澶州之盟是一个大事件。通过澶渊之盟,宋与辽缔结和约,结束了两国间长期的战争状态,给双方带来了百余年的和平。在论叙澶渊之盟功臣的时候,人们总是首先会想起名相寇准、王旦等文臣的名字,而武将却很少被人提及。澶渊之盟如此重大事件,若没有武将的参与岂能成功?事实上,武将在澶渊之盟的所起的作用是文

  • 周忠应散文||寇准:衡阳雁去无留意

    历史解密编辑:大栗树传播标签:寇准,丁谓,宰相,太宗,赵恒,诗人,宋朝,王钦若,曹利用,周忠应,衡阳雁,古典乐,官宦世家,中国传统音乐

    寇准:衡阳雁去无留意寇准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我非常景仰他。为官,为人,为文都可以堪称一流。虽然《全宋诗》收录寇准诗歌二百六十余首,《全宋词》只收录寇准的词四首。但我总是把他当成一位难得的词人。他留存于世的词很少,但字字句句都在敲击人的心坎,一节一拍的音符穿透了历史的时空,如今又在我的心中敲响。01女

  • 揭秘宰相寇准被罢相原因:与宋真宗皇后刘娥斗争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寇准,赵恒,刘娥,丁谓,宰相,宋朝,宋真宗,章献明肃皇后,中国传统音乐

    公元1023年,63岁的寇准去世,穷得棺材都买不起。家属上书,太后答应拨款但只给了一半,棺材停在半岛十年,太后去世,仁宗下令将寇准棺材运回家安葬。名相寇准和太后有什么恩怨?连死后都不放过他。极度自负的寇准寇准是北宋名相,出身名门,自小才智超群,十九岁便考上了进士了,可谓少年成名。北宋太宗选择人才需要

  • 北宋政治家寇准如何促成澶渊之盟?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喜爱这个世界标签:寇准,宰相,丁谓,王旦,皇上,诗人,宋朝,王钦若,古典乐,澶渊之盟,北宋政治家,中国传统音乐

    作者:大聪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寇准(961或962年8月27日 —1023年10月24日 ),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先后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宋太宗重用,淳化二年(991年)任枢密副使,淳化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