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大臣为争名争利,互相倾压,互相掣肘已是常事,皇上一时分不忠奸也很正常,只有到了国家危急时刻,才会显示出来。
宋朝的名臣也有不少,我们熟知的寇准也算一个。不过,历史上的寇准和评书、小说《杨家将》里的寇准可大不相同,籍贯、出身、经历都相差很远。都是说书人和小说作者自己创作的,不是真事。
但寇准确实是宋初的名臣。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十九岁(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时,就考中了进士。他为人刚正直爽,又有才能,多次受到皇上重用,被任命为宰相,可因为他的刚直,经常触犯皇上的忌讳,那些与他有矛盾的大臣又趁机攻击他的过失,因此又多次遭到罢免。
在宋朝,哪个大臣被皇上一高兴看中了,被任命为宰相,过几天不高兴了,再将他罢免,过些日子,想起他的好来之后,再次任命为宰相,这都是平常事。
寇准当然对官职升降也习以为常,因此,对大臣同僚也没有什么过高的期望,他自己也是禀性不改,在皇上面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认为别人错误的,就直言进谏。
他对自己的才学、人品很自负,满朝大臣几乎没人让他心服。这这一位却让他心服了。
这一位也是宋初的名臣,在宋真宗一朝,位居宰相之职十几年,深得宋真宗的器重。他还和寇准是同一年考中的进士,按古时候的说法,他们是同年。只是比寇准大了四岁。这位就是宋初名相王旦。
王旦是在景德三年(1006年),被宋真宗任命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拜相的。寇准比王旦担任宰相要早好几年,他是在咸平六年(1003年)八月,被宋真宗任命为宰相的,当时,辽国大举入侵大宋,寇准在危难时期上任,主张抗辽,反对议和,督促宋真宗御驾亲征,订立了著名的“澶渊之盟”。
可事后,却被宰相王钦若反戈一击,说他要挟宋真宗御驾亲征是把真宗皇帝作为孤注,孤注一掷,侥幸取得了胜利,却没想到皇帝的安危。宋真宗听信王钦若等人的谗言,景德三年(1006年)二月,就罢免了寇准的宰相之职,改任刑部尚书,后为兵部尚书。同日,王旦作了宰相。
大中祥符七年六月,寇准又兵部尚书被任命为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算又是恢复宰相之职。
这期间,多亏了王旦在宋真宗面前对寇准的极力推荐。
那时,正被宋真宗倚重的王旦得了重病,一直不好。宋真宗为王旦的病情担忧,也为国事发愁。他让人把病中的王旦抬到宫中,问他说:“爱卿现在得了重病,万一不治,让朕把天下交付给谁呢?”
王旦说:“知臣莫若君,希望皇上仔细挑选。”这是国家大事,王旦不想直言,怕犯了皇帝的忌讳。宋真宗再三询问,也不回答。
宋真宗无奈,直接问道:“你看张咏怎么样?”又问道:“或者马亮行不行?”王旦还是不说话,也不说行也不说不行。
宋真宗说:“你可说话句话啊,或者你觉得谁更合适?告诉我。”
王旦无奈,或许也正等着宋真宗追问,他说道:“以臣之愚见,莫若寇准。”
宋真宗沉默半天,说道:“寇准性格刚褊执,你再考虑考虑别人。”
王旦说:“其他人,臣就不知道了。”
看来,王旦早就知道宋真宗不想让寇准接任,所以,他一直坚持不说,直到宋真宗逼急了才说。
果不其然,后来,宋真宗还是采纳了王旦的意见,将寇准升为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
可是,第二年四月,就又把寇准的枢密使一职给免了。因为寇准不能容忍三司使林特等人的奸佞,经常和他们在朝廷上争吵。
当时,宋真宗对王旦等人说:“本以为寇准年纪大了,阅历深了,以为他的性格能改了。可是,现在看来,比以前更加固执了。”
王旦等人说:“寇准喜欢让人心怀感恩,又想在人面前显示威严,这本来是大臣们应当回避的,可寇准却把它当成自己的职责。这是他的短处。但是,如果不是遇到了至仁至明之主,谁能包容他呢?”
虽然有王旦的委宛解脱,可宋真宗还是把寇准的枢密使一职免了。
并且,在寇准任枢密使期间,寇准经常在宋真宗面前,揭王旦的短处,而王旦却在宋真宗面前,经常称赞寇准的才能。
有时,让宋真宗也觉得寇准这人有点不地道了。有一天,宋真宗就对王旦说了:“你是经常说寇准的好话,可寇准却专门说你的坏话。”
王旦说:“这才合乎情理,我在相位久了,在政事上的缺漏必然要多,寇准对陛下讲话不隐不瞒,这才越发显示他的忠直本性,这也是我为什么更看重寇准的原因。”
这才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宋真宗也越发看重王旦。
在寇准估计自已要被罢免时,他私下派人去求王旦,希望把他罢免后,能出外担任个节度使。
王旦听后大惊,说道:“这节度使的职务怎么可以请求我呢?并且,我从来不受私人请托,你们寇大人也不是不知道。”被拒绝后,寇准对王旦很有意见。
后来,在罢免寇准之前,宋真宗征求王旦意见:“寇准罢免后,给他个什么官职合适呢?”
王旦说:“寇准不到三十岁,就被太宗提拔为要职,有才能有人望。如果派他担任一个地方的节度使,独挡一面,他的才能和丰采也足以为朝廷争光。”
后来,寇准的免职及任命书下来了,他一见被新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哭着对宋真宗谢恩说:“如果不是陛下对臣施恩,怎么会给我这样的位子!”
宋真宗对寇准说:“你不应该感谢我,你应该感谢王相。”然后,宋真宗详细地把王旦的提议经过告诉了寇准。
寇准心感愧疚,自己还在怨恨王旦多么寡恩呢,谁知人家想得如此周到,时时为自己考虑,而自己却常常说人家的坏话。
事后,寇准常对人说:“王同年的器识,不是我寇准可以推测的。”
确实,在宋朝一代,如王旦宰相这样度量器识的重臣,真的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