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初鄱阳湖之战第一功臣廖永忠,为什么没能封公爵?

明初鄱阳湖之战第一功臣廖永忠,为什么没能封公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淮下书生 访问量:2187 更新时间:2023/12/14 6:36:13

廖永忠自身内在的功劳够封公爵吗?廖永忠是谁,廖永忠就是电视剧里大虎的原型。

电视剧大虎剧照

前面淮下书生讨论小明王韩林儿之死时提到过廖永忠,很多朋友对书生关于廖永忠原本能够封公爵的观点表示了反对。他们认为廖永忠功劳不够、资历不够,因此没有资格封公爵,那么今天淮下书生就用三期视频和文章专门来聊聊廖永忠!

小明王和廖永忠

关于廖永忠够不够资格封公爵,其实可以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讲。内在就是他自己本身的功劳够不够封公爵,外在就是他的资历与其他公爵相比能不能跟上趟。

内在和外在

先说内在。老朱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前期最大的障碍就是陈友谅,而鄱阳湖之战便是朱陈二者之间的战略决战。此战是中国历史上继赤壁之战后的又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水战战例,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水战。

陈友谅

鄱阳湖之战可以说是老朱的生死之战、定鼎之战,它的完全胜利让老朱从此傲视群雄,也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鄱阳湖之战

而对于巢湖水军起家的廖永忠来说,此战便是他能力与功劳的最好证明。《明史·廖永忠传》记载:“(廖永忠)战鄱阳湖,决围殊死战。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

《明史·廖永忠传》

也就是说廖永忠在鄱阳湖之战中,奔走突围、殊死作战,还和常遇春一起,救了老朱一命,并打退了敌将张定边。张定边那可是被称为元末第一猛将的人物,而且鲜有败绩,廖永忠驾着快船就敢追赶射击张定边。

张定边

后面廖永忠又和俞通海用七艘船火攻烧掉了陈友谅几百艘楼船,率六艘船出入敌阵搏杀如入无人之境。另外拦截陈友谅,迫降陈理。也因此,在廖永忠回京后,老朱做了一个漆牌让他挂在家门口,漆牌上写了八个字:“功超群将,智迈雄师”。

功超群将,智迈雄师

也就是说廖永忠的功劳超过了其他将领,智谋凌驾于全军之上,并且得到了老朱的认可。廖永忠晋升为中书右丞的时候,中书左丞是老朱的外甥李文忠

老朱的定鼎之战,廖永忠被老朱认为出力最多,功劳最大,就这一项,他封公爵书生认为问题不大。此后在老朱灭张士诚、明升、方国珍陈友定、何真等战役中,廖永忠都有功劳。

老朱对外扩张

《明史·廖永忠传》记载:“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入见,仍命太子送还第。”也就是说洪武二年九月,廖永忠在平定两广之后班师回京时,老朱命太子朱标亲自出城迎接。廖永忠入朝觐见后,老朱又让朱标送他回府宅。如此高规格的对待,足见廖永忠的功劳确实大。

《明史·廖永忠传》

当然了,至于功劳大却没能封公爵,《明史》里也有交代:“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廖永忠不封公爵的原因

老朱的原话实际上认可了廖永忠在定鼎之战中的不世之功,也是应该封公爵的,问题就出在“使所善儒生窥朕意”这句话上。古代君王大部分是不喜欢别人揣度他的想法的,你比如曹操杨修,就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杨修耍小聪明。

曹操和杨修

而小明王的死应该和廖永忠的自作聪明有关,这么一搞实际上陷老朱于不仁不义的地步,因此廖永忠仅仅被封为德庆侯。老朱的儿子宁王朱权晚年撰写的《通鉴博论》记载了:“沉韩林儿于瓜步,大明恶永忠之不义,后赐死。”直接说明了廖永忠自作聪明地沉了韩林儿,造成了不义的恶劣影响,最终被赐死也有一部分这个原因。

宁王朱权

因此,廖永忠本身的功劳是够封公爵的,并且他的功劳还曾救过他一命。《明史·廖永忠传》记载:“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也就是说杨宪成为准丞相时,廖永忠和他关系紧密,后来杨宪被诛杀,廖永忠因为功劳很大而免于被牵连。

杨宪

洪武八年,廖永忠最终因僭用龙凤等诸多违法之事被赐死,终年五十三岁。

本期文章淮下书生主要从廖永忠自身的功劳来讨论的。下期淮下书生将通过外在的对比,进一步分析廖永忠够不够资格封公爵。欢迎大家讨论!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更多文章

  • 曹端妃是被方皇后假传圣旨所杀?不,是嘉靖亲自送爱妃升天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圣旨,妃嫔,宫女,方皇后,曹端妃,嘉靖皇帝,孝烈皇后,乾隆皇帝

    嘉靖二十一年宫中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壬寅宫变,地位卑微的宫女因为被性格残暴的嘉靖奴役,导致几百人同时病倒,她们忍无可忍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杀了嘉靖,但最后将绳子打了死结,有人又因为害怕而跑去将事情告诉了方皇后,导致行动失败,宫女们全部被抓获,而主谋则被定为王宁嫔和曹端妃,所有人全部凌迟处死。但是根据王子林先

  • 宫女暗杀嘉靖帝,曹端妃毫不知情,为何却被定为主犯

    历史解密编辑:蔚蓝史族标签:宫女,太监,曹端妃,方皇后,嘉靖帝,嘉靖皇帝

    嘉靖二十一年,深受皇帝宠爱的曹端妃,被处以凌迟极刑。相信大家也看出问题了,曹端妃深受宠爱,怎么会被凌迟处死呢?她被处死的罪名也很奇怪,竟然是“谋害皇帝”。她都如此受宠了,为何又要去谋害皇帝呢?所以这件事,怎么想都有问题。其实,这件事是这样的。由于嘉靖皇帝宠爱曹端妃,所以这天如常来到其居住的翊坤宫休息

  • 明朝后宫残酷事件:曹端妃躺着中枪,方皇后被活活烧死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方皇后,嘉靖皇帝,曹端妃,宫女,明朝,后宫

    作者:关如是我一直对明朝有好感,认为在朝代更迭中,他算得难得的铁血王权。网络中有一句话流传很广“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说的就是明朝。天子守国门,指的是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君王死社稷,指的是末代崇祯帝吊死在煤山。可是这样的明朝,免不了有几个涂抹家族的,我一直认为嘉靖帝就是明朝的黑历史。(一)

  • 美貌过人的曹端妃,被诬陷参与宫女杀害嘉靖皇帝,惨遭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嘉靖皇帝,曹端妃,宫女,方皇后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明朝皇宫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一年,嘉靖皇帝朱厚熜差一点被几个宫女杀死,如此行为,朝野震动,这一事件被称为“壬寅宫变”。然而,嘉靖帝命大,没死成,最后还是活了过来,捡了一条命,这些参与杀害皇帝的宫女却下场极其凄惨,都被凌迟处死。而嘉靖皇帝的宠妃,美貌过人的曹端妃,也

  • 明朝孝烈方皇后,一位能让嘉靖皇帝不惜与群臣翻脸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萌的很呐标签:方皇后,皇后,嘉靖皇帝,宫女

    有。历史上有一位方皇后,那就是明世宗嘉靖帝第三任皇后,孝烈方皇后。嘉靖生前一共立过三位皇后,前两位皇后,嘉靖对她们可谓是冷血无情,孝洁肃皇后被嘉靖吓死,张废后被嘉靖幽禁而死。方皇后是他所册立的最后一位皇后,也是嘉靖唯一一个真心爱过的皇后。当年,方皇后被册封为皇后时,按旧制,嘉靖只需率领妃嫔拜谒皇宫内

  • 朱祁钰去世后,他后妃下场一个比一个惨,为何汪废后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皇位,皇帝,后妃,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汪废后,景泰帝,慈禧太后

    要说朱祁镇和朱祁钰两兄弟的恩恩怨怨,就要从土木堡之变说起。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大败,自己被瓦剌俘虏。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在王文、于谦等人的支持下,郕王朱祁钰登上皇位,是为明代宗。一开始,朱祁钰是不愿意当皇帝的,毕竟当时明朝处于危难之际,谁愿意去接这个烂摊子呢。可碍于实在没

  • 朱祁钰死后,明英宗让其妃子殉葬,为何唯独放过了汪废后

    历史解密编辑:今古元小小标签:殉葬,朱祁钰,朱祁镇,朱瞻基,朱见深,明英宗,汪废后,景泰帝,慈禧太后

    朱祁钰在七岁以前,一直和母亲生活在宫外。他的生母吴贤妃,原本是汉王朱高煦府上女眷,后来被朱瞻基看中。因为罪臣女眷的身份不方便入宫,所以朱瞻基将她安排在宫外。宣德三年,吴氏为朱瞻基生下一子,取名朱祁钰。宣德十年,朱瞻基病重,他请求母亲照顾吴氏母子。于是在朱瞻基驾崩后,张太后将母子俩接进宫中。张太后一直

  • 明朝最牛的王爷朱瞻墡:三次差点继承皇位,历经七朝六帝而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朱瞻墡,皇位,朱瞻基,朱高炽,朱祁镇,朱棣

    电视剧中经常会演到,一个王爷究竟有多么的潇洒,可实际却并不如此。大多数王爷都是皇室子弟,含着金汤匙出生,生活无忧。但王爷们大多都有着皇室血脉,有着坐上皇位的基础,这就代表着他们会被皇帝猜忌,旁落、甚至诛杀,所以说,王爷这个位置坐上去之后也是战战兢兢的。但明朝有个王爷,经历了数十年,曾经有三次继承皇位

  • 1478年,朱瞻墡望北而拜、吐血不止而亡,朱祁镇:知足,方能长乐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大庆标签:朱瞻,朱祁镇,朱祁钰,朱瞻基,朱高炽,朱棣

    然而,朱瞻墡却严词拒绝了孙氏的请求,在回复太后的奏疏中,朱瞻墡说道:“请立皇长子,令郕王监国,募勇智士迎车驾。”自1424年册封襄王后,朱瞻墡一生有三次距离皇位非常近,却都被他婉言谢绝。可在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后不久,竟对这位“不贪慕皇位”的亲叔叔动了杀心。那么,朱瞻墡为什么多次拒绝皇位的召唤呢?

  • 明英不英(初章)有谣言张太后欲立朱瞻墡,为何最终是朱祁镇即位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朱瞻墡,朱祁镇,张太后,朱瞻,朱瞻基,朱高炽

    明英宗朱祁镇虽然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在刚出生不久便被立为皇太子,但是在继承皇位过程中也受到了不小的波折。尤其是朱瞻基英年早逝,身为皇太子的朱祁镇才九岁的时候,朝廷陷入主少国疑的气氛之中,宫中对他是否继承皇位存在着很大的疑虑。当时明朝宫廷中一度有谣言传出,说是朱瞻基的母亲张太后欲让次子朱瞻墡继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