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一玺十五城,百二十城当八玺。元日临轩组绶新,君臣相顾无穷喜。 九鼎峥嵘夏禹馀,八玺错落古所无。古人鄙陋今人笑,父老不惯空惊呼。
玺,皇帝的印章。北宋文学家苏辙以此为题赋诗一首,讽刺皇帝昏聩无能,实在是太大胆了。苏辙是苏东坡的弟弟,名列“唐宋八大家”。也许是苏东坡名气太大的缘故,遮掩了苏辙的风采。其实,苏辙的能力很强,无论在文学创作上还是仕途上,丝毫不逊于苏东坡。
苏辙擅长写政论、史论方面的诗文,文风像汪洋大海,气势不凡。这首《八玺》是苏辙后期作品,写于宋徽宗在位期间。宋徽宗刚刚登上皇位就重用蔡京,史书中用“党祸复起”形容当时的朝堂局势。苏辙不得不远离朝堂,定居颍川研究学问。人在江湖,心念朝堂,他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宋徽宗赵佶。
在大观初年,朝中奸臣鼓吹赵佶的功绩震古烁今,应该在皇宫举行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活动的重点内容是,“受八宝于大庆殿”。八宝,就是八枚玉玺,赞美赵佶是有道明君。宋朝开国的时候,共有六枚玉玺。到了宋哲宗主政期间,达到七枚。宋徽宗继位后,又增加了一枚玉玺,共计八枚。
苏辙觉得,这是天大的讽刺。一个不理朝政的皇帝,根本没有资格接受臣子的赞美。他有感而发,借古讽今,说几句心里话。这个皇帝好大喜功,江山社稷堪忧啊!
在秦朝,用一枚玉玺可以换取十五座城池。按照这个标准计算,宋徽宗接受八玺,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就够了。如此看来,赵佶有资格接受。真的如此吗,治理天下是简单的计算数字吗?当然不是了,但是朝堂上的君臣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要举办盛大的庆典,可以想象到赵佶、蔡京等人多么期待这场庆典的到来。
皇帝昏庸,臣子奸佞,恐怕国祚很难长久延续。古时候大禹铸造九鼎,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功绩。宋徽宗弄出来八枚玉玺,奢想和大禹媲美,简直就是笑话。看到了吧,苏辙的言语有多么犀利。诗的尾句,他继续嘲讽赵佶。皇帝举办这个庆典,就是想表明大禹之后,只有赵佶这么一位“圣人”。这简直太可笑了,老百姓都看不惯,都不能接受。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苏辙的骨气与才气。他敢批评的皇帝的过失,因为他站在了忠臣义士的立场上,他必须发出警示的声音。他通过“八玺”这件事,小中见大,对天下时局做出预测。如果皇帝没有悔改之意,天下父老恐怕不会惊呼这样简单,也许会有王朝覆灭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