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手足之爱,平生一人,苏轼苏辙兄弟情深感人肺腑

手足之爱,平生一人,苏轼苏辙兄弟情深感人肺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雨雨聊聊 访问量:3825 更新时间:2024/2/1 2:14:55

1、

唐朝的维和王缙,是出了名的兄弟情深。王维安史之乱时曾当过伪臣,后来差点被清算,当时弟弟王缙是刑部侍郎,本来前途一片光明,为了给哥哥王维求情,甘愿削职为其赎罪。而王维晚年的时候,又上书皇帝请求削尽己官,以换得弟弟重回京师。兄弟情深由此可见。

2、

苏轼苏辙这对兄弟的感情同样感人肺腑。据统计,苏轼诗词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语,是“子由”二字,竟然有229次之多。子由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弟弟苏辙。一般来说,多年父子成兄弟。而他们则是多年兄弟成知己。苏轼在写给他好友李常的一首诗中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

3、

在他们的名字中,轼与辙的意思,一个是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一个是马车行走留下的印迹,就这样亦步亦趋,相伴前行。实际生活中,两兄弟更是相互扶持、相互关照、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成长。在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众多诗词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在快乐的时候、难过的时候、失落的时候、绝望的时候、无助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子由”。

4、

身为一母同胞,两人性格迥异。苏轼天性豪放洒脱,不拘礼法;苏辙沉稳内敛,谦虚谨慎。苏轼豁达从容,除了本性使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弟弟苏辙为他承担了生活的琐碎与不堪。在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后,苏辙不仅上书请求以自身官职替兄赎罪,到处为兄长奔波,苏辙写道“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宋神宗读了,也为其深情和才华感动,加之曹太后的劝诫,对苏轼网开一面,在苏轼被关期间,苏辙承担起照顾苏轼家小的任务。苏轼出狱后被贬黄州,苏辙也被贬到了江西,他带着两家几十口人一起上路,到了江西安顿好家人后,又护送苏轼家小赶往黄州。后来苏轼被贬惠州,没钱上路,又是苏辙千方百计为他筹措了一笔钱。

5、

在聚少离多的几十年间,兄弟俩频繁地书信诗词往来,从未间断。其中有分别后的想念,有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但更有许多像上面的闲话日常,把自己所经历的有趣的事迫不及待地说给对方听。苏轼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给弟弟写信,仅以“子由”为题的诗词,就超过了100首。苏轼被贬惠州,物资匮乏,经常买不到羊肉,苏轼就从屠户那里买没人要的羊脊骨,自创美味的做法。于是,赶紧兴冲冲地写信给苏辙,隆重推出他的羊脊骨私家制作法,告诉他羊脊骨怎么做,吃起来如何美味。

6、

1076年,苏轼在密州任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喝酒,突然一阵思念袭来,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酒兴正酣之际,写下千古名篇《水调歌头 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面对着天上的一轮满月,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心潮起伏,孤独之感强烈袭来,无限思念付诸笔端,提笔写下这首千古绝唱。

7、

苏轼在《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写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因瘴毒发作在常州去世。苏轼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在临死之前没能见到弟弟苏辙一面“惟吾子由,自再贬及归,不及一见而诀,此痛难堪”!随后苏辙在兄长苏轼的祭文中,动情地写道,“手足之爱,平生一人”。苏轼像烟火一样辉煌绚烂,苏辙就像烛光一样平和温暖。他们兄弟间“渡尽劫波兄弟在”的情谊更是光耀千古。

标签: 苏辙苏轼王维兄弟情深宋神宗

更多文章

  • 从苏轼、苏辙这两兄弟的名字中,我们就能够看出这家人的与众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苏辙,苏轼,苏洵,进士,宋史,欧阳修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诗人,通过诗歌创作、吟咏抒发激情,通过诗歌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诗歌传颂人间真善美。载入文学史上的诗人,应属于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的范畴。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出镜率最高

  • 胆子太大了,竟然敢讽刺皇帝,苏辙《八玺》

    历史解密编辑:七喜文学标签:苏辙,八玺,皇帝,宋徽宗,苏轼,蔡京

    秦人一玺十五城,百二十城当八玺。元日临轩组绶新,君臣相顾无穷喜。 九鼎峥嵘夏禹馀,八玺错落古所无。古人鄙陋今人笑,父老不惯空惊呼。玺,皇帝的印章。北宋文学家苏辙以此为题赋诗一首,讽刺皇帝昏聩无能,实在是太大胆了。苏辙是苏东坡的弟弟,名列“唐宋八大家”。也许是苏东坡名气太大的缘故,遮掩了苏辙的风采。其

  • 拉开苏轼和苏辙差距的,不是地位、能力,而是以下三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小彦人生路标签:苏辙,苏轼,秦观,香草,宋仁宗,书法家,乌台诗案,民族音乐,千古名句,王安石变法

    北宋时,苏轼苏辙为兄弟,又一起读书,同朝为官,留下了很多故事和成绩。宋仁宗赵祯说:“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可见,当朝对他们兄弟的评价很高,也给予了很大的期望。时过境迁,我们回头看苏轼苏辙,就明显感觉到,苏轼的名气和才华,盖过了苏辙。不禁想起电影《教父》中的一句台词:“花一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

  • 当苏东坡的弟弟是种啥体验?为捞哥一路干到宰相,苏辙: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呆呆故事会标签:苏辙,苏轼,宰相,苏洵,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弦乐器,民族乐器

    前言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朝代当中,宋朝可能是其中经济条件和市民生活最为繁荣的一个朝代了。宋朝不论文化方面的成就或者是其市民经济的繁荣程度都是整个封建时代当中数一数二的,而在宋朝也诞生了不少非常有名的文人雅士。可能是因为宋朝历来重文轻武,这也就导致了宋朝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高,而真正有文化的世家

  • 做苏东坡的弟弟是啥体验 为捞哥哥一路干到宰相 苏辙, 我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马楠情感测试标签:苏辙,苏轼,苏洵,王安石,乌台诗案,宋神宗

    唐宋八大家分别都是谁?这大概能算是学生党人人皆知的文学常识了,他们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文学巨匠。这八位文学家们写起文章来那叫一个酣畅淋漓、挥洒自如,不过后世的高中生们在拜读他们的大作时,却往往只能大呼“苦也”二字。毕竟他们的文章往往意味着背诵全

  • 时光|刘川眉:苏辙铜像诞生记

    历史解密编辑:封面新闻标签:苏辙,刘川眉,塑像,眉山,雕塑,故乡

    来源:封面新闻眉山苏辙公园中的苏辙塑像。张杰 摄影文/刘川眉眉山苏辙公园的颍滨广场上,有一尊高达四五米的苏辙铸铜塑像。这是目前国内第一尊苏辙的青铜塑像。正面望过去,身材颀长的苏辙,身着披风,手握书卷,眉头微皱凸显心事重重,正作大步向前状……他要到哪里去?是不是又一次向皇帝上书?紧攥的书卷中,是匡正朝

  • 《孟德传》——为什么苏辙认为这个逃兵是有道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自古文人嘰嘰喳标签:苏辙,苏轼,秦中,商州,人望,宋朝,唐朝,孟德传,散文家,唐宋八大家

    苏辙〔宋代〕传奇色彩甚浓,奇人奇事!苏家兄弟还兴致昂然的进行了讨论,观其主旨似归于“道”,以“无”为上。然而,世人又怎能做到心无挂碍呢?难。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

  • 苏辙将出使辽国,苏轼写诗给他打气,最后一句北宋也就他敢这样说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苏轼,苏辙,名士,辽国

    北宋文人里,苏轼是一个低调不了的人。在京城时,他每有词作,就会被学子们争相论读。哪怕是被贬到“天涯海角”的海南,也一样被人惦记着。当年他在海南发明了一种防晒防雨的斗笠,也就是如今的“东坡笠”。本来这是给当地农人戴的,结果传到京城后,达官贵人们觉得很是洋气,将它稍稍改了一下也都戴了起来。从这件事上我们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除了是个“冤种弟弟”,还是个暖男、扶兄魔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苏辙,苏轼,宰相,苏洵,宋太祖

    话说,大宋朝真的可能是个神奇的朝代。上有扶弟魔的太祖赵匡胤,下有扶兄魔的宰相苏辙。苏辙是谁,没听过?没关系,苏轼总知道噻,他就是那扶兄魔苏辙的哥哥。他从一名普通的基层公务员,一路往上硬是爬到了当朝宰相的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实他们的兄弟情谊还得从俩人年幼的时候开始说起。某天,父亲苏洵对年幼的兄

  • 临终前,他写信给弟弟苏辙,嘱咐道:“把我葬在嵩山下。”

    历史解密编辑:七彩铅笔标签:苏辙,苏轼,苏洵,嵩山,宋朝,唐朝,林语堂,王安石,苏东坡传,乌台诗案,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

    公元1101年,苏轼在常州病重。临终前,他写信给弟弟苏辙,嘱咐道:“把我葬在嵩山下。”这里,既不是就近下葬的常州,也不是苏轼的老家四川眉山。苏轼为什么要入冢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呢?嵩山所处的位置,在汝州郏城。苏轼曾经很是“看不上”这个地方。当初他被贬,刚刚离开谪地黄州不久,就接到调令,命他赴任汝州。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