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轼真的很忙,苏辙确实很累

苏轼真的很忙,苏辙确实很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十全九美 访问量:3060 更新时间:2024/1/22 19:31:50

苏轼一生奔波,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他的生活状态:不是被贬官,就是奔波在正在被贬官的路上。

他因为敢于直言,被嫉妒他的小人所陷害,屡屡把他发配到远离京城的地方

幸运的是,由于苏轼一直心怀的都是百姓,而且他两袖清风,无比正直,所以无论走到哪儿,他都能够得到大家由衷的爱崇拜,当地的百姓对苏轼也是非好,但他所到之处,皆有鲜花为他盛开、清风为他送来。

下面做了一个小统计,按照先后顺序

调任杭州通判

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州、湖州(浙江)等地,任知州县令

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

知登州(今山东蓬莱)

赴颍州(今安徽阜阳市)

任宁远军节度副使,再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再贬至儋州(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

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廉州--今广西合浦县,舒州---今安徽潜山县,永州今湖南永州市)

卒于常州(江苏)。

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可一用一图来直观的看到苏轼一生被贬(游历)到过的地方。

仕途上的不幸,使他寄情山水,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慰藉,他多次游览大好河山,也为后世留下了多首千古名诗。

苏辙一生确实很累,为了捞哥哥,节节高升,做到了宰相。

说起来苏轼和苏辙两个人真的是像一对欢喜兄弟,我们都听说过扶弟魔,但是苏轼和苏辙两个人却像是扶哥魔,一个是什么都敢说的哥哥,另一个是什么都操心的弟弟。

扶哥操作实在是太多了,乌台诗案,为了救哥哥,放弃前途请辞,最后和哥哥双双被贬。

《为兄轼下狱上书》:“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

除了不停地捞哥哥救哥哥,苏辙还费尽心思掏空家底去保障哥哥的生活,自己则60岁后才买得起房子 。还有哥哥走后照顾他的子女,哥哥多次被贬总是接送…真的数不过来。

标签: 苏轼苏辙乌台诗案宰相黄州

更多文章

  • 苏轼苏辙一同被考,哥哥不动声色帮弟弟作弊,考官却把两人都夸了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苏辙,苏轼,苏洵,司马相如,乌台诗案,进士

    蜀中才子,司马相如、扬雄之后,首推苏门三学士: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占据唐宋八大家之三席,令人叹为观止。而更让人料想不到的是,虽然后世更推崇苏轼兄弟,但是他们的父亲,却是唐宋八大家中唯一没有进士及第的人。苏洵靠的是硬实力,真学问。只有一个有实力、有学问的父亲,才有可能培养出两个如此有才的儿子。

  • 娘亲想要二胎生个弟弟 就给老大讲了苏轼苏辙兄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邬老师的读书研究所标签:苏辙,苏轼,乌台诗案

    你说说苏辙这一生啊,不是在捞苏轼,就是在捞苏轼的路上。苏辙对他哥有多好呢?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抓了,这苏辙啊就给皇帝写信说啊:愿意用自己的官位换哥哥活着。苏轼想买房,苏哲二话不说钱寄给他了。可他自己呢,到了60岁才买的起房子。苏辙一年写了29首诗,其中25首都是写给苏轼的。苏轼在贵州修桥没钱了给弟弟写

  • 手足之爱,平生一人,苏轼苏辙兄弟情深感人肺腑

    历史解密编辑:雨雨聊聊标签:苏辙,苏轼,王维,兄弟情深,宋神宗

    1、唐朝的王维和王缙,是出了名的兄弟情深。王维安史之乱时曾当过伪臣,后来差点被清算,当时弟弟王缙是刑部侍郎,本来前途一片光明,为了给哥哥王维求情,甘愿削职为其赎罪。而王维晚年的时候,又上书皇帝请求削尽己官,以换得弟弟重回京师。兄弟情深由此可见。2、苏轼和苏辙这对兄弟的感情同样感人肺腑。据统计,苏轼诗

  • 从苏轼、苏辙这两兄弟的名字中,我们就能够看出这家人的与众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苏辙,苏轼,苏洵,进士,宋史,欧阳修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诗人,通过诗歌创作、吟咏抒发激情,通过诗歌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诗歌传颂人间真善美。载入文学史上的诗人,应属于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的范畴。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出镜率最高

  • 胆子太大了,竟然敢讽刺皇帝,苏辙《八玺》

    历史解密编辑:七喜文学标签:苏辙,八玺,皇帝,宋徽宗,苏轼,蔡京

    秦人一玺十五城,百二十城当八玺。元日临轩组绶新,君臣相顾无穷喜。 九鼎峥嵘夏禹馀,八玺错落古所无。古人鄙陋今人笑,父老不惯空惊呼。玺,皇帝的印章。北宋文学家苏辙以此为题赋诗一首,讽刺皇帝昏聩无能,实在是太大胆了。苏辙是苏东坡的弟弟,名列“唐宋八大家”。也许是苏东坡名气太大的缘故,遮掩了苏辙的风采。其

  • 拉开苏轼和苏辙差距的,不是地位、能力,而是以下三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小彦人生路标签:苏辙,苏轼,秦观,香草,宋仁宗,书法家,乌台诗案,民族音乐,千古名句,王安石变法

    北宋时,苏轼苏辙为兄弟,又一起读书,同朝为官,留下了很多故事和成绩。宋仁宗赵祯说:“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可见,当朝对他们兄弟的评价很高,也给予了很大的期望。时过境迁,我们回头看苏轼苏辙,就明显感觉到,苏轼的名气和才华,盖过了苏辙。不禁想起电影《教父》中的一句台词:“花一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

  • 当苏东坡的弟弟是种啥体验?为捞哥一路干到宰相,苏辙: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呆呆故事会标签:苏辙,苏轼,宰相,苏洵,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弦乐器,民族乐器

    前言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朝代当中,宋朝可能是其中经济条件和市民生活最为繁荣的一个朝代了。宋朝不论文化方面的成就或者是其市民经济的繁荣程度都是整个封建时代当中数一数二的,而在宋朝也诞生了不少非常有名的文人雅士。可能是因为宋朝历来重文轻武,这也就导致了宋朝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高,而真正有文化的世家

  • 做苏东坡的弟弟是啥体验 为捞哥哥一路干到宰相 苏辙, 我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马楠情感测试标签:苏辙,苏轼,苏洵,王安石,乌台诗案,宋神宗

    唐宋八大家分别都是谁?这大概能算是学生党人人皆知的文学常识了,他们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文学巨匠。这八位文学家们写起文章来那叫一个酣畅淋漓、挥洒自如,不过后世的高中生们在拜读他们的大作时,却往往只能大呼“苦也”二字。毕竟他们的文章往往意味着背诵全

  • 时光|刘川眉:苏辙铜像诞生记

    历史解密编辑:封面新闻标签:苏辙,刘川眉,塑像,眉山,雕塑,故乡

    来源:封面新闻眉山苏辙公园中的苏辙塑像。张杰 摄影文/刘川眉眉山苏辙公园的颍滨广场上,有一尊高达四五米的苏辙铸铜塑像。这是目前国内第一尊苏辙的青铜塑像。正面望过去,身材颀长的苏辙,身着披风,手握书卷,眉头微皱凸显心事重重,正作大步向前状……他要到哪里去?是不是又一次向皇帝上书?紧攥的书卷中,是匡正朝

  • 《孟德传》——为什么苏辙认为这个逃兵是有道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自古文人嘰嘰喳标签:苏辙,苏轼,秦中,商州,人望,宋朝,唐朝,孟德传,散文家,唐宋八大家

    苏辙〔宋代〕传奇色彩甚浓,奇人奇事!苏家兄弟还兴致昂然的进行了讨论,观其主旨似归于“道”,以“无”为上。然而,世人又怎能做到心无挂碍呢?难。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