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乃千古名篇,白朴模仿一篇也是佳作

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乃千古名篇,白朴模仿一篇也是佳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哥谈事 访问量:741 更新时间:2023/12/15 5:22:45

白朴是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他原本出生在金国的一个达官家庭,父亲为枢密院判官。幼年时代的白朴,经历过国破家亡,母亲惨死,父亲投敌之重创,一度被元好问收养。

因为才华出众,白朴曾经被举荐给了忽必烈,但是遭到白朴本人拒绝。生性孤傲的白朴与父亲决裂,隐居于金陵,与风尘女子为伍。为她们写诗填词,创作剧本,终成一代元曲宗师。

白朴和元好问情同父子,所以他经常模仿元好问的一些作品进行创作。元好问作了一首《摸鱼儿》,写“问世间,情为何物”,非常有名:

《摸鱼儿》——金·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可惜,元好问这首《摸鱼儿》的结局,太过于悲惨了,让人看了有些难过。于是,白朴也写了一首《摸鱼儿》,开头模仿元好问这首《摸鱼儿》的句式,也是一首佳作。

不过,白朴却给了一个和元好问截然相反的结局。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究其原因,还是这两人的生活经历带来了一些影响。

元好问早年过得平顺,而白朴从七岁时起就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在写《摸鱼儿》这类爱情悲剧时,元好问还唯恐当事人不够悲惨,而白朴却给了主角一个,带有希望的结局。

一、白朴《摸鱼儿》赏析

《摸鱼儿》——元·白朴问双星,有情几许?消磨不尽今古。年年此夕风流会,香暖月窗云户。听笑语,知几处、彩楼瓜果祈牛女。蛛丝暗度。似抛掷金梭,萦回锦字,织就旧时句。愁云暮。漠漠苍烟桂树,人间心更谁诉?擘钗分钿蓬山远,一样绛河银浦。乌鹊渡,离别苦,啼妆洒尽新秋雨。云屏且驻。算犹胜姮娥,仓皇奔月,只有云时路。

白话翻译:

试问,那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究竟是有多少深情啊?为什么从古至今,一直都消磨不尽呢?每一年,只要到了这个日子,他们就会在鹊桥上面约会。

天宫中的月牙、云朵,也带着一股温暖的香气,穿窗绕户地来到了人间。闺房外面,传来了女子的欢笑声。不知道她们又在哪座彩楼上,摆放瓜果,对月“乞巧”了。

取一个小盒子,放上一只小蜘蛛。蜘蛛吐丝的过程,就像是晋代苏蕙织出的“回纹锦”,而上面话语,全都是一些老话了。

屋外愁云低垂,远方的烟树朦胧。心里的烦恼,又该向谁去诉说呢?杨玉环“擘钗分钿”,刘晨与仙殊天人永隔,事情发生的地点,也一样是在银河。

何况那鹊桥,也并不是真的完满。牛郎、织女,也是三年才得一次相会。想到这里,她不禁泪流满面。走到云母屏风前,她又想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暗叫一声:还好!她现在的情况,只是不知道心上人会不会再回来。总不像嫦娥,偷了灵药之后,一个人飞到月宫中,想要回来也不行了。

这首词的第一句,就是模仿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先用一个问句加重语气,加深读者的印象,同时也点明了主题。

这首词的上半阙,主要是在引出话题,并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每年的七月七日,是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时间。

到白朴所在的元朝,这个节已经过了一千多年了。千年以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一直在不断地传颂着。他们到底是有多么深情啊,为何能够忍受一千年的聚散离合?

这个民俗活动,相传始于唐玄宗、杨玉环每年七月七日在华清宫游宴的节目。活动中,每个姑娘都会捉一只小蜘蛛放在盒子里面,等到第二天早上再看吐丝的情况来判断是否“得巧”。

词中的女子,显然是一个“思妇”,她在等待情人或者她的丈夫的归来。因此,她并没有去参加这些少女们的活动。不过,她仍然在大脑中幻想了一下,“乞巧”节活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只蜘蛛会吐丝。而蜘蛛吐丝的过程,又让她联想起晋代的苏慧,因为思念丈夫织回纹锦的故事。于是她说,“每一年都要这么织一次,内容意思都差不多”。

词的下半阕,头两句是在借景抒情,表达心情的沉重。天空上是愁云惨淡的,远处的树是朦胧的,还挂着一些苍茫的烟雾,使她看不清楚远方的景象。

她的内心无比苦闷,想要找一人诉说。可是在这个快乐的节日里,却没有人愿意听这些。于是她忽然想到,那银河有什么好的呢?

你们都在听说,牛郎和织女正在银河上相会。可是,当初杨玉环“擘钗分钿”,也是在那个地方;而刘晨与仙姝分手,也是在那个地方。

这一部分里面涉及了两个典故,第一个典故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派人去寻找她的魂魄,最后在蓬莱的仙山上找到了她。

然后,杨玉环拿出了他们当初的定情信物,一个金盒子和一只金钗。她把金钗和盒子都分成了两半,交给唐明皇的使者,希望他带到后者手上。但是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能相见。

第二个典故是刘晨的故事,是民间传说。传说刘晨在天台遇到仙姝,后来跟仙姝成婚了。某一天,仙姝重新回到了天上,他们再也没能相见,这则故事也是发生在银河上。

可见,银河并不是那么吉利的。说到这里还不算,她又想到,即使是牛郎、织女二人,他们相会也要三年一次,并不可能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啊。

于是她开始流泪,为自己,也为这些爱情悲剧而流泪。最后,她看到了面前的云母屏风,想到了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

嫦娥飞升到月宫之后,就再也没有办法自己回到地上了。心上人会不会回来,不是她能控制的。但是最起码,她可以选择呆在原地,一直等待他归来。

结语

白朴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在他七岁的时候,蒙古的军队攻打金国,他的父亲为了保护金帝,将他和他的母亲扔在了国都。

根据《归潜志》的相关记载,后来金国都城被攻破时,白朴的生母,很可能是被人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了,因此白朴终生都不再食荤。

后来,白朴的父亲投降了元朝,也当上了高官。但是,白朴内心一直都没有原谅他。最后白朴选择离家出走,隐匿消失于风尘之中。

据说,元好问的这首《摸鱼儿》写于他十五岁的时候。那时候元好问的人生十分顺遂,却爱写绝望的殉情悲剧。

而白朴一生都在不幸中度过,他却想给《摸鱼儿》的主角,留下一点希望和光明。这大概就是人性当中,最耐人寻味的地方。

更多文章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7,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元结,切响,律诗

    前言今天欣赏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的第17首: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頀音。这首诗明显又是批判加褒扬,前两句批判了一种诗歌现象,后两句褒扬了另一种现象。一、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研摩虽苦果何心?这么费尽心力的研究,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有什么意义呢?第一句就是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6,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苏门,论诗三十首,苏轼,黄庭坚,杜甫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26首: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这首诗,建议与第22首、23首对照欣赏: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22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23这几首诗,都和苏

  • 骤雨打新荷·元好问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水阁,张罗,元好问,荷·元,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 荐书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元好问集

    历史解密编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标签:元好问,传统文化,遗山,诗人,诗学,诗文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元好问集编著者:(金)元好问 著 狄宝心 解读定价:104.00元(精装)70.00元(平装)书号:ISBN 978-7-5013-7515-8(精装)ISBN 978-7-5013-7516-5(平装)装帧形式:精装/平装开本:710*1000(毫米) 1/16页数:552页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0,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柳宗元,谢灵运,诗人

    前言今天继续,欣赏的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20篇: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姓谢的大诗人,自然会令人想到南朝的二谢,大榭为谢灵运,小谢指谢朓。那么,这首诗中的谢客,是指谁呢?一、谢客风容映古今谢客,专指谢灵运。因为他的小名叫做:客儿,所以后人常常称之为谢客。

  • 一天一首古诗词古诗词,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历史解密编辑:城市种菜小白标签: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元好问,诗词,唐诗,古诗词,宋词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金朝】元好问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音频:00:0004:42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译文古往今来北邙山下的道路,黄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9,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谢灵运,杜甫,孟郊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29首: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这首诗中,又提到了两个名字:谢灵运和陈师道,按照元好问的习惯,自然又是一褒一贬。一、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谢家春,谢家的春景。谢家,指东晋王谢家族中的谢氏一族。池塘春草,即池塘生春草

  • 元好问: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历史解密编辑:酩阅标签:明月,大雁,黄尘,骚人,诗人,元朝,元好问,临江仙,古典乐,历史学家

    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请您关注酩阅元好(hào)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4,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山石,韩愈,杜甫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四首: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这首诗又是一褒一贬。前两句引用了秦观两句诗,第三句点出了韩愈诗的,对比之下,秦观的诗过于阴柔。一、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这两句,出自秦观的《春日五首 其二》: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5,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刘郎,刘禹锡,柳宗元,再游玄都观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五首: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这首诗中,元好问批评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及其诗序怨刺过于尖刻,有失敦厚。一、《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要明白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二十五》的意思,首先要清楚刘禹锡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