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6,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6,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街味道 访问量:1473 更新时间:2023/12/18 14:11:17

前言

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26首:

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这首诗,建议与第22首、23首对照欣赏: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22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23

这几首诗,都和苏轼有关。可以看作元好问对于苏轼诗歌的观点。

一、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金入洪炉不厌频,黄金放在洪炉之中锻炼,不怕次数多,越多则越纯。精真那计受纤尘,好的黄金精粹纯真,本来就是不受一点尘埃的。

元好问这两句诗,以炼金来比喻作诗。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作诗精益求精,做好的诗词,也会经常修改打磨。

杜甫曾有诗云:新诗改罢自长吟,出自《解闷十二首》

陶冶性灵在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漫叟诗话》中,记录了杜甫”字不厌改、日锻月炼“的故事: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李商老云:尝见徐师川说,一士大夫家,有老杜墨迹,其初云:“桃花欲共杨花语”,自以淡墨改三字,乃知古人字不厌改也。不然。何以有日锻月炼之语。《漫叟诗话》

《冷斋夜话》中记载,白居易同样如此,一首诗最终的版本,可以与初版完全不同:

又张文潜云:世以乐天诗为得于容易,而耒尝于洛中一士人家,见白公诗草数纸,点窜涂抹,及其成篇,殆与初作不侔。《冷斋夜话》

那么这两句诗,是褒扬呢还是批评苏轼呢?

如果元好问如果用这两句诗来评价苏轼,那肯定是褒扬苏轼作诗“精真”。如果不是评价苏轼作诗,而是说作诗本应该“精真”,那么可能就是批评苏轼不“精真”了。

清人吳景旭《历代诗话》中认为: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惜其肆笔成章,不受炉冶也。

大意是,元好问认为苏轼作诗过于随意,缺少锤炼。

二、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这两句诗的解读,又体现了”诗无达诂“这四个字。

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认为,元好问这首诗表达清楚了对于苏轼诗歌的看法:

此章收足论苏诗之旨,即苏诗〔始知真放本精微〕也。〔百态新〕者,即前章〔 更出奇〕也。〔苏门忠臣〕云者,非遗山以继苏自命也,又非指秦、晁诸君子也。

始知真放本精微, 出自苏轼《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

苏轼以诗句“始知真放本精微”盛赞唐代画家吴道子,说他的画风兼具真放和精微两个特点:放得开,又精益求精注意细节。

百态新,即指元好问前面评价苏轼的第22首: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这两句诗的解读,有多种解读,一种说法是,苏门的这些弟子不成器,学不到“坡诗百态新”的本事:

苏门诸君,无一人能继嫡派,(查慎行《初白庵诗评》)

一种说法是,苏门没有敢于直言的弟子,以至于“坡诗百态新”:

明言苏门无忠直之言,故致坡诗竞出新态”(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苏门弟子,个个如雷贯耳: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他们真的如此不堪吗?

也有人认为,元好问另有所指。王若虚《滹南遗老集》中,提出当时金国诗坛,有人以苏门忠臣自居:

前人以杜预颜师古为丘明、孟坚忠臣,近世赵卿、文伯起之于东坡,亦以此自任。予谓臣之事主,美则归之,过则正之,所以为忠。观四子之所发明补益,信有功矣,然至其失处,亦往往护讳,曲为之说,恐未免妾妇之忠也。《滹南遗老集》

三、苏轼的精真

关于元好问评价苏轼的这首诗,有人说是表扬苏轼精真,有人说是批评苏轼不精真。

苏轼作诗填词随意,可能因为学问高,才思敏捷,所以出口成章。不像李商隐作诗獭祭鱼、陈师道作诗闭门觅句。

不过,《容斋续笔》中,也记载了一个故事,向巨原说自己看到过黄庭坚的书法,写的是苏轼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但是这个版本与流传的版本有很多不同。

想必苏轼也进行了几次打磨修改,黄庭坚看到的是其中一个版本,于是抄写下来:

向巨原云:“元不伐家有鲁直所书东坡《念奴娇》,与今人歌不同者数处,如浪淘尽为浪声沉,周郎赤壁为孙吴赤壁,乱石穿空为崩云,惊涛拍岸为掠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人生如梦为如寄。”不知此本今何在也?《容斋续笔》

向旙(向巨原)所见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这样的:

大江东去,浪【声沉】,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孙吴】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掠】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是笑】笑,【我】生华发。人生如【寄】,一尊还酹江月。

结束语

关于苏门忠臣自居的文伯起,与元好问同时代,曾著有《小雪堂诗话》。其中收录有苏轼的一些作品。

元好问认为文伯起收录的苏轼作品中,掺杂有不少是“他人所作”的诗词。因此元好问批评编者不加纠正,任由“百态新”,所以算不得苏门忠臣:

野店鸡号一篇极害义理,不知谁所作。世人误为东坡,而小说家又以神宗之言实之。

后来,元好问自己出马编撰了苏诗“雅本(《东坡诗雅》)”,虽然目的是去伪存真,但是也错弃不少苏轼的作品。

关于苏门忠臣众说纷纭,您是怎么理解的呢?

@老街味道

更多文章

  • 骤雨打新荷·元好问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水阁,张罗,元好问,荷·元,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 荐书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元好问集

    历史解密编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标签:元好问,传统文化,遗山,诗人,诗学,诗文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元好问集编著者:(金)元好问 著 狄宝心 解读定价:104.00元(精装)70.00元(平装)书号:ISBN 978-7-5013-7515-8(精装)ISBN 978-7-5013-7516-5(平装)装帧形式:精装/平装开本:710*1000(毫米) 1/16页数:552页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0,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柳宗元,谢灵运,诗人

    前言今天继续,欣赏的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20篇: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姓谢的大诗人,自然会令人想到南朝的二谢,大榭为谢灵运,小谢指谢朓。那么,这首诗中的谢客,是指谁呢?一、谢客风容映古今谢客,专指谢灵运。因为他的小名叫做:客儿,所以后人常常称之为谢客。

  • 一天一首古诗词古诗词,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历史解密编辑:城市种菜小白标签: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元好问,诗词,唐诗,古诗词,宋词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金朝】元好问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音频:00:0004:42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译文古往今来北邙山下的道路,黄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9,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谢灵运,杜甫,孟郊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29首: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这首诗中,又提到了两个名字:谢灵运和陈师道,按照元好问的习惯,自然又是一褒一贬。一、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谢家春,谢家的春景。谢家,指东晋王谢家族中的谢氏一族。池塘春草,即池塘生春草

  • 元好问: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历史解密编辑:酩阅标签:明月,大雁,黄尘,骚人,诗人,元朝,元好问,临江仙,古典乐,历史学家

    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请您关注酩阅元好(hào)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4,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山石,韩愈,杜甫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四首: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这首诗又是一褒一贬。前两句引用了秦观两句诗,第三句点出了韩愈诗的,对比之下,秦观的诗过于阴柔。一、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这两句,出自秦观的《春日五首 其二》: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5,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刘郎,刘禹锡,柳宗元,再游玄都观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五首: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这首诗中,元好问批评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及其诗序怨刺过于尖刻,有失敦厚。一、《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要明白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二十五》的意思,首先要清楚刘禹锡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他

  • 元好问故里行记 | 陈巨锁

    历史解密编辑:忻州网标签:元好问,陈巨锁,诗作,野史,赵秉文

    元好问故里行记作者:陈巨锁山西忻州遗山园【一】山头佛屋五三间,山势相连石岭关。 名字不经从我改,便称元子读书山。读金代礼部尚书赵秉文这首诗,便引起了我对读书山的游兴。一个夏雨初晴的早晨,登“晋北锁钥”的忻县城楼,望西南诸峰,山峦挺秀,林壑优美,更见云排浪涌,奇景幻化,这就是名闻三晋的系舟山。传说大禹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7,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敕勒川,敕勒歌,阴山,中州

    前言今天欣赏《论诗三十首》第七首: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这首诗不再评价具体某一个诗人,而是评论了一首民歌。一、《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一般认为原唱是鲜卑语,后来被译成了汉语。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