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7,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7,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街味道 访问量:3642 更新时间:2023/12/14 20:04:52

前言

今天欣赏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的第17首: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頀音。

这首诗明显又是批判加褒扬,前两句批判了一种诗歌现象,后两句褒扬了另一种现象。

一、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研摩虽苦果何心?这么费尽心力的研究,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句就是研摩的内容:切响浮声发巧深。

切响浮声,最早出自《宋书·谢灵运传》:

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唐朝时,日本僧人释空海的《文镜秘府论》中也两次引用这段话。空海是在讲解诗律的时候提到“切响浮声”。谢灵运时期,虽然还没有四声平仄,但是后人将诗律的时候,经常会提到“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简单来说,就是平平仄仄、平上去入的声调和谐。

切响浮声发巧深,意思就是,过于注重声律等形式上的要求。例如平声注意阴阳,仄声,对于上去入区别使用。

齐梁时期,永明体诗人讲究四声八病,其实后来的律诗,把四声简化为平仄两种,对于四声的划分没有那么严格了。至于八病,也大多都不太忌讳。

所以元好问说,你们这么辛苦执着地研究声律,又有什么意义呢?言外之意是说,这样研究形式上的东西,还能写出好诗么?

二、浪翁是谁?

前两句贬低,后两句开始褒扬。

浪翁水乐无宫徵。这里又提到了一个诗人,浪翁是谁?

元结(715—772)是盛唐诗人,天宝十二载进士。元结自称“浪士”,《浪翁观化》序中写道:

浪翁 ,山野浪老也。闻 元子亦浪然在山谷,病中能记水石草木虫豸之化,亦来说常所化。

后人因此称之为浪翁、漫浪翁。他又自称“漫叟、漫郎”,在儒家、道家的基础上,另辟漫家一说。他在《漫论》中写道:

吾当于漫,终身不羞,著书作论,当为漫流!于戏!九流百氏,有定限耶?吾自分张,独为漫家。

元结也是元好问所喜欢的“正体”诗人,主张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

客有问元子曰:「子著《二风诗》何也?」曰:「吾欲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 《二风诗论》

杜甫曾经在《同元使君舂陵行并序》里赞扬元结说:

“览道州元使君结《舂陵行》兼《贼退后示官吏》作二首,志之曰:当天子分忧之地,效汉官良吏之目。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少安可得矣。”

元结这个人亦官亦隐,入世可以领兵抗击安史叛军,收复城池十五座;出世则寄情于山水之间,他和谢安类似,中年以后才出山。

元结的漫家思想,对唐代文人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宋朝人影响极大。欧阳修、苏轼朱熹周敦颐等人,都对元结有所颂扬。

三、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頀音。

元好问这首诗前两句批评拘忌声病的诗人,后两句则把元结推了出来,说其“水乐无宫徵”。

元结《水乐说》中写道:

  元子於山中尤所耽爱者,有水乐。【水乐是南磳之悬水】,淙淙然,闻之多久,於耳尤便。不至南磳,即【悬庭前之水】,取欹曲窦缺之石,高下承之,水声少似,听之亦便。铭曰:烟才通,寒淙淙。隔山风,老鼓钟。

在《订司乐氏》中,元结则对于悬水淙石的自然之声,称之为“全声”,虽然不合丝竹管弦,但是这种天籁之声本自天然,何必用人间的声律去约束呢?司乐氏虽然精通音乐,但是并不能理解自然界之“全声”的价值。

韶濩音,以指庙堂﹑宫廷之乐,或泛指雅正的古乐。出自元结《欸乃曲五首》中写道:

  • 偶存名迹在人间,顺俗与时未安闲。来谒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九疑山。
  •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
  • 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
  • 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泷南始到九疑郡,应绝高人乘兴船。

好是云山韶濩音,自然界的烟雨猿吟之中,可以听出雅正的古乐。这就是“水乐”的全声。

另外,我们在看看元结《欸乃曲》中不合律的诗句。

第一首,顺俗与时未安闲,仄仄仄平仄平平。

第二首,湘江二月春水平,平平仄仄平仄平。

第四首,零陵郡北湘水东,平平仄仄平仄平。

第五首,下泷船似入深渊,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五首诗中,除了第三首,都有使用古体诗句诗的情况。可见,元结并不是一个拘忌于律诗声病的诗人。

结束语

元好问在这首诗中,批评了拘忌声病的诗人。过于讲究格律,因此而雕字琢句,往往失去了天然的真实。

现在的网络上,依旧有关于格律的争论。元结的水乐说可以作为反对格律一个依据。

不过,元结是唐朝的进士,律诗、律赋的创作是进士必考科目。不会与反对可是两码事。另外,元好问等人反对的是“过于”追求形式的人,而不是完全不讲究声律。

@老街味道

更多文章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6,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苏门,论诗三十首,苏轼,黄庭坚,杜甫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26首: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这首诗,建议与第22首、23首对照欣赏: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22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23这几首诗,都和苏

  • 骤雨打新荷·元好问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水阁,张罗,元好问,荷·元,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 荐书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元好问集

    历史解密编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标签:元好问,传统文化,遗山,诗人,诗学,诗文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元好问集编著者:(金)元好问 著 狄宝心 解读定价:104.00元(精装)70.00元(平装)书号:ISBN 978-7-5013-7515-8(精装)ISBN 978-7-5013-7516-5(平装)装帧形式:精装/平装开本:710*1000(毫米) 1/16页数:552页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0,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柳宗元,谢灵运,诗人

    前言今天继续,欣赏的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20篇: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姓谢的大诗人,自然会令人想到南朝的二谢,大榭为谢灵运,小谢指谢朓。那么,这首诗中的谢客,是指谁呢?一、谢客风容映古今谢客,专指谢灵运。因为他的小名叫做:客儿,所以后人常常称之为谢客。

  • 一天一首古诗词古诗词,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历史解密编辑:城市种菜小白标签: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元好问,诗词,唐诗,古诗词,宋词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金朝】元好问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音频:00:0004:42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译文古往今来北邙山下的道路,黄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9,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谢灵运,杜甫,孟郊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29首: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这首诗中,又提到了两个名字:谢灵运和陈师道,按照元好问的习惯,自然又是一褒一贬。一、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谢家春,谢家的春景。谢家,指东晋王谢家族中的谢氏一族。池塘春草,即池塘生春草

  • 元好问: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历史解密编辑:酩阅标签:明月,大雁,黄尘,骚人,诗人,元朝,元好问,临江仙,古典乐,历史学家

    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请您关注酩阅元好(hào)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4,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山石,韩愈,杜甫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四首: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这首诗又是一褒一贬。前两句引用了秦观两句诗,第三句点出了韩愈诗的,对比之下,秦观的诗过于阴柔。一、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这两句,出自秦观的《春日五首 其二》: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5,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刘郎,刘禹锡,柳宗元,再游玄都观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五首: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这首诗中,元好问批评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及其诗序怨刺过于尖刻,有失敦厚。一、《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要明白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二十五》的意思,首先要清楚刘禹锡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他

  • 元好问故里行记 | 陈巨锁

    历史解密编辑:忻州网标签:元好问,陈巨锁,诗作,野史,赵秉文

    元好问故里行记作者:陈巨锁山西忻州遗山园【一】山头佛屋五三间,山势相连石岭关。 名字不经从我改,便称元子读书山。读金代礼部尚书赵秉文这首诗,便引起了我对读书山的游兴。一个夏雨初晴的早晨,登“晋北锁钥”的忻县城楼,望西南诸峰,山峦挺秀,林壑优美,更见云排浪涌,奇景幻化,这就是名闻三晋的系舟山。传说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