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元好问词

金元好问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温一盏杏花酒 访问量:3255 更新时间:2023/12/7 0:40:41

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关于“情”的探索,从古至今从未停过,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但所有的解释,到最后,都可以浓缩为“生死相随”四字。年仅十六岁的元好问,在赴试途中,无意中听闻了一对大雁至情至烈的爱情故事,心中震撼感慨,他为那对大雁建墓合葬,并在多次修改后,作成这首千古名作《摸鱼儿》,借大雁故事,问世间情为物。

《摸鱼儿·雁丘词》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词的小序,交代了诗人写词的背景,让读者能够通过背景故事,更为直观和深刻的去了解这首词所想要表达的主题。

词正上阕的开头,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简单直接地问情,引发读者的思索,讴歌了世间跨越生死的真挚爱情,同时,也为下文描写大雁殉情的故事做了铺垫。而这个开头,更是在千百年的流传中,引起了代代人无止境的思考。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这一对大雁,从在一起后,就没有分开,冬去春来,四季更迭,他们南飞或北去,始终相偎相依,不离不弃,多年来的陪伴,使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正所谓“只羡鸳鸯不羡仙”,人间至爱,是最美好的色彩。“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也许人世间的痴男怨女们,和这对大雁一样,在平淡的生活之中,有欢聚的喜悦,也有为短暂离别而痛苦。诗人怜惜同情这对殉情的大雁,感慨于他们的一往情深,同时也联想到了世间许多心心相印的男女们。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上阕是最后一句,是诗人对殉情大雁心理活动的猜测:当深爱的老伴离开自己之后,自己固然可以继续活下去,只是从此之后,云海万里,绵绵雪峰,在将残的日照中,失去挚爱的自己,形单影只,寂寞孤独,或者又有什么意义呢?大雁殉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过后,他选择了追随伴侣而去,可见在他的心中,对伴侣的深情已经超越了世间所有,甚至为了她,可以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下阕中,诗人借用典故,道,世间所有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淡去,像汉武帝那样伟大的君主,他所游玩的地方如今不也是一片荒凉了吗,唯一可以无视时间万古长存的,便是像这对大雁这样的真情。“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这种真情,连上天也会嫉妒,而嫉妒过后则是怜惜。故,诗人道,就算他们已经殉情而死,但是留下来的精神却是与世长存的,绝不会与那些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随风消散。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诗人想象,千百年后,都将会有人,在此歌颂这对大雁的生死相随。此句之中,诗人既赞美了大雁殉情的崇高爱情,同时升华了全诗,使得全诗带上了厚重的历史色彩。

不得不说,元好问这首《摸鱼儿》立意高远,缠绵情深,歌颂了世间美好的真情的同时,表达着对殉情着的怜惜和同情。此词一出,便在词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从南至今,备受好评。

喜欢古诗词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鱼鱼,让鱼鱼同您一起,领略诗词之妙,音韵之美

标签: 莺儿大雁殉情诗人燕子

更多文章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5,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论诗三十首,元好问,黄庭坚,大江,杜甫

    前言继续《论诗三十首》,今天欣赏第五首: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上一首介绍了陶渊明,第五首说的还是魏晋时期的诗人,这是一个喜欢饮酒的狂人。一、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第一句诗,赞扬此人的诗篇气势纵横,笔力奔放,有超然物外的情怀。第二句,则提出了疑问。即

  • 摸鱼儿·元好问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莺儿,燕子,骚人,山鬼,元好问,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 山西历史名人 一百二十一 元好问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元好问,中州集,赵秉文,遗山,汴京

    元好问(1190年8月—1257年10月 ),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国末年至元朝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网络图片,侵权联删元好问是北魏皇室后裔,其先祖相继迁居洛阳、汝州、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等地。至元好问的曾祖父元春时,移居忻州,遂为忻州人。明昌元年(1190年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3,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刘琨,王敦,温庭筠,李商隐

    前言继续欣赏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今天是第3首: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这首诗又出现了一些人物。同时,元好问依旧表达他的观点,即什么人的作品,是他心中的正体。一、邺下风流在晋多邺下风流,用黄健翔的话说,他不是一个人。邺下风流代表了一个文学群体,还是指建安文学时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8,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子昂,陈子昂,律诗

    前言今天继续欣赏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的第八首》: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前面说了几位南北朝的诗人,今天,终于到了唐朝。第一位提出表扬的唐朝诗人,就是痛斥“建安风骨,晋宋莫传”的陈子昂。一、沈宋横驰翰墨场在评价陈子昂之前,元好问先安排了两位诗人垫场:沈宋。初唐

  • 青玉案·元好问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春归,元好问,青玉案,案·元,古典乐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2,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黄庭坚,苏轼,王安石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二首: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这里又提到了两个人物,苏黄,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苏轼,一个是苏门弟子之一、江西诗派一宗的黄庭坚。一、一波才动万波随一波才动万波随,出自船子和尚"偈"语,"偈"是佛经中的唱词 ,即禅诗。 船子和尚

  • 诗词原创:学元好问写七律十首|一水从春含梦去,数峰略黛浥愁生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原创火云标签:元好问,水从春,诗词,中州集,七律,遗山

    元好问在宋之后,诗词皆可,适合初学者揣摩学习。此组七律为2011年练笔习作,元好问108七律全部步韵了一遍,以做文字与典故积累,兼且学习技法。当年练笔的文字较为稚嫩,姑且一读,姑且一笑。但既然喜欢诗词文字,就当读书练笔不缀。虽为步韵古人练笔习作,但亦颇多自身中年感怀。注:此组七律每首用典故较多。如果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1,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陈子昂,谢灵运,杜甫

    前言《论诗三十首 》是金代文学家、诗人元好问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种以诗论诗的方式,发源于杜甫的《论诗六绝句》,元好问以这种方式,对于当时宋金诗坛的状况,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欣赏的是,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一、汉谣魏什久纷纭久纷纭,长时间的争论不休。汉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总结篇: 谁是诗中疏凿手? 书生技痒爱论量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苏轼,黄庭坚,杜甫,韩愈

    前言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到昨天已经欣赏完了,在这组诗中,元好问提出了所谓的正体。并且,细论了谁是写正体的诗人,以及违背正体的诗人。今天,从第一首开始,简单回顾一下。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元好问在第一首提出了他所认为的正体:汉乐府与建安诗歌。并且指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