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3,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3,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街味道 访问量:4308 更新时间:2023/12/11 6:33:37

前言

继续欣赏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今天是第3首: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这首诗又出现了一些人物。同时,元好问依旧表达他的观点,即什么人的作品,是他心中的正体。

一、邺下风流在晋多

邺下风流,用黄健翔的话说,他不是一个人。邺下风流代表了一个文学群体,还是指建安文学时期的那些诗人。

邺指邺城,那里是曹操的据守之地,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包括建安七子等人,形成了邺下文学集团。

我们回顾一下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的第二首: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第三首,和第二首类似,对于建安文学提出了表扬,另外还提到了三国以后的晋朝,还是有些人物继承了建安文学的风骨。

第二首提到的是英雄刘琨,第三首第2句则提到了一个枭雄。

二、壮怀犹见缺壶歌

英雄,常常带有悲剧色彩,例如刘琨、岳飞、袁崇焕等人,这些人不顾私利,具有牺牲精神。

而枭雄不一样,有时候更能成就大事业,例如曹操、刘邦等人,他们懂的保全自己,却为了自己的成功而不择手段。

缺壶歌,说的就是两晋时期的一个枭雄:王敦。刘琨之死,也有王敦的原因,王敦忌惮刘琨的威望,担心他在北方成功,于是安排使者去段匹磾处告密。段匹磾以此为借口,对外说奉诏将刘琨缢杀。

缺壶歌的故事,可以看出王敦的野心:

初,敦务自矫厉,雅尚清谈,口不言财色。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遂引刘隗、刁协等以为心膂。敦益不能平,于是嫌隙始构矣。

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晋书·王敦列传》

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南渡后的东晋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马,指晋朝皇室司马一族,王,指王导、王敦这一族,书法家王羲之就是王家的人。

王敦与堂弟王导一同辅佐晋元帝建立东晋,在东晋初期呼风唤雨。掌握兵权的王敦起兵叛乱成功,攻入建康后被拜为丞相。后来王敦再次起兵进攻建康,不久病逝于军中,叛乱平息后被剖棺戮尸。

壮怀犹见缺壶歌,承接第一句“邺下风流在晋多”而来,意思是,建安文学的影响长远,即使是在好清谈务虚的晋朝,依旧有王敦这类人物喜欢吟咏歌唱建安诗歌。

三、风云若恨张华少

南朝梁钟嵘《诗品》中评价晋朝司空张华:

其源出於王粲。其体华艳,兴讬不奇,巧用文字,务为妍冶。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兒女情多,风云气少。

谢康乐云:“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今置之中品疑弱,处之下科恨少,在季、孟之间矣。

元好问说“风云若恨张华少”,即出自钟嵘对于张华诗歌的评价:兒女情多,风云气少

张华,字茂先,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他自己的十四世孙,则是唐朝著名诗人宰相张九良。

前面说建安诗歌多么好,连枭雄王敦还击壶高歌曹操的《龟虽寿》。

到了第三句,陡然一转,假如你嫌弃张华诗歌中风云气少、儿女情多。那么还有更让你不可接受的。

四、温李新声奈若何。

张华“儿女情多”令人不满,那么见到温李的诗歌,你又怎么办呢?言外之意,温李的诗歌,更加“风云气少、儿女情多”。

温李,即晚唐诗人温庭筠、李商隐。

李商隐写了很多隐晦难解的情诗,例如《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温庭筠的词作确实儿女情多,不过他很多诗歌亦有风云气,如《赠蜀府将》: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不过诗中尽为失落与不甘,当然比不了豪迈雄浑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晚唐气息孱弱,上下乱作一团,君不君,臣不臣,诗中也没有盛唐的气象了。

结束语

元好问的前3首诗,表现了金国当时的诗坛不满,提出了所谓的正体。

从第2、3首可以看出,他对于建安诗人的偏爱。

元好问更喜欢雄浑刚健的建安风骨,对于晋朝张华以及晚唐温庭筠、李商隐绮靡艳丽的风格提出了批判。

@老街味道

更多文章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8,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子昂,陈子昂,律诗

    前言今天继续欣赏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的第八首》: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前面说了几位南北朝的诗人,今天,终于到了唐朝。第一位提出表扬的唐朝诗人,就是痛斥“建安风骨,晋宋莫传”的陈子昂。一、沈宋横驰翰墨场在评价陈子昂之前,元好问先安排了两位诗人垫场:沈宋。初唐

  • 青玉案·元好问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春归,元好问,青玉案,案·元,古典乐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2,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黄庭坚,苏轼,王安石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二首: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这里又提到了两个人物,苏黄,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苏轼,一个是苏门弟子之一、江西诗派一宗的黄庭坚。一、一波才动万波随一波才动万波随,出自船子和尚"偈"语,"偈"是佛经中的唱词 ,即禅诗。 船子和尚

  • 诗词原创:学元好问写七律十首|一水从春含梦去,数峰略黛浥愁生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原创火云标签:元好问,水从春,诗词,中州集,七律,遗山

    元好问在宋之后,诗词皆可,适合初学者揣摩学习。此组七律为2011年练笔习作,元好问108七律全部步韵了一遍,以做文字与典故积累,兼且学习技法。当年练笔的文字较为稚嫩,姑且一读,姑且一笑。但既然喜欢诗词文字,就当读书练笔不缀。虽为步韵古人练笔习作,但亦颇多自身中年感怀。注:此组七律每首用典故较多。如果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1,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陈子昂,谢灵运,杜甫

    前言《论诗三十首 》是金代文学家、诗人元好问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种以诗论诗的方式,发源于杜甫的《论诗六绝句》,元好问以这种方式,对于当时宋金诗坛的状况,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欣赏的是,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一、汉谣魏什久纷纭久纷纭,长时间的争论不休。汉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总结篇: 谁是诗中疏凿手? 书生技痒爱论量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苏轼,黄庭坚,杜甫,韩愈

    前言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到昨天已经欣赏完了,在这组诗中,元好问提出了所谓的正体。并且,细论了谁是写正体的诗人,以及违背正体的诗人。今天,从第一首开始,简单回顾一下。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元好问在第一首提出了他所认为的正体:汉乐府与建安诗歌。并且指出如

  • 一场杏花缘,一生杏花情!遗山公园打造首届元好问文化节。——杏花园赏花踏青,琴棋诗酒茶雅集

    历史解密编辑:忻州城市在线标签:赏花,临江仙,杏花缘,杏花园,遗山公园,元好问文化节

    “醉眼纷纷桃李过,雄蜂雌蝶同时。一生心事杏花诗。”遗山先生元好问《临江仙》中描述杏花的佳句体现出他对杏花的情有独钟:不管看过多少芬芳的桃李,无论是蜂儿逐蜜,还是蝶儿恋花,这辈子他心心念念的都是杏花啊!元好问之所以对杏花这般喜爱,不仅因杏花洁白无瑕、娇俏灵动,更重要的是他的初恋情人名叫“杏花”!睹物思

  • 情知春草池塘句,不到柴烟粪火边。元好问以诗《论诗》,引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春草,论诗,杜甫,诗人,金朝,元好问,白居易,谢灵运,科学家,古典乐,千古名句

    金朝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主张天然真淳,反对堆砌雕琢,重视独创精神。金朝灭亡后,他写了大量的“丧乱诗”,笔笔皆为血泪,字字饱含悲愤,掀起了杜甫之后的现实主义诗风的又一高潮

  • 杏花缘起杏花园,杏花情定杏花节!——遗山公园首届元好问文化节完美收官

    历史解密编辑:忻州忻闻标签:诗词,公园,遗山,杏花节,元好问文化节

    遗山先生一生心事杏花诗源自对初恋情人杏花的喜爱,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深深触动着青年元好问的心灵。一念之间的擦肩而过,留下的是一生的遗憾!纵使足迹踏遍万水千山、睹物思人问情苍天,仍无法寻回那日夜思念、娇俏灵动的杏花姑娘啊!忻州市遗山公园管理中心、忻州好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4月在遗山公园联合打造首届元好

  • 元好问为何被尊称为“北方文雄”?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秦观,韩愈,苏轼,杜甫,诗人,金朝,元好问,辛弃疾,古典乐,论诗绝句,北方文雄,历史学家,千古名句

    作者:赵心放元好(hào)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在当时的中国北方称为一代文宗。(一)雁丘寄情传后世元好问自幼聪慧伶俐,勤奋好学,有神童之称。他在父亲任县令的陵川县(今山西陵川)读书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