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8,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8,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街味道 访问量:653 更新时间:2024/1/19 13:30:37

前言

今天继续欣赏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的第八首》: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前面说了几位南北朝的诗人,今天,终于到了唐朝。第一位提出表扬的唐朝诗人,就是痛斥“建安风骨,晋宋莫传”的陈子昂

一、沈宋横驰翰墨场

在评价陈子昂之前,元好问先安排了两位诗人垫场:沈宋。

初唐皇帝包括武则天,都喜欢作诗,每逢宴游,经常与朝臣一起唱和。上有所好,下必过之。

沈宋二人同朝为官,是初唐诗人中的佼佼者。二人对于诗歌的变化,起到了承前后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律诗规则的成熟,二人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他们都有不少完全符合标准的律诗传世。

宋之问五律佳作甚多,录入一首《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沈佺期代表作是一首乐府诗《独不见》,这是初唐罕见的标准七言律诗: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早期的唐律,以五言诗居多,这是诗歌发展的特点。五言诗在汉朝开始占据主流,七言诗则在唐朝才开始兴盛。

二、风流初不废齐梁

初唐时期,南朝齐梁的华丽诗风对文人影响很大。那么何谓齐梁体呢?

宋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提到:

以时而论则有:.......,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 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南北朝体(通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唐初体(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

这一段话,很好的解释了元好问的这句:风流初不废齐梁。

齐梁体有什么特点呢?

日本和尚空海在《文镜秘府论·调声》章中提到了“齐梁调诗”:

何逊《伤徐主簿》诗曰:(五言)

世上逸群士,人间彻总贤。毕池论赏诧,蒋径笃周施。 

又曰:一旦辞东序,千秋送北邙;客箫虽有乐,邻笛遂还伤。

又曰:提琴就阮籍,载酒觅扬雄;直荷行罩水,斜柳细牵风。

《文镜秘府论·调声》这一章讲的是诗律。所以这一章举例的时,自然与格律诗相关。

何逊,是南朝梁著名诗人,他的三首《伤徐主簿》中,前2首是标准的律绝。第3首比较特别,是失黏的律绝,也被称为折腰体。

使用律句,但是不注意黏连,是齐梁体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初唐甚至盛唐都很常见。武则天石淙诗会中的17首诗,完全符合格律诗标准的不多,大多数有失黏现象,也有个别又失黏又失对。

例如狄仁杰《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失黏:

宸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涧幽。羽仗遥临鸾鹤驾,帷宫直坐凤麟洲。

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老臣预陪悬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

而沈佺期《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则完全合乎标准:

金舆旦下绿云衢,彩殿晴临碧涧隅。溪水泠泠杂行漏,山烟片片绕香炉。

仙人六膳调神鼎,玉女三浆捧帝壶。自惜汾阳纡道驾,无如太室览真图。

上面说的是齐梁诗在诗律的特点,但主要的原因并不在形式。

齐梁体诗,在形式贴近律诗(其中有几首标准律诗 )。但是从内容上来说,华丽而空洞,这是被批评的主要原因。

三、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这两句诗,用了一个典故。《吴越春秋》卷十记载:

范蠡既去,越王愀然变色,召大夫种曰:「蠡可追乎?」种曰:「不及也。」.......于是越王乃使良工铸金象范蠡之形,置之坐侧,朝夕论政。

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辞官泛舟于五湖。于是越王命人用金铸范蠡像,放在自己的座位旁边。

这两句诗是对于陈子昂的评价,说他在诗坛,好比范蠡在政坛的地位,应该给陈子昂也铸造一个金身像,放在我们旁边,实时提醒大家,作诗应该怎么作。

问好问为何如此推崇陈子昂呢? 《新唐书·陈子昂传》中,评价说:

“唐兴,文章承徐庾之风,天下尚祖,子昂始变雅正。

徐庾(指南北朝时期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之风,而是齐梁之风。欧阳修(主编新唐书)评价说,陈子昂出来后,齐梁之风才被渐渐摒弃,唐诗变得“雅正”,这又回到了元好问从第一首就开始说的所谓“正体”。

胡应麟《诗薮·内编》中也提到:

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

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也指出:

“唐初文章,不脱陈、隋旧习,子昂始奋发自为,追古作者。韩愈诗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柳宗元亦谓:‘张说工著述,张九龄善比兴,兼备者子昂而已。

我们最熟悉的陈子昂作品,即这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所谓“追古作者”、“始变雅正”、“古雅之源”,都是在批评指初唐诗人学习齐梁体的形式(律体),而忽视内容上的充实,刚健之风。

无论是律诗、还是古体诗,都有齐梁风气,也都有“雅正”的作品,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

结束语

除了陈子昂,李白也提到: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结束时,录入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中的这段话: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老街味道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7,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更多文章

  • 青玉案·元好问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春归,元好问,青玉案,案·元,古典乐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2,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黄庭坚,苏轼,王安石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二首: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这里又提到了两个人物,苏黄,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苏轼,一个是苏门弟子之一、江西诗派一宗的黄庭坚。一、一波才动万波随一波才动万波随,出自船子和尚"偈"语,"偈"是佛经中的唱词 ,即禅诗。 船子和尚

  • 诗词原创:学元好问写七律十首|一水从春含梦去,数峰略黛浥愁生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原创火云标签:元好问,水从春,诗词,中州集,七律,遗山

    元好问在宋之后,诗词皆可,适合初学者揣摩学习。此组七律为2011年练笔习作,元好问108七律全部步韵了一遍,以做文字与典故积累,兼且学习技法。当年练笔的文字较为稚嫩,姑且一读,姑且一笑。但既然喜欢诗词文字,就当读书练笔不缀。虽为步韵古人练笔习作,但亦颇多自身中年感怀。注:此组七律每首用典故较多。如果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1,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陈子昂,谢灵运,杜甫

    前言《论诗三十首 》是金代文学家、诗人元好问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种以诗论诗的方式,发源于杜甫的《论诗六绝句》,元好问以这种方式,对于当时宋金诗坛的状况,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欣赏的是,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一、汉谣魏什久纷纭久纷纭,长时间的争论不休。汉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总结篇: 谁是诗中疏凿手? 书生技痒爱论量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苏轼,黄庭坚,杜甫,韩愈

    前言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到昨天已经欣赏完了,在这组诗中,元好问提出了所谓的正体。并且,细论了谁是写正体的诗人,以及违背正体的诗人。今天,从第一首开始,简单回顾一下。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元好问在第一首提出了他所认为的正体:汉乐府与建安诗歌。并且指出如

  • 一场杏花缘,一生杏花情!遗山公园打造首届元好问文化节。——杏花园赏花踏青,琴棋诗酒茶雅集

    历史解密编辑:忻州城市在线标签:赏花,临江仙,杏花缘,杏花园,遗山公园,元好问文化节

    “醉眼纷纷桃李过,雄蜂雌蝶同时。一生心事杏花诗。”遗山先生元好问《临江仙》中描述杏花的佳句体现出他对杏花的情有独钟:不管看过多少芬芳的桃李,无论是蜂儿逐蜜,还是蝶儿恋花,这辈子他心心念念的都是杏花啊!元好问之所以对杏花这般喜爱,不仅因杏花洁白无瑕、娇俏灵动,更重要的是他的初恋情人名叫“杏花”!睹物思

  • 情知春草池塘句,不到柴烟粪火边。元好问以诗《论诗》,引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春草,论诗,杜甫,诗人,金朝,元好问,白居易,谢灵运,科学家,古典乐,千古名句

    金朝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主张天然真淳,反对堆砌雕琢,重视独创精神。金朝灭亡后,他写了大量的“丧乱诗”,笔笔皆为血泪,字字饱含悲愤,掀起了杜甫之后的现实主义诗风的又一高潮

  • 杏花缘起杏花园,杏花情定杏花节!——遗山公园首届元好问文化节完美收官

    历史解密编辑:忻州忻闻标签:诗词,公园,遗山,杏花节,元好问文化节

    遗山先生一生心事杏花诗源自对初恋情人杏花的喜爱,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深深触动着青年元好问的心灵。一念之间的擦肩而过,留下的是一生的遗憾!纵使足迹踏遍万水千山、睹物思人问情苍天,仍无法寻回那日夜思念、娇俏灵动的杏花姑娘啊!忻州市遗山公园管理中心、忻州好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4月在遗山公园联合打造首届元好

  • 元好问为何被尊称为“北方文雄”?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秦观,韩愈,苏轼,杜甫,诗人,金朝,元好问,辛弃疾,古典乐,论诗绝句,北方文雄,历史学家,千古名句

    作者:赵心放元好(hào)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在当时的中国北方称为一代文宗。(一)雁丘寄情传后世元好问自幼聪慧伶俐,勤奋好学,有神童之称。他在父亲任县令的陵川县(今山西陵川)读书的1

  • 元好问的一首绝句,引用《题都城南庄》的诗意,读后令人拍案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题诗,杨柳,桃花,盛开,崔护,元朝,诗人,元好问,古典乐,科学家,题都城南庄

    元好问,世称遗山先生。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元好问擅作诗、文、词、曲。他的诗作成就最高,他的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他的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却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有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