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弃疾的一首词,句句带“笑”字,读完却笑不出来,令人悲从中来

辛弃疾的一首词,句句带“笑”字,读完却笑不出来,令人悲从中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故事上集 访问量:1114 更新时间:2023/12/19 22:53:59

辛弃疾的一首词,句句带“笑”字,读完却笑不出来,令人悲从中来

引言:说到笑,在古代便有很多种。有人领会到文章意思的开心之笑,有将士誓死拼杀换取平安时的安稳之笑,也有爱而不得的苦笑,奸人阴谋得逞的阴之笑……这些笑都是可以直接看出来,不用去猜测的笑。然而,却有这样一位词人,他的一首作品中句句含“笑”字。

可将这首词读完之后却笑不出来,令人不禁悲从中来。这样的笑就是辛弃疾笔下的《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词人每一句词都在描写人们的笑,然而仔细品鉴之后,才发现此笑非彼笑,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词,读后笑不出来,令人悲从中来呢?

一、《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辛弃疾是南豪放派词人,他的作品大多数以战争为题材,所表达的感情大多数也是忧国忧民、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之意。同时,词人写词时喜欢利用典故,作词风格严谨,很难见到他做散词。在为数不多的玩笑之作中,《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却从中脱颖而出。

侬是嶔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有人一笑坐生春。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颦宜笑越精神。

这首词是描绘了一场严子文家宴的现状,辛弃疾便创作了这首调侃之作,赠送给严子文的一名名叫“笑笑”的侍姬,属于玩笑之作。词中,词人夸赞笑笑一位杰出不群的可爱之人,词人让笑笑不妨多笑笑,只要笑笑在笑的时候,在座的宾客便感受到如春天般的气息。

场下演唱戏曲的人唱到让人皱眉时,笑笑你却面带微笑。在座的宾客喝酒喝到起座喧哗时,你却皱着眉头,无论是你在笑或者蹙眉的时候,都让人感觉到非的悦目十分合人们心意。词人通过对一个侍女的描绘,展现了宴会上的快乐,让人沉醉的笑容。

是这位侍女给宾客们带来的欢乐,词的每一句都在刻画侍女的笑容。这首词虽然是调侃之作,全词都在描绘侍女这样一个地位卑微小人物。但是辛弃疾却从这样一个小人物的身上看见了闪光点,表现了词人眼中人人其实区别不大,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闪光之处。

同时,这首词通过对侍女的刻画,表达出词人即便是在宴会上,但是心中所想的依旧是南宋的安危,他认为,任人只要不损害家国利益,在他眼中便是平等的。辛弃疾的这首词没有引用任何典故,甚至不存在过多的写作技巧,只是通过对人物的直接刻画。虽然没有过多的修饰,但是却能直接表达词人心中所想。

二、句句含笑,却悲从中来词人在刻画侍女的时候,每一句都用了一个笑字。侍女在宴会上的浅笑、无声地笑、多情的笑,这些都让人移不开眼。词句的上篇称赞侍女,虽然看似不伦不类,毫无章法,但是仔细品鉴之后却能够发现,辛弃疾对于低贱侍女的态度,没有看不起,更多的则是认为侍女也是个有才能的人。

虽然笑笑在之后的史料中未有记载,但是在词歌中也能看出辛弃疾对她的欣赏之意。有才能的人,却身份低贱,只能干着最无聊的事,把自己的才能浪费着。词人就是通过对这个小小的侍女的笑,来表达自己的处境,空有一腔热血,胆识才能也不俗。

但是却不能得到重用,自己依旧忠于君主,却也为不能实现自己抱负郁闷着。这便是上片词人所要表达的笑,那种笑是为了应付宾客的笑,放在表面上,实则内心无奈,却又不得不笑着,不能让人看出端倪,因为自己的命运掌握在主人的身上。

词句下片的笑,原句描绘看见悲伤的戏曲却能淡淡的笑出来,面对宾客喝高兴时,却又皱上眉头,而这让人觉得不解,为何这个侍女和别人是相反的态度,不免想到这侍女背后的故事。其实,这就是辛弃疾心中的情感。

繁盛的家宴,场面奢华,但是那时的南宋,如同一个萎靡的世界,如果有忧国忧民的人,又怎么会在这时唱着喜庆的戏曲,又有谁能在这个时候喝高兴呢?侍女因为见过太多苦难,所以在唱着悲伤的戏曲是也能面带笑容,对于她来说,戏曲未必有自己所面对的困难苦。

同时,见到宾客都喝醉了酒,这时候的侍女仿佛透过眼前的奢靡,看到自己曾经的苦难,心中对于眼前这些人的丑态嘲讽不屑。辛弃疾把自己和侍女归为一类人,侍女高傲的秉性也正是辛弃疾的性格。侍女能够在乱世中保持着自己的一丝高傲,而自己又为何不可。

虽然才能无处利用,但是词人忧国忧民的心是从未改变的。辛弃疾的每一句词都在写笑,然而每一句的笑都不是真的在笑,透过笑的背后,是侍女无尽的心酸,也是词人的无奈,也许词人也觉得自己的人生如同侍女一般,不禁悲从中来。

三、辛弃疾和家国词人为何会作出这样一首词,其实从他的生活背景中就能看出。辛弃疾一生峥嵘,忧国忧民,为当时偏安一隅的南宋打了不少胜仗,军事才华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然而,辛弃疾穷极一生也未能达到自己想要的位置,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即便是有着出色的才干,但因“归正人”的身份,在朝堂之上很难立足,这也导致他在官场上十分不顺。辛弃疾的一生就如同山一般,起起伏伏,充满了失望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步入仕途后遇到不少阻碍,一生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只能辞去自己的职务。

在辛弃疾的词歌中,他大多数都会利用现实主义题材作为词歌背景,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在这词中也是如此,他暗讽自己的命运如同这侍女一般,满身才干和热情,却也报国无门。在他的一生中,遇到了很多酒肉朋友,他们就如同家宴上描绘的宾客,喝醉酒之后便丑态百出。

用身份低贱的侍女和权势高贵的达官贵人们做比较。面对在座的达官贵人,他第一眼看到的只是有着才能的侍女,她的高贵和官宦们的丑态做了比较。辛弃疾做官时,经历过弹劾,无论在军事上提出什么样的意见,都不被人欣赏,官场上的人在意的不是才能,而是家势和地位。

因此,词人用侍女和宾客的对比,表达出自己的遭遇和态度。即便是得不到赏识又如何,词人依旧保持着他自己的高贵,不愿同达官贵人们同流合污,只想着报国有门,实现自己的爱国理想。

结语:辛弃疾的作品中,让人直观感受到的就是战场消杀和战场背后的伤痛。辛弃疾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个让南宋不再萎靡的精神支柱,想通过自己的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保卫一方百姓安宁,想让朝堂改头换面,成为永远强大的朝代。

然而,君主不明白他的心,多次听信谗言,降职他、罢免他,让他的一腔爱国热血无处挥洒。这也是他的词句句含笑,却句句让人感到悲伤感慨。他面对不公的命运,坚持“家国天下”的情怀,虽然悲伤却也从未想过放弃。

如果辛弃疾妥协了,或许他就是宴会上醉酒宾客的那副嘴脸,“人人皆醉我独醒”便是辛弃疾。他不屑与权贵同流合污,爱国的立场坚定。看不起权贵的那副嘴脸,在他的眼里,只有真正爱国的人才值得被他尊敬和交往。

更多文章

  • 辛弃疾最意难平的一首词,初心未改忧家国,值得一读再读!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诗词,苏轼,宋人,宋朝,诗人,金朝,辛弃疾,陶渊明,古典乐,千古名句

    编辑 | 柳色黄插画师 | 铜钱-盆栽的栀子花他被誉为“词中之龙”,豪迈疏狂,矫若游龙。他被誉为大宋第一猛人,是以五十人胜万人的少年英豪。他被誉为苏轼之后第一人,惊才绝艳。宋词三分天下,他也能独占一分。说起他的诗词,总觉得归属于豪迈词派,其词作沉郁顿挫,沉雄豪迈,笔势浩荡,而不失细腻柔媚,可称得上是

  • 友人来访,辛弃疾回忆少年事,写下一首词,看过的人都哭了,看懂的人都老了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辛弃疾,金人,虞允文,赵构,张浚,宋徽宗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店长微信shiyi0395,进群领福利!1127年,是一个让北宋人永远难忘的年份。北方的金国南下攻宋,一路南下,北宋都城汴京陷落。在大肆抢劫一番之后,金人掳走了徽、钦二帝,还掳走了大量的皇族成员,后妃、朝臣后北归。皇亲贵族的命运如此不堪,更何况普通的百姓。北方大片土地

  • 辛弃疾暮年仍想北伐,连用五典写成一首千古名篇,成辛词压轴之作

    历史解密编辑:久叔标签:辛弃疾,刘裕,孙权,曹操,诗词,五典,声乐,古典乐,南宋,艺术家

    南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已经66岁的辛弃疾,听闻南宋朝廷有意北伐,他在满怀欣喜的同时,也为这次北伐深深地感到忧虑,于是他写下了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岳飞的后人岳珂看到了辛弃疾写的这首词以后,就对辛弃疾说:“觉用事多。”意思是说,我觉得你在这首词里面,使用的典故确实有一点太多了。辛弃

  • 被誉为“辛弃疾词中第一、压卷之作”,结尾这一问成千古佳句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苏轼,诗词,宋词,宋朝,金朝,南宋,辛弃疾,李清照,婉约派,古典乐,千古名句

    说起辛弃疾,对于这个人我们都不是很陌生,初中高中甚至是小学的课本上我们都读过他的诗词,他是我国历史上词创作最多的人,在词上的成就颇多,与苏轼,李清照齐名,不同于李清照的婉约派,辛弃疾是豪放派。他将民族危亡与自身联系在一起,把恢复中原作为己任,但是他却郁郁不得志,空有一腔热血,不得重用。因此他将自己的

  • 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有人建议移出课本,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宣扬,抗金,诗人,金朝,南宋,辛弃疾,破阵子,婉约词,青玉案,古典乐

    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有人建议移出课本,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该词作于公元1174年,此时的南宋国力日渐衰微,金军的马蹄时刻逼近中原地区,全国上下人心惶惶、情势岌岌可危。然而,宋廷上下却日夜沉溺于歌舞声色中,全然不顾王朝与百姓的安

  • 辛弃疾最苍劲的一首词,被选入高中课本,成为念念不忘的历史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毛毛看海标签:刘裕,武帝,典故,诗人,宋朝,南宋,辛弃疾,信平君,永遇乐,古典乐

    最近,给大家介绍了几首辛弃疾的词,很受喜欢。辛词的风格沉郁苍凉,雄浑悲壮,重在抒发希冀统一河山的豪情壮志,倾诉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今天介绍的这首词,是辛词中的一首名篇,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重温此词,不知大家会有怎样的感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 济南名人传之辛弃疾:文能写600多首诗,武能50多人硬刚50000人

    历史解密编辑:贪吃的骆驼标签:金人,皇帝,硬刚,辛弃疾,周宣王,官宦世家,济南名人传

    能跑得动的人,几乎都跟着新皇帝跑过了长江,而那些因为各种羁绊没能南撤,且活下来的人,自然就成了金人的俘虏,这其中就包括官宦之家出身的辛赞一家人。因为辛赞有一定出身,所以金人就安排他在金朝入职,辛赞出自官宦世家,常年学习圣人儒学,本心是非常不愿意给金人卖命的,但是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他不得不委曲求全。

  • 挑灯看剑辛弃疾(一)

    历史解密编辑:华西都市报标签:辛弃疾,岳飞,范仲淹,王安石

    辛弃疾像《去国帖》册页南宋辛弃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祝勇故宫的书法风流辛弃疾的词,王国维喜欢“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笔者喜欢的,则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笔者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里说,唐代饱受藩镇之害,宋代为防武人作乱,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像岳飞、韩世忠这样出入沙场的武将,

  • 辛弃疾的这首送别词,短短5句,句句抄袭,却行云流水,不输原创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苏轼,诗词,南宋,诗人,金朝,辛弃疾,忆王孙,王安石,李清照,送别词,古典乐,千古名句

    唐宋是一个文人辈出的朝代,而宋代则更为突出。说起宋朝,我们首先能够想到的就是“宋词”了,宋词有“豪放派”、“婉约派”之分。在豪放派中,最出名的词人就应当属苏轼和辛弃疾了。与苏轼这样单纯的文人士子不同,辛弃疾本是行武出生,当初孤身一人从金营之中将叛将擒拿归来,也因此一战成名,可以说辛弃疾有着“万夫不敌

  • 辛弃疾:身为南宋武将,却不受重用,六次遭弹劾,外面养六个小妾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辛弃疾,小妾,朱熹,赵构,苏轼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和豪放派词人,我们应该都读过他笔下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词。可惜的是,他生活在了一个“重文轻武”的南宋时代,收复中原的志向至死都没有实现。辛弃疾为后人留下来的宋词多达629首,数量上排在第一位,排名第二的苏轼也仅仅只有362首。别看他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