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济南名人传之辛弃疾:文能写600多首诗,武能50多人硬刚50000人

济南名人传之辛弃疾:文能写600多首诗,武能50多人硬刚50000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贪吃的骆驼 访问量:1960 更新时间:2023/12/8 8:38:35

能跑得动的人,几乎都跟着新皇帝跑过了长江,而那些因为各种羁绊没能南撤,且活下来的人,自然就成了金人的俘虏,这其中就包括官宦之家出身的辛赞一家人。

因为辛赞有一定出身,所以金人就安排他在金朝入职,辛赞出自官宦世家,常年学习圣人儒学,本心是非常不愿意给金人卖命的,但是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他不得不委曲求全。

不过当时的辛赞属于“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一面和金人虚与委蛇,一面谋划揭竿反金,不过当时的他已经年事已高,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他本打算把自己的愿望,交给儿子去实现,但是他的儿子去世的比他还早。

儿子去世之后,他又把希望放到了自己的孙子身上,辛赞的孙子就是日后大家非常熟悉的辛弃疾

辛弃疾出生时,济南早就沦陷了十多年,因此他算是“敌占区”长大的孩子,以金朝的打算,自己统治区的大宋子民,自然是要进行“洗脑”,不过辛弃疾因为自幼有爷爷引导,所以他不光没受金人蛊惑,反而从小就坚定了为南宋崛起而奋斗的决心。

据《宋史》等书记载,辛弃疾在小的时候,他爷爷辛赞就经常带着他四处溜达,他们爷俩的溜达,名义上是游山玩水,实际上是在侦查地形,因此辛弃疾早早的就开始胸有丘壑,不过因为金人对统治区的人监控比较严,辛赞和辛弃疾爷俩一直蛰伏了二十多年,也没敢有明面上的行动。

公元1161年,金人不再满足和南宋“划江而治”,就开始继续南侵,希望能彻底灭了南宋,成为真正的华夏之主。

本来金人统治区的大宋子民,一直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国家,又常年饱受金人的欺压,因此不光辛弃疾这样的人家有想法,很多人其实都是敢怒不敢言,等到金人一开始南侵,兵力监控就出现了漏洞,于是这些人就开始纷纷扯旗起义。

当时山东地区比较出名的义军,是由辛弃疾的济南老乡耿京拉起的队伍,而辛弃疾早在耿京起义之前,就已经在“江湖上”有了名声,因此当耿京拉起队伍的时候,自然也就吸纳了辛弃疾这样的骨干。

耿京这支队伍巅峰时,麾下足有数十万人,因此金人和南宋都对这支队伍“很感兴趣”,辛弃疾虽然是抗金的主战派,但是他感觉耿京拉起的队伍不宜孤军作战,应该和南宋会师,然后和南宋的正规军一起抗金。

但是因为耿京的麾下并非人人能看的那么透彻,所以耿京当时只同意了辛弃疾等主张南归的人,先行和南宋正规军会合,他再带着其余人伺机而动。

后来辛弃疾带领的人马顺利和南宋会师,并接受了南宋朝廷的册封,而耿京则被叛徒张安国谋害,辛弃疾得知这一情况之后,立刻带了几十人北返,然后成功诛杀了叛徒张安国,并在金人上万人的追击中安全撤出。

辛弃疾的这次大胜,让金人和南宋朝廷都是震惊不已,南宋也因此正式把他招进了体制,一开始的时候南宋也曾想努力一下,北伐金人,但是因为南宋内部的争权夺利等问题,结果一场被寄予厚望的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

被打掉了锐气的南宋朝廷,为了苟活又开始向金人求和,南宋既然想求和,自然主和派就会占据上风,主战派就会受到排挤。

辛弃疾从小就亲眼目睹了金人的残暴,又继承了爷爷的遗愿,自然是铁了心的要坚持抗金,因此在他明知道主张不被朝廷认可的情况下,还是屡次向朝廷上书请战,并根据自己总结的统兵经验,向南宋朝廷呈上了著名的《美芹十论》。

《美芹十论》不光是一篇请战的文章,更是不可多得的用兵方略,这篇专著因为内容全面,且有很强的实战价值,在后世很是获得了很多赞誉,但是就是这么好的方略,这么一心为国的大臣,南宋朝廷却因为自己的小九九而没有重视。

此后南宋虽然也有过几次强硬的可能,但最终都是不了了之,辛弃疾为此也多次在仕途上反复,南宋上层的苟活,一次次的浇灭了辛弃疾的热情,在这种心有家国,却无力回天的情况之下,辛弃疾开始大量的寄情于文章来抒发心中的愤懑。

据不完全统计,辛弃疾一生创作的诗词大约有600多首,这些诗词中最出彩的,都是他心忧家国,一心抗战的诗词,因为他的诗词多创作于逆境,而又从不灰心,反而充满了斗志,因此很多心有壮志的人都非常喜欢他的诗词,主席就是其中之一。

毛主席一生读书无数,但最喜欢读的诗词,就是辛弃疾的,毛主席青少年的时候,因为喜欢辛弃疾,曾专门去寻访过辛弃疾当年在湖南留下的“飞虎营”练兵遗址,后来据有心人统计,毛主席圈画的诗词中,辛弃疾的诗词以98首居首......

除了毛主席之外,历代的名人对他的评价也都非常高,清朝的著名皇帝康熙,就曾说:宋朝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没有能人,而是皇帝不能用辛弃疾这样的人,如果当时的皇帝像周宣或者汉武帝,那么辛弃疾的功、名又何至于此。(“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悉止是哉!”)

有人曾问,济南为何没有诞生过一位帝王,我的回答是,帝王往往有自己的私心,而忠贞之士往往心里只有家国大义,济南虽然没出过什么帝王,但是从不缺辛弃疾这样一片丹心的仁人志士!

更多文章

  • 挑灯看剑辛弃疾(一)

    历史解密编辑:华西都市报标签:辛弃疾,岳飞,范仲淹,王安石

    辛弃疾像《去国帖》册页南宋辛弃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祝勇故宫的书法风流辛弃疾的词,王国维喜欢“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笔者喜欢的,则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笔者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里说,唐代饱受藩镇之害,宋代为防武人作乱,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像岳飞、韩世忠这样出入沙场的武将,

  • 辛弃疾的这首送别词,短短5句,句句抄袭,却行云流水,不输原创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苏轼,诗词,南宋,诗人,金朝,辛弃疾,忆王孙,王安石,李清照,送别词,古典乐,千古名句

    唐宋是一个文人辈出的朝代,而宋代则更为突出。说起宋朝,我们首先能够想到的就是“宋词”了,宋词有“豪放派”、“婉约派”之分。在豪放派中,最出名的词人就应当属苏轼和辛弃疾了。与苏轼这样单纯的文人士子不同,辛弃疾本是行武出生,当初孤身一人从金营之中将叛将擒拿归来,也因此一战成名,可以说辛弃疾有着“万夫不敌

  • 辛弃疾:身为南宋武将,却不受重用,六次遭弹劾,外面养六个小妾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辛弃疾,小妾,朱熹,赵构,苏轼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和豪放派词人,我们应该都读过他笔下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词。可惜的是,他生活在了一个“重文轻武”的南宋时代,收复中原的志向至死都没有实现。辛弃疾为后人留下来的宋词多达629首,数量上排在第一位,排名第二的苏轼也仅仅只有362首。别看他写了

  • 碧血丹心铸词帝——辛弃疾,金戈铁马里的豪放与灯火阑珊处的婉约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辛弃疾,岳飞,宋孝宗,灯火阑珊处,碧血丹心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

  • 最美诗词 |《西江月》辛弃疾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明月,诗词,上片,南宋,诗人,金朝,辛弃疾,西江月,浣溪沙,千古名句

    【心情词签】【本期关键词】田园 稻香 丰收 喜悦【诗词原文】《西江月》南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精华赏析】《西江月》本来是唐代教坊曲,词牌名可能来自于李白的《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

  • 辛弃疾的另一面:南宋最会打仗的词人,却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暴龙历史记标签:辛弃疾,金人,赵构,宋孝宗,朱熹

    说到辛弃疾,不由得就会想起他的词。作为豪放派词人,很少有人知道,辛弃疾更是一位为祖国征战疆场的爱国青年。明月别枝惊鹊北宋王朝覆灭,北方大面积领土沦陷,落入了金人手中。辛弃疾就出生在南宋的绍兴十年,正是岳飞在北伐抗金的这一年,岳家军一路披荆斩棘,先后赢得了郾城大捷、收复了洛阳、郑州等地,马上就要取得决

  • 少不读苏东坡,老不读辛弃疾!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辛弃疾,苏轼,贺新郎,唐诗

    苏和辛,一茶一酒,一清一浊。唐诗下酒,宋词伴茶,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被唐诗宋词和各种古典名著包围的我们,都知“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却不知“少不读苏轼,老不读辛弃疾”。少时读苏轼,容易陷入虚无。老来读辛弃疾,人生过半却意难平。此话并非莫须有,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一个家学渊博,一门三学士,四十

  • 什么才是辛弃疾的遗憾?为什么很多人称他为宋词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万一爱音乐标签:江南,陈亮,宋军,金人,岳飞,宋词,南宋,诗人,宋朝,辛弃疾,古典乐

    如果要写辛弃疾,就不能只写辛弃疾。要写他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要写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更要写他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可怜“辛”“弃”“疾”三个字,写的皆是人间苦,整整一生写的都是遗憾。王国维曾把稼轩抬为南宋词坛之首,一句:“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

  • 辛弃疾醉言:杭州不可做首都!朋友听后连夜逃跑:不逃,必被灭口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陈亮,江南,金人,文才,赵构,首都,金朝,宋朝,南宋,辛弃疾,古典乐

    辛弃疾醉言:杭州不可做首都!朋友听后连夜逃跑:不逃,必被灭口冰心先生曾说:“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近期,笔者一直致力于向大家推荐古代精品历史书。最近,笔者有幸拜读了明代学者冯梦龙的史学著作,有“小资治通鉴”之称的《智囊》,感到特别有收获。而在这本《智囊》中,为我们介绍了完全与我们印象中不一样的辛

  • 辛弃疾的大手笔之作,惊艳了后世800多年,其中的名句深入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辛弃疾,苏轼,孙权,曹操,周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最耀眼的明星当属辛弃疾,才华可以比肩苏轼,所以被后人称为“苏辛”,我们都知道苏轼的词气势磅礴,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其中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抑扬顿挫,成为了宋词里无法超越的经典,每一句都是字斟句酌,写出了气吞山河的气势,抚今追昔,由眼下的困境,回望历史,由此表达了对于周瑜的钦佩和羡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