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弃疾一生六百多首诗词,又力主抗金,为何却一字不提岳飞

辛弃疾一生六百多首诗词,又力主抗金,为何却一字不提岳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北上城南 访问量:2759 更新时间:2023/12/19 23:35:02

辛弃疾,中国历史上的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苏轼合称“苏辛”,一生留下六百多首诗词,在中国文坛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鲜为人知的是,对辛弃疾而言,写诗只是副业,抗金才是主业,曾被御史以“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为罪名弹劾。

主战、抗金、豪放、杀人.......这些非常阳刚的词语放在一起,让人轻易勾勒出一个言无禁忌、无所畏惧、率性而为的形象。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辛弃疾一生传世六百多首诗词中,却一字不提抗金名将岳飞事迹,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比辛弃疾更传奇的文人,现代人称他为“大宋第一古惑仔”,调侃之余,更是对他传奇经历的认可。

辛弃疾是济南人,出生于1140年,因此辛弃疾起初属于金国。但在祖父辛赞影响之下,辛弃疾目睹金人残暴,自小就有抗金与恢复旧山河之志。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汉人不堪压榨,趁机纷纷起兵反抗,辛弃疾聚集2000人,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队伍,并担任掌书记。1162年初,辛弃疾南下联络南宋,但在归来途中,却听闻义军首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令人惊讶的是,辛弃疾立即组织人马,率领50多骑突袭数万人的金兵大营,于万军丛中擒获叛徒张安国,并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胆量比项羽吕布还要大!

辛弃疾南归之后,一直力主抗金,如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都是一些抗金北伐建议。但南宋朝廷与赵构偏安,于是辛弃疾只能寄情于诗词,抒发北伐抗金之志,比如描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直到晚年,《宋史》中的奸臣韩侂胄上台之后力主抗金,起用主战派人士,64岁的辛弃疾再次得到重用,可惜四年之后辛弃疾去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辛弃疾一生抗金,而岳飞也是一生抗金,两人有着共同理想,英雄本该惺惺相惜,但为何辛弃疾却在六百多首诗词中一字不提岳飞?

与辛弃疾不同的是,比辛弃疾大十五岁的陆游(1125—1210),也力主抗金,但在他的诗词中,却有不少描述岳飞之诗。

《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另一位爱国诗人杨万里(1127—1206),也赞过岳飞,在《题曹仲本出>,自素天仗以下皆纪画也》中最后一句提到“君不见岳飞功成不抽身,却道秦家丞相嗔”。

总之,陆游与杨万里的诗词中,对于描写岳飞没什么顾忌,甚至杨万里的这首诗词中,对宋高宗赵构多有讽刺之意。既然如此,辛弃疾为何一字不提岳飞,他到底有什么顾虑?

值得一提的是,辛弃疾与岳飞之孙岳珂(1183—1143)有过一段佳话。辛弃疾在宴席之上吟诵《贺新郎》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在座的人指点一下,岳珂年少不懂,直接指出“第一首前后有重复之意,第二首用典太多”,辛弃疾听了之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接受了岳珂建议,前后修改了几十次。可见,辛弃疾对岳飞抗金事迹应该不陌生。

首先,辛弃疾与陆游、杨万里等人不同,有一个独特身份,即“归正人”!

所谓归正人,是南宋对北方沦陷区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称,南宋丞相史浩(南宋淳熙五年)首先提出,随后成为南宋对北方沦陷区南归者的统称。《朱子语类》中记载:“归正人元是中原人,后陷于蕃而复归中原,盖自邪而转於正也。”

历史上的史浩,对南归的豪杰志士很不以为然,甚至是歧视。史浩曾经与张浚辩论,提出“中原决无豪杰,若有,何不起而亡金?”的观点,并蔑称北方归来者为“归正人”,不赞成对“归正人”委以重任。史浩之后,南宋境内,“归正人”受到歧视,被认为怀疑有异心。南宋朝廷规定,归正官员,只允许添差某官职,而不厘务差遣,即只给一个闲散的官职而并无实权。

而辛弃疾恰恰就是一个“归正人”,祖父辛赞还在沦陷区做过官,因此在南宋官场上本就受到一定歧视,或许为了留待有用之身,于是才不碰敏感的岳飞话题,以免遭到政治打击。

其次,如今定论岳飞是英雄,秦桧是奸臣,但在南宋至少辛弃疾时代,岳飞一直是个敏感话题。

1162年,赵构禅让,赵昚即位,很快赵昚为岳飞平反,但需要注意的是,宋孝宗赵昚的平反文书比较讲究,“会中原方议于櫜弓,而当路力成于投杼,坐急绛侯之系,莫然内史之灰”,用西汉周勃周亚夫父子冤狱暗指岳飞之冤,虽暗示岳案是冤案,却又没有明说,而在给岳云复官的圣旨中说岳飞“困于谗诬”被杀。

总之,不否定赵构,又没有过多指责秦桧,照顾了多方情绪,并不算彻底给岳飞平反,属于半拉子工程,该如何评价岳飞朝廷并未给出明确答案。在这种政治氛围之下,有“乌台诗案”在前,辛弃疾避开敏感的岳飞话题就可以理解了。

对于岳飞与秦桧的明确态度,南宋朝廷一直摇摆不定,往往与朝廷主战主和的哪一个势力强大有关。1206年,宋宁宗下诏韩侂胄出兵北伐,四月,追夺秦桧王爵,改谥谬丑,追封岳飞为鄂王。但两年之后,史弥远掌权,积极奉行降金乞和政策,又恢复了秦桧的申王爵位及忠献谥号。

在《论盗贼札子》中,辛弃疾说“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或许辛弃疾担心祸从口出,因此才一字不提岳飞吧!

参考资料:《宋史》

更多文章

  • 辛弃疾的书法作品很耐看

    历史解密编辑:文墨相宜标签:辛弃疾,书法,小楷,苏轼,诗词,李清照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 元夕》一词中的句子,就是在今天,细细品读,仍让人感动。他一生更多的是写了许多大气磅礴的爱国词篇,激励了许多热血青年,奋勇向前,报效祖国。他的书法却显为人知,也很有特色,堪称文人书法的典范。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 辛弃疾的一首心情说说,开篇就是名句,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小话诗词标签:词作,全词,词坛,诗人,宋朝,金朝,辛弃疾,刘克庄,豪放词,古典乐,千古名句

    有读者问:你最喜欢辛弃疾的哪首词,可以分享一下吗?小话诗词:我承认,这个问题get到我了。辛弃疾的很多豪放词读来都让人热血沸腾,但我却喜欢他的这一首写在石壁上的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话说回来,这首词其实是辛弃疾的一首牢骚之作。之所以称之为牢骚之作,因为就是一首写愁的词作。说得文艺一些,就是

  • 菩萨蛮·辛弃疾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长安,东流,鹧鸪,南宋,诗人,宋朝,辛弃疾,菩萨蛮,古典乐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辛弃疾看到百姓祭拜拓跋焘,悲愤写下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府邸标签:辛弃疾,拓跋焘,刘裕,北魏,宋文帝刘义隆,孙权

    辛弃疾,出生于金国境内,他出生的时候,北方已经沦陷,他受到爷爷爱国主义的熏陶,亦亲眼看到百姓受到异族压迫,他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

  • 辛弃疾晚年牙齿掉落,用《卜算子》来打趣自己,读来令人捧腹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久叔标签:辛弃疾,苏轼,卜算子,诗词,牙齿,沁园春

    南宋词宗辛弃疾,一身兼具屈、杜、苏、陶数家之长,可谓是宋词的集大成者。但是,这位天才词人的一生,却过得十分苦闷和孤独。只因他虚负了一身的才华,南归四十余年,始终未能实现北伐的政治主张。面对人生中的种种苦难辛酸,辛弃疾有时也会填写一些谐趣词,来消解苦闷。比如以前我们提到的《沁园春·将戒酒止酒杯使勿近》

  • 辛弃疾把所有的豪放,都藏在临安城的那一晚,青玉案元夕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辛弃疾,临安城,虞允文,赵构,宋孝宗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是不是辛弃疾最好的词,我不敢确定,但肯定是一首让你“无法逃离”的词。一方面,如今有一家让你很难逃离的互联网公司以此为名,另一

  • 辛弃疾一首《鹧鸪天》,生动地描绘出人们向往的田园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江南,李白,秀丽,情致,南宋,诗人,辛弃疾,鹧鸪天,古典乐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这话相信大部分人没有异议。但是,很多人即便有才,也不一定能得到发挥,这也是社会现实。辛弃疾可谓是文武全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可就是得不到重用,你说悲哀不悲哀。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被金兵所占。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他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

  • 李健演绎辛弃疾泪崩,《斯文江南》致敬“大宋第一孤勇者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李健,大宋,南宋,诗人,辛弃疾,李宗翰,欧阳奋强,斯文江南·经典围读会

    南京,一个让人无限怀古、落泪的城市。李白说“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刘禹锡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本周五晚20:30,由东方卫视、南瓜视业联合出品的百岁山《斯文江南》将继续围读“金陵文枢”。最经典的“宝玉”欧阳奋强,时隔36

  • 辛弃疾一生600多首诗词,又力主抗金,为何却一字不提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皮皮故事会标签:辛弃疾,岳飞,诗词,陆游,贺新郎,宋孝宗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主战、抗金、豪放、杀人……”只要提起辛弃疾,总会把他和这些词语放到一起。同时也为我们勾勒出一副无所畏惧、率性而为的英雄形象,现代人也将其称为“南宋第一古惑仔”。名义上为调侃,实则也是对他过去经历的认可。辛弃疾于1140年出生,因为南宋割地求和,自己也长期生活在金人

  • 壹点号“寻访名士”之辛弃疾:文武双全真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苏轼,山东,名士,稼轩,金朝,南宋,宋朝,辛弃疾,李清照,壹点号,古典乐,千古名句

    记者 周静 实习生 朱佳欣寻海右亭古,访名士踪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壹点号策划发起“寻访名士”线下系列活动,邀请壹点号作者和特约嘉宾,共同走进济南的历史古迹,探寻文化名人背后的故事。5月16日上午,活动第二站来到位于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港街道四风闸村的辛弃疾纪念馆,寻访“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