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哪个字出了问题?家长建议移除课本

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哪个字出了问题?家长建议移除课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酒苼清栀 访问量:2589 更新时间:2024/1/17 16:45:41

引言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孔子被世人称为圣人,在他教学的一生中,亲自为学生们挑选了几本书本当做教材,其中包括《诗》《书》《礼》等,孔子的一生都在言传身教,他的学生也将他的言行记录了下来,他的教育影响了许多人的一生。一次有一位客人问孔子的学生,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的学生斩钉截铁的回答道,当然是四个季节,客人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一年只有三个季节,于是两人打赌,去孔子询问,如果谁说错了就向对方磕三个头,学生迫找来孔子,孔子见到客人之后,并告诉学生一年只有三个季节,客人心满意足的离开后,学生疑惑地请问孔子原因,孔子耐心向学生解释道,那位客人一身绿色,一看就是是蚂蚱,蚂蚱又怎么会见过冬天呢。

孔子用自己的方法告诉学生人生的哲理,不去争辩就是大智慧,从古至今,老师都是一名神圣的职业,老师引领学生走向正途,如今我们从小就开始在老师的教育下开始学习成长,这个过程离不开与我们依依相伴的教材,我们所用的教材内容都是被精心挑选出来的,即便如此,也有很多家长对教材的内容感到不满。

教材的编写无疑是十分复杂的,能够被教材所选中的内容毫无疑问也是最具有意义的,不过有很多家长却认为《出师表》的内容会影响学生的思想,有一股死忠的味道。认为刘禹锡的《陋室铭》是充斥着看不起穷人的思想观念,甚至怀疑辛弃疾的《破阵子》的内容不适合学生学习,内容充满了暴力色彩,会影响孩子的行为。

辛弃疾虽然是一位诗人,一生创造了六百之多的诗词,不过当你真正的了解他时,你会发现他并不是一般的人大家,他的家乡是山东一带,在他刚刚出生时山东已经被金人所统治,辛弃疾从小就接受这良好的爱国教育,在他小的时候看见的都是自己的同胞在金人的统治下屈辱的生活,很小的辛弃疾就立下了宏图壮志,希望为自己的国家收复失地,21岁的辛弃疾终于等到良机,他加入了起义军,跟他一起加入的还有一位叫义端的和尚,耿京作为当时的统帅很欣赏辛弃疾。但不是每个人都想他这样为国为民,义端和尚为了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便偷走了大印,想要以此在金人哪里有资格说话。辛弃疾知道后,便连夜追赶,砍杀了他,夺回帅印。

在1162年统领军队的耿义被叛徒张安国所杀害,辛弃疾得知后暴怒,带着仅仅只有50个勇士,闯入了金军的大营,这位悍将深入敌军毫发无伤的带走了叛徒,最后带回南交给皇帝,辛弃疾的勇猛无畏也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不过朝廷却认为他是一位从北方归安的人,不值得信任,因此并没有对辛弃疾委以重任,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任命,即便如此他也尽职尽责。

《破阵子》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好友抒发壮志的,这首词充满了辛弃疾悲凉的情感,得不到重任,报效不了国家,高龄的辛弃疾的心中仍然想要奔赴战场杀敌,他认为自己仍然老当益壮。在辛弃疾临终之前嘴里仍然喊着杀贼。

这首最著名的诗词如今却被家长质疑,觉得打打杀杀不适合孩子的发展。提前接触到暴力的色菜,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教材中删掉这首词。家长被网络上所谓的专家所迷惑,这只是一些人渴望被关注的伎俩,只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许多家长的文化水平不够,听风跟风,让这种谣言被广泛的传播,直到有家长最后提出将这首词移除课本的无理要求。

结语

实际上很多孩子在平时生活中都会多多少少接触一些暴力的色彩,然而家长需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导孩子如辨别生活中的是非对错,而不是盲目的听风就是雨,谣言总是止于智者,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就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教导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有学习的榜样才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学会判断是非,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用不同的眼光去观察。

参考文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标签: 辛弃疾破阵子孔子诗词刘禹锡

更多文章

  • 辛弃疾一生六百多首诗词,又力主抗金,为何却一字不提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辛弃疾,岳飞,秦桧,赵构,陆游,宋朝,古典乐,艺术家

    辛弃疾,中国历史上的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苏轼合称“苏辛”,一生留下六百多首诗词,在中国文坛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鲜为人知的是,对辛弃疾而言,写诗只是副业,抗金才是主业,曾被御史以“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为罪名弹劾。主战、抗金、豪放、杀人.......这些非常阳刚的词语放在一起,让人轻

  • 辛弃疾的书法作品很耐看

    历史解密编辑:文墨相宜标签:辛弃疾,书法,小楷,苏轼,诗词,李清照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 元夕》一词中的句子,就是在今天,细细品读,仍让人感动。他一生更多的是写了许多大气磅礴的爱国词篇,激励了许多热血青年,奋勇向前,报效祖国。他的书法却显为人知,也很有特色,堪称文人书法的典范。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 辛弃疾的一首心情说说,开篇就是名句,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小话诗词标签:词作,全词,词坛,诗人,宋朝,金朝,辛弃疾,刘克庄,豪放词,古典乐,千古名句

    有读者问:你最喜欢辛弃疾的哪首词,可以分享一下吗?小话诗词:我承认,这个问题get到我了。辛弃疾的很多豪放词读来都让人热血沸腾,但我却喜欢他的这一首写在石壁上的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话说回来,这首词其实是辛弃疾的一首牢骚之作。之所以称之为牢骚之作,因为就是一首写愁的词作。说得文艺一些,就是

  • 菩萨蛮·辛弃疾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长安,东流,鹧鸪,南宋,诗人,宋朝,辛弃疾,菩萨蛮,古典乐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辛弃疾看到百姓祭拜拓跋焘,悲愤写下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府邸标签:辛弃疾,拓跋焘,刘裕,北魏,宋文帝刘义隆,孙权

    辛弃疾,出生于金国境内,他出生的时候,北方已经沦陷,他受到爷爷爱国主义的熏陶,亦亲眼看到百姓受到异族压迫,他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

  • 辛弃疾晚年牙齿掉落,用《卜算子》来打趣自己,读来令人捧腹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久叔标签:辛弃疾,苏轼,卜算子,诗词,牙齿,沁园春

    南宋词宗辛弃疾,一身兼具屈、杜、苏、陶数家之长,可谓是宋词的集大成者。但是,这位天才词人的一生,却过得十分苦闷和孤独。只因他虚负了一身的才华,南归四十余年,始终未能实现北伐的政治主张。面对人生中的种种苦难辛酸,辛弃疾有时也会填写一些谐趣词,来消解苦闷。比如以前我们提到的《沁园春·将戒酒止酒杯使勿近》

  • 辛弃疾把所有的豪放,都藏在临安城的那一晚,青玉案元夕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辛弃疾,临安城,虞允文,赵构,宋孝宗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是不是辛弃疾最好的词,我不敢确定,但肯定是一首让你“无法逃离”的词。一方面,如今有一家让你很难逃离的互联网公司以此为名,另一

  • 辛弃疾一首《鹧鸪天》,生动地描绘出人们向往的田园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江南,李白,秀丽,情致,南宋,诗人,辛弃疾,鹧鸪天,古典乐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这话相信大部分人没有异议。但是,很多人即便有才,也不一定能得到发挥,这也是社会现实。辛弃疾可谓是文武全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可就是得不到重用,你说悲哀不悲哀。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被金兵所占。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他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

  • 李健演绎辛弃疾泪崩,《斯文江南》致敬“大宋第一孤勇者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李健,大宋,南宋,诗人,辛弃疾,李宗翰,欧阳奋强,斯文江南·经典围读会

    南京,一个让人无限怀古、落泪的城市。李白说“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刘禹锡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本周五晚20:30,由东方卫视、南瓜视业联合出品的百岁山《斯文江南》将继续围读“金陵文枢”。最经典的“宝玉”欧阳奋强,时隔36

  • 辛弃疾一生600多首诗词,又力主抗金,为何却一字不提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皮皮故事会标签:辛弃疾,岳飞,诗词,陆游,贺新郎,宋孝宗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主战、抗金、豪放、杀人……”只要提起辛弃疾,总会把他和这些词语放到一起。同时也为我们勾勒出一副无所畏惧、率性而为的英雄形象,现代人也将其称为“南宋第一古惑仔”。名义上为调侃,实则也是对他过去经历的认可。辛弃疾于1140年出生,因为南宋割地求和,自己也长期生活在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