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读书笔记:“文艺皇帝”元顺帝的文化修养,到底怎么样?

读书笔记:“文艺皇帝”元顺帝的文化修养,到底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1360 更新时间:2023/12/10 7:54:24

囿于元朝皇室内部围绕皇位的纷争,年幼时期的妥欢贴睦尔(元顺帝),一度被“流放”至高丽和广西静江(今桂林市)等地。但回过头看,这为其能接受到较多汉文化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妥欢贴睦尔(1320—1370),元明宗和世长子,元朝末代皇帝,在位时间长达36年。“母罕禄鲁氏,名迈来迪,郡王阿儿厮兰之裔孙也。初,太祖取西北诸国,阿儿厮兰率其众来降,乃封为郡王,俾领其部族。及明宗北狩,过其地,纳罕禄鲁氏。延祐七年四月丙寅,生帝于北方。”

妥欢贴睦尔(1320—1370)

不过,关于妥欢贴睦尔的出身,却因文宗图帖睦尔(顺帝妥欢贴睦尔的二叔)等人于至顺二年(1331年)精心炮制的诏书“播告中外”,一度被传为“疑案”。如《元史·虞集传》载:

初,文宗在上都,将立其子阿剌忒纳答剌为皇太子,乃以妥欢贴睦尔太子乳母夫言,明宗在日,素谓太子非其子,黜之江南,驿召翰林学士承旨阿邻帖木儿、奎章阁大学士忽都鲁笃弥实书其事于《脱卜赤颜》,又召集使书诏,播告中外。······元统二年(1334 年)······有以旧诏为言者,帝不怿曰:“此我家事,岂由彼书生耶!”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1332)

倘若“参考”文宗“炮制”出的“论点”,妥欢贴睦尔究竟是谁的儿子呢?权衡著《庚申外史》载:

....国初,收江南归附,时瀛国公幼君也。入都自愿为僧白塔寺中,已而奉诏居甘州山寺。有赵王者嬉游至其寺,怜国公年老且孤,留一回回女子与之。延祐七年, 女子有娠,四月十六日夜生一男子。明宗适自北方来,早行, 其寺上有龙文五彩气,即物色得之,乃瀛国公所居室也。因问:“子之所居,得无有重宝乎?”瀛国公曰:“无有。”固问之,则曰:“今早五更后,舍下生一男子耳。”明宗大喜, 因求为子,并其母载以归。....

很显然,这只是元末民间流行的“传奇故事”而已,一笑了之即可。对于生母早逝、生父被害且年幼的妥欢贴睦尔而言,所谓的“出身之谜”,完全是“黄金家族”内部纷争的产物。

拓展阅读:一文概述:为什么“黄金家族”这么喜欢“窝里斗”?

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1300—1329):我大儿挺悲催....

从天历二年(1329年)到至顺四年(1333年),妥欢贴睦尔经历了一段颇为坎坷的徙居流放生活。

天历二年(1329 年),明宗“暴崩”,9岁的妥欢贴睦尔在二叔图帖睦尔等人的精心策划下,先被徙往高丽,“使居大青岛中,不与人接”;至顺二年(1331 年)又被 “移于广西之静江(桂林)”,并派刑部官员哈喇八失陪伴南行,“哈喇八失尝受密旨,有侵害帝意”。

寓居于大圆寺的妥欢贴睦尔,在寺中秋江长老的帮助下,接受到了良好的汉文化教育。除了通读《论语》等儒家经典外,还“每日写字两张”,滋养了对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

桂林山水甲天下

妥欢贴睦尔即位后,从未忘记寺中秋江长老和诸僧的恩情。他下令“舍与该寺常住租五千供之”,又“改广南西路宣慰司为广西行中书省”,以示恩宠。

在今天看来,这一段“歪打正着”的经历,对其执政早期颁布的一系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汉化”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妥欢贴睦尔即位后,便“寻诏奎章儒臣侍讲《六经》禁中”,“诏选儒臣欧阳玄、李好文、董缙、许有壬等四人,五日一进讲,读四书五经,写大字,操琴弹古调,常御宣文阁用心前言往行,欣欣然有向慕之志焉”。

妥欢贴睦尔不仅书法造诣颇深,还常手书大字,赐与左右文士儒臣:

  • 以“庆寿”二字,赐予“于字画尤精”的著名书法家朵儿直班(木华黎七世孙);
  • 以“闲闲看云”四字,赠予玄教大宗师、书法家吴全节(1269—1346),其题字“模以文梓,饰以云龙”,“奉于龙虎山上清正一宫达观堂之阁”。

时人对妥欢贴睦尔的书法水平,有着比较高的评价。譬如元末文学家陶宗仪,就曾称其书写的大字“严正结密,非浅学可到”。

陶宗仪(1329—约1412),字九成,号南村,台州黄岩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

妥欢贴睦尔高超的书法水平,还体现在各种公书文件上面。他常亲自手书诏册和手札,被时人传为美谈。历史记载:

至正十三年,“朝廷议立东宫,奉特旨命近臣召欧阳玄,以老疾不至。天子特以御罗亲书墨敕召之,略云:‘即日朝廷有大事商议,卿可勉为一行。后不书名,但呼元功而已。圣眷之重,亘古莫有。玄即赴京,就以御札装潢成轴以荣之”。

1342年的元顺帝

除了书法,妥欢贴睦尔对绘画艺术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元史》载:

帝暇日欲观古名画,即取郭忠恕《比干图》以进,因言商王不听忠臣之谏,遂亡其国。帝一日览宋徽宗画称善。进言:“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帝问何谓一事?”对曰:“独不能为君尔。身辱国破,皆由不能为君所致。人君贵能为君,他非所尚也。”

另外,妥欢贴睦尔对汉文文学也颇有研习。他不仅能诗,且善作文,其汉诗亦多佳作。当明朝大军兵临大都城下之际,其所作的七律《答明主》,诗意不亢不卑,毫无仓惶之色,被视为一封别致的国书:

金陵使者渡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何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诚心丁宁说,春风先到凤凰台。

元上都遗址

值得注意的是,妥欢贴睦尔的“理科成绩”也不差。在物理学、机械学、数学等方面,均有一定涉猎,被时人誉为“鲁班天子”。据《元氏掖庭记》载:

(其制五云车),车内五箱,以火树为槛式,乌棱为轮辕,顶悬明珠,左张翠羽,盖曳金铃,结青锦为重(一作层)云覆顶,旁建青龙旗,列磨玉雕银戟五,右张白鸠缉毳,盖曳玉铃,结素锦为层于覆顶,旁建白虎旗,列豹绒连珠枪五,前张红猴毛毡,盖曳木铃,结赤锦为重云覆顶,前建朱雀旗,列线锋火金戈五,后张黑兔团毫,盖曳竹铃,结墨锦为层云覆顶,后建玄武旗,列画干五,中张雕羽曲柄,盖曳石铃,结黄为层云覆顶,建勾陈旗。中厢为帝座,外四厢为妃嫔座,每晦夜游范中,御此以行,不用灯烛。

客观地说,妥欢贴睦尔不仅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并具备了比较包容的文化心态。对皇太子汉文化教育的重视、执政之初采取的“文治”政策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等,正是这种文化素养和心态的集中反映。

叶子奇《草木子》中,录有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所作《新月诗》一首:

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州。”

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1339—1378)

文化素养的提高,对妥欢贴睦尔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亲政以后后,“翦除权奸,思更治化”,在全盘否定前任右丞相伯颜关于“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主张的同时,重用以脱脱为代表的儒臣,颁布和推行了包括恢复科举、设宣文阁、修辽金宋三史、翻译经史书籍、修订《至正条格》与《六条政类》等典章在内的一系列新政。

在改革初期,元朝一度出现中兴的局面,后人对“更化”政策多有肯定。“向使庚申帝持其心,常如至正之初,则终保大位,何至于远遁而为之虏者!”

拓展阅读:

读书笔记:把元顺帝“忽悠瘸”的十六天魔舞,到底是什么来路?

一文概览:藏传佛教是如何“玩死”元朝的?

脱脱草书《题璇玑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另外,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妥欢贴睦尔一直持有比较积极的开放和吸纳态度。1328年,一支为元顺帝所遣、包括法兰克人安德鲁等16人的使团,携带着妥欢贴睦尔致教宗书,从大都出发,于1338年抵达亚维农(位于法国南部的隆河左岸),受到了教皇伯涅的克十二世的接见。妥欢贴睦尔致教皇书称:

长生天气力里,皇帝之皇帝圣旨。咨尔西方日没处,七海之外,法兰克基督教徒之主,罗马教皇。朕遣法兰克人安德鲁及随从十五人至尔教皇廷,设法修好,俾今后对得通聘。仰尔教皇赐福于朕,日祷时不忘朕名。朕之侍者阿兰人,皆基督之孝子顺孙。朕特介绍于尔教皇。朕使人归时,仰尔教皇, 为朕购求西方良马,及日没处之珍宝,以免飨壁。准此,鼠儿年(至元二年) 六月三日,书自汉八里城。

亚维农 教皇宫

很快,教皇向元朝派遣了一支规模不小的使团,并于1342年抵达上都,并向妥欢贴睦尔呈献了一匹骏马。《元史》记录道,“是月,拂朗国贡异马,长一丈一尺三寸,高六尺四寸,身纯黑,后二蹄皆白”。

使团在元都逗留了近4年,受到了元朝官方的优待。当他们离去时,妥欢贴睦尔要求“我或其他人很快能和一个赋予全权的红衣主教返回来,担任那里的主教”。

拓展阅读:随笔:基督教在蒙古帝国的奇幻漂流

元朝的市集,可以看到各种面孔

坦诚说,元朝与欧洲国家以宗教为媒介而展开的交往活动,既促进了彼此间的文化交流,也密切了双方的经济联系。

诚然,妥欢贴睦尔没有秦皇汉武一般的政治气度,更缺乏祖先成吉思汗一般的武功,但从他亲近和接受汉文化,并一度“思更治化”的行为上看,其“职业生涯”还是有一些亮点的。

但是,我们更应该明确,他和其他封建统治者一样,曾残酷剥削和压迫了广大劳动人民。尤其在其执政后期,“怠于政事,荒于游宴”,国家大事被其抛之脑后,使得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再加上水旱灾害连年不断,最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元末农民大起义。

气势汹汹的明朝骑兵

在蒙古语中,“妥欢贴睦尔”可被直译为“铁锅”。而元朝在中原统治终结的“大锅”,“机缘巧合”地背到了妥欢贴睦尔的身上。

1367年8月,大势已去的他,诏命皇太子领天下兵马;次年闰月,他携三宫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逃到应昌府(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同年八月,明军攻陷大都。在蒙古语史书中,同样记录了一首“离别大都诗”:

1370年4月,妥欢贴睦尔驾崩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庙号惠宗 ,蒙古汗号为“乌哈噶图汗”,明朝为其上尊号为“顺帝”。至此,中国进入了即“宋齐梁陈”和“魏齐周”、两宋与辽金之后的第三个“南北朝时期”。

顾颉刚版本明朝地图(1955)

拓展阅读:

被压制百年的“黄金家族”:北元大汗们的凄凉血泪史

一文概述:为什么明朝如此抗拒“和亲”?

读书笔记:明朝日常生活中的“蒙古风”

更多文章

  • 元顺帝少年登基,励精图治三十年,为何却成了元朝的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元顺帝,元朝,忽必烈,朱元璋,帖木儿,元廷

    元朝皇帝身兼二职,既是中原皇帝,又是草原大汗。看似很容易励精图治。如励精图治,加强中央集权,知人善任,发展中原经济,减轻百姓的负担。如励精图治,鼓动大伙出去抢劫,抢的盆满钵满,让大家享受到扩张红利。但实际上,这两条路都很难走。搞扩张,元朝试过。元朝灭宋后,元世祖忽必烈和元定宗曾试图吞并日本、安南(越

  • 朱元璋派徐达攻取河南、潼关,进逼大都,元顺帝仓皇北逃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朱元璋,徐达,元顺帝,元军,常遇春,潼关

    占领山东后,按照北伐战略,徐达率军从山东进军河南。朱元璋在应天调兵遣将,全力支持北伐,不仅令康茂才领兵北上到济南跟随徐达北伐,以增强北伐军的兵力;而且,令汤和返回明州,督造海船,为北伐军运送粮草。另外,朱元璋任命邓愈为征戍将军,率领襄阳、安陆、景陵等地的兵马攻取南阳以北各州郡,以配合徐达攻取河南的军

  • 明朝徐达几次放走元顺帝,有人告状,朱元璋说:是我安排的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徐达,明朝,元朝,皇帝,朱元璋,元顺帝,小说家

    我们都知道元朝的后一个朝代是明朝,而元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则是元顺帝。每一个新朝代的建立预示着一场清算即将开始,毕竟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希望自己统治的子民中有上一朝代的忠实拥护者。所以当朱元璋上台后,开始清除元朝军队,但是明朝将军徐达则两次放走元帅帝,却没有被杀头,这究竟是为何?北伐之前,朱元璋做好的充分的

  • 徐达两次放走了元顺帝,为什么朱元璋竟没有生气?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荒野星辰标签:徐达,朱元璋,元顺帝,元朝,常遇春,明朝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人民纷纷起义,最后乞丐出身的朱元璋成功的打败了其他格局军阀,统一了天下。朱元璋有不少得力干将,比如徐达,常遇春等人,这些人战功赫赫,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有很多开国功臣都没能得以善终。元朝,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占领中原王朝的,先后灭掉了金朝,转身又经过多年的战

  • 笑谈大明(三十二)覆灭元朝的不是朱元璋,而是元顺帝的皇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朱元璋,元顺帝,元朝,忽必烈,伯颜,扩廓帖木儿

    对于元朝覆灭的根本原因,历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每位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要为元朝选一个掘墓人,候选的名单也很长。有人说是在颍州发动白莲教起义,拉开元末农民战争序幕的刘福通。也有人说说最后率领南方军队反攻大都,完成驱逐鞑虏目标的朱元璋。可是在我看来,这些人虽然都在元朝覆灭过程中期道关键性的作用,但都

  • 元明两朝都有皇帝说元顺帝是宋恭帝之子?专家回答两个字:瞎掰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宋恭帝,元顺帝,皇帝,元朝,朱棣,帖木儿

    现在很多人都说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是宋恭帝赵(xiǎn)的儿子,而且时间还对得上:元顺帝1320年出生,宋恭帝1323年辞世。而曾经怀疑元顺帝是宋恭帝之子的,还有元朝和明朝的皇帝,《庚申外史》和《符台外集》都留下了记录。元文宗图帖睦尔也曾亲自下诏,表示元顺帝根本就不是元明宗和世的亲生骨肉。那么

  • 读书笔记:把元顺帝“忽悠瘸”的十六天魔舞,到底是什么来路?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元顺帝,莲花生大师,僧人,忽必烈,天魔,萨迦派,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

    所谓“十六天魔舞”,是流行于元朝宫廷的一种著名乐舞。从形式上看,它起源于宗教艺术,即藏传佛教中的“金刚舞”。一关于十六天魔舞的表演形式,《元史》记载道:(至正十四年,1354年)时帝怠于政事,荒于游宴,以宫女三圣奴、妙乐奴、文殊奴等一十六人按舞,名为十六天魔,首垂发数辫,戴象牙佛冠, 身被缨络、大红

  • 直到常遇春来告状,朱元璋才明白,徐达为何故意2次放走元顺帝!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徐达,元朝,皇帝,朱元璋,元顺帝,常遇春,小说家

    元顺帝的逃脱,一直是个谜。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击溃张士诚,几乎把所有敌人都扫清了,只还剩下一个摇摇欲坠的元朝,一个只顾逃命的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元顺帝算不上是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否则也不会把整个天下搞得乌烟瘴气。1368年,要“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随

  • 元朝皇帝除忽必烈和元顺帝外,其他来去匆匆,相亲相杀,过程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凉觅凉人心标签:元顺帝,忽必烈,皇帝,元朝,帖木儿

    元史并不是蒙古史。元史只是蒙古史的一部分,指的是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到元顺帝妥欢贴睦尔为结束的本土中国史。即以忽必烈在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开始,到1368年元顺帝逃离大都为止,元朝的时间长度只有97年。让人吃惊的是,这97年时间里,有24年属于忽必烈的统治时间;有36年属于元顺帝的统治时间,在剩

  • 真有轮回报应?有人说元顺帝是南宋末代皇帝宋恭帝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不求人标签:宋恭帝,元顺帝,宋太祖,宋太宗,后周世宗,忽必烈

    通过禅让改朝换代,却又残杀前朝君王的恶例始自南朝宋武帝刘裕。说起来,为登上帝位,残杀最多皇帝的人也是刘裕。刘裕为东晋猛臣、权臣时,就先后擒杀了伪楚桓玄、南燕慕容超、蜀国谯纵、后秦姚泓;等要篡位自立了,就杀晋安帝司马德宗,立晋恭帝司马德文继位。等司马德文禅位不足一年,又杀掉司马德文以去心头之患。刘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