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位元代高手,水平或在赵孟頫之上!

这位元代高手,水平或在赵孟頫之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学府 访问量:1196 更新时间:2023/12/30 11:26:31

元代李倜书法题跋《陆柬之文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倜官至集贤侍读学士,书画名动朝野,结交皆名流文士,足迹遍大江南北而名噪一时。其书法技能与赵孟頫在仲伯间。

陈振濂在《书法研究的基本范畴》说:“赵孟頫的艺术水平是高的,但元代另有一位书法家李倜的水准或许还在他之上”。

陈振濂先生评其所见陆柬之《文赋》后面的李倜题跋说:“在强调晋韵感方面,应该说是远胜于赵孟頫而登堂入室”。“至于赵松雪,虽号称是大王以来一人而已,但熟则熟矣,至于对晋韵的理解力,特别是在表现用笔动作若有若无的微妙感觉方面,也还是不能望李倜项背”。

李倜行草书法题跋

局部大图欣赏

李倜,字士弘,号筼峤,一员峤真逸,太原人。官至集贤侍读学士。好学博洽,以好书名天下,稍暇则取晋右军王羲之书纵笔拟为之。颜所居山房曰拟晋。其游戏笔墨,皆超悟不群。喜作墨竹,宗文同。按图绘宝鉴误李倜、李筼峤为两人,历代画史汇传除双收外,更将谢庭芝字号、籍贯误入筼峤条下,中国画家人名大辞典从之。

元代复古主义潮流的代表人物是赵孟頫,他的高官厚禄和书画兼绝使他名播四海。但以对二王的深刻理解,忠实继承而言,元代另有一位书家在强调晋韵感方面,应该说是远胜于赵孟頫而登堂入室、直窥二王堂奥的。但很可惜,在各类书法史上,他却颇为寥落寂寞,不但要查找其身世不易,连传世作品究竟有多少也没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李倜其人《元史》无传,从一些零星的书画著录中,我们知道他善墨竹,富鉴藏,且“文章为当世所重”,其书法是力追晋人风致,以潇洒雅逸擅誉于世,不但书风尚晋。连书房诸景致摆设也无不是地道的晋韵雅致。两位元人的记载使我们得以一窥此公风采:

——集贤学士河东李公士弘,以好书名天下。稍暇则取晋右军纵笔拟为之,所属山房之窗壁几槅砚席诸供具花物,皆奕奕有晋气,由是以拟晋题其颜。 (戴表元《剡溪集》)

——余昔侍李学士,见其作书多喜矮拙,执笔甚高,临帖亦然。(张昕跋) 奕奕有晋气的书斋中,作奕奕有晋气的书法,既不效张旭怀素之流的狂态,也没有颜真卿那样的压折感和雄犷感,暴风骤雨、雷鸣电闪式的追求他不屑为;但轻歌曼舞、媚丽轻巧却也不合他意——疏朗、潇洒、优雅的格调,是一种地道士大夫式的情趣。在李倜看来,前者太猛烈而后者又太靡弱,都有失书者身分。唯有清澈淡恬、不经意处的点化,才是他的理想境界。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赵孟頫书法书画陈振濂王羲之

更多文章

  • 王连起:赵孟頫的书风承继和书学主张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赵孟頫,王连起,草书,行书,小楷,智永

    赵孟頫的书风承继和书学主张文|王连起赵孟頫的书学见解是完全服从于他的以复古为旗帜扭转南宋书风颓势的改革主张的,同时也完全体现着他的审美理想。针对宋人的纵肆躁露和轻视古法,他立主学习晋人的姿韵和唐人的法度,并通过反复地探索比较、创作实践,终于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特点。关于赵孟頫的学书师承和风格特点,前代

  • 赵孟頫经典行书《前后赤壁赋》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赵孟頫,前后赤壁赋,苏轼,书法,行书,楷书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赵孟頫书风遒媚、

  • 大师名篇 | 赵孟頫 行书《屈原远游》卷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赵孟頫,屈原远游,行书,远游

    元 赵孟頫 行书《远游》卷纸本 长卷 墨书27.5x289cm故宫博物院藏《远游》是战国末楚国诗人屈原晚年的诗作。此书展示出赵孟頫精巧娴熟的技法,艺术风格雍容平和,不激不厉,全篇千百言无一懈怠。此卷虽无书写年月,笔法似五十岁左右书。款识自跋:“子昂为舜中书。”他人题跋:卷前清唐翰题题签“元赵文敏书远

  • 赵孟頫晚年佳作,越看越有味道!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赵孟頫,行书,墨迹,法书

    《雪岩和尚拄杖歌》赵孟頫《雪岩和尚拄杖歌卷》行书,纸本。纵23.5厘米,横53.6厘米, 署款“吴兴赵孟頫为高之嗣后上人书”。钤“赵子昂氏”(朱文)印,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雪岩和尚原名祖钦,字雪岩,一字慧朗。婺州(浙江金华)人,临济宗第五世孙。元僧高峰妙公(1238年—1295年)法名原妙,早年得法于

  • 赵孟頫练字的6个细节,这就是诀窍!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小楷,赵孟頫,颜平原,王羲之,黄公望,书法作品

    我们一般在学习和品读书法的时候,看到宋代,就不往下看了。但是,我们面对元代赵孟頫的时候,我对这个观点还是有疑问。实际上,赵孟頫在实践能力上比起宋四家,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是他的书学观念,还是书法技法的水平,我认为不下于宋四家的水准。下面,我们就赵孟頫的用笔、用墨、用纸、书法理念以及别人对他的评

  • 赵孟頫取法魏碑,写下这篇精绝的楷书!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赵孟頫,魏碑,三门记,楷书,行书,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赵孟頫《三门记》,全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纸本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以之为底本的石刻位于苏州玄妙观正山门内。该书法作品的文章由宋末元初文人牟巘撰写,记载了苏州玄妙观重新修缮殿门一事。作为赵孟頫代表作品,汲取了魏碑笔法,方圆并行,遒劲开张,用墨略淡,墨色清

  • 艺术人物 | 赵孟頫:全才的隐痛

    历史解密编辑:得艺ARTPLUS标签:赵孟頫,董其昌,傅山,书法,黄公望,赵子昂

    赵孟頫 兰亭十三跋(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高岛菊次郎氏寄赠很多时候,看见的是光环,看不见的才是自己。成长中的有些痛,只能自个兜。擅画工书、懂经济、通佛志、嗜篆刻、明音律、冠文章、善鉴定的全才赵孟頫,就用一生展示了生而为人的某种悲欣交集。赵孟頫,是一个常规意义上的“成功人士”。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

  • 赵孟頫晚年作品《蜀山图歌》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赵孟頫,蜀山图歌,舍人,蓬莱

    《蜀山图歌》书迹显系赵孟頫晚年书写,它字形修长,笔划舒美,气势挺拔,似飘飘然具凌云势态。赵孟頫60 岁以后书法已达精美程度,遒劲、丰秀、飘逸,雅正,尤具苍劲雄放之风,这是为过去不曾企及的。本篇拓本笔法方圆并用,体貌圆润健朗,苍劲奔放,纵逸中自欹侧,激越中有徐缓,总见点划多变,跌宕多致,整体雍容平和而

  • 赵孟頫行书集字《宋词》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赵孟頫,书法,行书,草书,王羲之,颜平原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 。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

  • 赵孟頫人生最后一幅神作,写尽荣辱浮沉!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赵孟頫,书法,行书,书画,钟繇,住持,书法作品

    写完这幅书法, 赵孟頫传奇的书法生涯才算完美谢幕。 《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 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 去世前的书法名帖, 为送当时隆教寺的高僧住持祖瑛和尚。 赵氏特书此疏。 兹审石室书记瑛公住持昌国州隆教禅寺,凡我与交,因词劝□ 此卷书于至治元年12月,赵氏时年68岁。 写完这幅作品后的第二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