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61年,蒙哥马利在延安参观公共澡堂,直言道:中国陆军不可战胜

1961年,蒙哥马利在延安参观公共澡堂,直言道:中国陆军不可战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231 更新时间:2024/1/13 0:58:57

读此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蒙哥马利,二战时期的英国陆军元帅,以其超凡的军事指挥能力而为人所熟知。

晚年退休后的他依旧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以私人身份走访各国,促进二战后世界各国的和谐沟通与交流。当然,他的行程中囊括了东亚大陆。

1961年,蒙哥马利第二次访华。

访华期间,他首次到访了革命圣地——延安。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期间,蒙哥马利提出了一个颇为特殊的请求——他想去公共男澡堂看一看。

这个请求贸然看是有些唐突的,也有些令人难为情。

而在参观完男澡堂后,蒙哥马利直言道:中国陆军不可战胜。

那么,为何堂堂英国陆军元帅,执意要看一看路边并不起眼的男澡堂?此举有何目的?参观完中国的男澡堂,蒙哥马利又为何会作出“中国陆军不可战胜”的感想?

一、猝不及防“入澡堂”

1961年9月,蒙哥马利第二次访问中国。

相较于第一次访华较为匆忙的五天行程,这一次的访问工作,双方显然做了充分了的准备。

蒙哥马利将访问的时间扩充了一倍,而我国外交部也对其行程进行了充分、周密的安排,确保蒙哥马利能够有条不紊、顺利地完成此次访华之旅。

“要放手让蒙哥马利看。”

“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问题和新中国取得的成就都是客观存在的,应当让他自己去看、了解,如此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新中国。”

周总理在安排此次工作时如是说道。

这无疑给予了蒙哥马利充足的自由访问权限,充分体现了我国雍容大度的外交风范。

在如此方针的指导下,蒙哥马利此行可谓颇为愉快。

李达、熊晖陪同其先后游览了包头、太原、延安乃至洛阳、郑州等城市,让他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大致面貌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

其中,在行至延安时,经过同行人员的讲解与介绍,蒙哥马利了解到此处正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摇篮。于是,他想要深入、细致地了解这一座城市。

一日,行走于延安的街道上,蒙哥马利忽然注意到,街边一处门前挂着粗布门帘的地方,隐隐约约透漏出一些氤氲而出的热气。好奇的他询问同行的翻译,那里是什么地方。

翻译如实回答是公共澡堂。

蒙哥马利点点头,旋即提出了一个令翻译人员始料未及的请求:参观一下男澡堂。

由于澡堂属于较为特殊的地点,翻译人员便让蒙哥马利稍作等待,然后迅速回到招待处向李达等人请示。得知蒙哥马利出人意料的请求,李达在踌躇片刻后欣然应允:

“不就是男澡堂,怕啥,让他看!”

于是,这样一个身材高大、略显瘦削的英国老人,便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公共男澡堂。

正在洗澡中的众人见突然进来个外国老头后,不免心生诧异,于是纷纷抬头看。于是乎,两方便此形成了一副互相打量、颇显滑稽的场面。

那么,蒙哥马利参观男澡堂究竟是何意?

其实,作为澡堂中的意外来客,蒙哥马利此行并不是为了洗浴。他只是想用如此稍显特殊的方式,来印证自己从西方媒体那边听来的关于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是否属实。

与他预想中的别无二致,澡堂中的中国男性无一不具备着健康、矫健的体型。有些即使身材略显瘦削,也与西方媒体所渲染的“皮包骨”大相径庭。

在暖雾弥漫的环境中逗留片刻后,蒙哥马利自言自语了一句:“全是谎言!”

随后便退出了澡堂。

回到招待所,蒙哥马利向诸位同行人员解释了此行前去澡堂的目的。

“我曾听人说,中国正在发生饥荒,粮食供不应求,人们忍饥挨饿,身体也愈发瘦削…”

“但我刚才进入澡堂观察了一番,这里的人肌肉都很好,看不到挨饿的迹象,由此可见那些人的说法是缺乏实际依据的。”

原来,在西方部分媒体的描绘中,许多中国人瘦骨嶙峋,甚至皮包骨。蒙哥马利进入男澡堂,正是为了近距离地、真实地观察中国人的身体状况。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蒙哥马利还这样说道:“我认为中国陆军是不可战胜的!”

虽然彼时我国的军事武器装备还并没那么先进,但中国军队的军事素养却十分出众,军事人员储备也十分庞大,因此,对陆军研究颇深的蒙哥马利才会如此坦言道。

这一段蒙哥马利访华行程中的插曲,虽出乎意料,却颇具深意。

它让这位战绩显赫的前英国元帅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真实面貌,触摸到那隐匿于外部流言蜚语之下的社会主义国度真实的肌肉脉络。

二、主席与元帅,东方与西方

在两次访华行程中,除了对中国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识,蒙哥马利的另一个目的,则是与国家领袖泽东进行深入交流。

同为军事方面的奇才,蒙哥马利对毛主席心怀着尊崇之情。

他曾阅读过一些有关毛泽东的文献,了解到他调兵遣将、运筹帷幄的事迹,对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一步步争取独立解放,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光辉历程极为敬佩。

但由于之前缺乏当面沟通的机会,蒙哥马利一直深感遗憾。值此访华之际,他想要趁此机会了解毛泽东与其领导下的中国革命。

1960年5月,蒙哥马利第一次访华,毛主席亲自在上海迎接会见。

会见场所中,毛主席与蒙哥马利亲切握手,但随之的一番话却出乎了蒙哥马利的意料。

“你知道,你在同一个‘侵略者’谈话吗?”毛主席缓缓说道。

彼时,由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西方国家对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多有诋毁之词。此前中国参与了抗美援朝战役,部分西方国家借题发挥,大放厥词,竟称呼中国为“侵略者”。

面对这样的特殊询问,蒙哥马利明白,毛主席是想用这样并不常规的询问,来初步确认他对中国的态度。很快,他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种说法是不公平的。”

作为英国前陆军元帅,他深谙战争的苦难,也熟知侵略者该是何等的憎恶面孔。抛开政治方面的猜忌,他明白中国的本质是一个爱好和平、广结友善的国家。

但在随后的谈话中,蒙哥马利的话语中也旁敲侧击地透露了,自己对中国此后是否会走上侵略扩张道路的担忧。

“我并不愿意如此设想,但历史的教训告诉我…”蒙哥马利思考着措辞,“当一个国家逐渐强大后,往往要走向殖民侵略、攫取他国土地的道路,包括我的国家也是如此…”

蒙哥马利不禁想起的祖国——英国。英国的历史,是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是疯狂的殖民扩张、开辟海外市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反倒稳稳坐实了“侵略者”的身份。

毛主席自然洞察到蒙哥马利的言外之意,直接申明了中国热爱和平的立场:“新中国绝对不会走向侵略扩张的道路,更不会向外强行输出我们的意识形态…”

毛主席颇具个人特色的湖南话,经由翻译传达给蒙哥马利后,蒙哥马利点了点头。

他领悟到毛泽东话语中蕴藏着的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独立自主的坚定信念,也感受到了这名东方大人物诙谐幽默、谈吐不凡的语言魅力。

第一次访华,由于蒙哥马利只有五天的行程,因此尚未来得及对中国进行更为深入的认识,大多是经由我国领导人之口粗略了解了我国目前的状况。

第二次访华行程濒临尾声之时,蒙哥马利来到武汉,再次拜见了毛泽东。

两位东西方世界的大人物,在风景如画的东湖旁高谈阔论,交换彼此的思想。他们先谈论了蒙哥马利此行的见识与收获,又谈到对西方政治局势的看法,对中国未来走向的期待。

“元帅今年贵庚?”谈话间,毛主席忽而话锋一转,询问起蒙哥马利的岁数。

“七十四岁。”蒙哥马利回答道。

毛主席点点头,接着意味深长地说:

“中国有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不叫自己去。’,如果人活到这两个年头,就能活到一百岁。我们说的阎王,在你们的文化里就是上帝,我今年68岁了,到时候,我就要去见我的上帝——马克思了。”

蒙哥马利听罢,忙不迭说:

“主席先生,你的人民需要你,你不能离他们而去,你至少要活到84岁。”

毛主席听到蒙哥马利如此回应不免笑了起来,旋即摆摆手:

“不行,我还有许多事要去和马克思讨论,在这里待四年足矣。”

经过几次交谈,蒙哥马利知晓毛泽东是一位乐观、幽默的伟人,于是便模仿着他的语气,风雨幽默地调侃道:

“要是我知道马克思在哪里,我可要跟他说不能让你到他那里去,因为中国人比他更需要你。”

在座的人听到蒙哥马利如此话语,不免都笑了起来,毛主席更是喜笑颜开。

1961年9月25日,第二次访华行程结束,蒙哥马利即将回国。毛主席亲自为之送行,并附赠了礼物:由他创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

在之前的会谈中,两人曾约定好下次见面时一同横渡长江。毛主席赠与此物,不仅象征着两人在言语中构筑起的深厚友谊,更象征着沟通东西方的一次友好尝试。

三、寻觅和平之道

作为二战欧洲战场的亲历者,蒙哥马利可谓半生戎马。他花了半辈子去用战争平息战争,却总是适得其反,大的世界战争结束了,小的局部战争却依然在世界的阴暗角落中继续上演。

彼时,年过七旬的他,本该拿着每年五千余英镑的丰厚“退休金”,在英国颐养天年,安度晚年生活。但内心身为一名军人的担当驱使他继续为世界和平而奔波,他想要走访世界,寻觅到一个不“以暴制暴”的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式。

此次的访华旅程,让他看到了实现这一夙愿的曙光。

中国人民拥有砥砺奋进的坚韧品质、万众一心的钢铁精神,以及热爱和平的坚定信念。他相信,假以时日,这个国度一定能够支撑起捍卫世界和平的伟任,并且不是以独裁霸权的面目,而是以友好互惠的姿态。

而蒙哥马利元帅的两次访华之旅,在英国政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政客们等待着前任陆军元帅发表对新中国的看法。

从追求世界和平的个人的立场出发,蒙哥马利表达了他对新中国的看法:一个矢志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友善国度。

之后,他将自己在中国所发表的“一个中国论”写入自己的回忆录中。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撰写于稿,发布于多家新闻媒体,呼吁西方各国正视中国。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蒙哥马利所说的并非溢美之词,而是对中国发展现状最直观的个人感受。对于二战后世界格局的霸主——美国,他认为其需要端正对中国的态度,认真考虑承认中国的意义。

蒙哥马利访华,成为了推动东西方世界“破冰”的催化剂,间接地促进了中法建交、中美建交与中英建交。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6年3月,蒙哥马利逝世。

为纪念这位对中国而言有着特殊意义的英国元帅,中国政府在送达英国的吊唁文中,将其称呼为“中国人民的朋友”,以纪念他与中国人民的特殊友谊以及他热爱和平的崇高精神。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更多文章

  • 窝阔台曾外孙女嫁给蒙哥,有某搞错?不说辈分,年龄对得上吗?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孛儿只斤·窝阔台,蒙哥,成吉思汗,贵由,蒙哥汗,忽必烈

    孟子曾经曰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孔子也曰过:学而不思则罔。不管是孔子的话,还是孟子的话,都告诉我们读书要有质疑的精神,在读书的同时还要去思考。所以,读书时要多质疑,引用时也要多加辨证,即便最后证明自己的质疑是错的,也不能因此失去质疑辨证之心,在新的一年之初,谨以此自勉。01,阔出太子的生年推测前几

  • 蒙哥在位时未指定继承人且其弟弟均手握重兵故其子无缘汗位

    历史解密编辑:马楠情感测试标签:拔都,贵由,汗位,忽必烈,蒙哥汗,小说家,阿里不哥,蒙古骑兵,孛儿只斤·窝阔台

    蒙哥登基之后进行了对宋朝的战事,结果死在钓鱼城,然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权力,最终忽必烈获得胜利,成为大蒙古国的最后一个大汗和元朝第一个皇帝。为什么蒙哥驾崩后他的儿子没有继承反而是弟弟们为此争了好几年呢?首先,最大的原因就是蒙哥生前没有制定汗位继承人。其次,当时蒙哥虽然是大汗,但是他

  • 蒙哥马利能够抵挡非洲军团的关键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德军,盟军,隆美尔,阿拉曼,非洲军团,装甲部队,第八集团军,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二战时,隆美尔率领的非洲军团几乎横扫北非,当时几乎无人能够阻挡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但最终一向被评为进攻时谨小慎微,丈量土地的蒙哥马利却打垮了隆美尔,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一.突如其来的任命命运之神并没有永远让他沉积下去,1942年7月,北非沙漠的英国第八集团军遭到了败绩,但是前指挥官克劳德·奥金莱克被

  • 审理蒙古帝国蒙哥朝第一大案——最高断事官忙哥撒儿

    历史解密编辑:凝视他呀标签:蒙哥,蒙古帝国,拖雷,拔都,孛儿只斤·窝阔台,诸王

    忙哥撒儿,札剌儿氏。部落在辽代末期被蒙古人征服,族人成为蒙古部落贵族的门户奴隶。忙哥撒儿曾祖赤老温恺赤,祖搠阿,精于骑射,号“默尔杰”意为箭手,从太祖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草原诸部立有军功。有一次遇到敌人准备大战,正好有两只鸟飞过,太祖令搠阿射雄鸟,一发而中,敌人看见惊呼:“善射若此,飞鸟都不能逃走,何况

  • 开国上将杨勇表演硬气功!一声断喝单掌碎砖,震住蒙哥马利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杨勇,伯纳德·劳·蒙哥马利,隆美尔,武艺,团长,上将

    自古以来,提到“将军”这个词,我们脑海中都会浮现一个武艺高强,射箭百步穿杨,枪法出神入化的形象。抗日战争年代,在我军的队伍里,就有一个武艺高强的将领,他便是杨勇。建国之后,蒙哥马利元帅访华,上将杨勇表演硬气功,一声断喝单掌碎砖头,一把震住蒙哥马利。杨勇的武术奇缘1913年,杨勇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杨

  • 蒙哥马利问毛泽东:谁是你的继承人?主席:毫无疑问是刘少奇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毛泽东,刘少奇,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周恩来,毛主席,隆美尔

    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他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盟军方面的杰出指挥官之一。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崭露头角的蒙哥马利。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担任师长,在法国战场作战。而真正让蒙哥马利成为“二战名将”的,是他在北非时期与德国的作战。他在出任英格兰东南区司令官之后,来到了北非战场成功遏制住了德国纳粹势力

  • 诺曼底登陆的难点在哪里?让德军相信这是佯攻,给蒙哥马利找替身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德军,诺曼底登陆,苏军,隆美尔

    百万大军,一夜之间出现在法国大陆。还有比这更不可思议的吗?这就是二战中,著名的诺曼底登陆。二战欧洲战场,在苏德战争中,陷入了胶着状态。苏军为拖住德军,伤痕累累,不仅损失了上百万人,还被俘虏了100多万大军。平民就更惨了,死伤无数。这种情况下,英美等国,却在那儿看戏,一直不肯开辟第二战场。按照丘吉尔的

  • 钓鱼城之战历史真相:并没有打死蒙哥汗,也没有拯救中东和欧洲

    历史解密编辑:帅哥节操掉下来了标签:拔都,西征,蒙哥汗,旭烈兀,蒙古帝国,蒙古骑兵,钓鱼城之战

    首先为什么蒙古帝国的大汗死了欧洲和中东没有被蒙古帝国征服,南宋还是被蒙古征服?蒙古的回回砲再则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了,蒙军怎么还仍然攻打西夏呢。这句话足以证明“蒙古大汗不死蒙古停止行军”这个说法不成立。接着捋一下几次蒙古西征。1241年窝阔台汗去世,长子西征拔都才停止继续西征,剩下欧洲才得以幸免。

  • 元朝、安南之战:蒙哥、忽必烈三次征讨,为何没能征服?

    历史解密编辑:专注谈话三十年标签:忽必烈,元朝,蒙哥,元军

    蒙古在崛起之后,开始征战欧亚大陆,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大理、南宋等政权。可是蒙哥、忽必烈在位时期,在面对一个小国时却吃亏了,他们先后三次对安南用兵,结果损兵折将!安南就是今天越南中北部地区,那么元朝为何三次征讨都没能征服呢?一、蒙哥的首次征讨1253年,蒙

  • 蒙古帝国蒙哥朝第一“悍王”——八王爷拔绰

    历史解密编辑:俊丽白沙标签:蒙哥,蒙古帝国,拔都,贵由,阿里不哥,忽必烈

    我是小树,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您分享精品历史故事与真实历史事件揭秘干货。孛儿只斤·拨绰,生于约1220年卒于1267年,又译不者克、哈必赤。祖父成吉思汗,父亲为睿宗拖雷,母亲为乃马真氏。长子薛必烈杰儿,睿宗托雷育十一子,拔绰排行第八子庶出,拔绰自小就亲近大哥蒙哥和四哥忽必烈跟随他们习武学文十分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