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弃疾非书法家,为何他在36岁时写的一幅墨宝,会成为故宫国宝?

辛弃疾非书法家,为何他在36岁时写的一幅墨宝,会成为故宫国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4030 更新时间:2024/1/24 7:13:05

《去国帖》是辛弃疾迄今为止留下的唯一墨宝, 网上有很多人在讨论上面的书法。不过,帖子其实是他与别人的往来信函。具体写了什么,目前尚有争议。

有学者认为,这是辛弃疾写给“上级”的一封信。不过,我看来看去,都像是他写给爱人的“情书”……根据那位学者的推理:这一封信是辛弃疾写给一位“佞臣”问安的信函。

这位“佞臣”叫曾觌,是辛弃疾恩人叶衡的后台。由于与这位“佞臣”有“深度交往”,辛弃疾南归四十年来,一直遭到了朝中文人各种的排挤打压。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位“佞臣”,导致陆游被贬。两位爱国主义大诗人,大词人,本来同在一朝,结果终其一生,也仅见过一回。

一、《去国帖》里面的秘密

《去国帖》——南宋·辛弃疾弃疾自秋初去国,倏忽见冬,詹咏之诚,朝夕不替。第缘驱驰到官,即专意督捕,日从事於兵车羽檄间,坐是倥偬,略无少暇。起居之问,缺然不讲,非敢懈怠,当蒙情亮也。指吴会云间,未龟合并。心旌所向,坐以神驰。右谨具呈。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札子。

这篇帖子大意是说:弃疾自从去年秋天离开京师,来到江西,一眨眼就到了冬季。你过去叮嘱的我的话,我一直反复在心中默念,早晚都不敢忘记。

因为一到达官邸就开始专心平叛。白天忙于兵车案牍之间。事务繁杂,头绪太多,没有空闲写信问候你的起居。并非是我故意要怠慢你。想必你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一定会体谅。

我在江西遥望京师,无法卜算什么时候能与你相会。此时此刻,我心旌摇动,人还坐在官邸里,但是魂已经飞回杭州,与你见面了。最后部分,就是他的落款。

根据落款提到的事件和他当时的官职,可以判断他这封信创作的时间是在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九月后,差不多是他36岁的时候。当时江西有茶商赖文政叛乱,连下数城。

朝廷派了一万兵力还不能平定,宰相叶衡举荐辛弃疾时,朝中还有人怀疑他的能力,没想到他不费吹灰之力,一举智取赖文定。但与此同时,他在朝中的靠山宰相叶衡却被人扳倒了。

以前研究这一段资料的时候,心中非常疑惑。为什么后台倒下,辛弃疾会安然无恙呢?难道真的是因为朝廷看重他的能力吗?假如是这样,为什么没过两年又把他贬官了呢?

二、只因那“奸佞”是个主战派

史料记载,辛弃疾的恩公叶衡,原来也是有“后台”的,这个人就是曾觌。宋孝宗没有当皇帝的时候,曾觌、龙大渊二人同为他的“内知客”,是他身边的智慧型人物。

后来宋孝宗接受禅让登基,想继续任用这二位亲信。但是宋孝宗对他们的提拔,遭到了朝中文臣的集体反对。

因为此二人不是通过正常的科考,“公平竞争”上来的。现在却被弄到了皇帝的近前,成了“机要秘书”。但是,宋孝宗铁了心要用这两个心腹。

为了给曾觌封官,文臣们集体上书以辞职为要挟,结果宋孝宗贬了一大票官员,这其中就包括陆游和后来的宰相周必大

叶衡本来是通过曾觌上位的,现在辛弃疾又是通过叶衡上位的,所以难怪朝臣们都会不喜欢他。假如这个推论成立的话,辛弃疾真的就非常冤枉了。

他本来是从金国回来的,根本不了解南宋的情况。天一心想要抗金,谁支持他抗金,他就亲近谁,这是很自然的事。他万万也想不到,同样是支持抗金的人,也能分裂成两派。

辛弃疾“南归”之后,第一个支持他的人叫允文,这位是一个主战派。但是很快,他就被曾觌斗下去了。曾觌扶持了叶衡上台,没过多久,叶衡又被虞允文的党羽的人弹劾下野。

但是,好在当时曾觌没有失势。所以立了功的辛弃疾,还能混一混。公元1180年,周必大正在宰相位上。他从前就因为弹劾曾觌被贬官,现在上位了,抓住机会就把辛弃疾赶回老家。

其实,曾觌只是没有通过和周必大、陆游他们一样的路径升迁而已。谁让他当初运气好,刚好去了王府当幕僚,又刚好他的主子接受禅让当了皇帝呢。

但是,要因此就说他是“奸佞”的话,除非他真的干了祸国殃民的事,不然总觉得有点冤。不过,他再冤也冤不过辛弃疾。

辛弃疾回家以后,一直努力结交朝中各方势力,只是想实践自己北伐的愿望罢了。哪里知道这些人,对外打仗是怂包,内斗这么狠呢。

这样讲下来,我都信了这一张《去国帖》是辛弃疾写给曾觌的信了。但是总觉得奇奇怪怪的,为什么他会给他上级说“指吴会云间,未龟合并心旌所向,坐以神驰”呢?

“指吴会云间”是化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句子,意思是说身在吴地,心向长安。这里当然不是指长安,应该是指杭州了。

“未龟合并”,只能靠猜。因为“龟”可以理解为龟甲,引申至占卜上面。“未龟”的意思就可以理解成“未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会面。

但是一用“未卜”,就显出了写信人的“急迫”,仿佛非常想马上和对方见面的。只是和上司见个面,有必要写这么文艺吗?何况最后两句,人还在这里坐,魂儿都飞过去了,有点不像话。

但是那学者又有暗示大家:这位曾觌曾经写过一首《水龙吟》,开头两句就是“楚天千里无云,露华洗出秋容净”,和辛弃疾名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头非常相似。

于是,这位学者就怀疑他们“暗通款曲”。对于这一点,我表示无语。

结语

陆游和辛弃疾同时代,两个南宋爱国诗人居然一辈子只见过一次面。以他们当时在文坛的名声,怎么也应该往来一下下吧。可能就是因为曾觌,大家都有意避开了辛弃疾。

话说前不久还在网上看到有人问,为什么从来没见辛弃疾提到岳飞呢?不过他和岳家的后人有往来,看样子关系不错,感觉在辛弃疾身上还有好多谜没有解开呢。

另外,在我印象当中,辛弃疾是一个沙场武将,所以应该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壮汉,但是没想到写出来的字却十分工整娟秀。

这一张《去国帖》不光是字写得极好,当中还暗藏着一个关于辛弃疾的“历史密码”,真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听说它现在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希望有朝一日能亲眼见到它的真品。到时候可以去数一数上面盖了多少个印章,看看盖章的家伙中,有没有一个叫“乾隆”的人。

更多文章

  • 当苏东坡遇见辛弃疾:世间万事,不过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辛弃疾,苏轼,王安石,乌台诗案,贺新郎

    有人说,不读懂苏东坡和辛弃疾,不足以谈人生。苏东坡,是大宋最有趣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四十三岁前,过得顺风顺水,后因“乌台诗案”屡次受挫。面对人生浮沉,境遇起落,苏东坡却都是始终如一地豁达乐观。辛弃疾,被誉为慷慨悲壮的“词中圣手”。他生于乱世,空有一身铁胆,满腔壮志,却只能眼看着山

  • 辛弃疾的一首词引争议,专家:短短五句,没有一句是他自己的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诗词,送别,集句,词句,诗人,金朝,南宋,辛弃疾,古典乐,千古名句

    辛弃疾的一首词引争议,专家:短短五句,没有一句是他自己的引言:辛弃疾,一生热爱疆场,保卫国家。提到他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肝胆照汗青”的爱国形象,而这一形象都是从他的诗词中充分体现出来的。辛弃疾一生创作诗词无数,大多数都是以战争为题材写的爱国诗词。在他的词中,可以看见梦回吹角连营的心系战况、生子当如孙

  • 辛弃疾写一首中秋词,内容奇幻无比,想象力比肩苏轼《水调歌头》

    历史解密编辑:美好的甜瓜标签:辛弃疾,苏轼,水调歌头,太常引,明月,名句,拨弦乐器,弦乐器

    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的中秋夜,辛弃疾写了一首《太常引》,赠给好友吕淑潜。在这首词中,辛弃疾首次将自己比作月宫中的嫦娥,并且发挥出了奇绝的想象力,将人间破坏国家统一的一切邪恶势力,比喻成了应当被砍去的“桂婆娑”。这首词写得清新浪漫,词中嫦娥、桂树等意象,与其后来创作的《满江红·中秋寄远》、《满江

  • 辛弃疾这首《念奴娇》,写尽了人生的愁苦与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大朗娱乐小分队标签:辛弃疾,念奴娇,李白,苏轼,杜甫,陆游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眼见非实 -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代的文人墨客,无一不伤春悲秋,包括现代80后独特的“伤感文学”,也曾引领过潮流。可并不代表,写出这些文字的人,就一定过得不好。比如李白、苏东坡,后世之人对他们的评价,皆是命运坎坷、凄凄苦苦,强行营造一种“励志”的假象。

  • 辛弃疾的一首词,把一个寻常场景,写成了千古佳作!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诗词,明月,苏轼,诗人,词句,金朝,南宋,辛弃疾,古典乐,千古名句

    “上马横槊,下马赋诗。”用这句话来形容辛弃疾十分恰当。辛弃疾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文能提笔写诗,留下了一首首精彩纷呈的千古佳作;武能披甲上阵,于千万人之中取敌人首级。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苏轼合称“苏辛”。有人赞他的词是:“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

  • 为下决心戒酒,辛弃疾写下《沁园春》警示自己,滑稽却又让人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戒酒,酒杯,诗人,宋朝,南宋,辛弃疾,沁园春,韦应物,千古名句

    为下决心戒酒,辛弃疾写下《沁园春》警示自己,滑稽却又让人无奈引言: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时人们以酒会友,文人们则是借酒消愁。酒,作为朋友之间的交友的桥梁,作为诗人手中的一种元素,展现着属于它自己的独特魅力,因此,古人离不开美酒。正如韦应物所言:“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人至暮年,身体多少有些小毛

  • 五首让你捧腹大笑的幽默诗词,原来苏轼、李白、辛弃疾这么可爱

    历史解密编辑:综艺小霸王标签:李白,苏轼,辛弃疾,杜甫,陈季常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们平时熟知的诗人,或婉约,或豪放,或寄情山水,或家国情怀,但其实他们也有调皮的时候,分享五首幽默诗词,一起开怀大笑吧!1《戏赠杜甫》唐. 李白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杜甫的年龄比李白小很多,李白在当时名气已经很大,而杜甫初出茅庐,杜甫给李白

  • 辛弃疾最恬静的一首词,开篇即经典,短短十二字,惊艳后世八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明月,诗人,茅店,开篇,南宋,金朝,宋朝,辛弃疾,古典乐,千古名句

    辛弃疾生于齐鲁大地,与济南人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二人一婉约一豪放,闪耀宋代词坛。提起辛弃疾,率先想起的画面便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此等豪放之景。辛弃疾可以说是宋代能文能武的典范,在那个重文轻武的年代,更是尤为难得。不得不承认,时代就是一个舞台,如果生不逢时,那对于一个像辛弃疾这样的

  • 作为南宋第一武林高手,辛弃疾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

    历史解密编辑:可乐历史标签:辛弃疾,陶渊明,贺新郎,瓢泉,宋宁宗

    淳熙15年,在漫天的大雪中,辛弃疾正在追赶一位刚刚分别的朋友。由于雪深泥滑,天色已晚,实在没有办法前进了。辛弃疾只好在旁边的村子里喝了一气闷酒,写下一首《贺新郎》“佳人重约还轻别,”“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辛弃疾为自己没能够挽留住朋友而感到遗憾,他甚至埋怨朋友不该来,这个让他恋恋不舍的

  • 辛弃疾的一首词,句句带“笑”字,读完却笑不出来,令人悲从中来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侍女,典故,词句,南宋,诗人,金朝,辛弃疾,豪放派,古典乐

    辛弃疾的一首词,句句带“笑”字,读完却笑不出来,令人悲从中来引言:说到笑,在古代便有很多种。有文人领会到文章意思的开心之笑,有将士誓死拼杀换取平安时的安稳之笑,也有爱而不得的苦笑,奸人阴谋得逞的阴冷之笑……这些笑都是可以直接看出来,不用去猜测的笑。然而,却有这样一位词人,他的一首作品中句句含“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