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苏东坡遇见辛弃疾:世间万事,不过如此

当苏东坡遇见辛弃疾:世间万事,不过如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 访问量:3362 更新时间:2024/1/2 20:05:23

有人说,不读懂苏东坡和辛弃疾,不足以谈人生。

苏东坡,是大宋最有趣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四十三岁前,过得顺风顺水,后因“乌台诗案”屡次受挫。面对人生浮沉,境遇起落,苏东坡却都是始终如一地豁达乐观。

辛弃疾,被誉为慷慨悲壮的“词中圣手”。他生于乱世,空有一身铁胆,满腔壮志,却只能眼看着山河破碎,报国无门。即便如此,他却从不认命,永远有着一股不可得又不愿放弃的横劲。

他们有着不同的命运,但是在困境面前,他们的姿态却又是那么相似,孑然一身,傲然独立,横渡风雨。如今,他们人已远去,但留下的一篇篇绝世诗文,却仍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01

面对坎坷

苏东坡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辛弃疾说: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一剪梅·中秋无月》

苏轼一生,最大的转折源于“乌台诗案”。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一袭华衣,花团锦簇。那么,后半生就是一纸草书,写满了悲欢离合。

这首词作于他被贬至黄州的第三年。此时,他的人生已经历了无数次大起大落,但在种种磨砺下,他的心境却愈发强大,足以直面狂风暴雨。

而辛弃疾同样如此。他对南宋朝廷爱得热烈,然而却被一调再调,一贬再贬。可辛弃疾却不因此怨恨,亦不更改自己的初衷。生活在哪里把他打趴下,他就在哪里站起来。

罗曼·罗兰曾说: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样的英雄主义,苏轼拥有,辛弃疾也同样具备。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活成国人的精神偶像。

生活注定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每个人都有他必然要经受的苦难。

所以,别退缩,别害怕,勇敢地迎上去,可哪些打不垮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02

面对过往

苏东坡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说: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苏东坡和辛弃疾,都是在政治仕途上郁郁不得志的人。但不同的是,他们一个敢于拾起,一个勇于放下。

苏轼来到赤壁矶的时候,他已经47岁,谪居黄州两年有余。面对滔滔江水,惊涛拍岸,他一时间胸怀大开,心中的愁苦也渐渐释怀,终于不再将自己困在过往的悲惨遭遇当中。对于苏轼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放下。

辛弃疾矢志抗金,一生未休。即使不被朝廷重用,但不论是梦里梦外、酒醉清醒,他都想重回战场,以恢复山河为志。据《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记载,辛弃疾临终时,仍大呼:“杀贼!杀贼!”虽老不改其志,虽死不移其魂。对于辛弃疾来说,这是一次坚定的拾起。

但总归,他们都在混乱的生活中,锚定好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找到了最适合的人生状态。所以说,人生从来不止一种选择。有些事,我们必须学着用淡定从容的态度去面对,看淡得失,学会释怀;有些事情,又决不能放弃,要努力向前,不管结局如何,至少不辜负自己的心。

03

面对当下

苏东坡说: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

辛弃疾说: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公元1069年,王安石法正式开始。由于与王安石持不同政见,苏轼心灰意冷,自请外任。在密州,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将其命名为“超然台”。以此宽慰自己,珍惜着每一个当下,享受生活给予的微光。

就连一向执着的辛弃疾,在与朋友相聚时,也感慨道:既然无法改变现状,那我不如寄情山水,余生与飞鸟相伴。

孔子曾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当为世所用时,就积极努力地去做。当不为世人赏识时,就退而隐居起来。学会做自己的旁观者,以一颗安静的心,隔绝外界环境的干扰。

让自己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天, 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忧。如此,才能在岁月洪流中,把眼前的苟且活成诗和远方。

04

面对低谷

苏东坡说: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辛弃疾说: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 《贺新郎》

苏东坡和辛弃疾,骨子里都是侠士。

当时,苏轼近40岁,任密州知州,早已过了热血少年的年纪,再加上他是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自请外任的。若按照常人的角度去想,心情上总归会有些不舒畅。但苏轼精神上却丝毫没有衰颓之气,仍期待可凭己身,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辛弃疾的一生,也都在为打败金国收复失地而努力。但朝廷对于辛弃疾的出现,并未表现出惊喜,甚至还有些担忧。所以,他上奏,没人听;他干实事,还要被贬。幸亏乱世中,还有人跟他志同道合,理解他的苦闷。所以辛弃疾不气馁,即便生活不如意,一颗雄心却仍在。

他们两人,“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却一生步步受到羁绊,但也因此,他们愈挫愈勇。在风雨飘摇的逆境中,驰骋纵横,我行我素;在泥泞坎坷的仕途中,满腔豪情,笑傲人生。

虽然人生很辛苦,但我们也可以像苏东坡和辛弃疾一般,选择过那种滚烫的人生。

05

面对岁月

苏东坡说: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辛弃疾说: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每个人在面对衰老时,都会不可抑制地产生无力感。弱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夺取你的一切,却没法反抗。但像苏东坡、辛弃疾一般内心强大的人,却能在衰老中迸发生机,在逆境中生出希望。

公元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写下此词时,他已年近半百。其身已老,其心未衰。在这险山恶水中,他依旧对生活充满热情。

而辛弃疾66岁那年,也仍未放弃北伐的愿望。当他登上北固亭,写下这首词时,他仿佛不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而是一个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少年。

这样的人,无论经历什么,岁月都不会在他们的灵魂上刻下皱纹,你也永远不会在他们身上看到衰老。

有时候,决定一个人衰老的,不是年龄,而是心态。既然我们来不及认真的年轻,那便选择认真的老去吧。

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古今人必有其偶双。”所以世人皆以苏、辛并称。

苏东坡和辛弃疾,一为文士,一为英雄。苏轼是了悟人生真谛的智者,辛弃疾是百折不挠的勇士。他们两人的一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但纵观他们的诗文,给我们传达的只有“豁达”“不屈”几字。

他们用一生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是一场艰难的旅程,但只要内心足够强大,即使在最低的人生境遇里,也能活出最高的境界。

生活是一片海,涌上来的是希望,退下去的是悲伤。过去的艰辛都没将你打败,还怕什么来日的山高水长。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辛弃疾的一首词引争议,专家:短短五句,没有一句是他自己的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诗词,送别,集句,词句,诗人,金朝,南宋,辛弃疾,古典乐,千古名句

    辛弃疾的一首词引争议,专家:短短五句,没有一句是他自己的引言:辛弃疾,一生热爱疆场,保卫国家。提到他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肝胆照汗青”的爱国形象,而这一形象都是从他的诗词中充分体现出来的。辛弃疾一生创作诗词无数,大多数都是以战争为题材写的爱国诗词。在他的词中,可以看见梦回吹角连营的心系战况、生子当如孙

  • 辛弃疾写一首中秋词,内容奇幻无比,想象力比肩苏轼《水调歌头》

    历史解密编辑:美好的甜瓜标签:辛弃疾,苏轼,水调歌头,太常引,明月,名句,拨弦乐器,弦乐器

    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的中秋夜,辛弃疾写了一首《太常引》,赠给好友吕淑潜。在这首词中,辛弃疾首次将自己比作月宫中的嫦娥,并且发挥出了奇绝的想象力,将人间破坏国家统一的一切邪恶势力,比喻成了应当被砍去的“桂婆娑”。这首词写得清新浪漫,词中嫦娥、桂树等意象,与其后来创作的《满江红·中秋寄远》、《满江

  • 辛弃疾这首《念奴娇》,写尽了人生的愁苦与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大朗娱乐小分队标签:辛弃疾,念奴娇,李白,苏轼,杜甫,陆游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眼见非实 -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代的文人墨客,无一不伤春悲秋,包括现代80后独特的“伤感文学”,也曾引领过潮流。可并不代表,写出这些文字的人,就一定过得不好。比如李白、苏东坡,后世之人对他们的评价,皆是命运坎坷、凄凄苦苦,强行营造一种“励志”的假象。

  • 辛弃疾的一首词,把一个寻常场景,写成了千古佳作!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诗词,明月,苏轼,诗人,词句,金朝,南宋,辛弃疾,古典乐,千古名句

    “上马横槊,下马赋诗。”用这句话来形容辛弃疾十分恰当。辛弃疾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文能提笔写诗,留下了一首首精彩纷呈的千古佳作;武能披甲上阵,于千万人之中取敌人首级。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苏轼合称“苏辛”。有人赞他的词是:“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

  • 为下决心戒酒,辛弃疾写下《沁园春》警示自己,滑稽却又让人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戒酒,酒杯,诗人,宋朝,南宋,辛弃疾,沁园春,韦应物,千古名句

    为下决心戒酒,辛弃疾写下《沁园春》警示自己,滑稽却又让人无奈引言: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时人们以酒会友,文人们则是借酒消愁。酒,作为朋友之间的交友的桥梁,作为诗人手中的一种元素,展现着属于它自己的独特魅力,因此,古人离不开美酒。正如韦应物所言:“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人至暮年,身体多少有些小毛

  • 五首让你捧腹大笑的幽默诗词,原来苏轼、李白、辛弃疾这么可爱

    历史解密编辑:综艺小霸王标签:李白,苏轼,辛弃疾,杜甫,陈季常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们平时熟知的诗人,或婉约,或豪放,或寄情山水,或家国情怀,但其实他们也有调皮的时候,分享五首幽默诗词,一起开怀大笑吧!1《戏赠杜甫》唐. 李白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杜甫的年龄比李白小很多,李白在当时名气已经很大,而杜甫初出茅庐,杜甫给李白

  • 辛弃疾最恬静的一首词,开篇即经典,短短十二字,惊艳后世八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明月,诗人,茅店,开篇,南宋,金朝,宋朝,辛弃疾,古典乐,千古名句

    辛弃疾生于齐鲁大地,与济南人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二人一婉约一豪放,闪耀宋代词坛。提起辛弃疾,率先想起的画面便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此等豪放之景。辛弃疾可以说是宋代能文能武的典范,在那个重文轻武的年代,更是尤为难得。不得不承认,时代就是一个舞台,如果生不逢时,那对于一个像辛弃疾这样的

  • 作为南宋第一武林高手,辛弃疾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

    历史解密编辑:可乐历史标签:辛弃疾,陶渊明,贺新郎,瓢泉,宋宁宗

    淳熙15年,在漫天的大雪中,辛弃疾正在追赶一位刚刚分别的朋友。由于雪深泥滑,天色已晚,实在没有办法前进了。辛弃疾只好在旁边的村子里喝了一气闷酒,写下一首《贺新郎》“佳人重约还轻别,”“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辛弃疾为自己没能够挽留住朋友而感到遗憾,他甚至埋怨朋友不该来,这个让他恋恋不舍的

  • 辛弃疾的一首词,句句带“笑”字,读完却笑不出来,令人悲从中来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侍女,典故,词句,南宋,诗人,金朝,辛弃疾,豪放派,古典乐

    辛弃疾的一首词,句句带“笑”字,读完却笑不出来,令人悲从中来引言:说到笑,在古代便有很多种。有文人领会到文章意思的开心之笑,有将士誓死拼杀换取平安时的安稳之笑,也有爱而不得的苦笑,奸人阴谋得逞的阴冷之笑……这些笑都是可以直接看出来,不用去猜测的笑。然而,却有这样一位词人,他的一首作品中句句含“笑”字

  • 辛弃疾最意难平的一首词,初心未改忧家国,值得一读再读!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诗词,苏轼,宋人,宋朝,诗人,金朝,辛弃疾,陶渊明,古典乐,千古名句

    编辑 | 柳色黄插画师 | 铜钱-盆栽的栀子花他被誉为“词中之龙”,豪迈疏狂,矫若游龙。他被誉为大宋第一猛人,是以五十人胜万人的少年英豪。他被誉为苏轼之后第一人,惊才绝艳。宋词三分天下,他也能独占一分。说起他的诗词,总觉得归属于豪迈词派,其词作沉郁顿挫,沉雄豪迈,笔势浩荡,而不失细腻柔媚,可称得上是